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重要问题解答.docx
- 文档编号:24399452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8.43KB
国民经济核算重要问题解答.docx
《国民经济核算重要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重要问题解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重要问题解答
国民经济核算重要问题解答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方法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存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是以欧美等国家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ystemofNahonalAccounts,简称SNA);另一是以前苏联为首原经互会成员国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简称MPS)。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属于MPS范畴,1992年我国颁布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1995年全面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8年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主要有:
核算范围不同:
MPS以物质产品生产为核算范围,把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以外,影响了对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完整性。
SNA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
SNH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巨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核算方法不同: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结构不够严密。
SNA采用复式记帐法,运用帐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第二章生产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
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
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生产法。
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
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
各部门的增加值
=
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
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一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
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
由于国内使用包括一部分进口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
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中,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三个指标分别表述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为国内生产净值,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内生产最终产品总量。
从理论上讲,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是一致的,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这是因为三种方法估算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的渠道不同,通常支出法得到的数字会更标准。
例题1:
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
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
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
10%-76)
=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
二、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其他总量指标
从生产和支出环节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反映了一时期生产最终活动成果,但从收入分配环节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其构成要素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走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看,仅是收入分配的起点,通过国内与国外交易,还会产生一些收入流量,从而形成一些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总量指标,主要是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这些指标的核算内容涉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流量,在第四章专门讲述。
例1、已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
单位:
亿元
年度
最终消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33635.0
40003.9
43579.4
46405.9
49684.6
23877.0
26867.2
28457.6
29545.9
30496.3
998.5
1459.3
2857.2
3051.5
2248.8
要求:
(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联系已给的数据和举行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4)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
(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58510.5
68330.4
74894.2
79003.3
82429.7
最终消费所占比率(%)
57.5
58.9
58.5
58.7
60.3
资本形成所占比率(%)
40.8
39.6
38.2
37.4
37.4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叉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
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公式: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数;xij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直接消耗系数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生产的技术水平;
(2)产出的结构;(3)价格水平。
例1、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
X22=100亿元X23=11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为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为985亿元。
要求:
(1)计算a22和a23;
(2)分别解释a22和a23的经济含义。
a22=
a23=
a22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单位产出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044。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出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11。
2、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某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进行的中间投入之间的关系,仅是直接的。
