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24444440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57KB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北京的春节》
一、概说课文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
(齐读)北京的春节。
师:
首先,我们进行一项概说活动,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出示句式:
北京的春节有 有 ,你看:
。
】
(生默读,批注。
)
师:
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来,我们交流一下。
生:
北京的春节有吃有喝,你看:
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麦芽糖和江米糖,除夕要做年菜,有肉、鸡、鱼、青菜、年糕;孩子们过年有最喜欢的杂拌儿,家家还要吃饺子,正月十五还要吃元宵。
吃的喝的真多啊!
师:
哈哈,说得我们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继续!
生:
北京的春节有玩有乐,你看:
男孩子们可以放烟花爆竹,还可以买到风筝、空竹、口琴,正月里可以逛庙会,还可以骑毛驴、买玩具,还可以逛天桥、听戏;庙会上可以看到赛马赛骆驼,正月十五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
所以,孩子们可开心了。
师:
难怪我们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
生:
北京的春节有声有色,你听:
到处都是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到处都是人们的欢笑声、祝福声,到处都是叫卖声、喝彩声,还有花灯上小铃发出悦耳的叮叮声,多热闹啊!
你再看:
满眼都是五彩缤纷的颜色,那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那鲜艳的新衣、红红的灯笼,把北京的春节映衬得分外兴旺。
师:
走在北京的街头,我们的耳朵、眼睛一定应接不暇。
生:
北京的春节还有滋有味,你看:
那么多吃的喝的,有各种各样的滋味,比如,腊八蒜就是酸味,泡蒜的醋又带有辣味,杂拌儿、麦芽糖、江米糖、年糕、元宵都是甜味,鸡鸭鱼肉肯定是咸味……所以,北京的春节有滋有味。
师:
你的角度非常独特,好一个有滋有味。
生:
北京的春节还有情有义,你看:
除夕那天,大家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夜,正月初一要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其乐融融。
多数商铺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可见商铺的老板很体谅店里的伙计们!
师:
没错,热闹中洋溢着情义,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师:
同学们,我们把这些词放到这个句子中,一起读一读。
生:
(齐读)北京的春节有吃有喝、有玩有乐、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二、初识“规矩”
师:
我们一起跟着老舍先生去北京过一次春节。
请大家勾画关键词句,看看北京人到底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默读勾画)
师:
真好!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预备,起!
(生齐读句子)
师:
请大家再看看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在腊八这天,( )都熬腊八粥。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在北京,过年时,( )吃饺子。
这一天,( )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 )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除夕真热闹。
( )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 )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守岁。
正月十五,( )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这一天大家还( )吃元宵呀!
生:
我发现句子里少了一些词语:
家家、处处、必须、必定等。
师:
从这些词语当中,大家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
这些词语告诉我们,北京过春节,每一家每一户都是这样的,没有例外;每个特定的日子,大家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没有例外。
师:
是啊!
没有人指挥,没有人下令,大家的行动却完全一样,这是因为这样过年是北京的——
生:
老规矩!
师:
好一个老规矩!
师:
腊八这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是——
生:
老规矩。
师:
过小年要吃糖、除夕吃团圆饭、十五吃元宵,是——
生:
老规矩。
师:
男女老少穿新衣,家家贴对联、贴年画,这也是——
生:
老规矩。
师:
除夕夜要守岁、正月初一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这也是——
生:
老规矩。
师:
寺院举办庙会,老铺子挂彩灯,这也是——
生:
老规矩。
师:
我们再来感受感受北京的老规矩,预备,读!
(生齐读)
师:
这些老规矩流传下来,慢慢形成了这样一首儿歌,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三、探秘“规矩”
师:
同学们,在北京这些不成文的老规矩里,藏着的是什么呢?
生:
我预习时查找了资料,知道北京人为什么过年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喝腊八粥,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全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师:
同学们,通过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腊八粥里含着对祖宗的追思之情。
师:
对,这是代代相传、人人遵守、年代久远的规矩!
这规矩后面,藏着的是对祖先的——
生:
追思。
师:
尽管时代不断变迁,但是,这份情却——
生:
一直未变。
师:
当我们再读这段文字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注意腊八粥的丰盛了。
来,预备,读!
(生齐读)
师:
在北京这些老规矩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
还藏着美好的愿望。
大家看第5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北京人过小年一定要吃糖。
我老家在北方,我听爷爷奶奶说,过小年吃糖是为了祭拜灶王爷。
我们老家流传这样一种说法: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要到天宫里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如果谁家不好,就会受到惩罚。
所以大家都请灶王爷吃糖,让灶王爷的嘴巴变得甜甜的,多说人间的好话,不说人间的坏话。
(众笑)
师:
呵呵,做了坏事自然还是瞒不住要被罚的。
不过,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过小年吃糖,是为了表达人们一种——
生:
美好的愿望。
师:
对,希望来年的日子过得一帆风顺、甜甜蜜蜜、和和美美。
我们一起来祭拜祭拜灶王爷吧。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
在北京这些老规矩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
还藏着浓浓的亲情。
老舍先生写道: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可见,吃团圆饭在每个人心里是多么重要!
多么神圣!
生:
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
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离家多么遥远,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一定要赶回家吃团圆饭。
因为,如果少了一个人,这个团圆饭就不够团圆了。
师:
是啊!
这顿团圆饭,联结着每一家每一户浓浓的亲情!
正如一首歌里所唱——
生:
(读)万水千山多么遥远
谁能阻挡回家的心愿
兄弟和姐妹相互抱成团
浓浓的亲情热火朝天
生命最贵是平平安安
大雪飘飘天冻地寒
谁能切断回家的路线
亲朋和好友相互拜个年
千年的祝福温暖心田
人间最美是团团圆圆
师:
即使是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
生:
回家的心愿。
师:
因为,这是北京的——
生:
老规矩!
