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剪纸》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452868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35.60KB
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剪纸》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剪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剪纸》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剪纸》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剪纸》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3、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
在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在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操场看凯蒂下课和小朋友们游戏的情况。
你们高兴吗?
瞧,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根据图意编故事。
二、探究新知:
1、现在凯蒂正在和小朋友玩什么。
?
图上的小朋友都有在玩什么?
说了些什么?
(2个小组代表说故事)
作纸灯笼、每串9个、一共能剪多少串?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剪纸灯笼的同学每串剪9个,一共能剪多少串?
一串幸运星的有9个,有6串,一共有多少个?
每行剪纸有9幅,有4行,一共有多少剪纸?
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7串灯笼,每串9个,一共能剪多少个?
你愿意帮忙吗?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
用加法加出来的、用口诀算出来的……
你们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9的口诀吗?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9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3、刚才我们编制了9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有多少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有多少同学在玩转圈?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全班齐背口诀
同位互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然后独立完成,通过小组交流弄清应该怎样编9的乘法口诀,编完口诀后再让学生观察、分析9的乘法口诀,哪些好记,哪些不好记,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规律。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教学内容:
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
54÷(9-3)
三、课堂练习
9试一试
1、提示: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二年级数学上册《组合问题》教案
第二课时组合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9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
这是谁?
出示课件懒羊羊图片。
大家看懒羊羊怎么了?
大哭。
他为什么哭?
馋哭了。
原来慢羊羊村长做了一个大蛋糕,但是想吃到蛋糕人呢必须要做出慢羊羊村长出的这道题。
看懒羊羊哭得那么可怜,我们还是帮帮他吧!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蛋糕上面放着一张纸条谜语如下:
用三个数5、7、9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明确问题,交流思路师:
自己读一读,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独立完成此题。
师:
同学们,你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列表等方法找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3.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师:
你是怎么想的?
师:
你能做到不重不漏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回顾解题策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
三、亲历探索感受新知
师:
大家做得很好!
我们帮懒羊羊解决了困难,可是调皮的沸羊羊把懒羊羊的蛋糕藏了起来,非要懒羊羊帮他做作业,不然沸羊羊就吃掉蛋糕,懒羊羊又哭了起来,我们怎么办?
好人做到底吧!
1.明确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
有三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
求和是?
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答。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
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
师:
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呢?
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3.交流分享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师:
得数有几种可能呢?
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
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2)全班展示交流师:
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
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
有不同思路的学生到台前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3)对比分析
师:
刚才我们成功做对了两道难题。
但是现在老师糊涂了,为什么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6个数,而两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有3个和呢?
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同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结论:
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四、拓展思维深化体验
1.师:
今天,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
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
2.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使秩序乱了起来。
师:
哎呀!
老师刚才和几位小朋友握了手?
我记不清了。
还是你们来表演一下吧!
3.设置情景表演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师:
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学生汇报表演。
师:
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
(注意:
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
和握手了吗?
和握手了吗?
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师:
三个小朋友握手只有三次,那刚才三个数却摆了六个数,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
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
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梳理。
五、作业
回到家,你和爸爸妈妈拍全家福,交换位置再拍(咔嚓),再来一张,试试看能拍几张不同的全家福?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木块,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猜测:
相当于几个的长?
同时渗透测量的方法是一次接一次量,测量单位也可以选择橡皮、吸管、木块等等。
师:
老师这儿有一根红色小棒,有一根黄色小棒,请你猜一猜红色小棒相当于几个黄色小棒的长?
学生的回答,有的可能就是瞎猜的,有的可能有一定的根据,如:
用手比划着量一量。
师:
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呢?
生:
可以量一量。
找一名同学到前面试一试。
学生在量的时候可能不太规范。
师:
我们在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怎样量的更准确?
生:
一次接一次的量。
再找一名学生来示范量,得出结论:
红色小棒相当于4个黄色小棒的长。
师:
如果我们不用黄色小棒量了,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去量红棒的长度?
生:
可以用吸管、铅笔、尺子、小木块、圆形纸片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书有多宽,可以让学生借助橡皮、曲别针、铅笔等来测量。
师: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吗?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
如:
生1:
可以用尺子量。
生2:
可以用曲别针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曲别针。
生3:
可以用橡皮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橡皮的宽度。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
同学们,请先听要求:
(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深入指导。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生1:
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度。
生2:
数学书的宽有3块橡皮的长。
师: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同桌之间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生: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师:
如果选用的是相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量的结果一样吗?
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结果一致。
师:
这次我们不量数学书了,同学们可以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师:
通过刚才汇报测量结果,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生2: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师:
如果我们都用手里的正方形去量结果怎样呢?
学生动手试一试,量得的结果一致。
师:
如果我们都选用同一种物品做计量单位去量其它东西,那结果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师:
同学们先看图来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在独立完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教师及时进行引导。
师:
有的同学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谁有好办法?
生:
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先指名读题。
师:
桌子上、凳子上又没给我们画出铅笔,我们怎么量呢?
生1:
我们可以用铅笔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
生2:
我们可以用铅笔量一次做一次记号,从记号的地方再量一次再做一次记号,直到量完。
师:
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同学可以选你觉得更简便的方法来测量。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结果。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师:
同学们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扩展练习
如果想测量手臂,你准备用什么去测量比较方便一些?
