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docx
- 文档编号:24400491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81KB
教师应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docx
《教师应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应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应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
教师如何在听评课中提升自我
“教师听课评课”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倡导并规范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与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
也是一种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
听课、评课的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因此,教师应确立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的意识。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
怎样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都包括哪些内容?
其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今天我就带着这些问题跟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题目是教师如何在听评课中提升自我
一、如何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校长)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象设备等),直接地(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时应做到耳、眼、手、脑四个器官并动。
概括为“四动”。
(片)1、耳听(耳动)
一要对照教学目标,听清教师的“讲”。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
要通过听课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唯一的准绳就是“教学目标”,只有对照目标去听课,才能使我们的关注点不错位、不越位。
首先清楚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
重点难点是什么?
然后后通过听课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目标落实到位。
(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二要关注教学活动,听清教师的“导”。
在课堂中除了预设的教学活动以外,还会有一些生成的问题,教师是否能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顺势利导,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还有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的背后,是否有理念的支撑,也需要通过我们的听课过程去发现。
(片)化学课例
三要观察学生表现,听清学生的“学”。
关注学生的参与面、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情绪积极性、思维提升度。
(见灯片)校长哭了,全体老师辞职
2、眼看(眼动)
一要从教师状态,看出教师的资质。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素养状况,比如,教学语言是否科学、简洁、规范、富有启发性,是否让学生字字听清楚,句句听得懂。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案例:
分子运动知识点,比较微观、抽象,有位物理教师在讲这一内容时,就曾妙语珠连,引喻取譬,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
他说:
气体分子运动,好像夏天夜晚强烈灯光下的一团飞舞的蠓虫;液体的分子运动又恰好如游牧,是短时的迁居(移动)和比较长期的定居(推动)的结合;固体的分子运动,则像一间关闭的屋里坐满前仰后合、左倾右倒地唱游的小学生一般。
传导电流,好比运载蜜蜂前进的车厢内飞舞的蜜蜂一样——杂乱无章的热运动的电子又加上一个定向移动。
二要从学生情绪,看出课堂的效果。
(学生精神饱满、积极有效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去想、去说、去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咱们地生科的老师上课有一个同样的感受:
上午上课,能有一半听课的学生就不错了,大多数学生在上午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有一次市里在前七号一中片筹备县场会,我陪市里生物教研员白老师在前七号一中听生物课,后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睡觉。
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三要从实践操作,看出活动的效度。
学生全员参与,全体动手。
在课堂上没有主次,没有差生。
四要从板书设计,看出知识的结构。
板书是微型教案,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是一堂课知识结构。
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标扣本。
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案例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案例2:
初中思品“责任重于山”一课的板书,不用告诉你这节课讲什么?
看板书就知道课题是“责任重于山”。
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分析融入板书。
责任重于山首先说人人都有责任,责任不可以忘记,负责人就会有收获,责任就在每个人身边。
把每个人的观点都与责任重于山有机联系起来。
案例3:
语文《岳阳楼记》
3、脑想(脑动)
只感知不思考,听课只能获得一些表象和浅层次的感性信息,难以进入听课的高境界。
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者的头脑要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针对耳眼获得的信息作快速的思考。
一是思考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学
科理念)如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由六个部分组成,即: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无论哪一个学科,从总体上看:
体现的学生学的理念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方式有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动手操作,体现教师教的理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
二是思考课堂教学内容的本质是什么?
(学科特点、实质、学科
教学规律)如生物学科特点:
生物课程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生物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哲理性,具有发展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
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感受、感悟,创设直观情境和角色扮演情境等;英语学科特点:
英语既是一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又是一门包罗万象、涉猎广泛的知识学科,同时还是一门集人生哲理与人类成长经验于一体的文学学科。
学习英语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把握时代脉搏,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地理学科特点:
地域性和综合性。
三是思考课堂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在哪里?
(从对学生的角度体现
出多元性。
主体、方式、内容多元;从教师评价角度课堂亮点、突出的问题)一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教学观念先进,教学方式多样、知识的传授纵向到“尖”,横向到“边”,纵横交织,形成了立体式的知识架构。
)不足是什么:
(语言不够精炼、教师口齿不清;没有板书。
)
四是思考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和途径有哪些?
