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4356613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7.81KB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docx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gwliuzidong|更新时间:
2009-09-2012:
30:
44|点击数:
557
∙标签:
∙论文
∙大学
目录
1导论............................................2
1.1研究的背景.........................................................................................................2
1.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意义.................................................................3
1.3国内研究现状.....................................................................................................5
1.4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0
2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12
2.1核心概念解释...................................................................................................12
2.2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14
3江西省承接珠三角的SWOT分析......................15
3.1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特点...........................................................15
3.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16
3.3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存在的劣势...........................................................22
3.4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22
3.5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面临的挑战.......................................................23
4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模式................24
4.1要素注入式:
直接投资......................................................................................24
4.2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25
4.3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26
5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影响..........27
5.1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27
5.2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29
6推进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30
6.1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应坚持的原则...................................................30
6.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32
7结论...........................................34
参考文献..............................................36
致谢..................................................38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1.导论
1.1研究的背景
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促使沿海地区为了实现产业升级而不得不转出一些产业。
继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两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之后,90年代以来,全球又掀起战后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
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前两次有所不同,在这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不断向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开始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这次国际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结构趋向高度化,高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电讯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等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
另外,“亚洲四小龙”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在不断的向中国转移产业的部分环节或者转移整个产业。
由于东部地区大量吸纳了国际产业转移中较高层次的产业,面临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和土地、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对其内部的落后产业产生了“挤出效应”,正在加速将本身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客观上加速了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步伐。
特别是2004年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电荒”、“民工荒”,[1]当地民营企业遭遇高额的地价和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企业规模投资边际收益递减,引起一批企业和投资项目纷纷外迁进入内地,这种转移态势明显加快。
为了更好的接受国际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沿海地区必须转出一些产业,从而为技术更高水平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经济危机使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更大的考验,加快了产业转移的速度。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沿海众多外贸企业纷纷倒闭。
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条就是在前些年以低于市价的土地费用、较低的劳动力工资以及地税、国税的种种优惠,使得他们本来不具备国际成本竞争优势,而能够具备某些所谓的“被扭曲的优势”,一旦这些非市场化因素逐渐市场化时,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使得它们不再具备比较优势,他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要么就地关门,要么产业转移,要么升级换代。
由于众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存活下来的企业必然考虑如何把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或者东南亚地区。
江西省与珠三角的产业梯度是江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有较大的限制。
地理的优势和技术的优势,使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更多地享受着这次国际大分工所带来的成果,他们在一个更高的制高点上率先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使得他们在制造业率先形成了比较优势,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发达地区。
由于计划经济意识浓厚,工业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内陆地区较少地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反而受到发达地区产业挤压,不少企业,如纺织企业,不再具备比较优势而先后倒闭。
这种转型式的市场竞争逼得这些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发展中地区,例如江西省。
1.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危机期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时期,也是技术更新换代、经济版图重新洗牌的时期,更是赶超发展后来居上的难得机遇。
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前江西省省委书记孟建柱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经济发展战略。
①通过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加快江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制造业仍然是东部产业转移的主体,江西紧临东部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具有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利于实现江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通过承接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99个工业园区是江西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关联配套产业,主动承接东部产业链条整体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竞争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
[2]③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偏大,仍是制约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利用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和鼓励东部地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
采用技术转让、产权置换、产品调整、市场转移兴办合作开发项目等形式进行联合、重组或兼并收购。