为反映某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进行的完全消耗之间的关系而计算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等于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一、收入形成帐户核算
1、收入形成帐户核算的内容
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做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三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初始流量:
总增加值=净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
核算方法:
总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
2、收入形成帐户的结构
教材103页表4—2是收入形成帐户的基本形式。
它的来源方记录做为分配初始流量的部门增加值,使用方记录该部门对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支付流量,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是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和生产税支付后的剩余额,也记录在使用方,在帐户中起到平衡项的作用。
收入形成帐户
使用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总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总增加值
固定资本消耗(-)
净增加值
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核算
1、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核算内容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
一是各部门做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2、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结构
教材105页表4—4是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
来源方的首要项目(初始流量)是转自收入形成帐户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其次是各部门当期应收财产收入和居民部门应收劳动报酬、政府部门应收生产税净额;使用方的支出流量是各部门应付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原始总收入和原始净收入)做为本帐户的平衡项也记录在使用方,它是来源方收入与使用方支出相减之差额。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使用
财产收入
原始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原始净收入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财产收入
劳动报酬(居民部门)
生产税净额(政府部门)
三、收入再分配帐户及核算内容
1、收入再分配帐户的核算内容
收入再分配帐户是收入再分配核算的主要帐户,它按部门归纳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2、收入再分配帐户的结构
帐户来源方的初始流量是各部门的原始收入。
它同时用总值和净值显示。
由各种经常转移所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流量分别列示在帐户的来源方和使用方,来源方记录当期应获取的转移收入,使用方记录当期应支付的转移支出,帐户平衡项为可支配收入,列在使用方以保持帐户的平衡。
收入再分配帐户
使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现期所得税等
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
可支配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一)
可支配净收入
原始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一)
原始净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
现期所得税等
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
四、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的形式和结构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以前述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为初始流量,记在帐户的来源方,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其平衡项为储蓄。
由于固定资本消耗的存在,储蓄按总储蓄与净储蓄两个项目表示。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使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总储蓄
固定资本消耗
(一)
净储蓄
可支配收入总额
固定资本消耗
(一)
可支配收入净额
将各部门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分别加以合并,即形成部门综合帐户,由此反映整个消费和储蓄状况。
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做为生产经营性单位没有消费的功能,不核算消费,其可支配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只有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才有最终消费,因此只有这三个部门才记录消费流量,体现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的平衡关系。
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一、资本核算原则。
上述性质构成了核算资本形成的一般原则,即应注意区分资本形成与消费、与中间消耗之间的界限,注意资本形成与非金融资产核算范围的一致性,并与产出核算相呼应。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遵循以下具体核算原则。
(1)资本形成核算的记录时间
(2)资本形成核算的估价应遵循现期实际价格。
购入方式下应接购入价格估算。
例题1
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
(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
(1)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 库存 贵重物品
总 额形成总额 变化净获得=814.5+(17.6-32)+0=800.1(万元)
(2)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单位:
万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80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814.5
库存变化-14.4
贵重物品净获得0
固定资本消耗(-)530.1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0
净贷出(+)/净借入(-)-1.8
总储蓄801固定资本消耗(-)530.1
净储蓄270.9
应收资本转移81.9
应付资本转移84.6
合计1328.4
合计1328.4
※说明:
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
二、金融帐户
1、金融帐户。
金融帐户是记录所有发生在机构单位之间和机构单位与国外之间由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的帐户。
2、金融帐户表式
教材147页表5一3是金融帐户的基本形式,金融帐户的左右方项目分别按金融资产类型依次做相同排列。
其左方记录由交易获得和处置的金融资产净额,右方记录由交易发生和清偿的负债净额,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去负债净发生之差额作为资金净贷出(十)/净借入
(一)记在帐户右方,使帐户两方保持平衡。
获得金融资产意味着出借(或贷出)资金,发生负债意味着借入资金,因此金融资产净获得与负债净发生之正差额表示当期净贷出,即最终流出的资金量;负差额表示净借入,即最终流入的资金量。
该项净差额与资本帐户的平衡项数值相等,但记录的方向相反。
金融帐户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1.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2.通货和存款
3.股票以外的证券
4.贷款
5.股票与其他产权
6.保险专门准备金
7.其他应收款项
净贷出(+)/净借入(-)
1.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2.通货和存款
3.股票以外的证券
4.贷款
5.股票与其他产权
6.保险专门准备金
7.其他应付款顶
合计
合计
2、部门综合金融帐户及其平衡关系
按机构部门分别编制金融帐户,然后加以合并,即可得到部门合并的金融帐户。
