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438277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33KB
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汇总.docx
《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汇总
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
一、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学生形态、生理功能、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职业高中与技校学生健康检查可参照执行。
二、病史询问
病史采集包括既往病史、现病史、药物过敏史、流行病史、家族病史、疫苗接种史等,并做好记录。
三、形态及生理功能检查
㈠身高
1.检查器材:
人体测高计。
使用前应校对零点,并用标准钢卷尺校对人体测高计刻度尺,每米误差不得大于0.2cm。
同时应检查立柱与底板、立柱与滑测板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零件有无松动等情况,并及时加以校正。
2.检查方法:
被检者赤足,立正姿势站立在人体测高计的底板上,两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
躯干自然挺直,两眼平视前方,眼眶下缘与耳屏上缘呈水平位,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区三点与立柱相接触。
检测人员站立于被检者的右侧,将滑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直到与颅顶点接触。
检测人员双眼应与滑测板等高时读数。
3.记录方法:
以厘米为单位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4.注意事项:
人体测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水平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滑测板与颅顶点相接触,松紧适度,头顶的发辫、发结应解开,饰物应取下。
完成测量后,应立即将滑测板推到最高处,避免其他被测者发生意外碰创伤。
㈡体重
1.检查器材:
杠杆秤或便携式电子体重测量仪。
使用前应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用50kg及0.1kg标准砝码进行校正,灵敏度应能测出0.1kg,达不到要求应及时更换。
2.检查方法:
测量时,体重秤应放置在平坦的硬地面上,调整零点至刻度尺呈水平位。
男学生穿短裤,女学生穿短裤、背心,站立秤台面中央,检测人员站立于秤台正前方,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刻度尺平衡,双眼正视刻度尺读数。
3.超重与肥胖的判定标准:
(1)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2)使用表1界限值进行超重、肥胖判断。
当个体BMI值大于或等于相应年龄、性别组的超重值,而小于相应组段的肥胖值时,判断为超重。
当个体BMI值大于或等于相应年龄、性别组的肥胖值时判断为肥胖。
表1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年龄(岁)
男超重
男肥胖
女超重
女肥胖
7-
17.4
19.2
17.2
18.9
8-
18.1
20.3
18.1
19.9
9-
18.9
21.4
19.0
21.0
10-
19.6
22.5
20.0
22.1
11-
20.3
23.6
21.1
23.3
12-
21.0
24.7
21.9
24.5
13-
21.9
25.7
22.6
25.6
14-
22.6
26.4
23.0
26.3
15-
23.1
26.9
23.4
26.9
16-
23.5
27.4
23.7
27.4
17-
23.8
27.8
23.8
27.7
18
24.0
28.0
24.0
28.0
3.记录方法:
以千克为单位记录,精确倒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1kg。
4.注意事项:
被检者应站立于秤台中央,上、下秤台动作要轻。
每天使用体重秤前均需校正。
当天测量后应取下砝码,固定刻度尺,以免振动。
㈢胸围
1.检查器材:
用带有毫米刻度的尼龙带尺测量。
使用前用钢卷尺校正,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2.检查方法:
被检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
测试者面对被检者,将卷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
男性与未发育的女性,卷尺下缘经乳头上缘;乳房发育的女性,卷尺经乳头上方第四肋骨处,测量平静状态下的胸围,读数记录。
测量时,注意卷尺应松紧适度,注意被检者上肢是否下垂;应与其吸气末读数记录。
3.记录方法:
读数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0.1cm。
