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素能特训检测题11.docx
- 文档编号:24354506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0.59KB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素能特训检测题11.docx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素能特训检测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素能特训检测题1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素能特训检测题11
(分值:
100分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天津河西区一模]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校,该校于1879年列出课表,如图,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①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④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仔细观察题干材料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①项“注重近代思想启蒙”,题干材料图片根本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即排除A、B、D三项;进一步判断可知,②③④三项的表述客观,均符合题干图片信息,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015·岳阳质检二]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期的统治基础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
材料“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说明他的思想冲击了传统儒学的正统观念,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A项正确。
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B项错误。
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C项表达不准确。
维新变法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改革,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D项错误。
故选A。
3.[2015·江西六校联考]1910年梁启超在《中国国会制度私议》一文中指出:
“天下无论何种制度,皆不能有绝对之美,惟当以所施之国适与不适为衡。
离国情以泛论立法政策,总无当也。
”这表明当时梁启超的本质意图是( )
A.提醒国人要辩证看待政治制度建设
B.强调政治制度的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C.提醒国人认识各种政治制度的不足
D.抵制资产阶级革命,坚持社会改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注意题眼“本质”。
从材料时间“1910年”和梁启超当时的主张可以看出,此时是辛亥革命前期。
从材料信息“离国情以泛论立法政策”,可知梁启超认为革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只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才能救中国,故选D;A、B、C三项都不是从本质反映,排除。
4.[2015·泰州二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是孙中山接任临时大总统时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表明了他接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与建立民国的目的。
因此本题选择A项。
B项说法错误,孙中山接任临时大总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中国的利益;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
5.[2015·江西五校联考]孙中山晚年曾说:
“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
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
……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
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
”对此话的理解是( )
A.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B.认识到欧洲民主的局限
C.挽救国家民族危亡
D.个人自由与国家的不相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所述是孙中山晚年的看法,其认识到中国当时需要的不是“为个人争自由”,而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结合当时20世纪20年代的背景,应该反映的是其反帝的主张,其是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为目的的。
6.[2015·岳阳质检二]章士钊曾说:
“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
文艺其一端也。
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
”作者意在说明( )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章士钊指出“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这指明新文学必须建立在国家政治制度先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是与政论同时进行的,他主要在强调政论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A、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B。
7.[2015·泰州二模]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引入林纾的观点。
林纾的观点是结合文化传承的理论,加之自己的主张而谈的。
他认为文言文不可废,一切语言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需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因此他的出发点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因此本题选择B。
8.[2015·大连一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亟须改造社会的药方
C.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积极传播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学说,这表明当时还没有确定马克思主义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排除A项;C、D两项理解片面,排除。
故答案为B。
9.有人在学习国民大革命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下列最符合交集内容的是( )
A.以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相关知识。
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旗帜下进行的,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都包含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A项属于中共最高纲领;B项是新三民主义的策略;D项属于中共最低纲领的内容;C项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符合题意。
10.围绕着怎样“破坏一个旧世界”特别是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进行的有益探索包括( )
①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②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③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④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抓住题干的要求“有益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重大挫折,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故排除④,A项符合题意。
11.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
“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
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等于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
”这则材料无法揭示的史实是( )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答案 C
解析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A项正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姓资和姓社的禁忌,B项正确;“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不能说明C项,符合题意;邓小平认识的变化,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故D项正确。
12.[2015·泰安一模]“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民生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D.富国、强国
答案 A
解析 毛泽东思想解决的是中国的革命问题,最终指导中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使中国人民富裕了起来,是民生的问题,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40分)
13.[2015·蚌埠质检二](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
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
“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
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
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
(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8分)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8分)(要求: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
(1)心态:
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观念。
(2分)原因: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3分)
(2)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8分)
(3)答题示例:
评述:
分层次给分
层次一: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片面性,故最高4分)
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进步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
相反,近代中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层次二: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片面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合理性,故最高6分)
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
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西欧的发展。
相反,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没能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最终导致他们的政治民主化努力归于失败,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层次三:
结合层次一和层次二全面辩证地评价该观点。
(最高8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大皇帝”“天恩”“柔远绥怀”等信息可知林则徐“天朝上国”的文化心态;第二问“原因”需结合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作答。
第
(2)问,本题问的是鲁迅等人批判传统儒学的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来回答。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第(3)问,首先提炼材料三核心思想,不难看出作者主张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评论该观点应从正反两方面合理评价,既要认识到其合理性,也要认识到其片面性。
论述时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点,有论据。
14.(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1895年)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
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
与发展:
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
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
(6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
(7分)
答案
(1)变化:
从认为应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有较强的生命力。
依据:
欧美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6分)
(2)运用: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
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由直接过渡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6分)
(3)实践: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认识: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7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两则材料体现出恩格斯由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仍然存在生命力;第二小问需要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蓬勃发展寻找依据。
第
(2)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概括。
第(3)问的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材料所提及的三件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重要实践,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成果就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二小问需要对材料进行总结,抓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作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知识点 复习 素能特训 检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