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4452717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8.03KB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docx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
2014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
出版:
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构成出版活动的3个基本要素:
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
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
发行——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出版活动的形成和开展的4个基本条件:
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
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流通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
物质产品生产(原稿→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可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样本→出版物半成品→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
产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根本、核心的我国文化工作指导思想
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坚持质量第一
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
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
2.大力推进文化创造
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
4.充分重视文化积累
“八荣八耻”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
《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
.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3
.
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
4
.
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5
.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6
.
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7
.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8
.
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
1.
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2.
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
3.
维护和提高出版业的社会声誉
4.
保障出版物市场健康发展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
1.
加强自我修养
2.
加强教育
3.
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4.
加强制度化、法规化建设
编辑
:
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
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编辑”也常用于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编辑工作的特点
:
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1
.
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2
.
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3
.
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4
.
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
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
:
1.
信息采集
2.
选题策划
3.
组稿
4.
审稿
5.
签订出版合同
6.
编辑加工整理
7.
整体设计
8.
审定发稿
9.
校样处理
10.
样品检查
11.
出版物宣传
12.
反馈信息收集
(
P34
流程图)
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而后一
环节又对前一环节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检验前一环节的效果。
1
.信息采集与选题策划
信息采集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选题策划要以信息采集为基础
2
.选题策划与组稿
选题是组稿的依据,组稿是选题的落实、完善和具体化
3
.组稿与审稿的关系
做好组稿可提高审稿效率,审稿可判断稿件质量的高低
4
.审稿与加工整理的关系
审稿是加工整理的前提,加工整理是审稿的继续
5
.选题策划、审稿与审定发稿及其后各环节的关系
选题策划、审稿的最终目的是向广大消费者提供质量优秀的出版物,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
神文化需求,而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等环节就是将这一目的具体落实的物化过程。
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
1.
政治素质
2.
思想素质
3.
文化素质
4.
职业素质(职业追求、职业敏感、职业作风)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
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编辑人员和作者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为读者
提供质量优秀的出版物;其劳动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创造性地生产精神文化产品。
1
.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和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
.作者离不开编辑
作者个人劳动的产品只有经过编辑的劳动,才能变成社会产品;没有编辑的劳动投入,作者的
劳动产品就只是个人的精神成果,无法通过社会传播实现其社会价值。
3
.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作者撰写稿件,是为了读者的需要;编辑向作者组织稿件并把稿件制作成出版物传播,也是为
了读者的需要。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
互相影响、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关系。
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
编辑人员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
1
.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是作者和编辑的劳动价值的实现者。
2
.编辑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编辑要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读者的利益。
3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
读者的反映不仅能检验出版物的质量高低,而且能有效地促进编辑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
.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了解读者、适应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引导读者、提高读者,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编辑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
:
1
.编辑向读者及时传达读者的需求信息
2
.编辑向读者及时发布作者的供应信息
第二章
出版物
出版物
就是已出版的作品。
作品只有在出版之后,才能成为出版物。
完全归纳推理
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全体
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因为完全归纳推理在前提中考察的是某类的全部对象,所以其结
论所断定的范围应不超过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在运用完全归纳推理
时就必须遵循两点:
1
.对于个别对象的断定都是确实的。
2
.被断定的个别对象之和是该类的全部
对象。
不完全归纳推理
是只考察一类对象中的部分个体的情况,
从而概括出该类对象整体性结论的推
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考察的范围,其结论是或然的。
类比推理
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都有某种属性,并且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另外
的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其结论是或然的。
运用推理时常犯的错误
:
1
.前提不真实
2
.