4.注意事项:
测量时应使尼龙带水平环绕,使带尺贴近皮肤但避免紧压而陷入皮肤。
㈣肺活量
1.检查器材:
电子肺活量计。
2.检查方法:
被检者取站立位,测量前做两次扩胸动作,然后尽力深吸气,吸满气后立即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内以中等速度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
每人测量2次。
3.记录方法:
以毫升为单位记录读数结果,选最大测量值作为被测者肺活量值。
4.注意事项:
测量前向被测者说明测量方法,被测者在测量过程中不能有第二次吸气,每测量一人应换一次吹嘴。
㈤血压
1.检查器材:
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
根据不同年龄被检者上臂的长度,分别选用6、8、10和12厘米宽的袖带,袖带宽度以覆盖被检者上臂长的1/2-2/3为宜。
2.检查方法:
被检者取坐位,裸露右上臂至肩部,伸直肘部,平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上,使血压计零点与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排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平整无折地缚在被检者右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厘米,松紧适宜。
在肘部扪及肱动脉搏动,戴上听诊器,将听诊器体件贴肱动脉处,不可压得太重,不得塞在袖带下。
关闭加压气球气门,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使水银柱升高30mmHg,然后以每秒2-6mmHg的速度放气,当听到至少连续两次搏动音时,将第一声搏动音所处水银柱刻度数值记录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当搏动音不消失时采用变音为舒张压。
每人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0秒(电子血压计测量方法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3.记录方法:
取两次测量结果相近的数据,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进行记录。
4.注意事项:
测量场地应安静。
被检者在测量前1小时应停止较强体力活动,并静坐10分钟以上才开始测量血压。
测量前检查水银柱是否在零点,不在零点时应进行校正,并排除水银柱的气泡。
在下一次测量前,应使水银柱下降至零点后进行测量。
5.4-14岁血压计算参考:
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
儿童年龄越小收缩压越低。
㈥身体发育情况
1.检查方法:
营养状态可以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来综合判断,但必须结合年龄、性别、身长及体重情况。
2.诊断依据:
(1)皮肤弹力评定标准分3度
Ⅰ度:
弹力弱,当用手捏起皮肤,放开后皱纹恢复慢;
Ⅱ度:
介于Ⅰ度和Ⅲ度之间;
Ⅲ度:
弹力好,捏起皮肤再放开后皮肤很快恢复原状。
(2)将肩胛骨下角下缘5厘米处或腹部、胸部、股部、臂部等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紧紧捏起,然后用卡尺测量厚度。
根据皮下脂肪的厚度,体态可分为:
①瘦弱:
肩胛骨骼明显突起,可看见皮下肋骨,没有皮下脂肪;
②中等:
肩胛骨骼凸起不明显,看不到皮下肋骨,皮下脂肪厚度为1-3厘米;
③肥胖:
除具有中等的特性外,可看到皮下脂肪所形成的皮褶,以腹部特明显,厚度在2厘米以上。
(3)记录方法:
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状态分为三等
①良好:
体质较重,皮肤、毛发光泽,Ⅱ、Ⅲ度弹力,血液充盈呈红润状,脂肪适度,体态丰满;
②中等:
体质标准,皮肤、毛发光泽一般,Ⅱ度弹力,血液充盈中等,脂肪中等,体态中等;
③差或不良:
体质较轻,皮肤、毛发无光泽,干燥,Ⅰ度弹力,苍白贫血状,脂肪瘦弱,体态消瘦。
四、内科检查
㈠心脏
1.检查方法:
(1)视诊:
检查有无紫绀、杵状指、呼吸急促、心前区隆起,以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检查心尖搏动的部位、范围、强弱。
(2)触诊:
对视诊发现的异常体征进行证实。
检查有无震颤,检查者用右手全手掌触诊,以手掌平贴于心前区,检查震颤及其部位与时期(收缩期、舒张期、连续性)。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检查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范围、节律和频率。
检查有无心包摩擦感,被检者取坐位前倾位,在心前区进行检查。
(3)叩诊:
检查心脏浊音界大小、形态与位置。
被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立与被检者右侧,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与肋骨平行),扣肘力度适中。
