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371669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67.40KB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
“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
“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
”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
名尽言。
②事:
侍奉。
③迨(dài):
及。
④辟:
征召。
⑤辞:
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
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
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
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
(1)①句子大意为:
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
身边;②句子大意为:
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稍:
稍微;③句子大意为:
我正侍奉母亲。
方:
正;④句子大意为:
一定拿回去给母亲。
遗:
给。
(2)例句:
“其得疾之由,或以饮 ”中的“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C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
这句话的大意是:
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
“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
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个句子停顿应为: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太息:
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
答应。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
亲近;所以:
……原因;兴隆:
兴盛。
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故答案为:
⑴身边;稍微;正;给;⑵D;
⑶虽/名医/不迨也
⑷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⑸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
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
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
魏公太息而许之。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
刻画人物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等,另外还会有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具体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
“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德秀曰:
“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
“子哭过哀,礼欤?
”结曰: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①擢第:
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óng):
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
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
②会虎为暴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 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
(2)B
(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解析】【分析】
(1)①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庐”,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
会:
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2)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得祀:
得到祭祀;何……为:
做什么。
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
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若:
你;过:
过分,指失礼;至:
极点。
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故答案为:
⑴①搭建庐舍; ②适逢,正赶上。
⑵B;
⑶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⑷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
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
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
“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
”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
小吏说:
“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
”德秀说:
“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
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
”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
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
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
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
“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
”元结说: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
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
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
驳倒。
③易置:
撤换。
④纵奇兵:
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竟不可得 竟然
B.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 佯败走 假装
D. 而绝其粮道 截断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 如其言 代词,他(的)
C. 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 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 【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 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答案】
(1)A
(2)C
(3)B
(4)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竟不可得:
到底没有得到,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竟:
终于,到底。
⑵C项有误,以天下莫能当:
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以:
动词,以为,认为。
⑶B项错误,《河中石兽》一文中,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石兽在下游。
⑷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是非木杮:
这不是木片。
是,这。
杮,削下的木片。
岂能:
怎么能。
为:
被。
暴涨:
洪水。
暴,突然(急大)。
使:
假使。
将:
担任将军。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B;
⑷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注意词语和句子的关系:
虚实、结构、句位、呼应、语气。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轻率的任用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他们活埋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
“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
【注】①同知:
官名。
②淖(nào):
烂泥。
③鬻(yù):
卖。
④榇(chèn):
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
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
(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二是不惧生死。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
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分析】⑴①面数之。
句意:
(王祯)当面责备了他。
数:
责备,数落。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
句意:
王祯反击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其余的人都逃跑了。
魁:
首领
③两人见贼即走。
句意:
(曹能、柴成)两人看见反贼就逃跑了。
走:
逃跑。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句意:
王同知得到了那匹战马,给的钱与马的价值不想当。
直:
同“值”,价值。
⑵①至:
到。
方正。
句意是: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骤:
突然。
前项:
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
翌日:
第二天。
句意是: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⑶联系人物的言行事迹综合分析。
他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表现了勇于担当的品质;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表现其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总之,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写他的战马忠义,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的忠义行为,也是侧面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故答案为:
⑴①责备(数落);②首领;③逃跑;④价值。
⑵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⑶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二是不惧生死。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
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
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⑶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附参考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
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中集结。
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
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散的官兵。
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
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
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
他们故意激王祯说:
“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
”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
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
王祯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
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骂。
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
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
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脸像活人一样。
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中考 语文 配套 练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