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4384827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99.52KB
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docx
《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
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
施工单位: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日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
(2)项目位置:
安徽省芜湖市和谐路以东、206省道以南
(3)建设单位:
*********************
(4)监理单位:
********************
拟建工程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和谐路以东、206省道以南。
拟建工程包括2幢办公楼、2幢非机动车雨棚及纯地下车库。
二.试验目的
通过工艺性试验工作,要达到以下目的:
2.1.验证机械性能,选择合理的机械配备。
2.2.验证工艺流程,总结出有关管桩的施工参数、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具体指导后续预应力管桩的施工。
2.3.验证设计桩长、收锤贯入度。
2.4.确定桩与桩之间成桩过程中的影响程度。
2.5.通过本次试桩所要确定的工艺参数、桩长、成桩方法及施工工艺,核对现场地质情况,为后期全面开工奠定基础。
三.试验方案及试验说明
3.1.试验方案选择
本次试验采用导杆式柴油落锤式沉桩工艺。
3.2.地质情况
地基土存在以下特征:
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
现根据勘探结果,对拟建场地内各土层的土性特征描述如下:
①层:
填土(Q4ml):
灰黄色,灰褐色,湿,松散,堆填区域夹碎石块、碎砖块,主要以粘性土为主,不均匀,回填时间6年左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30~1.60m。
②层:
粉质粘土(Q4al):
灰黄色,灰褐色,软塑,局部夹有粉土,混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压缩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90~4.10m。
③-1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
灰色,流塑,局部夹薄层粉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低等,韧性较低,高压缩性,工程性能差。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0.60~15.10m。
③-2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灰色,流塑,层理现象明显,具云母碎屑,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低等,韧性较低,高压缩性,工程性能差。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6.00~9.50m。
③-3层:
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色,流塑~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低等,韧性较低,高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差。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4.20~7.40m。
④层:
粉质粘土夹粘土(Q4al),灰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土质较为均匀。
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
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60~4.30m。
⑤层:
粉质粘土(Q4al),灰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粉砂。
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40~6.20m。
⑥层:
粉砂夹细砂(Q4al),灰色,中密-密实,很湿,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等,颗粒较为均匀。
稍有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良好。
场区普遍分布,本次勘察未揭穿。
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软弱土层中。
勘察期间钻孔内初见水位埋深1.03~2.13m,平均值1.32m,标高平均4.75m;稳定水位埋深0.68~1.70m,平均值0.94m,标高平均5.14m。
地下水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影响,由地下径流、蒸发排泄。
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50m,近三年历年最高水位为埋深0.50m。
具体地质情况详见苏州市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3.1试预应力管桩采用步履式柴油打桩机成桩工艺。
预应力砼管桩采用预应力PHC桩,外直径500mm,壁厚125mm,管桩离心砼强度为C80。
桩顶托板采用C25钢筋砼。
本工程采用锤击法施工,沉桩以标高为第一控制因素。
桩锤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等因素选用,适用时应遵循锤低击的原则。
抗压试桩36M×2根、37M×2根;
抗拔试桩36M×2根。
抗拔锚固箍筋为6Ф20,灌芯长度4000mm。
总工程量:
管桩试桩根数6根、总长度218米,以12m、13m分节合理配置。
3.3.2.桩施工采用以下控制:
控制桩端设计标高、控制最后十击的贯入度。
3.3.3.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预估为4200KN,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预估为320KN.
3.3.4.桩尖以6号粉砂夹粉土为持力层。
3.3.5.破坏性试桩应进行至试桩破坏为止。
3.3.6.采购管桩时,充分考虑桩焊接连接中端板等构件与管桩的链接应满足设计的抗拔承载力要求。
3.3.7.桩基施工应遵循以下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
《建筑基桩检测规范》JGJ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四.施工部署
4.1.设备选配
工艺类型导杆式柴油落锤式沉桩工艺采用90型步履打桩机1台;挖掘机1台;电焊设备2套;水准仪、全站仪1套及其他配套设备。
拟投入机械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1
90型步履打桩机
台
1
沉桩
2
电、气焊设备
台
2
接桩焊接
3
水准仪、全站仪
套
1
测标高、放桩位
4
挖掘机
台
1
平整场地
5
吊车
套
1
吊卸管桩
4.2.材料要求
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技术指标
1
预应力管桩
PHC-AB500(125)-80
强度不低于C80
2
焊条
E4303
4.3.试验时间及工期
本试验计划暂定于2015年8月8日进行,具体以实际开始时间为准。
因为考虑到试桩工程的特殊性以及各试桩区域间隔距离远的情况,故试验周期定为3天。
五.施工方案
5.1.工艺流程
锤击法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5.2.锤击沉桩施工流程的主要环节的实施方法
5.2.1.测量放线定桩位
测量放线必须严格把关,反复校核,务求不出任何差错。
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控制点进行校对,在图纸上标明。
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放线,复核基准水准点和控制点,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定出控制网,并将复核结果和自己设立的控制网交监理审核。
如监理审核通过,则今后的测量放线均按复核结果及控制网进行。
如未获监理认可,则需继续复核,直至监理审核通过为止,并以监理最终审核通过结果作为施工放线测量的依据。
经过监理认可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要用水泥砂浆固定或在其四周用砖堆砌以严加保护,防止发生偏位和变形。