师:
即使是天寒地冻,也切断不了——
生:
回家的路线。
师:
因为,这是北京的——
生:
老规矩!
师:
在北京这些老规矩里,藏着浓浓的亲情,除此之外,还藏着什么呢?
生:
还藏着美好的愿望。
老舍先生说,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我课前查找了资料,知道了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生:
我补充一下,我查找的资料还有一种说法:
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年最后一天会出来害人,但是他怕火、怕光、怕巨响,所以人们就彻夜点着灯火、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吓跑“年”,还整夜不睡,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大家就在一起熬夜守岁。
师:
尽管人们不再相信有叫“年”的怪兽出来害人,也不相信通宵守夜能驱走瘟疫,但是,人们的美好心愿却一直没有改变,于是,形成了这样一个——
生:
老规矩!
师: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7自然段。
除夕真热闹,预备,起!
(生齐读)
师:
在北京这些老规矩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
还藏着友情。
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
过年时,大家互相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送上美好的祝福,我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真切的友情。
师:
你们在过年时怎么拜年呀?
生:
爷爷奶奶,祝您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
生:
叔叔阿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心、万事如意。
生:
叔叔阿姨,祝您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师:
哈哈,小嘴真甜。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一定会给你一个大红包。
(众笑)
师:
他们也会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大家听,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每个人的耳边萦绕着的,是这样一些话语——
(生读)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师:
是这样一些话语——
生:
新年快乐、龙马精神、万事如意、百尺竿头、恭喜发财、年年有余……
师:
是这样一些话语——
生:
前程似锦、阖家幸福、人强马壮、心想事成、财源广进、步步高升……
师:
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
无比开心。
生:
非常高兴。
生:
特别舒畅。
师:
这样的拜年,带来的是祝福,带来的是吉祥,带来的是温暖,带来的是情谊。
这,也是北京的——
生:
老规矩。
师:
同学们,这就是北京的春节。
依照老规矩,过年前,家家都开始忙碌,家家都在准备过年的用品,家家也都在等待奔波在外的游子。
家,是每个人时时的牵挂。
所以,无论再苦再难,每个人都要赶回家!
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家里有年幼的孩子,家里有亲爱的兄弟姐妹!
过年,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团聚!
师:
同学们,这就是北京的春节,依照老规矩,过年时,家家都要出去拜年,从我家到你家,从你家到他家,再从他家到他家……送去祝福,送去问候,送去吉祥,让友情凝结,让关爱升华。
所有的家庭,由于千丝万缕的联系,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
师:
这就是北京的老规矩。
也是中华民族的——
生:
老规矩!
师:
这老规矩里面,无处不在的,就是一个字——
生:
情!
四、领悟写法
师:
同学们,同样是写春节,同样是写过年,大家看看,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与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呢?
(生默读“阅读链接”)
师:
大家看出来了吗?
生:
梁实秋写的是自己不太喜欢过年,而斯妤和老舍先生写的都是很爱过年。
师:
这是梁实秋与老舍先生和斯妤感受的不同。
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
老舍先生笔下的小孩子都特别喜欢过年,都盼过年,所以他写道: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这一天,是要吃糖的,孩子们最喜欢”“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等这些都写出了孩子们过年时的高兴心情。
斯妤也写道:
“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也可见她小时候过年的喜悦。
梁实秋先生写的是自己并不特别喜欢过年,每一项习俗,他似乎看到的都是不如意的一面。
师:
你的分析太到位了。
谁还有发现?
生:
梁实秋和斯妤写的都是自己怎么过年,老舍先生写的是大家怎么过年。
师:
了不起!
梁实秋和斯妤的文章里都有——
生:
“我”。
师:
老舍先生的文章里却没有——
生:
“我”。
师:
读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
生:
一个人怎么过年。
师:
读斯妤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
生:
一个家庭怎么过年。
师:
读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
生:
一座城市怎么过年。
师:
这就是不同的视角下写出的不同的文章。
梁实秋先生的视角是——
生:
自己。
师:
斯妤的视角是——
生:
家庭。
师:
老舍先生的视角是——
生:
整座城市。
师:
所以,老舍先生这篇文章里,没有一个具体的——
生:
人。
师:
没有一个具体的——
生:
家庭。
师:
而是整个的——
生:
北京。
师:
他突出的不是某一个家庭的不同点,而是所有家庭的——
生:
共同点。
师:
他只写——
生:
共同点。
师:
他没有写——
生:
不同点。
师:
这就要经过提炼、概括,找出大家的共同点。
老舍先生为什么这样写?
生:
北京范围广、人口多,不可能一一写到。
师:
而且,春节的时间——
生:
长。
师:
这都决定老舍先生只能概括地写,不可能——
生:
具体地写。
师:
这两种写法,各有利弊。
谁能帮我们小结一下?
生:
像老舍先生这样写,能全面地写出某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但是缺少细节,所以读起来不是很细腻,情感也不特别浓烈;像梁实秋和斯妤那样来写,能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抓住一些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读起来特别亲切,不过要想全面反映某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就有点困难了,因为它带有作者自己个人的感情色彩了。
师:
很好!
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
对于这一类的文章,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
第一种,我们可以选一个点去写,像梁实秋和斯妤的文章那样;第二种,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面去写,像老舍先生这篇文章一样;第三种,我们可以既选面又选点,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去写。
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一篇文章《儿时的春节》,说说这篇文章用的是哪一种方法。
(生默读《儿时的春节》)
生:
我发现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三种写法。
也就是说,作者有些地方像老舍先生一样,介绍了自己小时候家乡怎么过春节的,有哪些习俗;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形,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小时候过年时的情形,特别吸引人。
师:
大家都发现了吗?
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北京 春节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