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405777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76
- 大小:120.09KB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2017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教学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和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2.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
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
(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
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
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
制作名言书签。
心得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做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
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
(学生交流:
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
“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
。
。
。
。
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
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心得反思
课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板书
问: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像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
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
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
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
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
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
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2)写出所得至少3篇。
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老师,齐读讨论: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
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
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
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
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
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
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
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
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追问:
“崇高”是什么意思?
(最高尚,最受崇敬)
3.过渡:
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
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
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句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
(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指导朗读这三句。
6.过渡: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
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
(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再读:
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心得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
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按顺序从前往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2)(映示文字灯片)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指导理解:
A.这里:
“哪个人”是指哪些人?
(所有人,每个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
(所有的,每一项)
把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B.举例说明(名人名家都是在教师的培养下成才的。
如--------)
C.指导朗读这两句。
4.引读:
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每当看到-------老师您好!
)
A.指导理解:
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涌起”——这种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地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
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
2.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
按顺序从前到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
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
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
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教师粉笔书写,钢笔备课批改作业)“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
(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4.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
)
释词:
“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
板书设计:
1.老师 您好!
事业崇高
每当--------就--------
成长浸透心血 涌起
创造蕴含辛劳
事业美好 每当---------就-----------
像春蚕编织丝线祝愿
似甘露洒向新苗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
极豁达的襟怀。
2.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歌曲,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心得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
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生: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
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
师板书:
心绪不宁
师总结:
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师板书:
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
“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
“宽慰”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
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
2.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望洞庭》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的美景。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心得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
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
谁愿意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
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
4.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
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心得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
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
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
指名学生答。
(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