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测试章末检测四.docx
- 文档编号:24380119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73.05KB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测试章末检测四.docx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测试章末检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测试章末检测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测试章末检测四
章末检测(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作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作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2.(2016·黄冈高一检测)氯气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硅,其生产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置换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B.③中氢气作还原剂
C.任一反应中,每消耗或生成28g硅,均转移4mol电子
D.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高纯硅
3.(2016·衡阳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B.二氧化碳和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二氧化硅和烧碱溶液反应,使溶液的碱性一定减弱
D.在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铜反应,是因为铜被钝化
4.(2015·山东理综,1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SO
+2H+===SO2↑+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iO
+SO2+H2O===H2SiO3↓+SO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
Al3++4NH3·H2O===[Al(OH)4]-+4NH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5.(2016·东营高一检测)下列有关C、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B.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
D.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6.类推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氢气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和铝钝化
7.(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8.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红热的木炭分别在浓硫酸、浓硝酸中消失
9.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l2通入Na2CO3溶液中
B.S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gNO3溶液中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10.如图所示:
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潮湿的氯气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不可能是( )
A.浓硫酸B.NaCl溶液
C.Ba(OH)2溶液D.NaOH溶液
1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
3NaClO===2NaCl+NaClO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B.NaCl、NaClO3
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
12.(2016·大同高一检测)将SO2和X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见沉淀生成,若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则X气体不可能是( )
A.CO2B.NH3
C.Cl2D.H2S
13.“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SO2的永久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14.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生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5.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两烧瓶内的气体充分混合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B.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16.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原混合酸中NO
物质的量为0.4mol
D.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5mol·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4分)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________。
A.陶瓷B.玻璃C.水泥D.生石灰
(2)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艺师常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3)用Na2SiO3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Na2SiO3可用作________。
Na2SiO3可通过SiO2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高温熔融纯碱时下列坩埚可选用的是________。
A.普通玻璃坩埚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埚D.铁坩埚
(4)工业上常利用反应2C+SiO2
Si+2CO↑制备硅单质,该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________。
18.(10分)(2016·龙岩高一检测)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物质C的一个重要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黄色固体单质,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一种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写出B的一个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试写出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4分)(2016·赣州高一检测)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产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④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⑤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黄色溶液。
⑥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⑦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Z________,X2Y______,M________。
(2)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Z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单质与Z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气体中X单质与Z单质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NO、N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绿色化学实验”是指在实验中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
①中多余的NH3用水吸收,②中未反应的Cl2用碱液吸收,④中反应产生的NO用气球收集,三个实验均不向环境中排放废气。
2.D 在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则石英砂与焦炭反应,氯气与氢气反应,就不再按照题干的流程进行,不会得到高纯硅。
3.C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不是SO3,A项错误;CO2与CaCl2不发生反应,因为碳酸酸性比盐酸弱,B项错误;SiO2与NaOH溶液反应为SiO2+2NaOH===Na2SiO3+H2O,消耗OH-而使碱性减弱,C项正确;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但不是钝化的原因,D项错误。
4.D A项中SO
被氧化成SO
,B项中应生成HSO
,C项中Al(OH)3不溶于氨水。
5.C NaHCO3、(NH4)2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NH4)2CO3
2NH3↑+CO2↑+H2O,但Na2CO3受热难分解,A项错误;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错误;NO2、SO2均可与NaOH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SO2+2NaOH===Na2SO3+H2O,C项正确;稀硝酸和稀硫酸均不能将木炭氧化,D项错误。
6.D A中CO2无还原性,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中金属与HNO3反应不产生H2;C中CO2无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7.A A项,N2―→NH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