该帐户将表示金融手段的各项目列于中间,左方各列记录各部门获得的资产净额,右方各列记录各部门发生的负债净额。
这样,在帐户上就形成了两种平衡关系:
部门内部的平衡关系:
资产净获得=负债净发生+净借入
每种金融资产类型上的平衡关系:
资产净获得=负债净发生
3、金融帐户的作用。
反映金融市场状况;解释非金融投资的资金余缺。
例题2:
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70.4。
要求:
(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
(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解:
(1)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支出=180-(60+9.8)+1.3-20=91.5
初次分配帐户
使用
来源
劳动者报酬支出60
生产税净额9.8
财产支出20原始总收入91.5
增加值180
财产收入1.3
合计181.3
合计181.3
(2)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1.5+0+35.1=56.4
收入再分配帐户
使用
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35.1
所得税30
社会福利5
捐款0.1
可支配收入56.4
原始收入91.5
经常转移收入0
合计91.5
合计91.5
(3)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总储蓄,本部门没有消费,故部门总储蓄就等于可支配收入56.4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使用
来源
总储蓄56.4
可支配收入56.4
合计56.4
合计56.4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56.4+10-70.4=-4
资本形成帐户
使用
来源
资本形成总额70.4
净借入(-)-4
总储蓄56.4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
合计66.4
合计66.4
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一、国民资产负债平衡关系。
不论是部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综合帐户或资产负债表,都具有如下特征和基本平衡关系。
(1)国内各机构部门和国民经济列的全部资产(即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之差为净值,即是它们各自的自有资产。
部门内平衡:
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净值
(2)国民经济列的资产、负债是各机构部门(不包括国外)列相应资产、负债分别相加之和,国民经济列的资产负债差额即净值也就是各机构部门净值相加之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国民财产。
因为一个国家国内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也就是债权与债务总是相对应等量发生的,从国民经济整体看,它们是会相互抵消的。
资产-负债=净值
∑国内各部门净值=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
从本国的角度看:
对外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国外一栏(负债);对外持有的金融负债在国外一栏(资产)
(3)国民经济列的金融资产通常都是不等于金融负债。
(4)国内各机构部门金融资产和负债通常都是不相等的。
(5)国外部门不核算其非金融资产,只核算其金融资产和负债,二者的差额即其净值,正是与国内融资活动的结果,称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6)将国民经济列与国外列归并的总计列,其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是恒等的,其中各项金融手段的资产与负债也是相等的,而总计列的非金融资产额就是国内非金融资产额,也就是净值。
国民资产负债表内,从国民经济整体层次上看,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是相互对应等量的,二者相抵为零,它们不形成一国的国民财产,若将国民资产负债表内这一等量的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舍去,就剩下一国拥有的非金融资产和该国与国外金融资产往来净额,这正体现了一个国家拥有国民财富的结构状况,可用国民财富表列示。
国民财富=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
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会计借贷记帐原理编制。
表中每一项目都分为借贷两方,分别记录本项目的国际支出和收入。
其中借方记录支出性经济行为,包括实际资源增加(如进口)、金融资产增加(如购买国外证券,即证券投资)和负债减少(如归还借款)。
贷方记录收入性经济行为,包括实际资源减少(如出口)、金融资产减少(如出售所持国外证券)和负债增加(如对外发行证券)。
按照发生的国际收入和支出金额分别记入贷方和借方,对应每一项目,用贷方发生额减借方发生额所得差额记入表中"余额"一栏,表示各具体项目的国际收支差额。
一般借大于贷时差额为负,表示该项目支大于收的国际收支逆差;贷大于借时差额为正,表示收大于支的国际收支顺差。
例:
已知某国1999年对外经济活动的资料如下:
1.该国从A国进口36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从B国进口50万美元的小麦;2.该国向C国出口180万美元的纺织品;
要求:
(1)计算该国1999年对外贸易额。
(2)请将所给数据和计算的数值表示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贷方、余额,并列表全面显示其数据。
解:
该国1999年对外贸易额=3600+50=3650(万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局部)
项目
余额
借方
贷方
对外贸易
出口
进口
-3470
180
-3650
3650
3650
180
180
第八章国民经济帐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一、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
(一)
(一)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的概念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是指从国民经济运行整体出发,运用帐户描述国民经济产品和服务来源与使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使用、积累、资产负债和对外经济联系的体系。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最宏观层次,是在部门核算结果基础上的汇总或合并。
在国民经济总量各帐户的联系中,主要是对前后帐户之间的联系和国内各帐户与国外帐户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经常帐户:
(1)货物和服务帐户:
货物和服务帐户的主要作用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市场中的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作出全面反映,重点是实物量特征和供给与需求状况。
这些内容是国民经济运行多方面的结果。
因而货物和服务帐户中的各项指标必然会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积累帐户、对外交易帐户中迸一步得到反映。
(2)生产帐户:
生产帐户是对一国一定时期生产成果和价值形成的核算,从财务关系看也是生产收入与支出的核算。
生产帐户通过增加值与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相联系。
(3)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
3.1收入形成帐户;3.2原始收入分配帐户;3.3收入再分配帐户;3.4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积累帐户:
(1)资本交易(形成)帐户;
(2)金融交易帐户;(3)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4)重估价帐户
资产负债表:
(1)期初资产负债表;
(2)资产负债变化表;(3)期末资产负债表
国外帐户:
(1)对外交易(国外)帐户;
(2)对外经常交易帐户;(3)对外积累帐户;(4)国外资产负债表。
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关系
第九章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一、人口总量统计
人口总量反映一定时间上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的规模。
在统计时,必须明确人口的统计时点、统计范围和统计的人口范畴。
通常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口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 核算 重要 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