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417407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01KB
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阶段考试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0月阶段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经典作品就是耐读,反复咀嚼能领悟其精suǐ。
阅读《鼎湖山听泉》,倾听小溪的柔曼、滴泉的清脆、激流的雄浑,xiá想那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心中不生一丝怅wǎng,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繁yǎn,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起的主旋律。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
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
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论语八则》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D.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香榭湖如诗如画的风光,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他的义举所折服。
C.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下必然要遵循物竞天择的原则。
D.日本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诵读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B.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人才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走向衰弱。
C.发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D.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利益,要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8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⑤《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古代诗词中,物候的变化往往会引发诗人的感触。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自然现象的描叙中,巧妙地融入了值得玩味的情思。
6.名著阅读。
(6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列佛游记》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肯定,具有一定的歌颂性;《鲁滨逊漂流记》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虚伪文明的不满,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B.《格列佛游记》中塑造的大人国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主张和平,这一形象代表了理想的君主;而小人国国王凶狠残暴,有难以满足的扩张野心,作家塑造这一形象直指整个欧洲的文明制度。
C.格列佛在小人国做了三件大事,其中一件是帮助小人国把不来夫斯库国的军舰全部击沉在
海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D.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慧骃国里遇到一种像人的名为“慧骃”的畜生的围攻,幸
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耶胡”来给他解了围。
(2)右边的一幅图片源自名著《格列佛游记》国中的情节(1分),这个
国家是如何平息战乱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6分)
请结合“气象物候”专题完成以下实践活动题目:
(1)【解说气候】10月初,泰兴的万寿菊正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纷纷拍照发微信。
不过,家住泰兴的小琪发的一则微信引起了深圳晓雅的质疑:
(2分)
小琪:
泰兴的户外万寿菊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真让人流连忘返。
晓雅:
有没有搞错,朋友?
现在都10月份了耶,万寿菊怎么才盛开啊!
我们7月份就在世界民俗文化村看到户外万寿菊了。
同样的户外万寿菊南北花期不同,请你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气候】
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的句式,在橫线处续写一个句子,形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分)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 、 , ;天高云淡、黄草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
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3)【应对气候】近年来,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017年1月1日12时14分,泰兴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
1月3日,泰兴依然是重度污染,实验初中接市局通知,要求停止学生户外体育课和户外活动课。
初三
(1)班晓华听到这一消息时,情绪非常激动,准备去找老师理论,想恢复体育课。
作为班长的你,又是晓华的好朋友,打算如何劝她,让她欣然接受这个通知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①》,完成第8题。
(6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③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②缫(sāo)车:
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
③牛衣:
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
8.
(1)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
C.上片写景,作者抓住枣花、缫车、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写出了秋天丰收的场景。
D.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2)试比较这首词上片与链接材料在写景角度方面的相同点和写景用意方面的不同点。
(3分)
【链接材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阅读《宋史·杨时传》节选,完成9—12题。
(14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①,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②。
于熙、元之际,河、洛③之士翕然④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⑤,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⑥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属(zhǔ)文:
写文章。
②绝学:
宏伟独到的学术。
③河、洛:
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④翕(xì)然:
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⑤寝门:
内门。
⑥游酢:
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河、洛之士翕然师之()②颐偶瞑坐()
③颐既觉()④德望日重()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
A.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D.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2.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中都写了天气寒冷,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史春树的《矮个子的长处》一文,完成13~15题。
(10分)
①一般来说,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都希望自己的个子再高点。
孩子发育慢的家长经常会咨询儿科医生有关生长激素等问题,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由于个头矮而受到欺负。
②尽管个子高意味着某些方面具有进化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却并非如此。
跟个子高的北欧人相比,个子稍矮的南欧人有更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高个子的瑞典人和挪威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个子较矮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平均矮12.7厘米)高两倍。
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表了一份对144701名妇女的研究报告,“证实了身高与癌症的正相关关系”。
另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个子高的男人和女人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并且,个子高的人其癌症死亡率也高。
研究人员把高个子的死亡年龄更低这一事实称为“一个无法改变的物理现实”。
③几十年来,美国人平均寿命的全球排名每况愈下,现在落到了第36名。
在这方面,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人在头把交椅上取代过国民个子矮小的国度:
日本。
④冲绳岛的居民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人群。
他们的百岁老人数量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7倍。
冲绳是世界上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比例最低的地区。
冲绳岛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45厘米。
⑤冲绳人搬到日本本土或者美国后,似乎也丧失了不得病的长处。
在岛上,他们吃蔬菜和谷物等低热量食物,他们喝茶和富含抗氧化剂的米酒——泡盛酒,并过着一种积极的、社交互动的生活。
除了鱼,他们主要食用含单一不饱和脂肪及多重不饱和脂肪的食品,很少有高饱和脂肪的动物食品。
⑥对这种低卡路里饮食的研究不断地显示出其对长寿的巨大益处。
研究者萨马拉斯和艾尔里克指出,无数的动物研究表明,同一种类中的大型动物衰老更快。
他们提出:
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导致未来人类的身高有实质性增高;健康与长寿极大地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体重、定期锻炼,以及各种健康习惯的影响;然而,针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数据表明,体型较大的确会减少寿命。
(选自《读者》2015年7月)
13.文章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说说表达效果。
(4分)