根据复核控制网计算出每条桩桩中坐标并利用经纬仪放出桩位。
测量放出桩位后,用30CM长ф10钢筋在桩位位置打入土中,钢筋中上部用两道红绳绑扎牢固,留出约30CM长红绳在地面,施工时根据红绳即可找到精确的桩位,以防止错、漏施工。
对将要施工的桩位用石灰粉按桩径大小划一个圆圈,桩位放线后的打桩过程中,考虑到土体的挤压移位,在打桩前需对桩位进行复核。
5.2.2.预制管桩的堆放与验收
管桩在运输过程中支点应满足两支点法的位置(支点距离桩端0.21L处),并垫以契形木防止滚动,严禁层与层之间垫木与桩端的距离不等而造成错位。
预制管桩从管桩厂运输过来卸至现场堆放,地点选择要根据压桩的情况和有利于放大镜的原则进行堆放。
堆放现场地要求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用枕木作支点,按两点支法支垫,且各支点应在同一水平面,本工程管桩最高堆放层数三层,根据用桩计划,先用的桩应放上面,避免翻动桩堆。
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根据当天桩机的施工情况统计出第二天可能施工的工作量及配桩要求以确定当天晚上的进料量。
管桩每天进一批,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准确确定每天的进料量并报监理工程师。
本工程6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试桩,故需一次性进场到位。
管桩进场后,材料员、质检员根据规范在求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尺寸和外观质量,防止断桩、严重裂缝的桩用于施工,同时要收集与每批管桩数量相对应的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及出厂证明等资料。
如发现不合格的管桩严禁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产品质量等级
一等品
合格品
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2%;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补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
桩身合缝
漏浆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1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5%,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
局部磕损
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20cm2,且应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
桩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筋、脱头
不允许
桩套箍凹陷
凹陷深度不大于5mm
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
内表面
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
漏浆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管桩的允许尺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一等品
合格品
L
+0.5%
-0.4%
+0.7%
-0.5%
端部倾斜
≤0.4%D
≤0.5%
D
±4
±5
T
+15
0
正偏差不限
0
保护厚度
+7
-3
+10
-5
桩弯曲度
≤L/1200
≤L/1000
桩端板
外侧平面度
0.2
外径
0
-1
内径
0
-2
厚度
正偏差不限
0
管桩进场时,如有要求需监理工程师在场接收,质检员需会同监理工程师一同验收。
桩外观质量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
检查项目
检查工具及方法
精度㎜
外径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平均值
1.0
壁厚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
0.5
桩端部倾斜
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处
0.5
桩身弯曲度
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距离
0.5
保护层厚度
用卷尺测量
0.02
漏浆长度
用钢卷尺测量
1.0
漏浆深度
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
0.02
裂缝宽度
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
0.01
5.3.桩的起吊:
(1)预制桩应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起吊运输。
(2)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平衡并不得损坏,水平吊运时采用两端钩吊,两吊点(两支点法)距离桩端为0.21L(L为桩段长度),绳索与桩身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装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3)吊桩的设备机具需安全可靠,索具、夹具须经计算有足够的强度。
吊桩用钢丝绳索具长度应一致。
5.4.管桩的焊接
根据规范要求,如果设计桩长大于单节桩长的话,则需进行接桩,根据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反映,本工程桩长36m、37m,故每根桩需要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接桩,节约焊接时间,提高焊接质量。
管桩拼接成整桩采用端板焊接联接。
焊接前先确认管节是否合格,端板是否合格平整,端板坡口上的浮锈及污物用钢丝刷清理干净
需确保上下两节桩对齐,两节桩偏差必须小于2mm,并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垂直度。
焊接时,使用成盘的焊丝,焊丝由送丝机构经软管和焊枪的导电嘴送出。
焊丝与管桩端板接触后产生电弧,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端板局部熔化形成熔池,而焊丝端部也不断熔化,形成熔滴过渡到熔池中去。
同时,气瓶中送出二氧化碳气体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从焊枪的喷嘴喷出,形成保护气流。
随着焊枪移动,熔池凝固成焊缝,从而将焊工件连成一个整体。
管桩焊接拼缝允许偏差
偏差名称
允许偏差值
桩身弯曲度
≤L/1200
桩两端板之间间隙
≤2mm
坡口错位
≤2mm
电焊高度
≤1mm
接桩完成后现场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打桩施工。
5.5.管桩施工控制
(1)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确保达到设计强度及14天的龄期后方可沉桩。
(2)在正式打桩之前,要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份的性能,以保证正常运作。
另外,打桩前应在桩身一面标上每米标记,以便打桩时记录。
第一节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并用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要拔出重插。
(3)配桩时,上下节桩错位偏差不超过2mm。
配桩时要参考地质资料和附近已施工施工管桩的长度,并保证送桩深度不超过桩顶设计标高。
(4)施工过程中,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
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5)沉桩中力求连续施工,原则上不得中途停锤,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停锤,应尽量缩短停锤时间。
5.6.管桩的收锤
当管桩施打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或达到设计要求的贯入度值时,则可收锤。
贯入度值的测量以桩头完好无损、柴油锤跳动正常为前提。
贯入度的测量采用收锤纸进行收锤测验绘出管桩收锤时的回弹曲线,以测出最后贯入度值及回弹值,以便真实记录和反映收锤情况,有助于保证和提高打桩质量。
5.7.质量检查
管桩基础地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5.7.1)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5.7.2)桩身水平偏位误差不得大于100mm,标高误差不得大于-50mm.