(即:
教学建议。
针
对问题或针对发展目标,有什么好措施,就是要对课堂教学情况作科学研究,对获得的信息作加工、改造、分析、综合,从而抓住本质,找到规律,教师应加强基本功练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4、手动
“好记性不如懒笔头”,任何人都难以把听课中所见、所闻、所感准确地记在脑中,这就要及时记录。
记下来,就是很好的研究资料和评课依据。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评课的依据。
灯片: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教学实录包括的内容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这一般听课笔记的开头都已明确注出)
2、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
(记录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更大。
特别是要详细记录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教学处理方法。
每堂课都雷同的环节,或一些平实的述说性语言适当少作记录,把自己从记录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投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这往往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地方。
当然时间安排是否得当,还有待于学生课堂状态。
)
4、学生活动情况。
(学生精彩的回答绝对有记录的必要。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我们记录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
5、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什么)听课记录的三种形式:
简录:
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详录:
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
记实:
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
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教者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准确,也可以写出自己对于某部分教材的处理看法。
教者的教学思路是否明晰,如果自己上会采用何种思路,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目标达成度如何等等)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评点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突破了难点,如何突破的,突破得是否巧妙,有无更好的办法)
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驾驭能力)
7、教学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8、其它
教学评点的两种形式:
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总评:
就是把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好的听课记录应该是实录与评点兼顾,评点更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高。
听课记录是最常规的记录方式。
灯片听课记录实例!
听课要注意两点:
听课时以看、听、思为主,以记辅之;
不要窃窃私语,不要当堂评论。
二、如何评课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定义中有几个关键词:
分析和评价、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做出正确的解释,可见,评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家看到和看清一件事容易,剖析和评价一件事却很难。
这就是诗人和平常人区别所在。
)
(一)评课的视角(评什么)
评课,应依据什么尺度来评价好坏呢?
从哪个角度去评哪?
因课堂教学性质不同,听课目的不同而评课的标准和视角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个基本标准和视角就是“五看”。
一看教学思想是否鲜明、先进
思想指导行为,人做什么都是由一定的思想支配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有没有思想是品味上的差别。
我们说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
教育教学观念(宏观),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中观),学科课程理念、学科性质、特点和教学思想(微观)。
1主要教育教学观念。
主要有终生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教师角色观、师生关系观、教学任务观、课程教材观、现代教学观、质量评价观等。
灯片:
课改从改变自己开始
(1)终生教育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教育谋生竞争的功能逐渐后移。
教育的功能,究竟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还是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全国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还比较短,在这类社会中公民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谋生,为了将来谋求一种好的工作或职业。
目前人们常常说的追求升学率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谋生的竞争,谋求最佳出路的竞争。
谋生竞争的功能逐渐后移,教育为学生谋生竞争的功能逐渐向义务教育以后的学段推移。
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越来越显现出公民素质教育的性质,它应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应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和人才的发展打好基础。
①学会学习。
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
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的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
②学会创造。
③学会选择。
④学会生活。
为学生今后一生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2)现代人才观
人才?
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人才等同于天才和全才,只把少数专家学者看成是人才,在学校里则把学业成绩优秀和驯服听话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标准。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人才具有广泛性、人才具有多样性、人才具有层次性。
多元智力。
说到这,我不得不谈谈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有这样一个故事:
灯片:
精子和卵细胞的故事。
(3)教师角色观教师的形象是知识的传播者,“惟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4)师生关系观
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是朋友加同伴的关系。
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5)教学任务观
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教学生会学”,其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选择,并最终实现自我创造。
(6)课程教材观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即包括书本课程,也包括生成课程,即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即包括教材课程,也包括社会生活和实践课程。
教材只是案例,不是唯一课程,这就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也是教学资源。
(7)现代教学观教学应同时完成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两项任务。
采用有利于发展智能和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重视以下几点:
①重视基本结构的教学;②重视教会学习;③重视照顾差异;④强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8)质量评价观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不仅是甄别和选拔,评价不仅种结果,而且重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2、新课程的主要理念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理念;科学与人文素养整合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过程评价的理念。
(1)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
全人发展应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
一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是课程的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
(2)科学与人文素养整合的理念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彼此关联,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者是浑然一体的关系,所以有人提出科学人文性的课程观。
科学人文性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
(3)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程是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生活,所以课程应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课程不仅是教科书,还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从本质意义上说:
课程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有机统一。
所以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灯片:
案例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只有转变学习方式,才能体现的学生为主体思想,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生的主人,才能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这一理念,有的直接做为标准中都强调整了这一理念,有的直接做为标题,有的是含在某一条中,如英语课标中理念是两条: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
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形式,探究学习是归宿,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5)注重过程评价的理念新课程要求的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评价课堂教学,即以“学”评“教”。