高个子的瑞典人和挪威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个子较矮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平均矮12.7厘米)高两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⑤段主要写冲绳岛上居民的饮食,看似与本文身高影响寿命的内容没有关系,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张勇的《没有绝对的劣势》一文,完成16~18题。
(10分)
①著名作家刘墉说:
“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
”人生不可能完美,缺点人人都有,缺点无处不在,有缺点的人是真实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所以,每个人的优势与缺点都并存着,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缺点而悲哀,优势与缺点是相对的,就像每一个珍珠上存在着黑点一样,没有了黑点也就没有了珍珠,没有了瑕疵与缺憾也就没有了美好的人与事。
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
②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麟派艺术的创始人周信芳,其唱功苍劲挺拔,浑厚有力,豪迈谐趣,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在其表演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嗓子哑了。
③对一个以唱为主的须生演员来说,“倒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为此,有的人不得不改行,有的人则或靠耍花腔来遮丑。
许多人都以为周信芳从此会一蹶不振,演唱生涯就此结束。
然而,众人都想错了。
周信芳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不气馁,二不取巧,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在唱腔上讲究气势,学“黄钟大吕之音”。
为此,他首先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练气,做到发声气足洪亮,咬文喷口有力。
又特别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方面努力学习,确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经过长期的钻研和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到“倒仓”的限制,反而形成了苍劲强烈、韵味纯厚的特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麟派艺术,让众人赞叹不已。
④当一件事情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机会到来的时候。
嗓子哑了,成了周信芳的一个劣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他的优势:
他可以尝试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可以不陷入思维定式中,闯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许多时候,一个人的优势往往是他的劣势,而劣势往往是他的优势。
前提是,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人们最大的失败,就是在没有行动之前,就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现在处于劣势而烦恼,只要你努力,你一样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让弱点成为闪光点。
⑤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可它们的呈现需要参照物。
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巧妙地展现出来。
某种情况下的缺点,换一个场景中可能就是优点了。
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⑥一个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后,才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7期,有删改)
16.第①段引用著名作家刘墉的话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句话应放在第⑤段的末尾,请说明理由。
(3分)
学会审视自己,打破思维常规,就能像美丽的凤凰那样,总是昂首挺胸的展示绚丽的羽毛,让所有的人忘记,她还有一双丑陋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张西武的《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一文,完成19—22题。
(20分)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
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
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
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
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
“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
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
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
“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
⑦我摇摇头说:
“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
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
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
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
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
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
“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
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
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
“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
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1期)
19.阅读全文,理清“我”情感(心情)变化的过程。
(4分)
烦乱→①→微醉→②→③→④
20.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极力渲染天气的炎热,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又烘托了“我”高考落榜后烦躁、郁闷的心情。
B.文中第⑧段写“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是指“我”还没有从高考落榜的阴影中走出来,心情烦躁,对未来和前途一片迷茫。
C.文中第
段两个加点词“激动”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因“我下定决心重返校
园”而生发的兴奋之情。
D.文末最后一段通过议论,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1.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1)文章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何妙处?
(3分)
(2)说说第
段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分)
22.比较本文第
段与链接材料,请你说出它们在对母亲的描写方法和形象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6分)
【链接材料】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邹韬奋《我的母亲》
描写方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特征,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3.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哲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请以“重读长辈这本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书写规范、工整,书写4分;
(3)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阶段试题参考答案
1.髓、遐、惘、衍
2.B
3.C
4.B
5.略
6.
(1)B(3分)
(2)飞岛国(1分)飞岛国要平息战乱,就把飞岛浮在城市上空,剥夺他们的阳光雨水,使他们生病,从上边扔大石块砸下面的房子,或将飞岛落在他们头上,彻底毁掉这座城市。
(2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7.
(1)这里影响物候的因素是纬度,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而深圳地处低纬地区,温度较高,所以深圳的万寿菊开得较早,泰兴的户外万寿菊开得较迟。
(2分)
(2)繁枝绿叶、瓜果渐丰,昭示了盛夏的风姿。
(2分)(注意句式、修辞和意思的连贯)
(3)晓华同学,学校也是执行教育局的规定,其实这也是为我们好,在雾霾严重的空气中运动会吸入大量的有毒物质,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等雾霾结束了学校一定会恢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的,你说对吗?
(称呼1分)
8.
(1)C(不是“秋天丰收的场景”)(3分)
(2)相同点:
都是从听觉角度写景。
(1分)
不同点:
这首词是通过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缫车抽取蚕丝声、农人柳下卖瓜声来点染出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表现淳厚的乡村风味;(1分)
链接材料通过“惊鹊”和“蝉鸣”的声音来衬托夏夜的宁静。
(1分)
9.
(1)①以……为师,师从,拜某人为师②闭眼③已经④一天天地
(2)B
10.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11.
(1)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愉悦。
(2)这个渔人一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12.《送东阳马生序》:
目的是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
本文目的是突出杨时对老师的恭敬、诚恳。
(2分。
意对即可)
【翻译】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
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
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
“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13.列数字、作比较(2分),列举了南欧人和北欧人平均身高相差的数据和患心脏病几率倍数,将二者比较,具体说明了矮个子具有更低的心血管病死亡率。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阶段 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