1.讨论用具选用合理性。
2.估计
3.操作验证。
师:
如果我想测量一下我手臂的长度,你准备选择什么去测量比较方便一些?
是小木块、橡皮,还是其它的?
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商量商量。
组1:
选择铅笔,因为铅笔比较长,量起来比较方便,而小木块、曲别针都太短了,量起来太麻烦。
组2:
不能使用太短的物品,因为它们太短,而胳膊比较长,用太短的物品量比较长的物品就需要量好多次,太麻烦,也不太准确。
也可能有选择曲别针或橡皮来测量的小组,教师可以不加以否定,待测量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评价。
师:
同桌两个人互相量一量一条胳膊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后延伸
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
什么单位?
怎样测量呢?
师:
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
什么单位?
怎样测量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9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践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情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1-3数字卡片各一张、自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想和周老师成为好朋友吗?
(想)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
周老师特别想和每个人握一下手,你们愿意与老师握手吗?
(愿意)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特别注意与特别激动的孩子先握,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
师:
哎呀,刚才老师和几位小朋友握了手,我已经记不清了。
给老师想个办法好吗?
师:
握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呀?
怎么做才能不重不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教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表演握手
(1)2人握手师:
先让两个同学表演,他们握手几次?
2次生配合表演
(2)3人握手
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探究、记录。
师: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师:
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师:
握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呀?
怎么做才能不重不漏?
师:
和握手了吗?
和握手了吗?
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小组汇报,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台前表演。
师:
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
(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到台前表演说明。
师生共评,师生总结。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握手的问题,这儿其实就是一种有关搭配的问题。
在思考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2.编号组数
师:
下面我们来做个组数游戏师:
给小朋友编上号1、2、3,这三个数字组两位数,能组多少呢?
(1)猜一猜师:
同学们猜一猜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呢?
(2)组内排练
师:
同学们,小组成员分工,3个小朋友表演,组长组织,然后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
我们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你是怎么想的?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预设:
开始学生会乱,然后激起孩子的思考,然后孩子们会调整,教师再加以点拨。
)
(3)全班汇演师:
同学们,都备好了吗?
现在开始展示一下你们组的风采吧!
第一组先来。
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演,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请不同形式的小组表演。
找出不同思路。
师生共同总结:
方法一:
先把1、2、3分别放在十位,再把剩下的数分别放在个位。
方法二:
先把1、2、3分别放在个位,再把剩下的数分别放在十位。
方法三:
交换数字的位置。
师:
大家都采用自己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
真了不起啊!
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师:
同学们,现在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升华体验
1.游戏一:
编节目师:
聪明的同学们,我们顺利的打开第二道密码锁。
进入羊村,为了欢迎我们,慢羊羊村长为我们准备了的三个节目,美羊羊的舞蹈、懒羊羊的笑话和喜羊羊的唱歌。
请你们按自己的喜爱程度,给我们的晚会设计演出节目单吧。
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呢?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共享思路。
集体订正。
2.游戏二、拍照片师:
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现得真棒!
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
谁想上来合影留念?
现在我们这里有3位同学,三个凳子,请在3位同学坐下来照相。
(大家一起跟我做个摄像师“咔嚓”)让他们换个座位,再来一张。
“咔嚓!
”哦!
那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
验证:
请台上同学表演一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玩得高兴不高兴?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不重不漏)(搭配可以用多种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请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编制和运用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知识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和运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
小熊请客
小熊真能干,今年它种的红果又丰收了.这一天小熊要用红果做成冰糖葫芦招待客人呢!
小熊请了9位客人,它们是;小猴、小羊、小兔、小松鼠、小猫、小象、小鹿、小狗和小狮子.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3、思考:
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二、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
1、让学生用学具盒的小圆片边摆边数,并根据摆的学具完成20页的填一填.
2、指名汇报,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编制4的乘法口诀
1、独立填写所有算式的结果,并根据算式的含义编制口诀.
2、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3、说一说:
哪些是以前学过的,哪些是新编出来的?
4、抽几句口诀说说含义.
5、齐读口诀,并想一想4的口诀有什么特点?
6、设疑:
如果只记得四五二十,不记得相邻的口诀该怎么办?
7、说一说:
哪几句口诀容易记,哪几句难记?
8、介绍记忆的好方法.
9、在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可以用4的口诀的?
10、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把口诀再背读一次.
四、说一说:
引导学生记口诀
1、利用桌子、凳子、青蛙等与4有关的事物分小组进行说一说.
2、活动:
对口令
五、练一练
1、完成书练一练第3题.
2、算算你们组的桌子共有几条腿?
六、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1个41×4=4一四得四
2个42×4=8二四得八
3个44×3=12三四得十二
4个44×4=16四四得十六
5个44×5=20四五二十
6个44×6=24四六二十四
7个44×7=28四七二十八
8个44×8=32四八三十二
9个44×9=36四九三十六
二年级数学上册《猴子捞月》教案
5课题信息窗3---猴子捞月
教学内容:
课本54——55页。
有关0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趣味剪纸 年级 数学 上册 趣味 剪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