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doc
- 文档编号:24449634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
- 页数:311
- 大小:659.91KB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doc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doc(3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
《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
目录
第0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第02集文明的曙光
第0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
第04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1)
第05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
第06集古代埃及文明
(1)
第07集古代埃及文明
(2)
第08集印度河文明之谜
第09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第10集古代希腊文明的回声
第11集古希腊文化
第12集希腊化时代
第13集罗马共和国
第14集罗马帝国
第15集古代罗马文化
第16集欧亚民族大迁徙与中世纪的开端
第17集西欧封建国家
第18集拜占廷帝国
第19集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20集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
第21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
第22集十字军东侵
第23集文艺复兴
(1)
第24集文艺复兴
(2)
第25集古代印度
第26集古代日本
第27集古代非洲黑人文明
第28集美洲古代文明(上)
第29集美洲古代文明(下)
第30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
第31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
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
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第34集尼德兰革命
第35集三十年战争
第36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37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第38集七年战争
第39集英国工业革命
第40集西欧北美工业革命
第41集美国独立运动
第42集法国启蒙运动
第43集法国大革命
第44集拿破仑时代
第45集神圣同盟
第46集非洲奴隶贸易
第47集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第48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第49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第50集英国议会改革
第51集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第52集欧洲1848年革命
第53集德意志统一
第54集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55集美国西进运动
第56集美国内战
第57集日本明治维新
第58集英国对印度的征服
第59集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第60集列强瓜分非洲
第61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第62集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第63集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第64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65集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66集第一国际
第67集巴黎公社
第68集英帝国的兴衰
第69集美国的崛起
第70集欧洲近代生活的变迁
第71集近代文化与艺术
(1)
第72集近代文化与艺术
(2)
第73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74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
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第76集第一次世界大战
(2)
第77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78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79集苏联的成立
第80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81集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第82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83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第84集罗斯福新政
第85集德意法西斯主义
第86集日本法西斯主义
第87集西班牙内战
第88集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89集第二次世界大战
(2)
第90集第二次世界大战(3)
第91集第二次世界大战(4)
第92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第93集联合国的诞生
第94集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第95集冷战的形成
第96集犹太复国主义及以色列建国
第97集古巴革命
第98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第99集埃及七月革命
第100集万隆会议
第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
自然界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植物和动物,重大的气候变化曾经威胁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续了下来。
就在大约两百万年前,改变这个星球命运的生物出现了。
