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教案集.docx
- 文档编号:24421591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96
- 大小:198.41KB
中考语文教案集.docx
《中考语文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教案集.docx(1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教案集
第1—2课时语音
【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
【考点分析】
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
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2—4分。
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
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
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
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
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
声母21个: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韵母24个:
(单韵母6个)aoeiuü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üeer
(鼻韵母9个)aneninunünangengongi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
"-"(一声)、"'"(二声)、"ˇ"(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
"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
隔声符号运用: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
拼写规则要领:
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
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
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大写和连写:
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
例如:
"儿童"拼作értóng,"花儿"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pmf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
如:
"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误读。
常用字中有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和意义;
②形声字误读。
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发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如:
裰掇啜辍缀戊戌戎戍戒弋戈等。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
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
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
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
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
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
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中考典例】
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
A.脂肪(zhī) 干涸(hé) 心旷神怡(yí)
B.魁梧(wú) 酝酿(niàng) 杳无音信(yǎo)
C.湖泊(bó) 和谐(xié) 彼竭我盈(jié)
D.褴褛(lǚ) 违背(wéi) 大声疾呼(jí)
解析:
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
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
A.铿锵(qāng) 挪动(nuó) 不无裨益(bì)
B.琴弦(xián)褴褛(lǚ) 载歌载舞(zài)
C.兑换(duì) 处理(chù) 哄堂大笑(hōng)
D.摇曳(yè) 别墅(shù) 大事渲染(xuān)
解析:
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
A项中"锵"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
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
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
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
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惟妙惟肖xiào
(2)参天耸立sǒng
4、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嗟jiē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贮zhù
解析:
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
"嗟"容易读成"chā"。
"贮"容易读成"chǔ"。
5、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A.浅尝辄止 谪守巴陵B.不辍劳作 缀满繁星
C.瞠目结舌 堂而皇之D.杞人忧天 挤眉弄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
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é,B项"辍"读chuò,"缀"读zhuì,C项"瞠"读chē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
【模拟训练】(参见中考复习专列)
第3—4课时汉字(参见教材七年级上——附录二)
【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
在中考考试中,考查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2—4分。
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
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
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备考指南】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
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
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
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
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
"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
"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
点、横、竖、撇、捺、勾、折、提。
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
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
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
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三)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
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
左形右声:
偏铜冻征硝城
右形左声:
攻劲削瓢故雌
上形下声:
管霜爸芳崖界
下形上声:
慈斧贡忿凳膏
外形内声:
固病阀园裹衷
内形外声:
闻问闷辩
(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
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末",区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
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
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
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
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换""涣""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
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zhú)。
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手,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
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
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时又表示什么意思。
例如:
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五)查字典
1.音序检字法
如果知道某个字的读音,想查这个字的意义,就可以使用音序检字法。
例如查"津"字的意义。
知道"津"读jīn,按这个音节的声母"j"去查"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知道属于jīn的音节的字在哪一页,然后再找到这一页,就查到"津"字了。
2.部首检字法
如果不知道某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使用部首检字法。
例如查"津"字,首先确定要查的这个字属于"氵"部,然后从"部首目录"中找到"氵"部在"检字表"中的哪一页,再从"检字表"查出"津"字在字典的哪一页。
注意:
在"检字表"中查"津"字的笔画,只查除去部首部分的笔画,即只查"聿"的笔画。
3.常用符号的意义
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个音的,就在各个注音前用
(一)
(二)(三)等标明。
一个字不止一个意义的,就用①②③等表示有几个意义。
注解中的引、喻、转、连等符号,"引"表示由原意引申出来的意义,"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转"表示由原义转化而成的意义,"连"表示本字可以和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六)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
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
②形近造成错误。
③音近形近造成误读。
④不明成语典故造成错误。
第四、要掌握识别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通过读音,字形及其意义去识别了。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
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
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模拟训练】(参见中考复习专列)
第5—6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的词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4—6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复习要点】
在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知识梳理】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单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
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 概念 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
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
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
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
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
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5.对象误用。
如“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的身上,实在是笑话。
6.语境不合。
如“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
7.表意重复。
如“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重复。
8.误用字面意义。
如“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显且秀的特点。
”“进退维谷”的实际意思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思,显然是错误的。
9.谦敬错位。
如“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谦词对己,敬词对人。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这也是复句的考查重点)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 :
(参见教材八年级上——附录二)
◇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联合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联合短语。
如:
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如:
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述宾短语:
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述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如:
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后(述)补短语:
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如:
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
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
精神愉快、庄稼成熟。
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如:
从北京来。
◇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
如:
鲁迅先生。
也叫复指,类似于英语的同位语。
(七)示例精析:
例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中学生:
“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
A.宽敞敏感告诫B.宽敞敏锐训诫C.宽阔敏锐告诫D.宽阔敏感训诫
解析:
“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慨。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若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解析:
A选项中的“脍炙人口”用的比喻义,指“比喻人人赞颂和传诵”,在A句语境中应是恰当的;B选项中“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决不动摇,在B选项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是恰当的;C选项中的“夸夸其谈”在感情色彩上是贬义词,与句中的“自豪”等词是不协调的;D选项中“标致”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贬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耽于玩乐的清朝学生的愤慨之情,结合语境应是正确的,故正选答案为C。
(八)复习小结:
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重视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词义的用法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应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
如词语运用性选择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④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
再如,解答结合语境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这类试题,也应注意三点:
①准确把握题干所示的语境;②准确判断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③把词语的语境含义放到它所在的语境中去检验,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
(九)中考典例:
1、下列加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畸形 畸:
不正常的 诲人不倦 诲:
教导
B.肆虐 肆:
任意地干 无边无垠 垠:
界限
C.镂空 镂:
雕刻 惟妙惟肖 肖:
相似
D.匿名 匿:
隐藏 重峦叠嶂 嶂:
屏障
解析:
根据语境能够辨析词义。
"重峦叠嶂"本身是一个并列短语。
"重峦叠嶂"中的"嶂"的意义应该与"峦"相似,在这儿可以解释为"高险像屏障的山"。
如果解释成"屏障",放在这个短语中是解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教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