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一摸语文整理版.docx
- 文档编号:24446654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20KB
海淀一摸语文整理版.docx
《海淀一摸语文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一摸语文整理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一摸语文整理版
2012海淀一摸语文试题
2012.04.05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镌刻余音绕粱牵掣(zhì)揆情度(duó)理
B.观瞻激浊扬清商贾(gǔ)良莠(yǒu)不齐
C.棉薄两袖清风迄(qì)今矫(jiāo)揉造作
D.斧正闻过饰非聒(guā)噪若即(jí)若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之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的了解海外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六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观众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的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5.下列一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
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
没衣服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
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和手画的笔触感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
印出图画
装裱成画
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刻出木刻图案样板
A
B
C
D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日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揩,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
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兄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
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
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帮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
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呜呼: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
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
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案。
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齿:
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咎:
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
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象:
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花,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行交者
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
B
C
D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
10.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5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取材于张京元《九里松》)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
(8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谁得而灭族也?
(杜牧《阿房宫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春如旧,人空瘦,。
桃花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7分)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
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
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
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
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
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
形状、颜色、声音。
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
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
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人是怎样和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
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意思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
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飘逸的行云,潺潺的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景物吸引。
自然景物,只要美,人就喜欢。
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景色的明暗会相应引起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
而这种精神之别又反作用于眼中的物象,于是就有了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不仅仅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
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
人与自然灵犀一点可相通。
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它们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生发美好的情感,还能悟出哲理的美,逻辑的美。
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使人产生美感。
所谓“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
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
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
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的。
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只有保护,才能把山水的美感挖掘出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
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
“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绿光闪烁,好不喜人。
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是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有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
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公婆也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
“麦梢黄,女看娘”呀!
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
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所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
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
就是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生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他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的满口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
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
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
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
满心的快活。
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
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
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
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
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
爹又在做着什么?
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
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
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啊。
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
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
“哪有这种情理?
”娘也会柔声相劝:
“听你爹的话,回去吧。
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
”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
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
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
娘啊娘啊,我回来了!
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最古老又最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
她们望着麦子。
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
她们急匆匆地前行。
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取材于刘成章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
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解词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请简要作答。
(5分)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生死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答案(一模答案)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2.B3.D4.D5.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C7.B8.B9.A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要点:
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11.(5分)“/”处为必断句处,“//”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必断处每答对2处得1分。
在可断可不断处断句,不得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译文:
(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劲而雄伟。
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12.(8分)答案略。
(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3.(7分)
①(3分)C
②(4分)要点:
①指出本诗的“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
②具体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
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
角度:
内容方面——如选材等;形式方面——如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3分)D
15.(5分)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1分);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1分),并能够经过思考(1分)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将美感转化为美好的情感)(1分),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美(逻辑美)(1分)。
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B D
17.(6分)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
意思对即可。
18.(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
19.(10分)评分要点:
①特点:
古老而鲜活(传统与现实结合),充满人情味、人性美。
意思对即可(2分)。
②观点明确(2分),③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恰当、具体(2分),④分析具体合理(2分),⑤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略
附录1:
文言文参考译文
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
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
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
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
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
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
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
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
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
唉!
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
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
唉!
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淀 语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