站在世界史最远端的是石器时代的人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是自然办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对这一长期的人类演化过程,人们并不总能体会得到,人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过一百多年。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把人类的起源归结于某个万能、全知的神,所以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美丽神话。
现代科学家把这种上帝造人的说法,称为神创论或特创论。
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却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演化过程。
现在请与我们共同来探索人类先祖在创造辉煌壮丽的世界历史时,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
《圣经》创世纪中说:
上帝先用5天时间造昼夜、天地、植物、水生动物以及日月星辰,到了第六天用泥土造了一个叫亚当的男人,后来见亚当孤独又抽出他一根肋骨,将它变作一个叫夏娃的女子,与亚当结为美满夫妻。
所以我们人类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
人们曾经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并因此还引发了一些有趣的理论。
有个叫厄谢尔的爱尔兰大主教,根据《圣经》的说法,推算出上帝造人的时间是公元前4004年。
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神父,进一步把来当诞生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即公元前4004年3月23日上午9点整。
在这些神父看来,我们的世界史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特创论虽然在各地长期占有统治地位,但是世界各族人民并非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应声虫。
比如古希腊就有一批爱好智慧的脑力劳动者,专注于仰观宇宙、俯察人生。
其中米利森学派专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唱反调,这个学派中的阿纳克西曼德甚至断言,人是从海里的一种很像鱼的动物变化过来的,如果不算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这恐怕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最早说法了,我们把这种说法称作自然发生说。
按照今天人类的认识水平,自然发生说比神创论接近真理一些,但是二者其实都是古人跟着感觉走而得出的假设,其中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
不过,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后见之明,我们很容易排除这种见解。
18世纪,现代生物学分类的鼻祖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发现人类和类人猿有许多相同之处,因而在拟定动物分类系统时,将人和类人猿分到一起,通称为灵长类,就是头等聪明的意思。
这种分类,为揭开人类起源和世界史开端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
法国科学家布丰使这一学说得以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人猿共祖的假设,但他还处在基督教思想专政的末期,所以,他的想法刚一提出便遭到《圣经》捍卫者们的围攻,在巴黎大学当众榫才勉强过关,但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学生拉马克。
当时,法国大革命吹来思想解放的春风,创造了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伟大先驱,他于1809年发表《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种进化说,认为一切生物都因自然的作用才得以产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开始简单、逐渐复杂。
布丰和拉马克师生二人,打破了特创论的一言堂,在人类自我认识史上功不可没,剩下的任务就是为进化论再添一把火,将进化论这块生铁炼成令人信服、坚韧无比的好钢,说服仍然相信特创论的知识界,担当起这项历史重任的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
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831年底乘英国的贝格尔号参加了一次周游世界的考察,走了五年,到了很多地方:
到过美洲、到过澳大利亚,收集了很多的标本。
1836年10月回国以后他又用大约20年的时间,收集资料、潜心研究,于1859年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他指出: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但没有涉及人类的进化问题。
1871年他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第一次描述了人类进化地图景。
达尔文认为:
在自然条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能够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能生存和发展,不能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必然被周围环境所淘汰。
这个基本原理在同时代的中国,即清末的时候,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概括为八个字,叫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此时在西方,达尔文的理论提出的时候,遭到教会的猛烈反对,在社会上也引起广泛的争论。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其晚年时,学术界已经不再怀疑进化论了,随后的工作就是在世界各地寻找我们人类祖先的遗迹。
早在进化论确立之前,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古人化石以及伴生的打制石器及其它工艺品。
但在进化论确立之前,人们还想像不到,在亚当夏娃出现之前会有人类存在,所以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发现的含义。
进化论确立之后,欧洲知识分子的目光越出了教会划定的界限,开始到世界各地寻找远古人类的痕迹,陆续成功的发现大量古人类的化石与他们使用的工具。
这些努力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祖先所走过的艰苦历程。
