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6探究题的5种考法.docx
- 文档编号:24440849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7.44KB
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6探究题的5种考法.docx
《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6探究题的5种考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6探究题的5种考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6探究题的5种考法
考点6 探究题的5种考法
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种题型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多数考生认为探究题不设置唯一性答案,因此答题技巧便也无章可循,要么脱离文本随意回答,要么拘泥文字表面无法深入剖析,得分率往往不高。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考查的探究题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类:
情节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标题类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
考法1__情节类探究题
明常识
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基于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
其探究内容已超出了情节内容本身,也比情节作用题带有更强的综合性,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②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发展变化轨迹;③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④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全国Ⅰ卷)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题干中有“结尾”“情节”“事件”“部分”等字样
(2)题干中有“你的看法”“你的理由”“你的观点”等字样
(2014·全国Ⅱ卷)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3·全国Ⅰ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结尾似乎与主旨关系不大,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2)×××情节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熟技巧
情节类探究的4个思考角度
1.思考在艺术结构(情节)上的作用。
2.思考在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思考在情感表现上的作用。
4.思考在思想内容(主题)上的作用。
(2014·全国Ⅰ卷)阅读《古渡头》(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考点3考法2的“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问题。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
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确定了探究的范围,“结合全文”确定了分析的依据,分值为8分,说明答案应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艺术结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
第二步:
综观全文,确定要点。
①从艺术结构上看,结尾之前,主要写了夜里渡夫悲哀痛哭的诉说,而结尾处则写了渡夫的任情高歌,可知此处结尾使用了突转手法,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以歌声结尾,富有诗意,使得小说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表现上看,歌声传情,通过渡夫唱歌时“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的描写,可以看出这种结尾更能抒发悲愤的情感,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使人听后不禁潸然泪下。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通过歌词的内容,可以看出渡夫的洒脱豪放坚韧,结合渡夫的现实遭遇,也反衬了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④从思想内容上看,前文写渡夫“儿子一家”的遭遇、“捐重匪多”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渡河生活的艰难(结冰、落雪、刮风、下雨),重在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而此处的任情高歌,则又表现了渡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
考法2__人物形象类探究题
明常识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主要探究以下方面:
一是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Ⅱ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1)题干中有“人物”“性格”“形象”等字样
(2)题干中有“探析”“分析”“探讨”等字样
(3)题干中有“人格启示”“人格魅力”“你的看法”等字样
(2014·辽宁卷)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2·全国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熟技巧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5角度”
第一,情节角度。
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应与情节密不可分。
第二,人物自身角度。
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第三,主题角度。
主题主要从人物中体现出来,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四,环境角度。
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真实角度。
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015·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
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
老汪摇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又说: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
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
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
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
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
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
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
老范:
“为啥?
”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
老范: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
老季:
“不为老汪。
”
老范:
“为啥?
”
老季: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
老范挥挥手:
“娘们儿家。
”
又说: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
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已经明确提出了“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两个人物,并且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是“性情气质上”的“相似之处”和“精神困境的根源”,可见本题属于“探究人物命运成因”方面。
第二步:
确定思考角度,找文本对应点。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性情气质上相似之处
外貌上都“穿长衫”,对别人的嘲笑都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这说明二人都有书呆子气;二人在待人方面能显示出他们善良、诚挚、率真的性情;在处世、处境方面,二人都显得懦弱、落魄
精神困境根源不同
人生经历不同(情节角度)
老汪虽辗转但最后有落脚之处,并且有能包容的“东家”;孔乙己则没有,这就导致二人精神困境不同
社会环境不同(环境角度)
老汪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不理解他,与他交流上有困难,但是总体上社会氛围对他还是友好的。
孔乙己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似的无情调笑
作者塑造二人形象意图不同(主题角度)
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
这是作者有意通过形象来展现精神困境
【答案】 相似之处:
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
不同之处:
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
考法3__艺术特点类探究题
明常识
艺术特点类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如探究情节构思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
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在艺术的某一方面上,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了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
文学味很浓,难度很大,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方面或角度来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湖北卷)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题干中一般有“写法”“手法”“形式”等字样
(2)题干中一般还有“探究”“探讨”“你的看法”“你的认识”等字样
(2012·江苏卷)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
其他设问方式:
(1)有人认为本文运用了×××的手法,你的看法呢?
(2)小说主要写了×件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对小说内容的表现是否打折扣?
请作探究。
(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别具一格,请就线索和叙述方式谈谈你的认识。
熟技巧
解答艺术特点类探究题“3步走”
第一步:
通知识,打基础
因为艺术特点类探究应以“艺术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艺术技巧的几种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结构方式:
单线(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线索)、网状等;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比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第二步:
会审题,明方向
审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找到探究方向。
第三步:
多角度,会探究
把艺术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组织答案。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
“像六指猴吗?
”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
”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
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
“好玉。
”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
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
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
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
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
“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
“玉呢?
大人催要。
”
黑衣人说:
“盗不来。
”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
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
“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
“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
“大人的嘴,大着呢!
”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
“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
“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
”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
“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
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
“真是六指猴呀。
”
吴知府笑道:
“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
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
“大人高明!
”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
“我不配。
”东家伸手拉起他说:
“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
侯六说:
“不能再为您赶马了。
”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
“走正道吧!
路平整,好走!
”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
“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
”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
“何必呢!
”
侯六说:
“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
”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
“再为您赶一趟吧。
”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
了解一句一段的形式的一般效果,即加快节奏,言简意丰,激发想象。
第二步:
结合具体文字,从人物、情节、环境、读者感受等角度来思考这种艺术手法的具体作用。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
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采用这种形式,起到了强调作用,便于展现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鲜明
情节
本文故事发生的地点转换频繁,情节推进很快,采用这种形式,便于场合的转换,使故事更加紧凑,适合本文复杂的叙事内容及快速发展的情节的需要
环境
本文环境描写语句不多,“泗州大街,仁义当铺”“平原大道,晨光如金”,但是一句一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读者
本文段落短小,甚至一句一段,语言简洁明快,并且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给人一种电影分镜头的感觉
【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考法4__标题类探究题
明常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
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
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
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甲卷)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
(2)题干中有“合适”“好处”“妙处”“寓意”等字样
(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
(2013·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012·辽宁卷)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
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1·全国卷)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其他设问方式:
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
请陈述你的看法。
熟技巧
一、标题作用探究题的6个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
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
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
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
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
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
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标题意蕴探究题的3个步骤
第一步:
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
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
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
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2016·全国甲卷)阅读《战争》(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考点2考法2“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
明确观点。
可以答合适,也可以答不合适;但要注意不能含糊其辞,观点暧昧。
第二步:
可以从表达角度、情节角度、主题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合适或不合适。
第三步:
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答案】 观点一:
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文学 文本 小说 考点 探究 种考法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444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