“四概念”错误
3
.中项不周延
4
.大项不当周延和小项不当周延
5
.假言错误
6
.轻率概括
7
.机械类比
论证
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论证是由论题、论据
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构成的。
论证的种类
:
1
.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根据论题和论据之间联系方法的不同)
2
.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根据论证所运用推理形式的不同)
直接论证
是从论据的真实性中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
间接论证
是通过确定其他判断的虚假来确定论证的真实性的论证。
反证法
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论证。
选言论
证是首先论证与原论题有选言关系的其他可能性判断都虚假,
进而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
一种间接论证方法。
演绎论证
是运用演绎推理的有效式来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实性的论证。
归纳论证
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来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实性的论证。
运用论证时常犯的错误
:
1
.论题不清
2
.论题不同一
3
.论据不真实
4
.论据不足
5
.循环论证
6
.推不出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是能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逻辑形式的共同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有
同一律
、
矛盾律
、
排中律
。
同一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都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
A
是
A
)
矛盾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
(
A
不是非
A
)
排中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个是真。
(
A
或者非
A
)
运用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时常犯的错误
:
1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2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3
.自相矛盾
4
.
“两不可”
第九章
古汉语及古代文化知识
单音词
:
一个词只有一个音节且用一个汉字记录。
复音词
:
一个词有两个(或以上)音节且用两个(或以上)汉字记录。
(如古代汉语“师”
、
“劝”为单音词,现代汉语“军队”
、
“鼓励”为双音词)
本义
:
一个词通常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意义,其中有一个是这个词的本来的意义。
引申义
:
从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在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其意义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些词称之为
基
本词汇
。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称为
一般词汇
,从古至今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
一般词汇大致有两
种类型。
第一类可称为“死词”
,即古代汉语中一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个别在成语中
有保留)的词。
第二类词是古今字形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但含义和用法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名词活用
: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名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用为副词,做状语
使动用法
是指古代汉语里一种特殊的动宾短语,它的动词表示的意义不是主语所具有的,而是
主语使宾语所具有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古汉语常用虚词
:
P426-P439
以、为、于;
而、则、与;
所、者、之;
也、矣、焉、乎、哉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
:
⑴典型的是“„„者,„„也”
,
“者”之前的词语为主语,
“也”之
前的词语作谓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有时不用“者”
,成为“„„,„„也”的
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⑶如果主语是代词,中间一般没有停顿,有时也会省略主语,成
为“„„也”的句式。
(我区氏儿也)⑷有时只用“者”
,不用“也”
,成为“„„者,„„”的句
式。
(粟者,民之所种)⑸汉代以后,才出现以“是”为判断词的判断句。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是女郎)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形式
:
⑴在动词谓语后面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⑵在谓语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⑶在谓语动
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
(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⑷在“为”之后引出主动者,或
在动词前加上“所”字,构成“为„„所„„”的句式。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⑸直接用“被”
字,这种用法出现得比较晚。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宾语前置的形式
:
1
.疑问句宾语前置
2
.否定句宾语前置
3
.表示强调的宾语前置
翻译的方法
,大致有“留”保留、
“补”增补、
“删”删除、
“换”替换、
“调”调整。
三光
:
日、月、星
七曜
:
日、月、金、木、水、火、土
二十八宿
:
东方七宿
(
苍龙
)
西方七宿
(
白虎
)
南方七宿
(
朱雀
)
北方七宿
(
玄武
)
“四象”
四时
:
春、夏、秋、冬
十天干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山南水北为
阳
,山北水南为
阴
历代省级行政区划的沿革
:
P456
历代中央职官设置的主要特点
:
P457
科举制度
:
分设科目考取士人的选官制度。
这种制度在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日趋
完备,形成严格的三级考试形式,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学政——秀才
乡试——省级——举人(第一名“解元”
)
会试——礼部——贡士(第一名“会元”
)
殿试——皇帝——进士(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合称“三鼎甲”
)
九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
古代人名称谓
:
官称——杜工部、王右丞
地望称——柳河东(柳柳州)
,王临川
避讳——
谥号——(褒贬善恶)诸葛亮为忠武,欧阳修为文忠,岳飞为武穆
庙号——高祖、太祖、世祖、高宗、太宗、世宗
年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避讳的方法
:
1
.改字法
2
.空字、省字法
3
.缺笔法
谥号的种类
:
1
.表扬的(文、武)
2
.批评的(厉、炀)
3
.同情的(哀、怀)
我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
:
政府、私家、寺院、书院
我国古代书籍制度
:
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册叶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版 专业 基础 初级 整理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