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1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445058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1.30KB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1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1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1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1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1)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考试范围:
必修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历史上的茶马贸易之始,向来有“定论”,即始于中唐以后。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云:
“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封演随心所欲的十二字小说家言,被欧阳修抄入《新唐书•陆羽传》,遂不胫而走。
安史之乱后,
回鹘大驱名马入唐,确为史实,但唐政府为之支付的是绢帛而不是茶。
因为安史之乱前后,茶还只是一种奢侈消费品,尚未普及到民间,绝无可能用相对而言较昂贵而又稀缺的茶去交换西马。
安史之乱后,大唐昔日水草丰美的牧马胜地陇右等沦失殆尽,吐蕃乘虚而入,“苑牧蓄马皆没”“马政一蹶不振,国马唯银州河东是依”。
为了维护国防,须保持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兵,除了国内括马外,唐政府就只有向回纥、吐蕃等市马一策。
绢马互市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
“马价绢”对唐王朝是一项十分沉重的财政负担。
明确记载茶马互市的史料始见于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而茶马贸易真正形成制度则在宋真宗咸平元年,《长编》有载:
应杨允恭之请,正式置估马司,主管市马。
又重申:
“以布帛、茶、他物准其直”,岁市五千余匹。
又在边境设招马之处,遣牙吏入蕃招募,给路券,至估马司定价。
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比较完备机构、制度和具体规定的茶马贸易资料,作为一代典制的要素均已具备。
不久后还产生了与唐代“马价绢”相对应的“马价茶”一词。
这一“马价茶”,堪称茶马互市的标志物。
其后,关于茶马贸易中茶作为主要交易物的史料屡见于载籍,《宋会要辑稿》等史籍中就有无数条详尽记载。
茶马贸易的高潮在熙宁七年至元丰末年间,这是为了适应神宗开边拓地积极进取的军事需要。
宋神宗命李杞、蒲宗闵相继入蜀主持榷茶、买马,在成都和秦州分别置茶、马两司,榷茶买马。
作为熙丰新法的措置之一,大张旗鼓在川陕展开,并作为赵宋王朝的不易之典延续至南宋之末。
北宋最初易马茶用一驮(100斤)易一马,后比价不断上升,至南宋数十驮茶尚换不到一匹善马。
最多时每年用博马茶逾1000万斤,约为蜀茶产量的三分之一。
北宋易马多在西北。
南宋市马之处以西南为主,多为不及格尺的驽马。
战马不充,质劣数少,没有强大的骑兵军团,是宋军在宋辽、宋夏、宋金、宋蒙之战中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臣多有激愤痛切之论,然马政弊坏,茶马之政也每况愈下。
茶马贸易作为一代成典,体现了宋政府以无用之物易有用之物的经济观念。
宋代的茶马贸易也影响到明清两朝,尤其明代。
湖南安化等地的茶砖等紧压茶创造于宋代,数百年来一直是畅销边茶的主要品种之一。
当然,宋代茶马贸易也会伴随一些血泪代价,宋政府带有超经济垄断性的茶马贸易政策也必然会蒙上不平等交易的阴影。
但茶马互市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毕竟利大于弊,其长盛不衰,高潮迭起,达七百年之久,绝非偶然。
其对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交融及我国西北、西南边缘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
(选自2016年1月8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后,适于牧马的陇右等地丧失殆尽,加上吐蕃乘虚而入,朝廷蓄养的战马消失殆尽,封演认为这是我国茶马贸易开始的时期。
B.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有关茶马贸易的观点被欧阳修选入《新唐书》中,使得封演的这个观点大行其道,最终成为早期的一种流行观点。
C.茶叶在安史之乱前后还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品,是一种比较昂贵而又稀缺的物品,没有普及到民间,所以作者认为这时不可能有茶马贸易。
D.中唐以后,唐朝政府向回纥、吐蕃等购买马匹,交易的方式就是以马匹折算成绢的数量,由此产生了新的绢种,标志唐朝绢马互市开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A.南宋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宋真宗时期有关茶马贸易中比较完备的机
构制度和具体规定,这是我国史料目前对茶马贸易最早的明确记录。
B.茶马贸易形成制度在宋真宗时期,朝廷正式设置估马司来主管茶马交易的事情,每年能够换马五千多匹,不过换马的物品不仅限于茶,还有布帛等物。
C.茶马互市中的标志物“马价茶”的出现表明中国历史上茶马互市的产生,能旁证该观点的是之后很多史料记载的有关茶马贸易中茶作为交易物的内容。
D.茶在宋代成为普通物品成就了茶马贸易,不过茶马贸易中茶马比价不断提升,有文字记载宋代最初一驮茶可以换一匹马,到了南宋比价提高了数十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开边拓地的军事需要,宋神宗命令朝廷官员到蜀地,并设置茶、马两个部门进行榷茶、买马工作,这种措施后来作为一种典例延续到了南宋末年。
B.南宋时的茶马互市,市马多在西南方,马的价格高且多为劣马,这种情况受到南宋朝廷大臣的诟病、痛恨,由此使得马政弊坏,茶马互市也每况愈下。
C.茶马互市不仅在宋代起到积极作用,也影响到了明清时期,如为了便于运输而产生于宋代的湖南安化等地的茶砖,数百年来一直是畅销边茶的品种之一。
D.茶马互市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有着不平等交易的阴影,
但毕竟对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交融以及我国西北、西南边缘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路遥自传
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了热力,大地早已解冻,天空高远碧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鲜花的气息。
延安的几位朋友通过我弟弟天乐知道我今天要完成最后的工作,一大早就都赶到了甘泉县招待所。
甘泉县的几位领导也是我的朋友。
人们已张罗着在招待所搞了一桌酒席,等我完稿后晚上一块聚一聚,当我弟弟和朋友们已经张罗这些事的时候,我还按“惯例”在睡觉。
因为是最后一天,必须尽可能精神饱满。
起床后,我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坐在写字台旁静静地看着桌面上的最后十来页初稿。
一切所经历的有关这部书的往事历历在目,但似乎又相当遥远。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
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
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自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悲伤。
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
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第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我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此,这劳动就是平凡的劳动,而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由此,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员,而不是高人一等;由此,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而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此,像往常的任何一天一样,开始你今天的工作吧!