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的能人,发现者是英国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
利基在剑桥大学完成非洲史前史学业后,一心到东非去寻找古人类化石。
他的这个想法在当时人看来十分幼稚,因为在20世纪前半期,有关早期人类的大发现都集中在亚洲,比如印尼的爪哇人、中国的北京人,但是利基却执意要去非洲。
他选择了坐落在坦桑尼亚北部平原上的奥杜威峡谷,这是一道长40公里、深100米的谷地,利基夫妇在此锲而不舍的工作了几十年,结果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终于在1961年发现了最早的人类遗存,定年在170至190万年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在能人之前还有更早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一组变异很大的化石,存在的时间大概从五百多万年前到一百万年前。
这些化石的发现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此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两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这两个特征是同时出现的。
然而,南方古猿的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
南方古猿普遍能够直立行走,但不会制造工具,有关这方面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利基夫人在1976年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以南的一个叫作莱托利的平原上发现的两个南方古猿个体的脚印。
莱托利平原上有一座火山,火山曾经喷发过,在它的周围形成了很厚的火山灰的沉积层。
考古队员们有一次在打闹当中,用大象粪互相击打,有一个队员倒地后发现火山灰的凝结层当中有动物的脚印痕迹,考古队员们就顺着这个痕迹挖了下去,挖出了一条几十米长的脚印带。
在脚印带当中,有两个南方古猿个体的脚印,一个是成年的、一个是小孩的,在它们脚印周围还有许多动物的脚印,所有这些脚印都显得从容不迫,看来它们已经对火山的喷发司空见惯了。
”
从能人开始,世界历史进入了它的最初阶段-石器时代。
石器是人类祖先生存斗争的基本武器,根据工具制作技术的不同,石器时代又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阶段,两大阶段之间插着一个过渡阶段,人称中石器或细石器时代。
所谓旧石器是指打制的石器,石器时代当中以旧石器时代时间是从18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约15000年前,由于时间久远,考古学家为了认识的方便起见,又把这个时期分成三个较短的时期:
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自180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
这个时期的人类还带有猿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猿人。
比如最早的能人脑量不只有500至700亳升,身高在1.2至1.4米、能直立行走。
较晚期的猿人,如非洲的奥科托姆人欧洲的海德堡人、亚洲的北京人、蓝田人等,脑量虽然增大到750至1059毫升,身高增长到1.6米左右,但还是同现代人有显著的区别。
尤其头骨构造仍具有猿的特征,吻部、眉脊突出、前额矮平、没有或只有很小的下颌。
猿人的食物来源要靠采集和狩猎。
他们采集和狩猎的工具主要是用砾石相互敲打成多面体、棱锥体、石片之类的敲砸器。
他们用这些粗糙的工具刺杀、猎捕、切割性情比较温和的大中型动物,如长颈鹿、野马、大象、河马、羚羊等等。
至于鸟类、鱼类、昆虫、鸟蛋、植物块根果实甚至昆虫就更是早期人类的果腹之物了。
随着上百万年生存经验的积累,旧石器早期的人们逐渐能按照自己的预想去生产自己的产品,于是出现多用途的石器,像两面打击成型的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之类。
在100多万年前至50万年前这段时间里,世界一些地区的古人类相继掌握了人工控制天然火的技能。
考古学家分别在肯尼亚的切期旺贾以及我国山西芮城西候度、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人工用火的痕迹。
火的使用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怎样估量都不过分。
火被用来加工食物、取暖以及自我保护,烧制的食物不仅味道好、而且易于咀嚼和消化。
高温加热的食物可以形成200多种新的化合物,促使人体内脏、大脑、骨骼、口腔的进化加快。
火还被用来驱赶野兽、加工木器,导致人类猎取动物的水平空前提高,披毛犀、野牛、剑齿象这些大型野兽也就成了原始人的猎物。
更重要的是,有了火人类从此有再风餐露宿,迁入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洞穴。
这样在100万年前开始的四次大冰期当中,人类不仅在北半球的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而且还迁徙到了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至于他们的社会结构,公社的领袖通常是由公社的成员集体推选产生的,在氏族和部落阶段,公社还实行严格的外婚制,公社内部的成员必须到公社外部去寻找自己的配偶。
公社内实行严格的社会分工,比如说男人出去狩猎,女人在驻地照料孩子和采集各种野生植物。
”
北京猿人的颅骨内腔结构证实,人类的分节语能力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约50万年前左右,与人工用火的发明在同一时期。
时钟转到大约25万年前,也就是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从猿人阶段向我们现代人过渡。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直立行走实际上不仅仅是解放了人的双手,而且它还引起了身体部位的某些相关的变化。
具体到发音器官上,随着人的直立行走和腭部的隆起,人的吻部会萎缩,口腔和喉会形成一个直角,这个直角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之一,非常有利于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另外,从当时人类的情况来看,熟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咀嚼器官逐渐萎缩、牙床变小,口腔内发音器官的活动余地变得更大,这样非常有利于人类语言当中的共鸣和唇音的形成。
”
大约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