不仅能够促进跨区域产权结构的调整,搞活存量资产,使现有大量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资产流动起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对于促进江西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减少重复建设,避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也有重要意义。
④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一步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江西各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有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者产品,通过利用东部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展特色产业。
如农林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有色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生物制药、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
如近年来,以自然植物资源为基础的木竹工艺产业的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色金属产业的深度开发等,正吸引着东部地区相关要素的进入,其技术层次、优势产业层级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⑤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长远发展看,江西的产业发展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有可能改变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不利地位。
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联合产业内的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政府组织,对产业共性技术进行合作研发,可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和技术在产业内的有效扩散,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发展的真正跨越。
⑥通过承接服务业转移,提高江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江西经济协调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承接东部地区服务业转移规模,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法律、中介、咨询、运输、分销、旅游等服务领域人才和资金进入江西,有利于改善产业转移在产业间分布的失衡,加快江西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⑦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全面参与全球国际分工。
鼓励和吸引在东部落户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前来江西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以及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管理营运中心和地区总部,引导和鼓励江西企业与东部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配套合作,逐步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为全面参与全球分工创造条件
1.3国内研究现状
1.3.1产业转移概念的演进
学者
定义
评价
王先庆[3]
产业转移是衰退产业实现退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转移的产业仅限于衰退产业范畴
陈计旺[4]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比较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是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不断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
范畴不变,从比较优势角度
对产业转移进行了结果性述评
郑燕伟[5]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
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称的现象
范畴不变,从微观企业对比较优势的反映出发,对产业转移进行了过程性述评
陈建军[6]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
优势的比较深入到要素层面,范畴也从单一的衰退型产业转移扩大到扩张型产业转移
朱宜林[7]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条件下综合了区域间的投资与贸易活动、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出地和转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不仅赋予产业转移动态过程概念,而且部分论述了产业转移的效应
图1-1:
产业转移概念的演进
现有研究对产业转移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表述,只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认同产业转移是产业的空间移动或空间迁移现象。
国内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界定产业转移的概念(如表1-1所示)。
产业转移的定义是紧跟产业转移的实践演进的。
发达国家在追求要素比较优势过程中把衰退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使得早期关于产业转移的定义范畴,大多停留在衰退型产业的转移层面。
后来,产业转移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衰退型产业,而是逐渐扩大到扩张型产业,且从性质、方式和效应等给予产业转移更全面的描述。
1.3.2本文对产业转移的定义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地区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表现为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产业转移常常以投资、贸易以及技术转移等活动表现出来。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出区和转入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1.3.3区域产业转移理论方面的研究
张洪增[8]基于产业转移负效应的研究,梳理了中国建国以来的四次产业移植,并总结了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的四大缺陷:
产业成长基本依赖于国际产业转移;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的外部政策力量功过各半;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缺乏生产要素(如资本、科学技术、设备、市场、人才等)的全面发展;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具有产业同构性缺陷。
提出中国要在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道路上避开陷阱,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扎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张洪增认为,因为跨国公司不可能转移高新技术来培植自己的竞争对手,因而不会轻易让发展中国家获得关键技术和工艺。
由于技术转移的固有级差存在,产业移出国与移入国之间的产业级差也将被固化。
同时,移植型产业的后发利益已与知识经济时代所展示的技术进步的创新利益差距拉大。
作者主要从移植型产业的负效应着眼,对于产业转移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王礼茂[9]对我国纺织工业东、西部合作与产业转移进行了研究。
作者认为,纺织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主要是: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区域分工与协作的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从纺织工业转移的前景看,棉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而毛纺和化纤工业近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
陈建军[10]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了国内产业转移的现象。
指出产业转移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具备这两个条件并已开始出现产业转移现象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作者以浙江省内以制造业为主的105家规模以上企业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企业的产业区域转移的行为目标模式是市场导向型和综合资源利用型的,和这个目标模式相关,调查样本企业所进行的产业区域转移主要应该采取中小规模对外投资,建立生产加工点,建立营销点和营销网络等方式,以达到改善企业竞争态势、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目标。
大规模地转移主要生产设施,转移企业总部,对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等较高层次的产业区域转移行为还只限于少数企业。
陈建军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浙江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市场导向为主、综合资源利用为辅的目标模式下的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否定了有关产业区域转移会造成浙江产业的空洞化、进而影响浙江的经济发展的担心。
相反,产业转移对加快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产生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提出了浙江经济向西部地区转移生产加工能力、向东部地区进行市场扩张的“东扩西进”的区域产业转移战略。
商务部和社科院联合课题组[11]则从外商投资梯度转移角度研究了区域产业转移。
课题组研究认为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区域分布变化非常明显。