5.8.施工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1、桩身断裂
(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
1)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6)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7)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
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
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碎裂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原因
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
2)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3)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4)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5)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6)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7)锤重选择不当。
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
(3)预防措施
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
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2)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3)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4)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
5)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
3、沉桩达不到要求
(1)现象:
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
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
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2)原因分析
1)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2)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
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4)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5)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3)预防措施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
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2)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4、桩顶位移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3)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4)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3)预防措施
1)清理障碍,及时纠正。
2)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3)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
5、接桩处松脱开裂
(1)现象:
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
(2)原因:
1)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
2)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焊不牢。
3)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
4)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3)预防措施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
3)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裂,如有应作补救措施。
六.试验组织机构及劳力安排
6.1.施工组织机构
组织结构图
6.2.主要管理人员及责任
试验负责人由项目副经理担任,主持该项桩基试验的全面领导工作,全面负责桩基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组织、材料计划、施工安排、各环节的协调等。
试验技术负责人由项目总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试验技术工作。
质检主管负责原材料的取样送检、校核桩位,在施工中及时对沉桩、接桩、送、截桩等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情况及有关资料及时反映给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做到工程施工准确无误。
安检主管负责检查施工场地安全用电,杜绝施工机械、消防等方面的隐患。
6.3.作业人员计划
人员计划表
序号
作业人员
人数
1
管理人员
4
2
钻机组
3
3
焊工
2
4
辅助工
2
合计
11
七.质量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体系
7.1.1.完善的项目组织机构和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将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科学设置项目各部门,选派有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有敬业精神、技术和作风过硬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按照企业的基础上管理模式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运作。
项目将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在项目开工之初或阶段工程开始时,制定项目岗位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确定每个部门的职责,最后落实到项目每个管理人员,并签订相应的岗位责任状,与个人收入挂钩。
本项目将建立由公司过程考核、检查、控制,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程师策划并组织实施,现场经理中间控制,专业现任工程师检查和监控的管理系统,形成从项目经理部到各分承包方、各专业化公司和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
7.1.2.公司总部对本项目的服务控制
(1)工程前期质量工作的交底与指导
为了保证本工程质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保障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运作,在项目开工之后,公司质量保证部对项目进行交底和指导,包括质量计划的编写指导和如何运行实施及要求、质量资料、台帐的建立及要求等。
(2)工程质量考核包括工程阶段考核、季度考核和综合竞赛评比。
质量保证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工程质量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工程实体质量、资料台帐情况等,在施工现场对检查情况进行讲评,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通知,形成质量通报。
依据检查民政部进行季度、阶段考核及半年一次的项目纵使管理竞赛评比。
(3)编制的创优工程的指导实施文件
为更好的指导本项目质量管理及创优工作,公司质量保证部将总结编制的《质量内控标准》、《过程精品控制要点》、《质量计划编制指南》等多项指导性文件和手册下发给本项目,指导项目施工。
7.2.质量管理制度
7.2.1目标管理
我们对工程和各个分部工程进行目标分解,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顺利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
7.2.2.过程质量预控
项目开工之初,编制项目策划、创优计划、质量检验计划等。
加强对图纸、规范的学习:
项目将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及主要有关人员进行图纸和规范的学习,做到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严格按图纸和规范施工。
同时也给图纸多把一道关,在学习过程中对图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并将信息及时找出,及时反馈给设计院。
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工程方案、措施交底用以指导工程的施工,应体现施组战略的指导性、方案战役的部署性、交底战斗的可操作性,做到三者互相对应、相互衔接、层次清楚、严谨全面,符合规范,使之真正成为施工中可以遵循依靠的指导文件。
做好培训和交底,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创优内的首要措施,项目将定期组织质量讲评会,同时组织到创优内外交困部单位进行观摩和学习,并邀请上级质量主管领导和专家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
对分各班组长及主要施工人员,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管桩试桩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