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之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40144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35KB
《七色光之歌》教案.docx
《《七色光之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色光之歌》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
高群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波音、滑音、延长记号及切分音的唱法。
2、协调地完成二声部合唱并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从那活泼欢快的旋律去领悟长大后要去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特别是高声区的演唱。
2、重点解决跨小节线的切分节奏及二声部合唱。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
今天是天气怎么样?
学生答:
下雨
教师提问:
雨天过后天空会现什么?
学生答;|彩虹
教师提问;彩虹有几种颜色?
学生答:
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
2、听音乐熟悉歌词,注意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旋律较快,应该怎样去唱?
学生答:
“轻松、活泼地、愉快的”。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并熟悉旋律
[难点:
“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
反复练习,用假声演唱;口腔共鸣要多]
4、听音乐注意歌曲的旋律,尤其是在合唱部分。
歌词仅用一个衬词|“来”表述了丰富又和谐的少年儿童愉快的心情。
5、在唱“来”的时候,声音要轻巧;又跳跃性,换气要快。
6、歌曲接龙,老师唱一个乐句,学生唱下一个乐句。
然后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7、分析歌曲:
在这首歌曲中切分音和波音有什么作用(使歌曲更欢快、活跃)
8、重点难点节奏型及乐理知识以下重点练习:
拍打节奏
A×××∣×××∣×××∣×××∣
B×××∣×××∣×××∣×××∣
歌曲的处理:
1)速度:
稍快。
2)力度:
变化应较大一些可以形成对比。
9、完整演唱歌曲,雨后出现彩虹让学生欣赏七色光彩
10、总结、下课。
七色光之歌教学反思
高群
通过《七色光之歌》的教学我发现一些学生唱歌平铺直叙,一些学生大声喊叫,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使他们的嗓音受到损伤。
我们知道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声带生长还没有定型,所以,应指导科学的练喉。
每每上课前,总有些看似单调的发声曲,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画和相应的几句谈话,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发声曲的意境。
记得在我儿童时候,这首歌曲在我脑海中还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在这周,高兴的学会这首充满活力的《七色光之歌》。
整个教学过程以听、学、表演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歌曲的旋律也非常朗朗上口所以孩子们和我想象的一样,学习的很认真也很开心,基本上达到了我要求的效果。
对于课堂导入语言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导入语言的艺术性。
导入应简洁明了、具有针对性;要新颖、趣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符合自身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才能起到激发学生趣味,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贝多芬说过:
“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迸发出火花”,音乐教学中应贯穿这一主线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从教学氛围到教师范唱、范奏;从学生的演唱到每首歌曲的处理,都应强调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在美好的音乐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音乐的美。
唱歌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
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再去感染学生。
围绕音乐课标里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助的教学方法建立了平等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呈现出了课改里经常提到的师生参与、生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和谐场面。
使学生爱上唱歌,唱好歌;构建美好和谐校园。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高群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所存在关系的反映。
换句话说,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而体验,是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他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
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的火花,能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
音乐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联想与表现的过程,是引导幼儿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是伴随着体验意象的情感过程。
因此,只有当儿童的具体体验与音乐的意景产生情感共鸣时,才能进入音乐的世界,生刻地领会音乐描述的意景,才能理解和感悟音乐之美,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那么,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对促进幼儿深入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体验共鸣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
音乐课不同与其他学科,他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
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朋友”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温馨愉悦;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导演”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趣味更精彩,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师生互换”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换角色,换换“面孔”能使音乐课有更广阔的“天空”。
1.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的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
有了良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一年级欣赏曲《小星星》的教学中。
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我的语言行动始终在支持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者,而是倾听自己意见的朋友。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
例如:
学生在欣赏歌曲时,我就轻轻地走到学生中间坐下,与学生处在同一学习的环境中,边提问边用肢体语言稍作提示:
“音乐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强、时而弱,想一想它表现了哪几种小星星在一起做游戏。
”小朋友一下子兴趣盎然,他们各抒己见:
音乐快表现的是活泼的小星星,音乐慢表现的是优美的小星星,音乐强表现的是兴奋的小星星,音乐弱表现的是文静的小星星。
学生的强烈表现欲望在我的启发下被激活了。
紧接着,我就让学生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星星。
他们表现出的星星多样、丰富,令人欣喜。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又如教授歌曲《动物说话》中,在感受歌曲时,要求学生把没有唱词的地方用手拍击出来,此时的我很自然地融入在学生中间,用激励的语气亲切地对学生说:
“你们不仅可以用手拍击,还可以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示。
”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个个活跃起来,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狗叫……在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为间奏创编出了千姿百态的动作。
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使我领悟到在情感体验中营造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学生能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体验情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2着手意境,引出情感共鸣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
无论歌曲还是乐曲教学,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
《快乐的小熊猫》是一首很能被学生接受的乐曲,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时,让学生想象非常静谧、安详,阳光洒落的森林的初晨。
小鸟展翅飞翔之后,活泼的旋律跳出,欢快的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了学生的心里,不自觉地也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
虽然小熊猫的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在音乐中得到了快乐情绪的进发,是不是能感受到小熊猫的形象,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2.启迪思维,拓宽意景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
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为此,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
“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活动。
这一学习形式,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小组学习不但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过程。
不时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欣赏教学《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我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情境之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化难为易。
在新授部分,我利用媒体制作了一个动态的MTV《蓝猫淘气三千问》,有效地贯穿于其中。
但如果一直反复播放,学生就只会关注里面有几个人或者讨论一些与音乐无关的话题。
所以第一遍没有出示动态画面,只是要求学生静静地听并思考:
“小星星又去哪里玩了?
”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听,学生们听出了是一首《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曲;接着,再以动画MTV出现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讨论:
“你在里面认识哪些小伙伴?
”“你喜欢蓝猫吗?
为什么?
”请你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好吗?
此时的学生已被画面所感染,学习热情充分地提高,他们的潜能被挖掘了,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演示。
又如:
一年级的欣赏曲《玩具兵进行曲》。
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
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
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光听是很难听懂的。
于是,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MTV画面,学生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会在听觉与视觉中完成。
就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兴趣倍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
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多媒体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运用恰当,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1音乐课不同与其他学科
他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
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朋友”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温馨愉悦;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导演”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趣味更精彩,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师生互换”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换角色,换换“面孔”能使音乐课有更广阔的“天空”。
2.2音乐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本身不是具体、鲜明的,但它始终伴随着主观体验,通过联想、理解,用语言、动作、演唱等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基本要素的同时,启发联想,把音乐的意境引发到孩子的心坎里。
如学习舞蹈《包粽粑》,音乐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色光之歌 七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