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6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427160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07.46KB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6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6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6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6附答案
一年级
看图写话。
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一年级答案:
提示:
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打蓝球、跳绳。
二年级
看图写话。
观察图片,图中是什么地方?
都有哪些人物?
他们在做什么?
把你看到的用通顺的话写出来。
二年级答案:
写话指导:
这幅图画的是一位小朋友在公园前拍照,可以想象下他拍照时的样子。
三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校园秋色
秋天来了,秋风吹蓝了天空,吹黄了大地,也把我们的校园吹得五彩缤纷。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菊花开得正艳。
有的黄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翻卷,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
操场上几株枫树脱去了夏衣,换上了秋装。
远远望去,树冠像着了火,红彤彤的一片。
办公楼前,白杨树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黄了,金色的树叶跳着舞,打着旋儿,慢悠悠地从树上飘下
来。
校园的秋天,正播种着五彩缤纷的希望!
1.照样子写词语。
(1)红彤彤(ABB式)
(2)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的四字
词语)
2.作者把菊花比喻成 、 和 。
3.这篇短文按照 (时间 方位)顺序,描写了 、 、 这几处的景物。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五彩缤纷的希望”指的是( )
A.校园秋色。
B.植物茁壮成长。
C.花坛里的菊花。
D.孩子们长大成材。
三年级答案:
1.
(1)金灿灿 亮晶晶 黄澄澄
(2)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五彩斑斓
2.麦浪 火焰 鸡冠
3.方位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 操场上 办公楼前
4.D
四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 蜂
初春,家里来了一窝蜜蜂,它们钻进谷仓里安家,妈妈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在农村,有蜜蜂来是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
我天天观察它们,也渐渐了解了它们。
蜜蜂非常聪明,它们会建造巧夺天工的蜂巢。
奇特的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
数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得出:
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
小小的蜜蜂真可以算是自然界中卓越的建筑大师呀!
蜜蜂很勤劳。
采蜜是它们的主要工作。
桃花、稻花、月季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
据说蜜蜂最远能够飞到离蜂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
看到勤勤恳恳的它们,我怎能不深受感动呢?
蜜蜂体长虽然只有一到二厘米,但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
有一回,一只大马峰想溜进蜂房搞破坏,被放哨的“卫兵”发现了。
险情就是命令,许多小蜜蜂从巢里扑了出来。
它们在入口处布了个蜂阵。
只要马蜂飞过来,它们就同时扇动翅膀,并翘起尾部的武器。
“嗡”的一声,马蜂只好向后撤。
看到敌人还不肯离开,几只蜜蜂从阵里飞了起来,在敌人面前晃了一下,又落在阵里。
接着又有几只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马蜂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为了守护家园,这些小精灵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听妈妈说,一窝蜜蜂一年可以为人们提供几十公斤蜜。
如果你正在品尝这甜入心底的美味,请不要忘了这是由千千万万平凡而又勤劳的小蜜蜂酿造的。
1.文章重点介绍了蜜蜂的几个特点?
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蜜蜂的巢是巧夺天工的?
3.为什么有蜜蜂来会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呢?
四年级答案:
1.三个特点,分别是聪明、勤劳、英勇善战。
2.因为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
数学家经过科学计算得出:
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
3.蜜蜂酿蜜,就像是在酿造生活,蜂蜜很甜,所以生活也会甜甜蜜蜜的。
五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dòu)。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读了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 、 这几个词知道的。
4.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五年级答案:
1. duò chuò
2. 如果 无论 只要 如果 就
3. 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嗒嗒 画面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画一般
4.紧走搭石慢过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答案不唯一)
六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
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
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
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看,我们的总理!
”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àn zhàn)。
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
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
“总理,您就挡挡雨吧!
”周总理转过头:
“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
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ó 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
“总理,您擦把脸吧!
”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
“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
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
彬彬有礼:
3.把句子改写成带有“说”的句式。
周总理转过头:
“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
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六年级答案:
1.chàn zháo
2.风尘仆仆 小心翼翼 步步为营津津有味
3.周总理转过头,说:
“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
4.强调“负过伤”,说明周总理右手不便,而他不时抬起的恰恰是他“负过伤的右臂”,表现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礼遇与尊重。
5.第2自然段既写了送行的群众,又写了送行群众的个人,尤其写了周总理。
不仅说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更说明了周总理以其迷人的人格魅力和举动,影响着周围的群众。
6.“群众也在淋雨”是周恩来总理说的话。
用他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表现了周总理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和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16 年级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 36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