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同义复词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4413586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26KB
《左传》同义复词研究.docx
《《左传》同义复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传》同义复词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左传》同义复词研究
《左传》同义复词研究
一、同义复词的定义及其判定标准
同义复词是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词汇现象。
清朝的语言学家和训诂大师早已注意到这种现象。
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称之为“平行二字上下同义”或“连言”;曾运乾、刘师培等大师称之为“复语”或“连文”、“复用”。
郭在贻先生在《训诂丛稿》中论及:
“同义字复用,有二字复用者,亦有三字复用者。
二字复用者最多见,此即所谓同义复词”,上述这些名称名异实同,本文从郭先生之说,称之为同义复词。
然而,构成同义复词的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究竟是已经融合为一个词,还是属于并列词组,至今学术界仍未有定论。
朱诚先生指出“我们不必在究竟是词还是词组以及其他什么的问题上纠缠不休,而把它视为一种特殊的同义组合”(朱诚1990)。
我们对同义复词的定义是指两个同义词并列复用,构成一个新的词,这个词内部的两个语义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两个语义单位各有自己的词义系统,因为在某一义项上相同,便舍弃了其他义项,组合成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的构成有三个条件:
第一,并列复用的两个词之间可以互训;第二,意义相近的两个词复用,组合后同义复词的意义只等于其中一个单位的意义,同义复词义并没有扩大或改变;第三,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合后,同义复词的意义扩大或者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两个单位意义的融合。
融合的新义包含两个单位的意义,但在整体意义和范围上要比原来的单位义宽泛得多。
只要具备上述任何一个条件,我们就可称之为同义复词。
二、《左传》同义复词的语义类型
《左传》是先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同义复词共519个(词序颠倒的只记一个),并列复用的既有实词也有虚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连
词、代词、副词、介词等类别。
本文详细分析构成同义复词的两个语义单位,从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方言义和临时义入手,考察《左传》同义复词构成的特点。
1、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
构成同义复词的两
个语义单位意义基本重合,每个单位义都跟整个词的
意义相同,两个语义单位之间有的还可以互训。
它们各有自己的词汇意义,既可以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又可以单独运用。
有些词“析言”之,有细微的差别;“浑言”统之,构成同义复词。
例如:
《说文》:
“福,?
v也”“祚,福也”。
“福、祚”本义基本相同,各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福、祚”的意义等于“福祚”。
“福、祚”互训,结合成同义复词。
《说文》:
“夹,持也”引申为辅佐。
“辅,人颊车也”引申为佐助。
两个词引申后的义项相同,构成同义复词。
2、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
指两个单位各自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可能是类义关系,也可能是连带关系(张联荣2000)。
类义关系的两个语义单位通常是一个范畴内的词,它们具有相同的上位概念;连带关系的两个语义单位分属不同类别,在语义上有某种关联,在某个义项上有交叉,便在这个义项上构成一个整体。
结合后的词义大于任何一个单位义,甚至会发生改变。
例如:
《说文》:
“衣,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像覆二人之行。
”“屦,履也。
”“衣、屦”都属于衣着范畴,构成同义复词“衣屦”,它们的关系为类义关系。
“衣屦”泛指衣着,比单位义扩大了。
再如,“鼓”,《说文》:
“郭也。
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为之鼓。
”引申为鼓声。
“噪”,《说文》:
“鸟群鸣也。
”引申为喧哗。
两个词在吵闹的义项上有关联,构成同义复词。
实词连用:
519个
(一)本义+本义:
126个
1、名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35个(略):
福祚福禄道路殃咎瑾瑜疾?
M城郭?
祀疾疟?
\闳诟耻牲畜牲斧斤疾病
“道”,《说文》:
“所行道也”。
“路”,《说文》:
“道也。
从足,从各。
”“道、路”意义相同,每个单位义都与“道路”相同。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34个(略):
震电草木衣屦宾客禽鸟玉帛股肱斧钺几筵甲车菽麦魂魄首领荆棘
“肱”,《说文》:
“,臂上也。
”毛传:
“肱,臂也。
”“股”,《说文》:
“髀也”。
段玉裁注:
“髀,股外也。
言股则统髀,故曰髀也。
”“肱、股”意义不一样,但它们同属于人体器官类别,两个单位的语义相关,是类义关系,组合后的词义发生了改变。
2、形容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13个:
?
i?
n恭敬懦弱辽远白皙安定肥?
]昭明欣喜耋老怠慢光昭众庶
“安”,《尔雅?
