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中国与世界对照历史时间轴.docx
- 文档编号:24434525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44.31KB
9A文中国与世界对照历史时间轴.docx
《9A文中国与世界对照历史时间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中国与世界对照历史时间轴.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A文中国与世界对照历史时间轴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中国历史简表
中国
外国
史前时期距今约
170万年——
约公元前2070年
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时代。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
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约公元前20RR年-前12世纪,爱琴文明。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前1046
政治上:
内服外服制度。
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上:
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被称之为“商人”,工商食官;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出现中耕农具
文化科技:
出现甲骨文。
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前771年
◆政治上:
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
宗法制(核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含义: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
作用: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经济上:
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文化上:
周礼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
小国寡民(城邦制度的特点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前476年
◆政治上:
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
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
◆经济上: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思想文化上:
老子创立道家学说。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后编定成书。
●公元前594年梭伦开始改革:
内容—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意义—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08年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
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495-前429年伯利克里时代:
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
B、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行政机构,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物。
D、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E、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
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
职津贴制”)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前221年
◆政治:
1、魏国李悝变法(最早强大)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经济:
1、农业:
1)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点:
其一:
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
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通过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
2、手工业:
三种形态出现,战国后期已经能制造钢剑,
3、商业:
商品交换发展,私商出现,范蠡——商业始祖
◆思想文化:
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条件:
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上、经济是、阶级关系上、思想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
学派:
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
代表人物:
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孟子是儒家的亚圣,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荀子将儒家思想结合法家和道家的合理成分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屈原创作《离骚》。
创造了“楚辞”体
3、战国时期司南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计数法完全具有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代表有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安提丰
◆公元前469-前399年苏格拉底在世。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识与道德合一,主张寡头政治。
◆公元前428-前348年柏拉图在世。
代表作《理想国》
公元前384-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诞生,标志成文法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
秦朝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秦统一六国。
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
秦朝主要状况:
1、政治上:
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1)首创皇帝制度2)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及其职责)3)全面推行地方郡县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通往各地的驰道。
3、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4、军事:
巩固边疆(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开拓疆域(攻打越族开灵渠)
●公元前3世纪中
期前,罗马法律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后,出现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政治上:
1、汉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并行制
2、汉景帝时开始削弱王国势力
3、汉武帝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措施:
从政治(在中央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在地方设刺史监察诸候和地方高官)、经济、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经济上:
汉代发明播种工具耧车,一犁两牛三人的耦犁,推行代田法,后出现区田法。
◆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世纪初,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失去区别
●公元53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罗马法在形式上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在结构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
其作用和目的: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其意义是欧洲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其影响:
拿破仑的《法国民法典》;西方法律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诉讼原则:
近代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均受其影响。
东汉
公元25年
——
220年
◆政治上:
1)扩大尚书台权力,2)刺史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州的最高长官;3)东汉末年,地方行政郡州县三级制形成
◆经济:
1)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2)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生产出青瓷3)曹操推行屯田制
◆文化科技:
1)浑天仪至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已经出现。
2)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3)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4)蔡伦改进造纸术。
5)张衡制作地动仪。
6)华佗发明麻沸散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
公元589年
(一)政治上:
北方:
北魏孝文帝变法南方:
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
(二)经济上:
1、农业:
1)北魏孝文帝变法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与租调制
2)《齐民要术》、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齐民要术》,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2、手工业:
发明了灌钢法
3、商业:
社会动荡,以物易物成为主要交换手段
(三)思想
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四)科技文艺:
1)数学:
魏晋的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使中国圆周率计算领先世界一千年
2)绘画: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3)书法: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草书大家;天下第一行书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隋朝
公元581—618年
隋朝以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中国的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游春图〉
唐朝
618年
——
907年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中央: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
道州县;唐朝中后期,地方出现藩镇割据
2、选官制度:
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度
(二)经济:
1、农业:
(1)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隋唐时,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租庸调制出现(3)唐朝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商业:
1)柜坊——银行雏形;飞钱——汇票。
2)商业发达的城市——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3)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4)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
3、制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从唐代开始输出国外
(三)科技文艺:
1、唐太宗在孔子庙建立国学编《五经正义》,思想上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2、唐诗繁荣;李白“诗仙”,浪漫主义风格;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3、绘画:
唐代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4、书法:
楷书盛行于隋唐。
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书法特色被称为“颜筋柳骨”
5、孙思邈著有《千金方》等。
6、公元868年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问世。
7、唐朝末期火药应用于军事。
五代十国907——
979年
略
●公元1215年英国国王签署“自由大宪章”。
●公元1265—1273年托马斯·阿奎那撰写《神学大全》,综述中世纪天主教官方思想体系。
●公元1265~1321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在世,代表作为《神曲》。
辽、宋
夏、金
916年
——
1276年
◆政治上:
1、、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三权分立,分割相权;分化地方事权;收军权;收财权
2、公元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开始推行“庆历新政”。
3、公元1044年“庆历新政”失败。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推行“王安石变法”。
