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提纲新野.docx
- 文档编号:24435530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48KB
财政学复习提纲新野.docx
《财政学复习提纲新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提纲新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提纲新野
第一章导论
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表现:
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3)规模报酬递增:
自然垄断4)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5)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6)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市场失灵时,政府如何干预:
非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未达最优状态):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或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报酬。
外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其他企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称为正外部性。
(上游建水库,下游也受益)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人或企业的活动对他人或其他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也称负外部性。
(造纸厂对河流早成污染,是负的外部效应)
解决办法一定要由政府提供:
因此,带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经由市场提供,不管是正的还是负的外部效应,都存在着成本和收益的非对称性问题。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提供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相应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提供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即资源配置的低效状态。
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之一。
2、公共产品(公共物品)的含义与四个特征
由萨缪尔森提出的定义。
含义:
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攻击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特征: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非盈利性
3、公共需要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
是向社会提供国防、公安、司法、秩序、公民基本权力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特征:
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效应具有不可分割性;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消费具有非排他性;社会成员付出的代价不是等价交换;物质来源是社会产品中的剩余产品
4、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2、非盈利性3、法治性4、公开性5、民主性
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
1、公共财政职能的含义,及马斯格雷夫提出的财政三职能
含义是指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所固有的职责和功能。
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
提供公共产品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3、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与含义,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的目标——公平
经济公平:
指对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资源都一视同仁所有社会成员都按同一规则参与经济活动,个人按照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获取相应的收入份额,即机会均等
社会公平:
强调劳动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这种均等是遵循社会道德准则,属于社会公平
基尼系数:
衡量收入差异状况的指标 大致标准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合理0.4~0.5贫富差距较大>0.5收入差距相当悬殊
4、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运用
(1)通过税收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
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等都有此作用。
(2)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国家举办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等,提高广大社会公民生活质量。
(4)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5、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及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运用
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运用:
(1)通过财政预算政策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财政三职能在实践中经常处于矛盾状态,资源配置职能是各职能的前提,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了生产成果的分配。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效率和公平有内在的统一性。
只有依靠效率不断提高,才能提供个性发展的物质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不仅有利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可由此促进效率的提高。
但是,效率与公平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效率以市场机制的初始条件为起点;但公平不仅要改变市场机制决定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要改变市场机制运作的初始条件。
两者可可能发生冲突。
片面强调效率以及利用市场激励机制可能会产生不公平;同样,片面强调公平及采用非市场机制的方法拉平收入,就有可能损害效率。
“如何做大蛋糕”是紧迫问题的观点是错误的。
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的,而非此消彼长,不应该以不公平作为效率的代价。
改善收入分配状态,实际上是提高了社会总体的交换效率这不但不会损害经济效率,相反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任由不平等继续恶化则必将摧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在解决公平问题时,必须由政府到市场经济领域中组织收入并把组织起来的收入再分配出去,同样要扼守市场效率规则,不可牺牲公平。
解决财富分配不均问题,并不等于搞平均主义。
发展中国家,无能力造就“福利国家”,应先致力于消除绝对贫困,低标准却高覆盖率“社会安全网”—最低保障线。
6、公共选择的含义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特别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研究政治市场上的行为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作用。
第三章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原则:
效率与公平原则。
效率:
标准就是社会净收益(净所得)最大化标准。
公平:
主要体现于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一是要素分配,也称功能分配:
要求以要素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其报酬或
价格水平。
注重分配的效率,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可导致个人收
入分配的巨大差距。
二是规模收入分配,也称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收入分配,是指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
(财政收入的再分配问题主要指它)
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前者是横向公平,即同等级别之间的公平;后者是纵向公平,即不同等级之间的公平。
公平原则涉及到受益能力,据此原则,补助支出,直接影响生活状况。
且收入越少,补助金产生效用越大,社会总效应越大。
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现:
当社会经济出现了稳定和持续发展态势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时处于一种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实际上也是效率与公平得到较好的兼顾的社会经济运行状态。
因此,把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确定与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联系起来考虑,宏观范围内考虑效率与公平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更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
△公共支出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工资、福利、折旧)
按政府职能分类:
经济建设、教育、医疗保健、国防、外交、司法等项。
按经济类型分类:
经济型支出、资本型支出、净贷款。
按政府层次分类:
中央政府公共支出(国防、武警部队支出、各项事业费据指出等)和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支出等)。
△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有何区别?