释诂下》:
“定也”。
“定”,《说文》:
“安也”。
两词互训,结合为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12个:
诈慝敬慎饥渴饥寒愁痛惠和羸老锐敏幼弱憔悴嘉好老幼
“诈”,《说文》:
“欺也”;“慝”,《广雅?
释诂三》:
“慝,恶也。
”“诈、慝”本义虽不一样,但它们有一定语义关联,都表示邪恶、坏,在这个义项上有了连带关系。
3、动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28个(略):
恐惧怙恃逋逃洒濯?
u越杀戮绞缢哭泣殄灭剖分访问奉承谄谀怨?
“怙”,《说文》:
“恃也”。
《诗?
小雅?
蓼莪》: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恃”,《说文》:
“赖也。
从心,寺声。
”“怙、恃”语义相同,单项互训。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3个:
谏诲痛疾俘馘
“谏”,《说文》:
“正也”,义为直言规劝;“诲”,《说文》:
“晓教也”,义为教导。
两个词的本义并不完全一样,但在劝导别人的这个义项上有交叉,构成了同义复词。
4、数量词:
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1个:
咫尺“咫”,《说文》:
“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
”“尺”,《说文》:
“十寸,人手?
s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
”“咫、尺”同属于度量的范畴,它们是类义关系。
(二)本义十引申义70个:
1、名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16个:
功绩功烈灾害友朋雷霆薪蒸胄裔死亡器用饥馑衣服川泽典籍郊甸薮泽祸败
“友”,《说文》:
“同志为友”;“朋”,《广韵?
登韵》:
“五贝曰朋”。
王国维《说珏朋》:
“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合二系为一珏,若一朋。
”“友”本义与“朋”引申义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9个:
心腹脯资鸟兽衣食蛮夷寻常郊保兄弟车服
“心”,《说文》:
“人心。
土藏,在身之中。
”“腹”,《说文》:
“厚也”,引申为肚腹。
“心”和“腹”是有关联的两种事物,它们结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新义,即亲信的人。
词义跟单位义相比,发生了改变。
2、形容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15个:
博硕疲劳疲敝宴安坚强慈爱丰盛亲爱阻隘长久嘉淑和同忠贞疲病罢病
“疲”,《说文》:
“劳也”;“敝”,《说文》:
“也,一曰败衣”,引申为疲困。
“疲”本义与“敝”引申义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2个:
朽蠹孤幼
“朽”,《说文》:
“腐也”,义为腐烂;“蠹”,《说文》:
“木中虫”,引申为蛀蚀。
在腐烂毁坏的义项上,两词构成同义复词,它们是连带关系。
3、动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24个(略):
积聚安靖隐藏咨谋许诺粪除振救牵引逋窜怨咎谤?
暴露滋蔓贡献供给
“牵”,《说文》:
“引前也”。
《广雅?
释言》:
“牵,挽也。
”“引”,《说文》:
“开弓也”,引申为拉、牵挽。
“牵”本义与“引”引申义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4个:
济濡逃归惠恤泯弃
“惠”,《说文》:
“仁也”;“恤”,《说文》:
“?
n也”,引申为体恤、怜悯。
在对人仁慈、有爱心的义项上,两个词有意义交叉,构成同义复词。
(三)引申义十引申义213个:
1、名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47个(略):
轨量纪律法罪文章疵瑕边鄙灾患职贡盗贼臭味过失饩牵蝥贼贿赂位序
“轨”,《说文》:
“车辙也”,引申为法度、规则。
“量”,《广韵》:
“量,合、斗、斛。
”引申为法度、准则。
“轨”“量”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26个(略):
祸乱鳏寡社稷土芥利权亲戚血气射御采章秩礼凶患物采矜寡粢食禽兽
“秩”,《说文》:
“积也”,引申为常规、次序;“礼”,《说文》:
“履也”,引申为礼节、礼貌。
在礼仪方面,这两个词有意义上的交叉,构成同义复词。
2、形容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47个(略):
正直暴虐和睦贪冒艰难淹久骄佚辟邪卞急丰厚蕃滋协比辛苦休怠胡?
V
“卞”,《字汇》:
“卞,法也”,引申为急躁。
《左传?
