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4373394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8.97KB
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docx
《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
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在农村基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万人问卷大调查。
调查发现,随着行政村规模的调整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党员的作业结构、活动范围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单一以行政村为单位来设置党支部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四个难”:
一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开展活动的需要。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域扩大,人口变多,党员增加,全县最多一个村的党员人数已近150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组织党员参与有效活动如民主生活会等可谓是难上加难。
二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以行政村为单位来开展党员教育,于支部内党员的年龄、层次、特长不同,党员教育几乎都是“一刀切”的教育内容和“一锅煮”的教育方式,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党员做到“双带”去发挥先进性很难。
三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村工作的需要。
随着“三有一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县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工作要求更高,工作难度更大,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发挥积极作用,才能缓解村干部职数减少与工作量加大的矛盾。
四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新的形势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推进,如何理顺村党组织与非公企业等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和激发会员的作用,如何以协会为主体设立党支部,这是探索也是挑战。
同时,在农村当中的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有序发展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有针对性的挑选了
安昌镇盛陵村、平水镇西湖桥村和夏履镇中墅村三个村为对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我们力求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索出一套以村党委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村级党组织构架。
一、基本情况
安昌镇盛陵村
1、组织设置情况:
安昌镇盛陵村现有党员127名,村党委下辖7个支部即行政一支部、行政二支部、老龄支部、万亨盛支部、盛兴支部、爱利斯支部、新时代支部。
2、组织设置特点:
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一部分党员干部分流成为无职党员,且在无职党员数量多作用发挥不到位的情况下村党委设立了行政一、二支部。
其中行政一支部以原盛陵村党员干部为主,行政二支部以原李家娄村和徐家畈村党员干部为主。
行政支部的设立充分调动了被分流干部的积极性,很好的解决了新村干部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
针对村内退休老龄党员较多的情况,村党委在支部设置时专门设立了老龄支部。
老龄党员队伍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中许多同志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了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龄支部成立后根据老党员的身体状况、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促进“老有所为”。
针对村级产业以印染业为主且党员较集中在几家上规模的印染企业中这一情况,村党委在设置支部时专门设置了万亨盛、盛兴、爱利斯、新时代四个企业支部。
企业党支部的设立,一方面使得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与监督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平水镇西湖桥村
1、组织设置情况:
平水镇西湖桥村现有党员112名,村党总支下辖农业、企业、老龄三个党支部,并以九个自然村为单位设立党小组。
2、组织设置特点:
平水镇西湖桥村地处南部山区,原唐家岙村和庄前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平方公里,拥有9个自然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
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村总支在设立农业、企业、老龄三个党支部的基础上,又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9个党小组,村9名总支委员分别联系这9个党小组,但不兼任组长,党小组组长均通过小组党员直选产生,平时,党内一些组织活动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
为了加强对全村9个党小组的横向联系,增进全体党员之间的交流,村党总支又将每月的1、2、3日规定为各支部的活动日,并每2个月召开一次总支大会。
西湖桥村党组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解决了山区党员分布散,党员活动难开展的问题,增强了山区党组织的活力。
夏履镇中墅村
1、组织设置情况
夏履镇中墅村现有党员54名,村党总支下辖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和第三支部。
2、组织设置特点
夏履镇中墅村是本次调研中党员人数相对较少的一个村,但党员从业的形式却呈现出多样化。
全村拥有一批以生态特色产品为代表的特色产业。
因此,中墅村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特色生态农业为依托,纺织、五金、汽修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主体的支部设置模式。
组织设置调整后,克服了党员之间因工闲差异大而给活动安排带来的矛盾,并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因“行”制宜地安排党员学习教育,提高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
同时这又为党员管理分类设置目标及组织考评提供了可能,使党员管理更趋于具体化。
二、作用特点
通过对三村的调研分析,我们觉得通过行政村党组织设置的改革。
无论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了加强,作用非常明显,主要有下面四个表现:
一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发挥。
党组织设置的调整,通过专业支部的设置,有效加强了行业内(支部内)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通致富信息和经验,有了“共同语言”,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富的能力和本领。
这些致富党员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像西湖桥村通过强化党小组活动的形式,明确了党小组的职责和任务,使农村党员有“位”更有“为”,发挥了广大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得到了激发。
合理设置党组织后,条块管理脉络分明,促使各党支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使村干部逐步摆脱了以前大小工作一把抓、整天忙于事务的困境,党组织的活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中墅村工业支部积极为企业申办生产和销售手续,帮助其收集市场信息,为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党员的教育管理得到了强化。
党组织设置调整后,过去同一化教育转变为普遍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抓住了党员共同的“兴奋点”,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墅村通过在协会支部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保证了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党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党组织设置的调整,通过有关管理制度的规范,也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工作,使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成为可能。
四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得到了维护。
党组织设置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小村支部格局,有效防止按区域分设支部搞“小团体”等现象的出现。