这时的人在体质形态方面已经同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差别,三大人种的形成过程也已完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现代人类学认为,人种或者叫作种族是具有遗传特征的人类群体,大体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蒙古利亚人种,也叫黄种人;第二类是高加索人种,也叫白种人;第三类是尼格罗人种,也叫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美,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各人种之间体质形态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皮肤的颜色、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和体形。
这些不同的特征是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比如说黑人大多数皮肤黝黑是因为这种黝黑的皮肤用于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大多数黑人的头发是卷曲的。
是因为这种卷曲的发型可以提高身体的隔热性。
再比如北部欧洲的白人大多数,鼻梁隆起、鼻腔狭长,是因为这种鼻型用于新华通讯社空气的加热。
这些现象、特征进一步证明人类的体质是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地演变成的。
但是这与智力品格方面的高低优劣没有什么关系。
”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制作的技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像当时出现的间接打击法、钻孔法和摩擦法等等。
随着人类生存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空间明显扩大,人类在晚期智人时代跨过白令海峡、飘过太平洋岛屿、成群结队在美洲和大洋洲安家落户。
所以,第一批发现新大陆的移民,与其说是近代欧洲人,不如说是旧石器时代的亚洲居民。
物质生活的改变伴随着精神生活的进步,在旧石器时代的尾声中,人类的语言随着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而分化成几千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不同的分节语。
只要有人存在,就能找到各种原始宗教的痕迹,如图腾崇拜、安灵崇拜、祖先崇拜等,以及以洞穴壁画和雕刻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原始艺术。
这些岩画描绘出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调。
这些早期人类的绘画是文字长期发展历史中的第一步,正是这种技艺把我们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区别开来,并为我们提供一个保存历史的方法。
它意味着那史无前例无比瑰丽的文明社会的曙光就要升起在地平线之上了。
第2集文明的曙光——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在史前时代近二百万年的悠远岁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不仅经历了从能人、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的艰难转变,而且也步履蹒跚地从蒙昧、野蛮走向了文明。
在这洪古蛮荒的暗暗长夜中,人类用血与肉、智慧和力量、劳动与创造开拓着自己的历史进程,谱写着伟大而不朽的历史篇章。
人类历史现在已经进入了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请与我们一同反思曾经发生的变迁,并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
说到文明,自然联系到文化,它们代表着什么含义?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德正)“在历史学中同文明相对应的文化,通常用来指尚未发明文字、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社会或时期,但它的广义是指:
知识和艺术成就,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等。
文明一般是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很多学者用文明一词指与原始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也就是阶级社会或者说是文明社会。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
如此看来,文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起源涉及世界各地区,由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金属器的生产力的发展,各部落由狩猎采集进而畜牧农耕,产生社会大分工,导致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具体过程。
还有从游牧到定居及城市的出现,由血缘关系到阶级关系的发展,最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形成国家等诸方面。
这种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
在长达近二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经过艰巨的跋涉和不懈的探索,建立了最早的社会组织,发明了现代世界三大基本技术的雏形,即石器打制技术,它是机器制造技术的雏形;人工取火技术是能源转化技术的雏形;有声语言是信息技术的雏形。
这三大技术的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约1万5千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此时,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的结束,全球气候转暖。
欧亚两洲的冰原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而非洲的气候也由多雨转为干旱,南欧与西亚一带开始出现类似今日的温和景象。
旧石器时代的不少大型动物灭绝,数量大为减少,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小动物和鸟类增多,人类的狩猎对象随之发生变化,经济活动的内容扩大,江河湖海地区出现了渔猎经济。
经济活动的变化促使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石器制作上更为精细,首先把石器打制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把它放在砺石上蘸水加砂磨光,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石器表面平整光滑、器型规整、刃部锋利、可多次使用,集不同质材之优点于一身的复合工具也于此时流行开来,尤其是新型远距离攻击武器-弓箭。