定公三年》:
“庄公卞急而好洁。
”杜预注:
“卞,急躁也。
”“急”,《说文》:
“褊也”,引申为急躁。
两词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16个:
淫昏淫纵违乱乱离丰备蕃昌骄奢骄?
u聪明弘多谗慝贪淫郁湮周旋慈和忠善
“丰”,《说文》:
“豆之丰满者”,引申为多、丰富;“备”,《说文》:
“慎也”,引申为齐备。
在物资齐全的义项上两者构成同义复词。
3、动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70个(略):
侵败宣告加遗虔刘控告禁止纠合芟夷施舍惑蛊生殖藩屏宣昭斩刈匹敌
“斩”,《说文》“斩法车裂也”,引申为砍、杀;“刈”,《说文》:
“芟草也”,引申为斩断、砍伐。
引申后两词成为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7个:
包藏戏豫翦弃鼓噪翦丧备御孝敬
“包”,《说文》:
“像人裹妊,巳在中,像子未成形也。
”引申为容、含;“藏”,《说文新附》:
“匿也”,引申为隐匿。
两个词的引申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包容、藏匿的义项上两者构成了同义复词。
(四)引申义十本义62个
1、名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19个(略):
隐疾边垂丑类罪恶容貌表仪等衰?
o隶昏媾殄瘁话言师众仇雠刑罚田畴
“表”,《说文》:
“上衣也”,引申为标准,仪范;“仪”,《说文》:
“度也”。
段注:
“度,法制也。
”两词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2个:
戎狄巾栉
“巾”,《说文》:
“佩巾也”,引申为头巾;“栉”,《说文》:
“梳比之总名也”。
两词在语义上有连带关系,都属于头部装饰的义场,构成同义复词。
2、形容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11个:
褊小辟小硕大弘大亲辟陋劳疲穷困果毅离?
P慈惠
“果”,《说文》:
“木实也。
像果形在木之上。
”引申为有决断的;“毅”,《说文》:
“有决也”。
“果”本义与“毅”引申义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2个:
刚愎忠良
“忠”,《说文》:
“敬也”,引申为正直;“良”,《说文》:
“善也”,义为善良。
在人品性的义项上,两者有关联,形成同义复词。
3、动词:
①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同20个(略):
凶惧耸惧辅佐荡摇救疗负担保任教训负荷伏窜临照逃隐箴谏伏隐陵虐
“教”,《说文》:
“上所施下所效也”,引申为教育、训诲。
“训”,《说文》:
“说教也”。
两词构成同义复词。
②两个语义单位意义相关8个:
绥定迫逐跋涉教诲供养还观侵掠荐羞
“还”,《说文》:
“复也”,引申为顾、回头看;“观”,《说文》:
“谛视也”,义为仔细看、观看。
在看的义项上,两词有交叉,构成同义复词。
(五)本义十假借义1个:
敬共
“敬”,《说文》:
“肃也”,义为恭敬、严肃;“共”,《说文》:
“同也”,假借为“恭”,义为恭敬、尊重。
两词构成同义复词。
(六)假借义+本义7个:
?
G毒艾杀冯恃夷伤保大雍塞共恪
“?
G”,《说文》:
“乐酒也”,假借为“鸩”,引申为毒酒。
跟“毒”本义构成同义复词。
“艾”,《说文》:
“冰台也,”假借为“刈”,与“杀”本义构成同义复词。
(七)引申义+假借义6个:
行李轻窕怠皇馈饴奸兆边竟
“奸”《说文》:
“私也”,引申为狡诈、邪恶。
“兆”,《说文》:
“灼龟坼也”,通“佻”,邪恶。
《左传?
文公十八》:
“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周语》曰:
奸仁为佻。
此‘佻’之义也。
”“奸”的引申义与“兆”的假借义构成同义复词。
(八)假借义十引申义7个:
?
危?
祸?
疠冯陵雍害汰侈冯依
“冯”,《说文》:
“马行疾也”,假借为“凭”,义为凭借、依靠。
“依”,《说文》:
“倚也”,引申为依靠。
两词构成同义复词。
“汰”,假借为“泰”,义为娇纵、奢侈。
与“侈”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复词。
(九)假借义+假借义1个:
摄威
“摄”,《说文》:
“引持也”,假借为“慑”,义为畏惧、害怕。
“威”,《说文》:
“姑也”,假借为“畏”,畏惧。
两词构成同义复词。
(十)通语+方言3个:
草莽贪苫?
w
“?
w”,《说文》:
“苫也”。
郭璞注:
“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
w。
”“莽”,《方言》:
“莽,草也?
?
?
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莽。
”通语“苫、草”分别与方言“?
w、莽”构成同义复词。
(十一)方言+通语1个:
?
新?
