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460675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4.86KB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
叔瞻谏曰:
“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
叔瞻又谏曰:
“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
”郑君又不听。
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
“不可。
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
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虢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
故曰:
“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①叔瞻:
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②虞:
古代诸侯国名,下文的“虢”也是古代诸侯国名,③胰理:
皮肤、肌肉的纹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这里比喻事物祸害刚露苗头时。
④持:
控制,⑤兆:
征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昔晋公子重耳出亡亡:
(__________)
(2)郑君不礼礼:
(__________)
(3)举兵伐伐:
(__________)
(4)反灭虞反:
(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键”的“以”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B.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2)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从文中可以看出郑君和虞君的性格有什么异同?
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1.逃亡以礼相待讨伐同“返”,返回
2.C
3.
(1)重耳是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待他,可以积德。
(2)虞君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建议),接受了晋国的宝玉,借给晋军道路。
4.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5.同:
都不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无远见,看问题肤浅。
异:
郑君不肯“厚待重耳”可见其傲慢;虞君接受了晋国的“垂棘之璧”而让道,可见其贪婪。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亡”,古今异义,今义为“死亡”,古义为“逃亡”;“礼”,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以礼相待”;“伐”,古今异义,今义为“砍伐”,古义为“讨伐”;“反”,通假字,通“返”,意为“返回”。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以”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例句和ABD项中的“以”,意思都是介词,意为“用,把,拿”;C项中的“以”,是连词,意为“因为”。
故选C。
48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贤,贤明;厚待,优厚地对待。
(2)听,听从;受,接受;假,借。
4.本题考查理解主旨。
文章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最后。
本文借两个故事说明了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法处理的道理,即本文的主旨句“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
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
“郑君不听”“郑君又不听”“虞君不听”表现出二人的相同点是都不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无远见,看问题肤浅;“‘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表现了郑君的傲慢,“受其璧而假之道”表现了虞君的贪婪,这是二人的不同之处。
参考译文:
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外流亡,路过郑国,郑国君主不以礼相待。
叔瞻劝说道:
“这是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待他,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从。
叔瞻又劝说道:
“不好好待他,还不如杀了他,不要让他日后给我们带来祸患。
”郑君又不听从。
等到重耳返回晋国,起兵伐郑,大败郑国,夺取了郑国的八座城。
晋献公用垂棘的宝玉相赠来向虞国借路去攻打掳国,大夫宫之奇劝说道:
“不可借路。
唇亡而齿寒,虞、虢互相救援,并不是在互相施恩。
今天晋灭虢,明天虞必定会跟着灭亡。
”虞君不听,接受晋国宝玉,借给晋军道路。
晋在攻取虢后,返回路上就灭了虞。
这两位臣子都抢在祸害刚露苗头时就想出了办法,但两位君主却不采纳,所以郑国因此战败了,虞国因此灭亡了。
所以《老子》说:
“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法处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乙)死生,命也①。
其有夜旦之常②,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③,皆物之情也。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④以湿,相濡⑤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⑥。
《庄子·大宗师》
(注释)①命:
天地自然之理,与下文“天”意相同。
②有:
同“犹”,如同;常:
运行不止。
③与:
同“预”,干预。
④呴:
吐口水。
⑤濡:
沾湿。
⑥化其道:
与大道化而为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徙于南冥徙:
(2)去以六月息者也息者也
(3)鱼相与处于陆相与
(4)与其誉尧而桀也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根据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介绍了鲲鹏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句子)可知鲲鹏变化的神奇。
根据“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鲲鹏奋飞时的
________________特点。
4.(乙)文体现了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
1.
(1)迁移。
(2)气息,这里指大风。
(3)—起。
(4)称道,赞美。
2.
(1)当它奋发起飞的时候,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2)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
3.体形巨大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气势壮美
4.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豁达的,他认为“死生,命也”,它就像昼夜的不停运行一样,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人对自然规律是无法干预的。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息”:
大风。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徙”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迁移、迁徙”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怒”:
奋发。
“濡”:
沾湿。
“沫”:
唾沫。
还有“相濡以沫”和“不如相忘于江湖”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概括或提取。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归纳概括或提取重要信息。
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介绍的鲲鹏特点是体形巨大。
鲲鹏变化的神奇的句子可直接提取“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作为答案。
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鲲鹏奋飞时的特点是气势壮美(非凡)。
读懂句子就能确定答案。
4.要求分析乙文中体现的庄子的人生态度。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分析“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
而“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
从这两句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庄子认为人对自然规律是无法干预的。
所以他人生态度是豁达的。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
“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
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二)译文: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
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3.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
②孟子日:
“是满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10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往之女家(同“汝”,你)
C.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D.与民由之(由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父命之
B.戒之曰
C.独行其道
D.贫贱不能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孟子“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孟子用“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作正反对比,他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D.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D.“与民由之”的“由”是“遵循,遵从”的意思,不是“由于”。
故答案为D。
101.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词语的活用。
D.“贫贱不能移”的意思是:
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
其中的“移”是“使……改变,动摇”的意思。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D。
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从文章内容看,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可见运用的是类比论证的方法,所以,C项所说的“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睛】
参考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
孟子说:
“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晋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武帝宁康元年新亭。
是时,都下人情悯,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曰:
“晋祚存亡,决于此行。
”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
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慑失色;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
“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
”温笑曰:
“正自不能不尔。
”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
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风动帐开,安笑曰:
“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节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3)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________)
(4)温既至(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
4.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谢安的形象。
【答案】
1.
