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心态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4351714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70KB
初中生学习心态分析.docx
《初中生学习心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学习心态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学习心态分析
初中生学习心态分析
学习成绩波动原因何在?
要对初中生的成绩波动现象进行疏导,首先就要正确地、积极地看待成绩波动现象。
这是初中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成绩波动不等于成绩下降,而是反映了该生具备更上一层楼的潜力,同时也说明,该生学习方面遇到需要家长、教师帮助的问题。
其次,要具体分析孩子成绩波动现象背后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不能笼统对待。
例如,对知识点不牢固的学生要求其自定目标,帮助其逐步补上薄弱的环节;对学习策略不当的学生应给予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的学生则应培养其注意力,要求其勤写自检、自查日记,学会自我约束;对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则应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对学习的态度。
再次,要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承担起对学习的责任。
有的学校为了抓升学率,每天大考小考模拟考不断,重视考试分数,却忽视树立学生对待考试的正确态度,这样,学生非但不能理解考试是对过往学习效果的反馈,反而成为一次又一次对自信心的打击。
在他们眼里,学习不是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有效途径,而是为了应付接蹱而来的考试,这样,学习就不再是自己的责任。
为了避免考试失败后受到的自信心打击,家长和教师在对待学生考试分数的时候应当尽量宽容一点,应当允许孩子失误、犯错。
在日常学习中多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多抓大方向,帮助孩子订立学习计划,给予适当而有效的监督,给予孩子自由掌握学习时间的权利。
最后,结合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控力、注意力和意志力。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考生在考试中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考试焦虑反应。
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
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
轻度的考试焦虑反应有:
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手足发冷、内心苦恼、无助感、担忧、胆怯、自我否定等。
重度的考试焦虑反应有:
坐立不安、头痛、头昏、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阻滞等,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甚至产生逃避考试的行为。
因此,怎样防止和克服考试焦虑,对学生来说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
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
如何面对同学?
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疑虑考试失败。
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一旦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就会出现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
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外部压力大。
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
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
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身心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
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焦虑情绪,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
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焦虑属于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
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
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
就情绪不同而言,平时不容易激动,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
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
但是实际上,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界限,往往人们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
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也应清楚,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
我们可以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
“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
”
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参加考试,克服和防止被动压抑的态度和放任自我的态度。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
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检验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
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
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
平时可进行自信心的训练,与消极的自我意识进行对抗,对低落的思想情绪进行自我说服和自我辩论。
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要经常告诫自己,“我能行”,“我已准备得比较充分”,“我的状态很好”,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第三、提高应试时的基本技能,基本上就能保证在考场上做题井然有序,而不至于惊慌失措。
如考前强化复习记忆,因为现在不存在学习新知识问题,复习也已进行过多少遍了,这里的“强化”是指对有关知识进行浏览思考和准确化;有关考试的物质准备;考试过程中从容答卷,进行放松练习,放松全身肌肉,并伴以慢呼吸;掌握技巧,比如:
了解题型,掌握答题顺序,解题思路,答题要点以及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等。
人人都有自我把握的能力,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将考试作为一个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机会,一个学习自我调节的机会,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第四、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身心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初中生偏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习偏科,作为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效甚微。
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不同,产生偏科的原因各不相同。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防止和根治。
偏科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务种多样的。
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家长、老师、接触的媒体和书籍的影响等,都会使孩子对某一学科产生偏好或厌倦的心理,进而逐渐形成偏科现象。
有的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语言能力较强,加上小学时强化的写作训练,对语文情有独钟;有的同学头脑反应迅速,对理科问题解决起来轻松自如,对需要大量背诵、书写的文科则感到枯燥无味;还有的同学甚至由于对所教学科目的任课教师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听课态度,从而反映到学习上的偏科;特别是中考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使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表现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对不感兴趣的科目,用在上边的时间不多,听讲不好,作业糊弄;在感兴趣的科目上下的功夫多,进而造成不同科目成绩上的差异。
还有的同学某个科目总是学不好,久而久之就对这个科目产生了恐惧心理和排斥心理,成绩也就越来越下降。
而一旦学生出现了偏科,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往往会越是偏科,越容易走入厌烦该科的恶性循环。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偏科,树立自信心
对孩子的偏科,家长起着和老师同样或更重要的作用。
孩子偏科,家长应正确看待,家长必须针对孩子自身情况,和孩子一起分析偏科的原因。
很多专家告诫,要从大的方面引导,让孩子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才是衡量学生的最佳尺度等等。
其实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如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是关键。
首先,不能让孩子产生对偏科的认同心理。
刚上初中的孩子大多处在兴趣大于毅力的阶段。
对自己在个别科目上存在的问题,不善于总结,长此以往,越积越多。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出现某科作业较慢,错误较多,马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现。
再从孩子的卷面分析,就可以判定是不是出现了暂时性偏科。
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找出原因,要注意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该科的课堂情况,防止出现实质性偏科。
其次,家长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学科入手,让孩子知道各门学科的关系,认清偏科的危害性,特别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这往往是孩子最看重的,进而克服不爱学偏科科目的畏难情绪。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暂时性的,偏科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学习这门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鼓励孩子在弱势科目上的点滴进步,如课堂发言,读书笔记等等。
引导孩子主动去接触弱势学科,加强对弱势学科的日常学习。
也可以从相关学科中找出突破点,进而带动弱势学科的提高。
偏科的几种表现及处理方法
对于假性或暂时性的偏科,第一种表现在一科突出,其他平平。
对这种情况,要积极鼓励孩子的优势科目,通过优势科目,树立信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学习好其他科目的能力,进而逐渐提高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并逐渐加大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投入。
第二种表现是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较弱。
这就要针对较弱的科目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研究。
对于文科,首先从语文入手,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培养对语文的兴趣,进而喜欢写作。
读得多了,知识面就宽,写作时才有话可说。
对于数学不好的学生要把补充基础作为重点,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在确保自己对简单的题目完全掌握后,逐步提高难度。
三是一科较弱,其他都较强。
这相对容易解决,要注意不能盲目对孩子的弱势学科进行补习,过多的补习可能会加强孩子对该科的厌烦情绪。
特别是大班的补习,针对性不强,可能效果并不佳。
重要的是对于弱势学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兴趣。
可以针对这一科目制定可行的计划,不要急于求成,用一年的时间逐步提高。
另外,对已偏科的初三学生,这时候的偏科,往往是顽固性的或实质性的。
由于有中考的淘汰限制,好的科目再想得到更高分,难上加难,而如果能在弱势科目中,增强知识的理解,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所谓越是落后的就越是潜力巨大的。
对于弱势学科,一定要加强基础,保证自己能够会的题型的得分率。
要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找准考点及得分技巧。
特别是对弱势科目的最薄弱环节的突破,往往带来单科成绩的突飞猛进,进而提高整体成绩。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学生自身来看。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
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孤独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偏差,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患上厌学症。
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
其次,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
多数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企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
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而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
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
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无需文化”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
作为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
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
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
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
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
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
利用医学手段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总之,面对学生厌学现象,摇头叹息无济于事,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于事无补。
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习主动性,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对待学习差的孩子,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 学习 心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