测量心脏左右浊音界距胸骨中线的垂直距离,测量左锁骨中线至胸骨中线的垂直距离,以判断心脏大小是否正常。
(4)听诊:
①听诊体位:
检查者站立于右侧,被检者取仰卧位,保持环境安静。
②听诊顺序:
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③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与心包摩擦音(性质粗糙、搔抓样,与心跳一致,与呼吸无关)。
注意杂音的部位、时期(收缩期、舒张期)、性质(吹风样、隆隆样、叹气样、机器声样、乐声样)、传导(帮助判断杂音的来源与病理性质)、强度、与体位变化。
对于期前收缩每分钟6次以上者,应建议作心电图检查。
心脏收缩期杂音强度分级:
Ⅰ级:
杂音很弱,占时很短,需仔细听诊或运动或改变体位方能听到;
Ⅱ级:
较容易听到的弱杂音;
Ⅲ级:
中等响亮的杂音;
Ⅳ级:
较响亮的杂音;
Ⅴ级:
很响亮的杂音、震耳,但听诊器体件稍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Ⅵ级:
最响亮的杂音,以至将听诊器体件稍离开胸壁仍能听到。
杂音记录方法与结论:
如Ⅲ级杂音记为3/6级。
被检者卧位安静时听诊肺动脉瓣膜区达到Ⅲ级,其他瓣膜区达到Ⅱ级,改变体位反复听诊心脏杂音,确属生理性者,可作“正常”结论。
2.记录方法:
记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发现的阳性体征。
其中,心脏杂音分部位、时期、响亮度、性质与传导进行记录。
㈡肺
1.检查方法:
(1)视诊:
呼吸运动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呼吸运动增强及减弱,有无呼吸困难及三凹征。
检查每分钟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是否均匀整齐。
(2)触诊:
①胸廓扩张度检查:
检查者双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者作深呼吸运动,比较两手的扩张度是否一致,前正中线两侧拇指向外移动的距离是否相等。
②语音震颤检查:
两手掌平贴在被检者胸廓两侧对称部位,嘱被检者重复发出“一”长音,比较两侧对称部位的震动感是否相同,从上至下,分别检查前胸、侧胸、后胸。
③胸膜摩擦感检查:
两手掌平贴在被检者胸壁的下前侧部,嘱被检者作深呼吸运动,以触查有无摩擦感。
(3)叩诊:
在左右两侧胸部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叩诊,前胸叩诊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背部叩诊时,在肩胛间区扳指与脊柱平行,肩胛下区扳指平贴于肋间隙与肋骨平行。
叩出肺上界,叩出左右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角线肺下界以及肺下界移动度。
(4)听诊:
检查有无啰音,啰音的性质及所在部位。
必要时做语音传导与胸膜摩擦音检查。
2.记录方法:
记录检查发现的阳性体征。
㈢肝
1.检查方法:
用触诊法检查肝的大小、软硬度、有无压痛。
被检者取仰卧位,两脚屈起,放松腹壁肌肉,缓缓作腹式呼吸运动。
检查者用右手掌面平放在肋缘下部自下而上进行触诊,触诊的手应与呼吸运动密切配合,随着被检者呼气时腹壁下陷而下按,随着吸气时腹壁隆起而上抬,有利于触诊肿大的肝下缘。
对肝脏肿大者应叩诊检查肝上界有无移位(正常人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分别位于第5、第7、第10肋间)。
2.记录方法:
(1)肝脏肿大:
剑突下大小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至肝下缘距离,肋下大小测定右锁骨中线上肋弓缘至肝下缘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进行记录。
(2)肝脏硬度分为3度:
肝脏柔软,如手指按口唇为Ⅰ度;肝脏质韧,如按鼻尖的硬度为Ⅱ度;肝脏质硬,如按前额的硬度为Ⅲ度。
(3)肝脏表面及边缘:
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
㈣脾
1.检查方法:
被检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检查者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七至第十肋处,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腹部与左侧肋弓垂直,当被检者作深呼吸时进行触诊检查。
测定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2.记录方法(脾脏肿大分度记录):
(1)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
(2)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者为中度肿大;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中小学生 健康 体检 方法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