B项,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项,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
D项,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含有C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
8.D 浓硫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吸水,而浓盐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氯化氢气体的挥发,所以两者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A项错误;SO2漂白是利用其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漂白粉、过氧化钠漂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的结构,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将有色物质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故漂白原理不同,B项错误;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吸收CO2和水生成HClO,然后HClO见光分解,而水玻璃的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硅酸的缘故,两者也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项错误;C+2H2SO4(浓)
CO2↑+2SO2↑+2H2O,C+4HNO3(浓)
CO2↑+4NO2↑+2H2O,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9.B A项,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使溶液呈酸性,所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现象,错误;B项,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所以始终无现象,正确;C项,氨气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有现象,错误;D项,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溶液呈酸性,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又与钡离子结合为硫酸钡沉淀,有现象,错误。
10.B 由题意可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时,潮湿的Cl2通过甲瓶进入乙瓶,未湿润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甲中盛有浓硫酸吸收H2O(g),或盛有碱液吸收了氯气。
11.B 由给定反应知,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据此判断发生了歧化反应,NaClO2也有类似的反应,即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产物中Cl的化合价应该有的比+3价高,有的比+3价低,而题目显示NaClO不稳定,故NaClO不是最终产物。
12.A B产生BaSO3沉淀,C产生BaSO4沉淀,D产生S沉淀。
13.A 加热时NH4Cl固体分解生成NH3和HCl,在封管上部温度较低处两种气体结合又生成NH4Cl固体,A项正确;加热时NH3·H2O分解,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淡,冷却后,NH3在溶液中溶解度增大,NH3·H2O浓度增大,酚酞溶液又变红,B项错误;含SO2的品红溶液呈无色,加热时,溶液变红,说明SO2对物质的漂白不是永久性的,C项错误;三个“封管实验”都是在对比加热和冷却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变化,不符合可逆反应“相同条件”的定义,D项错误。
14.B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A选项错误;Na2CO3溶液显碱性,可以和玻璃塞中的SiO2反应生成矿物胶Na2SiO3,能够将试剂瓶和玻璃塞粘在一起,不易打开,B选项正确;吸水后的硅胶经过加热失水能够再生,C选项错误;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只有SiO2―→Si―→SiCl4―→Si这三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错误。
15.C 设X、Y两种气体的体积各为1L。
①2HI+Cl2===2HCl+I2
2 1 2
1L 0.5L 1L
反应后剩余气体为0.5LCl2和1LHCl,气体体积共1.5L;
②NH3+HCl===NH4Cl
1 1
1L 1L
反应后无气体;
③H2和Cl2混合时不发生反应,气体体积共2L;
④2NO+O2===2NO2
2 1 2
1L 0.5L 1L
反应后剩余气体为0.5LO2和1LNO2。
因为2NO2
N2O4的反应,使④剩余气体小于1.5L;又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所以容器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16.D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的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由图像可知,OA段发生反应Fe+4H++NO
===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Fe+2H+===Fe2++H2↑,反应中NO
全部参与反应,最终第二份溶液中的溶质是FeSO4,A、B选项正确;第一份溶液中NO
全部参与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
=0.3mol,根据反应3Cu+8H++2NO
===3Cu2++2NO↑+4H2O可知,参与反应的HNO3为0.2mol,所以原混合酸中NO
物质的量为0.4mol,C选项正确;第二份溶液中n(SO
)=n(Fe2+)=n(Fe)=
=0.4mol,则混合酸中硫酸的浓度为
=4mol·L-1,D选项错误。
17.
(1)D
(2)SiO2+2NaOH===Na2SiO3+H2O 氢氟酸
(3)防火剂 D (4)C SiO2
解析
(1)生石灰是CaO,为碱性氧化物且不含Si,不属于硅酸盐。
(2)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由于SiO2能溶于氢氟酸,因此工艺师常用氢氟酸来雕刻玻璃。
(3)Na2SiO3水溶液又称“水玻璃”,具有阻燃的功能,因此可用作防火剂。
SiO2和Na2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故含SiO2的材料(普通玻璃、石英玻璃)以及Al2O3等都能与Na2CO3在高温下反应,故不能用以上材质的坩埚熔融纯碱。
(4)题给反应中C被氧化,SiO2中+4价的硅被还原,因此SiO2作氧化剂。
18.
(1)2Na2O2+2CO2===2Na2CO3+O2(合理即可)
(2)2SO2+O2
2SO3
(3)高炉炼铁(或其他合理答案)
(4)NH3(或N2) 3NO2+H2O===2HNO3+NO
解析:
(1)A是金属,经过与氧气的两步反应可以生成淡黄色固体,含有金属元素的淡黄色固体是Na2O2,则A是Na,B是Na2O,Na2O2常用作供氧剂,发生反应可以是2Na2O2+2CO2===2Na2CO3+O2。
(2)A是黄色固体单质,常见的黄色固体单质是硫单质,则B是SO2,C是SO3,B→C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
2SO3。
(3)A是一种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则A是碳,B是CO,CO可以用于高炉炼铁等。
(4)红棕色气体是NO2,则B是NO,A可能是N2或NH3,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19.
(1)HCl H2O Na2O2
(2)HClO
(3)2Fe+3Cl2
2FeCl3
(4)Al3++4OH-===AlO
+2H2O
(5)V(X)∶V(Z)≤1∶1
解析 因为X、Y、Z为非金属元素,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结合②中火焰呈苍白色,知X为H,Z为Cl,XZ为HCl。
结合③中“X2Y常温下为液体”可知X2Y为H2O,Y为O。
④中发生反应为Cl2+H2O===HCl+HClO,起漂白作用的为HClO。
根据⑤中现象推出A为Fe,发生反应为2Fe+3Cl2
2FeCl3。
根据⑥中现象推出B为Al,BZ3为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
+2H2O。
根据⑦中M的颜色知M为Na2O2,则C为Na。
在第(5)小题中,H2+Cl2
2HCl,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因此只要V(H2)∶V(Cl2)≤1∶1,即Cl2足量,则气体就能被完全吸收。
20.
(1)利用生成的CO2将整套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 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时,关闭K CaCO3+2HNO3===Ca(NO3)2+CO2↑+H2O
(2)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为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Cu+8H++2NO
===3Cu2++2NO↑+4H2O
(3)验证无色气体为NO
(4)吸收NO、NO2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并防止倒吸
解析
(1)NO是无色有毒的气体,易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有毒的NO2,若验证生成气体是NO,则必须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NO3===Ca(NO3)2+CO2↑+H2O。
产生的CO2气体能将整套装置中的空气赶尽,当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时,则说明装置中已无空气。
(2)装置B中铜丝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3Cu+8H++2NO
===3Cu2++2NO↑+4H2O,可以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同时溶液变为蓝色。
(3)若判断产物气体,可向E中推入空气,若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则说明反应产生NO气体。
(4)该实验中生成的NO、NO2均为有毒气体,需要吸收尾气,而且NO2易溶于水,需要防倒吸装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一化学 必修 课时 作业 测试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