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docx
- 文档编号:24399447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86KB
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docx
《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
“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
一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现状和动因
“互动式”教学模式诞生于1918年的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广泛运用。
在西方教育学中,“互动式”教学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一是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说。
英国学者艾雪黎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类型。
二是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说。
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
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此形成了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互动式”教学模式引进我国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1995年以后,研究成果日趋增多。
“互动式”教学研究最初是从小学“互动式”教学研究开始的,研究成果丰富,这与小学教育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自2000年以后,“互动式”教学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研究的成果也逐年增加,最初涉及英语教学等语言类教学,发展到现在则体现在各个学科当中,数理化、文史哲、医药、经济等专业都有较多涉及。
当然,当前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推进,有些学者还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扩展研究。
“互动式”教学模式也从教学领域推广到职业培训、广播电视、医疗技术、图像检测、管理、旅游业等领域,由此说明“互动式”方法不仅适用于教学当中,同样适合多种行业,尤其是需要依赖交流得以实现的行业。
虽然多行业运用“互动式”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可能截然不同,但“互动式”模式的基本形式和核心理念不会改变,因此,多行业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是使“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有利条件。
总体上,我国理论界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明显地呈现出“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模式之所以被广泛重视,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
第一,是基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却处于被动地位。
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
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封建师道尊严影响“互动式”教学;缺乏健全的教育体制,没有很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经济利益不良驱动,教师的师德建设还须深入推进;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互动式”教学资源相对投入不足;学生自主意识丧失,学生没有参与互动的主动热情。
长此下去,其后果是必然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的弊端而提出的,也是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二,是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自身存在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的巨大空间。
从“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来说,在现有的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还需进一步规范,研究深度、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实施互动式教学的限制性因素研究不够,多数是来自教师在课堂上对该教学方法使用过程的介绍以及一些经验总结和感受,仅对同科目或同等教育层次的教师有较大借鉴价值,很难引起普遍的共鸣,也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持续和深入。
从“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来说,存在着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
局限于课内互动,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互动式”教学的组织方法较为单一,普遍性不够。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将互动式教学与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手段有效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对推进互动式教学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够。
目前互动式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思想试验阶段,在实践中没有普及或实施效果不理想。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只有了解制约互动式教学的因素,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促进互动式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优势和基本特点
普遍认为“互动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言的,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互动教学是指学校教学中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包括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
狭义上讲,互动教学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主要指师生互动。
由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必然涉及互动主体即教学主体的认定问题:
而作为教学主体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论。
所以,在“互动式”教学主体的认定上也存在分歧,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一种观点是“学生主体论”,认为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也是较为普遍的观点。
另一种观点是“复合主体论”,认为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客体;但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就体现为主体,而教师和教学内容就成为客体。
但不论怎样理解,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构成的有机系统。
而“互动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改变这一系统中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地位,进而影响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更有效率地运转,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应对学习、就业压力,从容面对社会挑战的目的。
月所以,概括地讲,“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
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在承认学生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这一前提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中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处理好几个方面的矛盾。
第一,能有效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矛盾。
“互动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和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知识学习与情感交流,并且督促和鞭策老师以及学生认真准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能有效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互动式”教学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统一、教学沟通和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潜能的发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能有效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矛盾。
“互动式”教学不仅改变老师“一篇讲稿打天下”的被动授课、按照既定习惯授课的局面,也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能有效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矛盾。
“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必然在课外做足知识准备功课,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
总之,“互动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对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耳前理论界研究成果较丰富。
有三特点说、四特点说、五特点说、六特点说等等。
总结起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互动式”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欧美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的内容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仅仅以教材为核心。
第二,在师资力量上,欧美大学一般采用外聘教师或者客座讲学,这些外聘教师或客座讲学人员大部分是来自社会上的公司技术人员、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员、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大学的富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
第三,在教学形式上,欧美的教学一般不固定在教室里,可以选择在教室以外的地点,如图书馆、实验室,甚至在草坪操场,而且人数较少,以小组为单位,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对于环境的枯燥和乏味感,还保证了每个同学的互动机会的公平性。
第四,在教学氛围上。
在当今欧美大学的课堂里,热烈活跃的教学气氛已经是“互动式”教育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成为学生最终成绩的内容之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表达和创新受到极大的鼓励和高度的推崇。
第五,在教学设备与资源上,能够充分保障互动,体现多元化。
在欧美的大学里,多媒体、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已经相应地应有尽有,普遍地使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校内外资源交流与共享已经成为一所大学教学或研究资源衡量标准的重要部分。
三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论》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应由理论依据(即依据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即达到的教学结果)操作程序(即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操作策略(即运用的方法技巧)四部分构成。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指导思想。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事物只有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方能激活机体。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互动双方的活动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育则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展开的,因此互动中的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间的人与人的关系。
对此,现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马丁?