“?
小保?
《释名》曰:
“齐人谓草履曰?
小!
薄奥摹保?
《说文》:
“足所依也。
”徐灏注笺:
“履,践也,行也,此古义也。
”朱俊声:
“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履”的引申义表示鞋,方言与通语构成同义复词。
(十二)临时义组合22(略):
纪极艺极恺悌?
烤?
温慈笃诚笃敬燕好傲很丕显输掠备豫施及勺饮燕翼
“?
俊保?
《说文》:
“日近也”,引申为亲近;“就”,《说文》:
“就高也”,义为趋向、接近。
它们的本义并不相同,引申后的意义也不相同,但在临时的语境中,它们具有了相同的义项,因而构成同义复词。
虚词连用:
10个
代词连用1个:
、庸何
①将庸何归?
(襄25)
“庸”,《说文》:
“用也”。
“何”,《说文》:
“儋也”。
两词均为假借为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连用表示语气的加强。
副词连用4个:
兹益其或岂其其庸
②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
(宣15)
③南蒯、子仲之忧,其庸可弃乎?
(昭13)
“兹”,《说文》:
“?
H木多益”,假借为副词更加,表示程度。
“益”,《说文》:
“饶也”,假借为副词更加。
“其”,《说文》:
“簸也”,假借为副词,表示揣度;“庸”,《说文》:
“用也”,假借为副词,表示推断,相当“大概”、“也许”。
两组虚词分别构成同义复词。
连词连用4个:
若犹若苟若其犹尚
④对曰:
“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僖24)
⑤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
(昭5)
“若”,《说文》:
“择菜也”,假借为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犹”,《说文》:
“?
P猴也”,假借为连词“如果”。
“其”,《说文》:
“簸也”假借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
“若犹、若其”构成同义复词。
介词连用:
比及
⑥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
(襄31)
“比”,《说文》:
“密也。
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假借为介词“及、等到”。
“及”,《说文》:
“逮也。
”假借为介词“直到”,连用后起到强调作用。
三、《左传》中同义复词的特点
1、互训的两个词,很容易成为同义复词。
例如:
《说文》:
“谄,谀也”;“谀,谄也。
”这种互训形成的词,在《左传》同义复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文中所述两个语义单位相同的同义复词,大多数是由这种关系形成的。
除此之外还有单项训释的,即一个语义单位是用另一个语义单位来解释的。
而解释的单位还有其它词来解释。
例如:
“弥”,《广雅?
释诂二》:
“弥,缝也。
”“缝”,《广雅?
释诂二》:
“缝,合也。
”虽然不是双项互训,单项训释也构成同义复词“弥缝”。
这样的同义复词在《左传》中也不为少数。
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也很容易构成同义复词。
造词之初,词的意义是单一、概括的。
随着人们抽象能力的增强,要求词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不再区分词的细微差别。
《左传》中的一部分同义复词由这种方式构成。
例如:
“恭敬”两个语义单位作为单音节词时,是有区别的。
“恭”侧重于外表的尊敬;“敬”侧重于内心。
连用后表示内心和外貌两种行为。
2、连用的两个同义词结合不稳定,在形式上表现为词序不固定,出现两类词并存的现象,这是先秦词汇双音化过渡时期的明显特点,例如:
①“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而公不射,古之制也。
”(隐5)
“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僖23)
②“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僖5)
“专之渝,攘公之?
|,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僖4)
“羽毛、毛羽;犹尚、尚犹”两种词序的同义复词在《左传》中同时存在,这就说明在双音化的过程中,两个语义单位的结合很不稳定。
在其后的发展中,使用频率高的就保留了下来,低频的被淘汰。
3、出现了大量以一个核心词的核心义项为主,分别与其他同义词连用而构成的同义复词。
这些同义复词都具有核心词的意义,在共同的义项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语义场,成为一个更大的同义词群。
这些同义词分别有各自的意义及义项,当它们与核心词结合,便受到了核心词词义的限制,具有了与核心词相同的义项,连用的一组同义词构成更大的同义词群。
例如:
①贪淫甚矣。
(昭16)
②狄固贪?
埃?
王又启之。
(僖24)
③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成12)
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也诸侯(襄28)。
以上四个词中都含有“贪”,“贪”本义为欲物也,引申为求无厌;“淫”本义为侵淫随理也;“?
啊焙幽谥?
北谓“贪”曰“?
啊保弧懊啊北疽遐6?
前也;“昧”本义为昧爽,日明也。
“淫、?