◆经济上:
1、农业:
1)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出现;2)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3)南宋时期,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
表明国家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2、手工业: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3、商业:
两宋时商业最为繁荣,市坊的界限打破,出现瓦子,交子在中国四川地区发行,为世界最早的纸币;景德镇烧瓷闻名全国;边境贸易有榷场,海外贸易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文化艺术:
●理学代表是程颢和程颐,思想核心是“天理”。
朱熹在世,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①理气论②心性论●文学上词是一大特色●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绘画成为商品;●话本和拟话本出现
◆科技:
●十一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元朝
公元1271年-1368
年
◆政治:
●在中央实行一省两院;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是中国省制开端
◆经济:
1)元代重新的疏通大运河,开辟海运,在各地遍设驿站,发展对外贸易。
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出青花瓷器
文化:
●元杂剧繁荣(繁荣原因与衰落原因、代表人物)●1281年·郭守敬等制定《授时历》,颁行天下。
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革新为“简仪”●元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文人画”
明朝
公元1368年
1644年
政治:
1、中央:
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1)过程:
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
(2)内阁性质: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二)经济:
1、农业:
多熟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出现了《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2、商业:
●公元1405一1433年·明朝郑和等7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在商业的某些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徽商与晋商
3、手工业:
)明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瓷质量最佳,后来又烧制多种彩瓷;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三)思想:
1、(明朝)王阳明“心学”: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B、“致良知”。
2、“异端”思想家李贽: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四)科技文艺
1、牵星术是当时世界上利用天文导航的先进技术
2、明传奇
梁鱼辰利用改革后的昆曲,创作了《浣纱记》。
传奇的演唱便形成昆曲一统的局面。
汤
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传奇最出色的作品
3、小说:
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吴承恩著有《西游记》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
●14一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公元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建立日心体系,揭开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史的新一页。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委派发现美洲大陆。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00年左右)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1517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公布《九十R五条论纲》,引发德意志宗教改革。
随后瑞士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逐渐形成。
●尼德兰革命(1566-1609)爆发,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海上马车夫
●16世纪70年代,荷兰唯物主义思想家斯宾诺莎批判封建专制和神学,提倡人性论,其民主思想包含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
●1632一1704年英国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洛克在世,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分权学说。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公元1636年
—-
1840年
(一)政治:
1、中央:
1661年-1722年康熙皇帝在位。
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2、地方:
旗盟、自治区、行省
(二)经济:
大力发展封建经济,完善封建土地制度
1、农业:
继续发展,重农抑商
2、手工业:
制瓷业清代烧制出珐琅彩;著名丝织品种:
“金宝地”
3、商业:
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
(三)思想——三大进步思想家
A、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
耕者有其田
B、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黄宗羲:
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
C、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知。
王夫之批判“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唯物主义体系。
(四)科技文艺:
1、京剧:
乾隆和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2、小说:
《红楼梦》《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代表。
《红楼梦》把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3、公元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4、对外关系:
公元1793年英国使节马戛尔来华,中英首次正式通使;公元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明清时期特征的基本线索
政治上:
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经济上: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文化上:
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
外交上: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面临欧洲国家的侵略
总体特征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使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大权。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其核心是“理性”。
批斗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地。
代表有伏尔泰、孟德斯鸩和卢梭。
后扩展德国(代表康德。
)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英国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执掌。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君主立宪派掌权;1792年,吉伦特派宣布法国为第一共和国;1793年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法国革命达到高潮;1794年热月政变是恢复大资产阶级统治的正常秩序;1804年12月,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后改名为《拿破伦法典》
●1815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欧洲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64
一、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爱珲条约》等,烧圆明园
二、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1、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关天培等将领的卫国捐躯3、大沽口炮台官兵抗敌
(二)农民阶级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探索
1、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揭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
1、19世纪60-90年代抵抗派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未能政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1859年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标志进化论的诞生。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公元1861-1865年美国内战。
。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列强侵华:
(一)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和海关
(二)1883-1885中法战争(三)1894-1895甲午战争(四)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资本输出,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六)1899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等
(二)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洋务运动(三)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1898——1900)(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戊戌变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影响)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德国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最主要经验是打破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的第一次尝试。
。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以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和推广、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等为主要标志。
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首次放映影片,标志电影时代正式开始。
●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单元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
一、列强侵华
●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外交●1914年侵占山东●扶植袁世凯上台●列强各自扶植一派军阀,割据中国
二、中国的抗争与斗争
(一)●清朝的“新政”(1901)与“预备立宪”(1905-1911)
●灭亡:
1912年,宣统帝退位
(二)辛亥革命: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
最主要原因:
一战中,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最主要影响:
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过渡。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2)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9年巴黎和会。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标志着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中共诞生:
1920年夏天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并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27年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七一五政变,标志大革命失败。
(根本原因:
右倾错误)
●俄国:
1)1917年11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内容:
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普遍义务劳动按劳分配
3)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内容:
粮食税、取消国有化、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4)1924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中 世界 对照 历史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