(定义概念)
1、购买支出指政府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以便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品产品的支出。
包括两大部分,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和用于公共投资的支出。
转移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部门收入的所有权转移出去的支出,包括各项财政补贴支出,各种社会保障支出和国债的利息支出等。
2、购买支出通过政府资金与商品劳务的交换,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
响,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支出不是对商品和劳务的直接购买,而是为实现公平和效率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是无偿的、单方面的,没有得到等价补偿,受益者也不必予以归还。
转移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间接的影响。
3、在分析政府职能时的意义:
①公共支出总额中,如果购买支出所占比重大,说明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强,政府直接配置的资源多,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大;反之,转移支出比重大,则说明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②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的使用效率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购买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购买支出对交易双方会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但在转移支出时,政府支出的效益很难确定,约束软,监督较困难。
(发展中国家,购买大,发达国家,转移大)
△政府给了钱,出了行政管理费,有无回报?
是否等价交换?
有回报,且按等价交换原则。
行政管理费包括于行政管理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因而交易双方会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形式其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其回报就是为社会获得政府部门公共服务。
显然,行政管理机构(*与权力机关)是不直接参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的,它们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向社会提供的是纯粹的公共产品。
所以,行政管理支出属于社会公共消费支出。
○费用“够用”原则,现阶段要适当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根本途径是:
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的行政机构。
1、公共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
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含义
购买性支出:
指政府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以便向公共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支出
转移支出:
是政府单方面把部门收入的所有权转移出去的支出
2、公共支出规模的测量:
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
绝对规模(是不断增长的):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财政年度)公共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相对规模(更重要):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
3、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瓦格纳法则、替代效应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百余年来,公共支出的绝对数额和相对数额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瓦格纳法则: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必然以比生产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
同时,现代工业的发展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也就导致公共支出的增长。
政治因素:
政府职能的扩展
经济因素:
市场失灵(司法与立法)、外部效应(城市化)、收入弹性(公共服务)
名词解释:
公共品增长速度>经济的增长速度
政府公共支出快于经济增长。
替代效应理论由皮科克和瓦艾斯曼提出正常时期的内在原因;非正常时期的外在原因形成公共支出的“梯状”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理论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政府作用发挥的不同强度
经济发展的早期: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中期:
社会基础设施、环境、收入的公平分配等发达阶段:
改善教育、卫生、保健、基本生活保障等
凯恩斯学派扩张性财政政策:
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支出规模。
导致财政赤字,故也称赤字财政政策因为:
政府支出有放大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即乘数效应
福利经济学派的“多因素影响说”
4、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
就是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备选项目,通过分析对比各种支出项目的全部与其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选择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以使公共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5、公共定价的主要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
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和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
一是与使用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负荷定价:
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1)社会消费性支出:
文教科学卫生等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2)财政投资支出:
基础产业投资支出支持农业支出地区发展支出物资储备支出
(3)政府采购制度
2、政府采购及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制度的采购范围与采购方式
含义:
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行为
基本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范围:
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为开展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所需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方式: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性谈判,询价采购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1、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式支出
2、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趋势
含义:
是国家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支出
内容:
社会保险(被誉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发展趋势:
(1)社会保障的范围逐步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2)老年保险支出急剧增长(3)随着经济发展而足部增加社会保障支出(4)社会保障支出的标准与工资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挂钩
3、财政补贴的性质与特征
性质:
实质上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并不相应的取得商品和劳务
特征:
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
4、税式支出的概念与性质
含义:
指政府为了执行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以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为代价,通过税收制度的安排向特定的纳税人提供的财政支持。
第六章公共收入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含义与优点、缺点
直接税:
含义:
凡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为同一人时,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种
优点:
1符合能力课征的原则,量能负税较为公平2一般采用累进税制,收入富有弹性3
能满足国家资金需要,是保证预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5直接税在最初征收时调查困难,但一经查定,征收费用就较少5不易或不便转嫁税负
缺点:
1易使纳税人直接感到税负的压力2在初征及调查阶段核实时费用较高3征税范围不容易辨析,容易发生偷漏逃税4征收手段比较复杂5取得收入有阶段性
间接税含义:
凡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移给他人,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为同一人时,期间发生了转嫁关系的税种
优点:
1纳税人不易感觉到税负的压力,设置与征收较直接税容易2征收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符合普遍课征原则3水源广泛,收入较多,是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4与价格联系直接紧密,便于配合价格政策发挥税收作用5征收简便,征管费用较少
缺点:
1税负大多落在广大低收入的居民身上,有味公平原则2税负具有不同程度的累进性或逆进性3收入缺乏弹性,税率提高可能出现税额递减现象4课征高税会是价格趋高,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5多环节,多阶段课征,已发生逃漏税之弊6常常发生税负转嫁有失公平合理
2、公共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影响公共收入占GDP比重的因素
含义:
指公共收入的总体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用相对数额来表示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其他影响因素
第七章税收原理
1、税收的含义,及税收的特征
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的规定,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和干预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是一个微观概念,我国的税收原则:
公平税负,提高效率,依法治税。
当然,集中财政收入始终是设计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税收的公平(横纵向公平的比较)与效率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亦称公平税负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税水平保持均衡。
在理论上,相对公平又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社会公平中)所谓横向公平,就是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纵向公平,就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的税负则不应相同。
纳税能力越强,其承担的税负应越重。
公平原则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政府征税时要以尽量小的征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尽量多的收入,还包括税收经济杠杆作用带来的正效应,“间接收益”)。
税收成
本不仅包括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费用,还包括因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而产生的负
效应,“间接成本”。
效率原则可以分为:
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和经济效率(是税
收效率原则的最高层次,furthermore,经济效率原则的最高层次是通过税收分配
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
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因为公平分配是以经济活动的高效率和社会产品丰裕为对象和基础的。
没有效率,公平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
因为不公平必然会挫伤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使社会经济活动缺乏动力和活力,甚至引起社会不安定。
这种情况下,高效率不复存在。
但是,公平和效率又是相互矛盾的,存在一定的排他性。
在高效率的情况下,人们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造成收入分配不公。
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就很难发挥税收的资源配置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可能导致效率不高。
2、拉弗曲线,及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拉弗曲线:
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给学派:
主张减税
3个基本命题
高边际税率(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高边际税率助长地下的“黑色经济”泛滥,助长纳税人的逃税动机,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3、税收原则的发展:
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瓦格纳提出的“四项九端”原则,当代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含义与内容
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
公平、确实、便利、节约
瓦格纳“四顶九端”:
1财政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悬着原则;3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即节省原则
公平原则:
亦称公平税负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包括经济公平(一视同仁,扫除不平等)和社会公平(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效率原则:
就是政府征税时要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包括税收经济效率(微观中性、宏观调控)和税务行政效率(征税费用、纳税费用)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又是互相矛盾的,存在一定的排他性。
4、税收负担、税负转移的含义,税负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
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或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
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有什么因素决定了税收负担的大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可以由NI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综合指标来反映。
国民生产总值越大,总体负担能力越高。
特别是人均的,最能反映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88年开始,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
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对于一些税收征管能力差的国家,可选择的税种有限,勉强开设的税种也难保证征收,想提高税收负担也困难。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实际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察税收负担,从而可以综合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
)
衡量关键是选择一个社会总产出指标。
1993年后,全世界实行SNA核算体系。
GDP,NI。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简称GDP税负率,二是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NI税负率。
计算公式:
(P183)
税负转移:
纳税人将其纳税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转(顺转):
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
后转(逆转):
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的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
第八章税收制度
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及税率的基本形式与计算方法
构成要素:
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方法、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和违章处理
税率的基本形式:
比例税率:
对同一个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累进税率:
对同一个课税对象,按期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的等级适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
定额税率(固定税率):
根据征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
2、商品课税的特点,增值税的概念与增值税的类型,中国大陆现行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商品的课税特征:
课税普遍;以流转额为课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与定额税率;有利于取得财政收入;计征简便。
直接影响商品价格,不利于贯彻税收中性原则;税负具有累退性,不利于贯彻税收公平原则。
增值税:
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税收的实务
增值税类型:
增值税有三种固定资产是否可作抵扣
生产型增值税:
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收入型增值税:
不允许扣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一次全部扣除,只允许扣除纳税期内应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不封
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一次全部扣除
消费税税目的征税范围(采用正列举法征收):
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和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9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而取得的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活动。
包括: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政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增值税的4种计税方法:
1、直接相加法:
应纳增值税额=(工资+利润)*税率
2、间接相加法:
~=工资*税率+利润*税率
3、直接减除法:
~=(产出-投入)*税率
4、间接减除法(扣税法)~=产出*税率-投入*税率
3、中国大陆现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与税率,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征税范围:
既可以是国内取得的所得,也可以是国外取得的所得,取决于税收管辖权的行驶情况。
税率:
按照应税项目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中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适用比例税率(20%),
劳务报酬收入一次超过2-5万元的部分,在原基础上加征5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10成。
(实际上是特定情况下的超额累进税率)。
税收的分类及依据?
按计税方式分:
从价税,从量税。
消费税的征收方法灵活,既可从价定率征收,也可采用从量定率。
从价定率的计算方法;应纳消费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适用税率
销售额若包括增值税税额,应将含增值税的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
销售额:
应税消费品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从量: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适用税率
从价从量定额混合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适用税率+销售额*适用税率
资源税(从量),财产课税(依据其征收管理的复杂性),房产税(从价,从租)车辆使用(从量)
按可转嫁否:
直接税(税负一般难以转嫁),间接税(财产课税P233)
所得税是直接税
按税款流入:
(名词解释)中央税,地方税,国共享税(依据征收的区域性)
中央税:
地方税:
税收由地方掌握,并将其列为地方税种,列入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可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征或停征,以及开征范围、税率高低和征收管理办法等。
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复习 提纲 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