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北上”是外商投资区域间转移的主要特征及原因,而“西进”不是目前外资进行域间转移的主要方向,但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相对较好,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外商投资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全春[12]认为,来自国际和国内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将极大地促进中部地区工业产业的资本创造、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大大推进中部地区工业结构的演进和优化;中部地区必须通过观念更新、政府改革、政策完善、机制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区域密切协作网络的构架来积极吸纳主导产业的转移。
郭少新[13]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间产业转移是企业为追求最大化利润而主动实施的空间迁移。
目前,我国还未出现预期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是由于对产业转移存在认识误区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公共选择。
因此作者认为,通过市场竞争,由市场选择和培育具有内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优势产业,是西部实现经济内生发展的根本途径。
1.3.4关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关于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王秋石(2009)[14]详细讲述了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格局下,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地区之间产业转移的影响,并指出江西省应审时度势,抓住订单转移历史性机遇,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他认为在近期江西省应该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1)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在中央政府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的方案中能够分享到一个更大份额的蛋糕,至少应该争取到一个大于全国的平均数。
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不容错过。
正因为如此,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向中央要资金、要项目。
(2)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跳跃式地承接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的转移,不要一味地满足于承接发达地区相对落后的产业梯度转移。
但是,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没有更好机遇时,积极承接订单转移,进而促进产业转移,这可能是下策,但可能是约束条件下的现实选择;还应认识到,这次订单转移是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这样的机遇不容错过。
(3)发展中地区应该改变出口区域。
不要把出口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要鼓励企业家把产品把出口的注意力放在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或者稍差一些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和非洲,这很可能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所在。
张孝锋(2006)[15]以转移到江西的33家大型企业为例,从产业分布、企业所有制分布和企业规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现阶段转移到江西的企业的特点是:
以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和以非国有企业为主。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可归结为市场开拓型、资源开发型、市场开拓+资源开发、战略资产增加型等几种。
样本企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
江西的经济景气度和人气指数的提升、江西正在营造的一流投资创业环境、江西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等方面。
李红、戴鸿和卢晓勇(2005)[16]认为江西作为“长珠闽”共同的腹地和后花园,近年来“长珠闽”对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已成为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先阐述产业转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市场扩张是“长珠闽”对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徐毅(2002)[17]指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并且强调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江西要使承接产业转移不断跃上新台阶,应当做到:
要把江西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基地作为战略目标,必须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上下功夫;要以服务业作有力支撑;对跨国公司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
关于其他省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泛珠三角”的其他省份纷纷发表了不少关于如何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文章。
这些文章中的不少观点对于江西省更好的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罗飞(2009)[18]在阐述广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时提出了“大三模式”,即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和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并且根据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特点来分析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行性。
李金生、孙辉、蒋瑛(2009)[19]认为欠发达地区的四川应结合自身比较优势,主动地、有选择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进产业自主创新。
陈少晖和廖添土(2008)[20]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各省产业结构优势差异和区域竞争力差异的原因,从而确定福建省在“泛珠三角”中的产业地位并指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1.3.5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众多国内学者对某一省份如何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取得了众多成果,这对本论文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然而各个学者都是立足与某一省份如何无缝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在各个省份区情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相关的研究只适用于相关省份而对江西省承接珠三角转移的作用不大。
另外,专门探讨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文章寥寥无几。
现有的文章也只是对这一问题某一方面进行纯理论层次上的研究,缺乏对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全方位的分析(如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一些可能的承接模式等)和数据上的支持。
珠三角产业转移是一种趋势,对江西省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要顺利把江西打造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及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需要全方位的了解江西省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产业地位,用数据指标对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4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论文的主要内容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珠三角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江西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
对于江西省来说,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可能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了江西省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可能对江西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5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背景,指出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意思,并且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而对本论文进行整体的把握。
第二部分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且介绍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采用SWOT分析法,在指出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面临的新特点之后进一步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通过横向与泛珠三角其他省份进行比较来确定江西省的竞争地位,通过与广东的纵向比较来分析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在全面分析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江西省承接珠三角的可能模式。
第五部分指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可能对江西省现有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第六部分指出江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应该坚持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政策。
1.4.2论文的研究思路
拥有的优势
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承接 珠三角 产业 转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