同时,支部设置中通过老年支部的设立,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老年党员往往在村里德高望重,善于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自身各方面又比较谨慎,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威信。
西湖桥和盛陵两村通过明确老年(龄)支部的职责,请老年党员来化解村里的矛盾,调解村民间的纠纷,发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等作用,使全村的社会稳定得到了保证。
三、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如何结合我县实际来改革设置农村党组织,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按专业来设置党组织。
对于地域相近的村,于组织开展活动比较便利,可以完全打破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小村”的地域界限来设置专业支部,专业党支部可分三种类型:
一是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类党支部,二是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建立产业类党支部,三是以党群共富联合体为载体建立协会类党支部。
专业党支部设立后,村内其他党员还可以按照年龄等设置一些其它支部,并把剩余党员组建成行政村支部。
2、按地域来设置党组织。
对于地域相散的村,特别是山区乡镇,又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要完全打破地域格局来设置支部开展活动比较难。
这类村可以根据实际按行政村中自然村来设置支部,同时可将“大村”内的企业党员、特色产业党员单独组建成专业支部。
3、升格行政村党支部。
将党员人数50名以上、100名以下、党建基础好、经济发展快的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将党员人数100名以上,条件比较成熟的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委。
行政村党支部升格后,再按照有利于开展活动,促进发展来设置党支部。
4、完善党小组的设置。
对规模中等、经济状况一般、党员人数不到50人的行政村,要以调整与完善党小组设置为重点。
党小组的设置可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岗、突出重点、量才归位”的原则开展。
在具体操作中,大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党员特长,设置如治安调解、致富示范、环境卫生、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根据党员行业分布,设置如一、二、三产等党小组;根据党员年龄结构,设置如老年、中青年等党小组。
以上几种设置形式,无论哪一种,它们都不是单一的,相互间可以兼容,应从行政村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各种设置形式,使党小组的设置科学、合理。
四、注意问题
一是党组织的设置调整要有一定的实际性,在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以便利于组织党员活动、便利于发挥党员作用为基本标准。
党小组的设置也一样,能组建几种就几种,不要强拉硬编。
二是党小组的设置可以与农村无职党员的分类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设岗定职活动来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促使党员作用的发挥。
调整后必须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有利于党小组开展活动,发挥党小组作用。
个别党员的职业、能力发生变化,支部也要及时研究,进行适当调度。
三是党支部设置调整和党员分类管理后,村党组织要帮助他们制定相关的工作、活动制度,支部书记原则上总支(党委)委员兼任。
平时要加强对支部的督查,年终严格考评。
同时要积极支持党小组自主开展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表彰奖励先进,充分发挥各类党小组的作用,保证他们既有位又有为。
近期,我们在农村基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万人问卷大调查。
调查发现,随着行政村规模的调整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党员的作业结构、活动范围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单一以行政村为单位来设置党支部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四个难”:
一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开展活动的需要。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域扩大,人口变多,党员增加,全县最多一个村的党员人数已近150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组织党员参与有效活动如民主生活会等可谓是难上加难。
二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以行政村为单位来开展党员教育,于支部内党员的年龄、层次、特长不同,党员教育几乎都是“一刀切”的教育内容和“一锅煮”的教育方式,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党员做到“双带”去发挥先进性很难。
三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村工作的需要。
随着“三有一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县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工作要求更高,工作难度更大,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发挥积极作用,才能缓解村干部职数减少与工作量加大的矛盾。
四是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新的形势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推进,如何理顺村党组织与非公企业等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和激发会员的作用,如何以协会为主体设立党支部,这是探索也是挑战。
同时,在农村当中的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有序发展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有针对性的挑选了
安昌镇盛陵村、平水镇西湖桥村和夏履镇中墅村三个村为对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我们力求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索出一套以村党委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村级党组织构架。
一、基本情况
安昌镇盛陵村
1、组织设置情况:
安昌镇盛陵村现有党员127名,村党委下辖7个支部即行政一支部、行政二支部、老龄支部、万亨盛支部、盛兴支部、爱利斯支部、新时代支部。
2、组织设置特点:
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一部分党员干部分流成为无职党员,且在无职党员数量多作用发挥不到位的情况下村党委设立了行政一、二支部。
其中行政一支部以原盛陵村党员干部为主,行政二支部以原李家娄村和徐家畈村党员干部为主。
行政支部的设立充分调动了被分流干部的积极性,很好的解决了新村干部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
针对村内退休老龄党员较多的情况,村党委在支部设置时专门设立了老龄支部。
老龄党员队伍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中许多同志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了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龄支部成立后根据老党员的身体状况、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促进“老有所为”。
针对村级产业以印染业为主且党员较集中在几家上规模的印染企业中这一情况,村党委在设置支部时专门设置了万亨盛、盛兴、爱利斯、新时代四个企业支部。
企业党支部的设立,一方面使得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与监督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平水镇西湖桥村
1、组织设置情况:
平水镇西湖桥村现有党员112名,村党总支下辖农业、企业、老龄三个党支部,并以九个自然村为单位设立党小组。
2、组织设置特点:
平水镇西湖桥村地处南部山区,原唐家岙村和庄前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平方公里,拥有9个自然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
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村总支在设立农业、企业、老龄三个党支部的基础上,又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9个党小组,村9名总支委员分别联系这9个党小组,但不兼任组长,党小组组长均通过小组党员直选产生,平时,党内一些组织活动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
为了加强对全村9个党小组的横向联系,增进全体党员之间的交流,村党总支又将每月的1、2、3日规定为各支部的活动日,并每2个月召开一次总支大会。
西湖桥村党组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解决了山区党员分布散,党员活动难开展的问题,增强了山区党组织的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改革 农村 党组织 设置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