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
3、学科课程理念、学科性质和特点总体教学观和新课程理念是共性的,学科课程理念和性质及特点则是个性的。
各学科各具特色。
教师应对本学科、学校领导应对各学科理念、性质、特点等掌控在心。
(1)学科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学科的课程理念,这是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
中小学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在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链接各学科课程理念
(2)学科性质特点是学科教学的个性,是学科的基本属性。
课堂教学一定要依据学科特点,体现学科教学要求,从学科本质与要求出发进行科学的教学。
如语文课标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列出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语言文字三个特点。
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应重诵读、积累、熏陶、体验、领悟,课堂教学应始终牢牢抓住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钥匙这一切入点。
第4个链接文件:
如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师设计了如下“诵读”方式,达到积累、熏陶、体验、领悟的目的;数学学科一定要体现数学思想和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不断深化理解;理化生学科一定要体现实验第一的思想,用实验让学生感悟,从实验中自然得出结论,再以试验不断验证结论,不断培养学生认识、理解问题;历史过去性的特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地理的综合性、地域性、空间性特点。
教学只有从学科特点出发,才能实现课程目标。
千万不能讲历史课上语文课,将语文课上成生物,将物理课上成数学课。
二看教材处理是否准确、到位教材的理解挖掘与处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教材处理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把握是否准确。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红军不怕远征难》案例
2、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如《辛亥革命》一课
本课教材两个子目,既“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主要知识点有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这些内容很散乱,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学习,学生就不能对辛亥革命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线索,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辛亥革命的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这个脉络而展开。
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既了解了辛亥革命酝酿、准备、爆发、结果、影响等全过程,又认识到孙中山先生为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和主要功绩,既收获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更受到情感的熏陶。
链接《辛亥革命》简案!
3、教材的拓展是否充分适度。
是否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需要补充文本、生活资料,依据学生的理解和反应适当利用学生中的资源。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听课者也是资源。
《辛亥革命》一课:
教师注重课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如,搜集了与孙中山有关的五幅图片、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华民国国旗”等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二目“民主义法治建设的加强”时:
现场分成组采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都有什么法律?
宪法、刑法。
然后学生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多条法律。
前后对比,民主义法治进一步健全。
逐渐向法治国家的道路迈进。
链接闫楠简案
三看教学流程是否科学、合理
1、教学过程浑然一体,逐步推进。
关键看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像一台戏一样,活而有序、活而不乱,有高潮,有亮点。
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的或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如物理作为一门系统而繁博的自然学科,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将其重组成一个个知识板块然后浅易、生动、高效地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去呢?
《钢铁长城》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是中国现代史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介绍的是新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即共和国钢铁长城的形成。
本节课内容包括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及战略导弹部队两个子目,主要阐释的是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过程,线索非常清晰。
2、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1)人的基本认识过程是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一般情况来说,文科多适用于在已有资料基础上的概括,理科多适用于从具体事例入手。
逐步推出结论。
(2)结论的得出应该是经过师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自然而然的得出,而不是过程与结论分离。
更应该是学生得出,而不是教师塞给的。
物理课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学习的基本规律
(1)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都是学习者自身内化的结果,外力只能是引领、而不能代替。
(2)学习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
这就要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当学生接受有难度时就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小学《年、月、日》教学案例
4、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
是创造力的基础。
怎么看。
第一、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坏问题”的特征:
(1)没有疑问意义;
(2)语意笼统,学生抓不住问题要点;
(3)题目太大,学生难以把握;
“好问题”的特征:
(1)围绕着教学重点提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如思品课例
(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学生易于领会要求。
(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进行研究。
案例《分式》
4)提问的语言亲切,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请你猜猜看”
“你有什么看法”等。
第二、是否给学生创造了思维时空。
(1)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2)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3)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
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多方面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为每个学生创设能够充分参与学习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
《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课中同旁内角互补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曾这样设计实践、探索、交流的课堂氛围。
第三、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思维品质。
教会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里也包括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看教学方法、手段是否灵活、适用
1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最忌讳单调死板,再
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性。
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看教法选择是否符合教改方向。
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
避免四个一现象
一讲到底,满堂灌。
一练到底,满堂练。
(题海战术)
一看到底,满堂看。
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
名为自学式(自主式),实为自由式。
一问到底,满堂问。
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缺少实效性、提问走形式。
有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一问一答,热热闹闹,由于问题频繁而肤浅,学生大多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不仅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还将导致学生日后更大、更深刻的思维混乱。
2、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
适用性决定了有效性。
看是否具有实用性主要看三点,一是是否符合教学的内容;二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是符合教师和学校实际。
3、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
这是最根本的要求,一是必要,这是前提。
二是有效,这是结果。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改变。
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五看教学效果是否明显、高效
教学效率是个综合评价指数,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
有些是一种整体感觉,没法用数字说明,所以只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分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应 如何 听课 评课中 提升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