一开始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一般。
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但实际上是徒劳的。
为了不让泪水打湿稿
纸,将脸迈向桌面的空档。
心脏在骤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晕过去的感觉。
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
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
这十多页稿红简直成了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
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
笔掉在了稿纸上。
焦急万分,满头大汗,浑身大汗。
智力还没有全部丧失。
我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该死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
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在这一刻里,我什么也没有想,只记起了
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
“……终于完成了。
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
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
这也正是此刻我想说的话。
可以说,这些文字肯定未能全部记录我在写作这部书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
和书中内容平行漫流的曾是无数的洪流。
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那一切都储蓄在记忆里;尤其是一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和许多无名的感情溪流更是无法留存——而那些东西才可能是真正有光彩的。
不过,我总算把这段经历的一个大的流程用这散漫的笔调写在了这里。
我不企望别人对这些文字产生兴趣,只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已。
我即将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选自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
1980年发表小说《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这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1988年完成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书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②路遥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敢于花6年时间创作一部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
他既敢于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寞,也敢于迎风而立、挑战“唯洋是举”的文坛风气。
(厚夫《路遥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路遥短暂的一生中,他对自己许多应该记住的日子都没有记住,却记住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最终完稿的日子。
B.听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快要完稿,他的弟弟和朋友们早早赶到甘泉县招待所,在他还没有起床时就在准备宴席为他庆祝。
C.在路遥看来,文学创作无异于人生孤旅,这期间有收获也有失去,有欣慰也有悲伤,即使为了高尚的文学事业献身也值得。
D.路遥的《
平凡的世界》花了6年的创作时间,反映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被拍成电影后轰动全国。
5.路遥在1988年5月25日这一天收获了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得出怎样的认识和感悟?
你同意其中的哪种观点?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瓷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
宝物是一个瓷瓶。
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
”顾林低声问一个正在电脑上忙着的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
”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
”王经理问。
“在家里。
”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
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
来。
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
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
能方便去看看吗?
”老教授问。
“能。
”他说,“不一定卖。
”
“不妨。
去观赏观赏。
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的电话再一次打来。
他连连说:
“知道了。
”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
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
”老教授问。
“是家父。
”他说。
“他人呢?
”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
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
“有过一面之缘。
你打算卖多少?
”
“3……30万。
”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
“好,30万就30万。
”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
”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
“也罢。
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
重症病房花钱多。
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
”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
“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
顾林说:
“30万元。
”
父亲说:
“可以了。
”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
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
”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
”他一见面就认出了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
顾林说:
“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
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
”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
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
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
”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
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
“那值多少钱?
