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坎封雨婷 18.docx
- 文档编号:24408225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65.29KB
薛坎封雨婷 18.docx
《薛坎封雨婷 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坎封雨婷 1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薛坎封雨婷18
环球雅思教育集团
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副校长/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
年级:
九年级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封雨婷辅导科目:
化学学科教师:
薛坎
课题
化学实验探究题型
(二)
课型
□预习课□同步课□复习课□习题课
课次
18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5.04.1810:
00-12:
00
教学目的
复习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规律
重难点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网络总结与巩固】
本节考点:
考点回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本节知识要点】
气体体积制取:
掌握:
1、常见方程式: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室制氢气。
碳还原氧化铜。
2、实验装置的改良:
①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②多孔隔板的优点: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分液漏斗的优点: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吸收(除去):
①CO2的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方程式:
;
CO2的吸收:
NaOH溶液,方程式:
。
②检验水的生成:
无水硫酸铜,现象:
。
吸收水:
浓硫酸,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③检验酸:
a、加紫色石蕊溶液,变;b、加活泼金属,现象为,方程式:
c、加入碳酸钠,现象为,方程式:
。
d、检验氯化氢或Cl-也可用硝酸银溶液,方程式:
。
④检验碱:
a、加无色酚酞,变;b、加入氯化镁(出现)或氯化铜(出现)。
催化剂:
掌握:
催化剂的实验题勿忘验证催化剂的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
设计实验:
验证质量不变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质量,相互比较。
验证化学性质不变收集反应后的催化剂,加入到新的反应物溶液中,观察现象(仍可起催化作用)。
碱的性质:
掌握: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①稀盐酸,方程式,现象。
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方程式,现象。
③氯化钙或氯化钡,方程式,现象。
3、检验氢氧化钠部分或完全变质:
①稀盐酸和无色酚酞,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②氯化钙和无色酚酞。
【重难点例题启发与方法总结】
13.(2013黄石)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样品,他查阅资料知道其成分为Cu2(OH)2CO3。
小红以孔雀石(不考虑其中的杂质参与反应)为原料设计了两种途径制取铜,其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无色气体A是(填化学式),固体D的成分为(用符号表示)。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⑶操作a的名称是;
⑷小红同学设计的两种途径中,你认为途径更合理(填“Ⅰ”或“Ⅱ”),
其理由是______。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a;b.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
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
A.a→b→c→dB.b→a→c→dC.c→d→a→b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目的是。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二、催化剂的探究
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但是.
反应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
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将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进行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其目的是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
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2)设猜想与假设:
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
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
铁钉里的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I:
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
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无现象
假设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4)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
请你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证明其中的某一点理由:
。
三、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8、如表是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Mn、Al、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的过程.
【作出猜想】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强.2、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过程】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
没有明显现象
2.
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理由是.
9、小刚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产并分析相关问题.请填空:
(1)他设计的四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 ②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方案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2)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物质.小刚取少量该残夜,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从A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
向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B试管滤出的滤渣的成分是
四、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变质
10、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
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可能
是氢
氧化
钙溶
液
方案Ⅰ: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_溶液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
(选用与方案Ⅰ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_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溶液一定变质了.
【猜想与假设】猜想1: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
该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有.
(2)取步骤
(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有.
【实验结论】该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原因是。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解碳酸氢钠粉末(NaHCO3)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该小组成员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末置于下图装置的试管中,充分加热至反应完全,发现试管口出现无色液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残余.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1)提出问题:
残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两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甲同学: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NaOH)”;
【猜想二】乙同学: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Na2CO3)”.
(3)实验与结论: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
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残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之溶解,往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根据甲同学的猜想与验证,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准确,因为。
③以下是乙同学设计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残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观察现象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④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内容,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讨论交流:
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粗盐的提纯
13、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加入的试剂A是,沉淀是;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加入试剂B为,其目的是;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重难点关联练习巩固与方法总结】
2、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
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
他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
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
溶液变红,向变
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
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现
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
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O3+Ca(OH)2═CaCO3+2NaOH.据此现象,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情况①:
情况②:
NaOH和Na2CO3
情况③:
NaOH和Ca(OH)2
情况④:
NaOH、Na2CO3和Ca(OH)2
小红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填序号)不可能,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小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同学们的回答得到了老师满
意的赞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情况(填序号)不可能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情况③正确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他们还想继续探究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邀请你一起参加.(所用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实验猜想】兴趣小组同学的猜想: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的猜想:
废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
(1)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取反应后的废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废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兴趣小组的同
学得出结论,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认为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们的猜想,你的理由是
(2)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表达交流】若你的猜想正确,实验结束后废液直接倒入下水管道的后果是.
5、实验探究:
小李同学在实验室里将石灰水和氯化铵溶液混合时,闻到了一种刺激性气味.他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种气味是氨气的气味.他还想进一步探
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假设氨气全部挥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
(1)只有CaCl2猜想
(2)CaCl2和Ca(OH)2猜想(3)
【实验探究】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进行探究:
猜想
步骤
现象
结论
猜想正确
【反思】小李做完实验后,联想到在家里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存放.
【课后强化巩固练习与方法总结】
1、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略去):
(1)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D可能是(填化学式);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
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碱,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E在工业上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
将它们配成溶液后,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能反应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
(1)写出A、E的化学式:
A:
,E:
;
(2)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用另一种化合物来代替C,其它物质和条件不变,也符合如图所示要求,那么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2.(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题15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
已知: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1)B→D是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3南京)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
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次课程重点核心笔记与分析、方法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薛坎封雨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