(1)举行家庭聚会
(2)凭借(3)有人(4)已经
2.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
(1)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则神色不变。
4.重视教育、从容、镇定、忠诚、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注意:
内集:
家庭集会。
或:
有人。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据此可断句为:
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惧:
害怕。
21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甲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可见谢安是个重视子女教育的人。
乙文中“谢安则神色不变,说:
‘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
’”“谢安从容就座”“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可以看出谢安的从容、镇定与忠诚,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点睛】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地笑了。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公元373年,长期驻扎在外、独揽军政大权十几年的大司马桓温,突然宣称要回京师朝见皇帝,朝廷下诏书要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前往新亭迎接。
当时京城的人都非常恐慌,很多人认为桓温此次进京别有用心,是要杀掉王坦之、谢安,改朝换代,自立为皇帝。
王坦之非常恐惧和担心,只有谢安神色不变,说:
“晋朝的存亡,就看我们此行的结果了。
”桓温到了,百官都跪拜在道路两边迎接。
桓温大摆兵阵然后接见大臣,凡是有名望的都胆战心惊深怕被叫到。
轮到王坦之和谢安了,王坦之紧张的大汗淋漓,连手板都拿倒了。
只有谢安淡定从容,落座后,对桓温说:
“我听说守道的诸侯都是守卫在国家的四方,明公何须在影壁后面埋伏人呢!
”桓温笑着说:
“我也是听说京师不稳,不得已才这样的。
”乘机下令让手下人撤走,和谢安谈笑交谈了很长时间。
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
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
“郗超可谓入帐之宾。
”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汪圣锡应辰端明①,本玉山县弓手子。
喻樗②子材为尉,尝授诸子学。
呼视之,状貌伟然,不类常儿。
问:
“能属对否?
”曰:
“能。
”曰:
“马蹄踏破青青草。
”应声曰:
“龙爪拿开白白云。
”喻大惊异,曰:
“他日必为伟器。
”留授之学,且许妻以子。
后从张横浦③游,学益进。
年十八,魁天下。
天资强敏,记问绝人。
其帅福州,始谒庙,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即好谕曰:
“事不可行也。
”妪呼曰:
“乞详状。
”公笑曰:
“尔谓吾不详耶?
”驻车还其牒,诵之不差一字。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有删改)
(注释)①汪圣锡应辰端明:
汪圣锡,字应辰,为端明殿学士。
②喻樗:
祖籍南昌,字子材。
③张横浦:
即张九成,宋代理学家。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类常儿/佛印绝类弥勒
B.能属对否/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天资强敏/赏赐百千强
D.记问绝人/往来而不绝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3.结合选文,说说汪圣锡为什么能够“年十八,魁天下”。
【答案】
1.A
2.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3.①天资强敏:
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极强的天赋,对对子对答自如;(或:
记忆力超群:
对于老妇人的内容芜杂的状子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②好学:
师从喻樗、张横浦,学业愈加精进。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A、两个“类”都是像的意思;B、撰写/同“嘱”,嘱咐;C、很/有余;D、超过/间断,停止。
故选A。
2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虚词、语气词及句意进行做答。
“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翻译为有个太婆拿着文书站在路边,他命人取来看完,大约上千字,内容芜杂,看不出重点,根据翻译可断句为:
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
可从文中“天资强敏,记问绝人。
”、“后从张横浦③游,学益进”、“喻樗②子材为尉,尝授诸子学。
呼视之,状貌伟然,不类常儿。
”等句子进行概括,即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受到喻樗、张横浦的点拨,学业更加精进。
【点睛】
译文:
端明殿学士汪圣锡名应辰,本是玉山县弓手的儿子,喻樗任玉山县尉时,曾教授诸子学习。
喻樗叫来看看,长相很帅,和平常的孩子不一样,就问他会不会对对子。
汪答说会,于是出了上联:
“马蹄踏破青青草”,汪应辰应声答道:
“龙爪拿开白白云”。
喻樗大为惊异,说:
“今后一定能成伟器”,于是留他就学,还把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汪跟张横浦交游,学问更加进步。
汪十八岁的时候,就做了状元。
汪天资聪颖,记性超人。
他主管福州的时候,下属听说他的名声,就想试试他。
他刚到孔庙拜谒,有个太婆拿着文书站在路边。
他命人取来看完,大约上千字,内容芜杂,看不出重点。
不过他马上批示说,所说的事不可行。
太婆喊叫说,请给个详细的说法。
汪公笑笑说,你觉得我不清楚吗?
于是停车把文书还给太婆,然后背了一遍,一字不差。
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
“辛毗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亮曰: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使者对曰:
“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懿告人曰:
“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
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
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
亮曰:
“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
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
”福谢:
“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
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
”亮曰:
“文伟①可以继之。
”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文/《资治通鉴·魏纪》,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注释)①文伟:
即费祎,字文伟。
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字公琰)、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遗:
遗失)
B.亮遣使者至懿军(遣:
派遣)
C.所啖食不至数升(啖:
吃)
D.亮病笃(笃:
重)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A.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B.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C.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D.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的羞辱,司马懿恼羞成怒,决定主动出战。
B.司马懿对诸葛亮夙兴夜寐、食少事烦的状态很是敬佩,担心他活不长了。
C.当诸葛亮猜出李福的来意后,李福心中很是感激,赶紧陈述了自己返回的原因。
D.诸葛亮鞠躬尽瘁,他自知来日无多,建议在他死后,可由蒋琬和费祎先后继任。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答案】
1.A
2.B
3.D
4.将军在外作战,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求出战呢?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A项的解释有误,“遗”的意思是“送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综合 经典 详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