”顾林问。
“最少400万。
”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瓷瓶”是贯串小说全文的线索,“瓷瓶的真假”这一悬念直到小说结尾才见分晓,王家两送瓷瓶的情节安排深化了主旨。
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家送的瓷瓶,可见他并不是施恩图报的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被救者的馈赠。
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医院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铺垫了下文,为顾林卖瓷瓶埋下伏笔。
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
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边看边摸,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8.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酺字孟侯,汝南细阳人,赵王张敖之后也。
敖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酺少从祖父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数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①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
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
以论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授皇太子。
酺为人质直,守经义,每侍讲间隙,数有匡正之辞,以严见惮。
及肃宗即位,擢酺为侍中、虎贲中郎将。
酺虽儒者,而性刚断。
下车擢用义勇,搏击豪强。
长吏有杀盗徒者,酺辄案之,以为令长受臧,犹不至死,盗徒皆饥寒佣保,何足穷其法乎!
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
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
赏赐殊特,莫不沾洽。
酺视事十五年,和帝初,迁魏郡太守。
永元五年,迁酺为太仆。
数月,代尹睦为太尉。
数上疏以疾乞身,荐魏郡太守徐防自代。
帝不许,使中黄门问病,加以珍羞,赐钱三十万。
酺虽在公位,而父常居田里,酺每有迁职,辄一诣京师。
尝来候酺,适会岁节,公卿罢朝,俱诣酺府奉酒上寿,极欢卒日,众人皆庆羡之。
及父卒,既葬,诏遣使赍牛酒为释服。
酺归里舍,谢遣诸生,闭门不通宾客。
左中郎将何敞及言事者多讼酺公忠,帝亦雅重之。
十六年,复拜为光禄勋。
数月,代鲁恭为司徒。
月余薨。
乘舆缟素临吊,赐冢茔地,赗②赠恩宠异于它相。
酺病临危,敕其子曰:
“显节陵③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
吾为三公,既不能宣扬王化,令吏人从制,岂可不务节约乎?
其无起祠堂,可作槁盖庑,施祭其下而已。
”
(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四姓小侯:
指东汉明帝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
②赗:
fèng,送财物等给人办丧事。
③显节陵:
东汉明帝的陵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敖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酺少/从祖父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
徒以百数/
B.敖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酺少从祖父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数/
C.敖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酺少从祖父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数/
D.敖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酺少/从祖父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平为帝王年号,此为帝王年号纪年法,而“显宗”“肃宗”则为帝王庙号。
B.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加上《乐经》合称六艺。
C.在东汉时期,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的人为弟子,转相传授的人为门生。
D.司徒是古时重要官职,掌管刑事,汉代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酺传承家学,读经年久学深。
他学过《尚书》,又用《尚书》教授太子等皇家子弟,受到皇帝肯定,不仅升迁了官位而且得到了赏赐。
B.张酺质朴正直,处理事务刚断。
他在为皇帝讲解经典之余,屡有匡正朝廷过失的言论,作为官员到任后,就提拔义勇之人以搏击豪强。
C.张酺颇有政声,受到时人称赞。
他为官时,皇帝对他敬重,请他教授太子,在回家乡后谢绝宾客,受到朝中何敞等人的称颂。
D.张酺修身垂范,要求死后俭葬。
他在病危时,命儿子听令,自己身为三公要努力节俭节省,可以修个草屋祭祀而不用建造祠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不许,使中黄门问病,加以珍羞,赐钱三十万。
(5分)
(2)酺虽在公位,而父常居田里,酺每有迁职,辄一诣京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
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
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
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时候,用了四句话予以概括,其中写夏景的一句是“”。
(2)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情感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②虽然不少通信运营商信誓旦旦地保证,其营业点将确保通信业务中关键的私人信息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却是差强人意的。
③前天晚上地铁里遭遇拥挤,昨日“海上世界”也是人满为患,在回来的路上,走望海路堵车,由望海路拐向滨海路也堵车,拥挤不堪的道路让人心烦。
④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
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⑤
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A.①②④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大家带来哪
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那么我就很幸福,很快乐。
D.G20杭州峰会就应对数字鸿沟、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推广清洁能源等制定了具体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生存无忧,①谋生态——这是人民的要求。
近些年来,②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
有的努力,③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又警醒我们:
空气污染防治④面临巨大挑战。
政府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了追求生态文明的决心,⑤从源头上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⑥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应从健康呼吸开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而
虽然
可
/
只要
就
B
所以
当然
而
仍然
/
还
C
从而
尽管
/
还是
一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模拟 测试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