它的发明和使用直接促进了早期人类狩猎业的发展,但狩猎业的发展却不能永久满足人口增长和人类发展所形成的新需要,于是一场人类的生活方式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是新石器时代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事物,这就是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首先发轫于西亚,约在9千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即已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等农作物。
约旦河谷的耶利哥、土耳其的沙塔尔、休于也有农业生产的考古遗存。
此地之所以成为农业革命的发祥地,除了这一地区的地质、气候和动植物分布的特点外,还与它作为亚非欧三洲的联结点的地理位置有关。
从冰期消逝以后,它开始发挥古代世界各族文化信息交流枢纽的作用,从此一直在古代世界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西亚外,东亚和中南美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中心。
在中国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已有粟和众多石制农具的发现;同时期的河北磁山遗址,则发现有厚达2米的粟类粮食堆积层;而浙江河姆渡遗址,则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堆积层也厚达1米。
在中美洲墨西哥,公元前5千年左右培育了玉米、南瓜和胡椒等作物;在秘鲁,公元前6千年就种植菜豆,公元前5千年到4千年间又开始种植玉米、马铃薯、南瓜和辣椒。
农业革命最主要的标志是植物的人工栽培和动物的人工驯养,以人工栽培植物为特点的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人们在长期采集中,通过仔细观察,逐渐熟悉了植物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
从近代一些民族的采集活动,可以看到从采集经济过渡到原始农业的一般情况。
19世纪,马来半岛的居民在采集过程中熟悉了野生果树的生长规律,为了取得好收成他们修剪树枝、砍去树旁的杂草和灌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给野生谷物除草,挖出著芋类植物的块茎,再埋到地里;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从60多种野生马铃薯中,选择出优良品种进行培植。
动物的驯养大约是和农业一起发生的,许多人认为动物的驯养源于狩猎。
有一种说法认为猎人打死母兽后,幼兽得到人们的饲养,后来成了家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猎人把一些野兽驱赶到预先设置的栅栏内,以便捕杀食用,其中一部分被圈养成为家畜。
与早期农耕中心出现的同时,畜牧业也在人类长期狩猎经验的基础上起源了。
北美印第安人率先驯化了狗,同时,西亚人独自驯化出狗、山羊、绵羊,稍后猪、牛、马、鸡、鹅、骆驼等动物,也陆续在亚洲和欧洲驯化成功。
农业革命对于以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人类一改数百万年,依附于自然界恩赐的地位,对谷、麦、稻和玉米等农作物进行培植,从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转变为以农耕畜牧为主的生活,从食物采集者过渡到食物生产者。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德正)“农业革命同后来的工业革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这场革命使人类从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了以农耕畜牧为主的生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这场食物获得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了从被动地依附和适应自然到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的历史性转折,这场转折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据测算原来65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能维持25个采集狩猎者的生活,而这时1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可以养活150人的农民群体。
另外,农业革命还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从原来漂泊不定的迁徙生活过渡到了村落定居生活。
”
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于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而成为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
实际上,它构成了18世纪末期之前一直居统治地位的一种生活形式的基础。
早期农业村落的代表性遗址有伊拉克的耶莫,耶莫遗址宽约90米、长约140米、沉积达7米、分为16层,最下层用放射性碳素定年为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6750年。
这里约有25座住宅,均为泥墙房屋,屋顶用茅草覆盖,地板以芦苇涂泥铺就,估计居民有150人。
沙塔尔休于遗址的面积达13公顷、人口有五六千人,它存在的年代,约在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前5400年之间,按规模看,它已是当时西亚地区最大的居民点,甚至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城镇。
虽然这个遗址比耶莫规模更大,但也只能说是早期的人类聚居地和定居点,最多属于市镇的雏形。
真正的城市的出现,城市革命是伴随着金属器的使用发生的。
金属器取代新石器也有一个过程,考古学家将这一过程分解为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已知使用天然金属。
在土耳其的恰约尼遗址,发现了用铜矿石直接打制的钻孔珠、扩孔锥、别针等,年代为公元前7600年左右。
约在公元前4000年,西亚和印度一些地区开始冶炼纯铜,俗称红铜。
人们在冶炼纯铜的实践中,逐渐学会冶炼铜和锡的合金青铜。
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和多瑙河流域出现青铜器。
至公元前3000年代,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已普遍使用青铜器。
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冶铁术也被发明了出来。
世界上最早发明炼铁技术的是赫梯王国,时间为公元前1400年前后。
他们曾垄断冶铁术并禁止任何铁器出口达200年之久。
伴随着农业的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历史 CCTV 大型 纪录片 100 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