啊⒚啊⒚痢狈直鹩懈髯缘谋疽澹?
引申后便都具有了“贪”的意义,所以“贪淫、贪?
啊⑻懊啊⑻懊痢庇止钩闪艘桓鐾?
义词群。
4、连用后的同义复词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与单个语义单位基本相同。
例如:
①“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成13)
恐:
本义惧也,动词;惧:
本义恐也,动词。
连用后的同义复词也为动词,在句中做谓语。
②“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
”(昭7)
兹:
更加,副词;益:
更加,副词。
连用后的同义复词仍为副词,在句中做状语。
有些同义词,连用后的词性和句法功能发生了改变。
主要有形容词连用转变为名词、动词,动词连用转变为名词。
例如:
③“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
”(襄18)
众,《说文》:
“多也”;庶,“屋下众也”。
“众、庶”原本都为形容词,连用后变成了名词,指代众人,在句中作宾语。
④“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
(昭14)
奸,《说文》:
“私也”,引申为邪恶、奸诈;慝,《广雅?
释诂三》:
“慝,恶也”,均为形容词。
连用后变成了名词,指邪恶之人,在句中作宾语。
有些连用后的同义复词,可以用作不同的词性。
例如:
⑤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
摺⒓仲⒁晕?
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昭13)
⑥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
(襄14)
例①所用的“股肱”是引申义,辅佐之人,为名词。
例②中的“股肱”为动词,是“辅佐”的意思。
可见,在先秦典籍中兼类现象就已普遍。
5、感情色彩一致的同义词较易构成同义复词。
连用的同义词不但在语义上要相关、相近,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要求一致,这是构成同义复词的基础。
例如:
①征伐以讨其不然。
(庄23)
②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
(襄8)
“征、伐、冯、陵”是在上古战争中经常使用的词。
《说文》:
“征、正行也”,引申为正义的行为;“伐”,《说文》:
“击也,从人持戈”引申为攻打。
“冯”引申为欺陵;“陵”引申为侵犯、欺侮的意思。
战争中双方立场不同,别人攻打自己就用“冯陵”,而自己攻打对方就用“征伐”。
四、《左传》同义复词的作用
1、同义复词的两个语义单位之间可以相互注释说明,使语言表达得更加精确明晰。
一目了然。
例如:
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僖28)
这里如果用一个“凶”字,便会使人产生疑问。
“凶”本义是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这里引申为恐惧。
“凶”与同义词“惧”组合,便清楚地解释了“凶”的含义,避免了词的多义性,使词义更为明白易晓。
再如:
“狄固贪?
埃?
王又启之。
(僖24)”“?
啊笔欠窖裕?
河内之北谓贪曰“?
啊薄S么蠹沂熘?
的“贪”义来解释“?
啊保?
就使语义简单明了。
2、同义复词的运用不但在修辞上可以避免遣词造句的重复,而且在表达上能通过不同词语的替换,更精确地表达客观事物的细微差别,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
u越险阻。
……迭我?
サ兀?
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扰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成13)”这是晋侯派吕相与秦断绝友好关系时吕相说的一段话。
这段话中连用了20个同义复词。
这些同义复词的运用,给文章增添了一种节奏美,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气势,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五、《左传》同义复词的发展
随着汉语的发展,《左传》中有些同义复词,两个语言单位的结合更加紧密,逐步稳定,最后凝固为双音词被后代传承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并列结构合
成词。
它们的意义有的在历时的演变中没有发生改变,如“阻碍、战斗、法律、杀戮、懦弱”等;有的
则发生了改变,如“牺牲”原本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生命;“朋友”原指同师同道之人,现在指彼此有交情的人;“禽兽”在上古是走兽的总称。
如:
“譬之如禽兽,吾寝处之矣。
(襄28)”现在用来指卑鄙恶劣的人。
但这些双音化了的复合词跟《左传》中出现的那些同义复词相比较,数量还是少数。
这说明在词语双音化的过渡阶段会出现大批双音组合,经过漫长的演变,那些词化了的组合进入汉语词汇系统被继承下来;而那些消亡的组合,有的因为客观事物消失,负载意义的词就成为了历史词;有是因为词义过于生僻而被语言发展的趋势淘汰,最终为新的双音节词所代替。
《左传》是先秦的重要典籍,《左传》中大量同义复词的出现,是汉语由单音节向双音发展的重要一步,只有弄清楚构成同义复词的两个语义单位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单音节双音化的历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左传 同义 复词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