贝布尔指出,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关系,而不是把双方看作是某种物品的我一它关系。
师生间这种我―你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
对师生互动中师生间关系的这种理解,克服了以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不足,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树立了师生尤其是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在师生互动中的形象。
这是互动式教学直接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应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革新教学的环节,拓展教学的领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使命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单向控制,而是营造一种相互信赖、平等沟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信任感,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力与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即教学按时间展开的逻辑活动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主要做法等。
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基本结构的突出特点,稳定的操作程序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
结合“互动式”教学实践,“互动式”教学至少有四个操作环节。
第一,准备阶段。
互动式教学需要我们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需要我们进行更丰富的准备工作。
第二,热身活动。
它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导入,让学员自我展示才能和个性,增强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三,互动过程。
在充足准备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互动过程的课堂教学。
第四,效果评估。
通过课上或者课后点评、问卷调查等方式,随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反馈。
以上四个过程环环相扣,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
也有学者指出,互动始于第一堂课,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要有充分准备,通过预习任务的布置与完成,让学生学会有准备上课;每次课开始前,简单问答,生动地开始授课;善于运用案例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小组互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互动教学;适时进行阶段性测验,及时讲评互动。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即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策略性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操作策略有的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有的则仅为教师提供参考或导向,它在给教师运用模式提供必要依据的同时,又为教师的运用留下创造、发挥的余地。
目前,国内常用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情――知互促”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涵盖这四种模式,是在强调“互动”基础上的进一步综合。
主要策略为:
第一,主题探讨法。
其策略一般为:
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第二,问题归纳法。
其策略为:
提出问题、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
第三,典型案例法。
其策略为:
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
第四,情景创设法。
其策略为:
设置问题、创设情景、搭建平台、激活学员。
第五,多维思辨法。
其策略为:
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
当然,在现有研究中,目前有人提出了三种方法论旧、四种方法论嗍、五种方法论等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保证条件和研究意义
任何一种模式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必要的保障条件,“互动式”教学模式同样如此。
这种保障既有模式自身功能发挥的基本要求,也有来自外部的条件支持。
从模式自身功能发挥的基本要求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首先取决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这是前提和基础。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
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师生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创造的和谐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更需如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民主平等。
教师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第二,尊重和信任。
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
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三,理解和合作。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行为习惯等。
并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在此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习的主体――学生动起来,真正发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外部的条件支持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要做好:
第一,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对“互动式”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制定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配套措施。
第二,改革现行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建立科学高效透明的教学评估机制,将“互动式”教学的采用和实施以及实际效果作为评估高校教师业绩的重要内容,并且建立一套学生投票表决和发表意见的评估系统。
第三,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和设施的改善,优先解决“互动式”教学资源问题。
统筹解决课时的计算量、多媒体教学设施、教材的选用问题,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减少图书资料的租借限制,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和设施的改善,优先解决互动式教学的教学资源问题。
推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课题,随着“互动式”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研究也将会不断深化。
深化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对于完善教学模式理论,丰富“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刘东江,李婷婷,对“互动式”教学应用研究的分析,科技咨询导报。
2007(10):
251
[2][12][13][21]朱亚多蔫校“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讨[J],科技信息,2008(8):
285-286
[3][18]吕爱民,姚军,高校工科“互动式”教学的探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00-102
[4][6][15]夏京文,大学“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8(8):
21
f5]褚笑棠,“互动式”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04(12):
12.[7][11][16][19]戴维新,“互动式”教学的理性认知[J],宁夏党校学报,2007(5):
95
[8][9]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
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74-75
[10]胡展英,傅华勤,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3):
8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动式 教学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