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小班幼儿学诗歌的N种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4344725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52.87KB
幼儿园教小班幼儿学诗歌的N种方法.docx
《幼儿园教小班幼儿学诗歌的N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小班幼儿学诗歌的N种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小班幼儿学诗歌的N种方法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教小班幼儿学诗歌的N种方法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幼儿通过想象来理解诗歌内容,对小班幼儿的确是一个挑战,而对幼儿教师也何尝不是这样。
不仅需要在选择诗歌内容上工夫,还要考虑怎么教,怎样才能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内容,使幼儿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如何教幼儿学诗歌”的课堂,学习小班诗歌的教学法吧!
一、教学过程中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1、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是达到有效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活动内容再新颖有趣,如果教学方法呆板,仍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与之相反,如果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即使是一般的活动内容也可能会因之大放光彩。
在小班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
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1)大图与小图标的结合学儿歌
在进行诗歌教学《抓鱼》时,先是导入时运用了故事、欣赏图片、猜谜等形式,也运用了图标教学,并且设计图标时老师也动了一番脑筋,将大图和小图标结合,大图了解诗歌的内容。
小图标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快的学会了诗歌。
(2)插入音乐学儿歌
合乎心律的音乐,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快感,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因此,为儿歌选择合适的音乐,会使儿歌本身的音乐性更强、意境更美、情感更浓,而且更加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记忆。
如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我和孩子们在学习时,配上音乐《小兔子乖乖》,在跳动而又轻快的音韵中学习儿歌,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心里特点。
因为他们刚刚离开家庭,对亲人的依恋很强烈,对幼儿园的环境非常生疏,而这种氛围就能够满足他们的心里需求,这样他们对儿歌的感受、理解会更加深,记忆起来更加容易了。
(3)设置情境学儿歌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他们的学习必须是在具体的感性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进行。
采用设置情境的形式来学习儿歌,可以使幼儿容易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角色的情感特征。
如儿歌《下雨了》:
“刮风了,下雨了,幼儿园里放学了,快去看看谁来了,妈妈打着伞来了,回头找,门口站着张小宝,微微笑,把手招,于是伞下多了一双脚。
”在学习这首儿歌前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表演:
我拿着一把小花伞扮妈妈去接孩子……然后,张小宝又走进了我们的伞里,于是伞下又多了一双脚。
情境表演完了,再让孩子们接触儿歌的内容,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
(4)创编动作学儿歌
有的儿歌很适宜创编动作学习。
动手、动脚、动嘴、动眼、动耳、动脑可以使幼儿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去,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儿歌《等爸爸》:
“小月牙,天边挂,我在门口等爸爸。
我的好爸爸,工作辛苦啦,我要请他快坐下,喝上一杯茶。
”孩子们用手比划着,指着天上的月亮,双手放在大腿上,做等爸爸的样子。
教师表演,幼儿朗诵;或幼儿表演,教师朗诵;或幼儿之间交换进行,动作与语言先相辅相成。
(5)游戏互补学儿歌
有些儿歌常常可以和游戏结合起来学习。
如儿歌《顶锅盖》:
“顶锅盖,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噗,一口风,噗,两口风,噗,三口风。
”在教学中我们边朗诵儿歌,边做这样的游戏:
一个幼儿伸出手掌做锅盖,另一个(几个)幼儿伸出食指顶住锅盖,儿歌说完了,“锅盖”就去抓“手指”,抓住了“手指”,抓住了就交换角色玩游戏,幼儿边做游戏边学习儿歌,兴趣盎然。
2、集体教学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儿歌
导入部分
(1)“导”要精彩
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能尽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教学活动中。
在进行诗歌教学《抓鱼》时,先是导入时运用了故事、欣赏图片、猜谜等形式,在幼儿的猜想、讲述中,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
幼儿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如果导入部分过分冗长或者花哨,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
基本部分
(1)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幼儿积极动脑思考
教师创设一种让每个幼儿都面临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对其中的问题表现处好奇,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
教师激起的疑问,能激发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从而有效地把幼儿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进行积极思考。
A、会听
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幼儿会讲,还要让幼儿学会听,特别是小班幼儿,更要学会听老师讲,听小朋友讲。
如在学习诗歌《谁来了》时,教师可以提问“听一听诗歌里哪个小动物来了?
”“它们是怎么叫的?
”吗?
”这样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我还让幼儿大家一起听儿歌:
幼儿良好情感能力的培养不能缺少儿歌活动。
让幼儿参与各种不同情趣的儿歌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情绪,还可以使他们地各种情绪得到宣泄。
“要利用儿歌来改善幼儿的意志,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与创造性的发展。
”
B、会看
有些诗歌内容,幼儿通过自己看图片可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要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自己观察、思考,作出判断。
比如诗歌《抓鱼》,教师在导入活动之后,不直接让幼儿欣赏诗歌,而是先出示大图让幼儿观察,图上的大熊想干什么?
再出示小图标还是先观察,因为在《纲要》提出:
“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以往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
”当代幼儿与以往同年龄段的幼儿相比已经有新的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容易发起主动学习,运用图标进行诗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学习诗歌。
图标不仅是教师的教具更是幼儿的学具。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对图标的观察,熟悉诗歌,通过和别人交谈满足自己想说的愿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图标时老师为了教学效果也动了一番脑筋,将大图和小图标结合,幼儿可以先观察大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让幼儿了解通过大图了解诗歌的内容。
小图标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快的学会了诗歌。
C、会想
首先要使幼儿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激励”、“促动”,促使幼儿去动脑想问题,教师要给幼儿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诗歌《抓鱼》教学时,在“追”和“游”这两个字上,老师虽然用手势表示了,可是幼儿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怎么都觉得困难,每次念儿歌,都有人在这两个字上卡壳。
这样的问题到底该怎样解决呢?
后来老师让每个幼儿去想,小鱼怎样游?
怎样追?
并利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很快的理解,通过积极的思考与讨论,并利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最终理解了“追”和“游”,提高了幼儿学习诗歌的的积极性。
D、会说
新《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要尽量让幼儿多说,要鼓励幼儿说,哪怕他说的是错误的,要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同样是《抓鱼》,在幼儿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对大图内容大胆的进行假设,大黑熊会怎样抓鱼?
大黑熊抓到鱼了吗?
不论幼儿假设与表达是否正确,都予以肯定,突出了幼儿为主体的地位,教学效果也很好。
让幼儿给大家念儿歌:
在语言教学活动念儿歌时,我先示范念儿歌,然后试着让小朋友跟念儿歌,每次在儿歌情节中讲人物情感状态时,我先出示表情图片,然后亲自表演给每位幼儿看,让他们了解选择故事人物表情。
在讲完故事后我有时后会有意的去引导,并和小朋友一起回忆儿歌内容,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儿歌中的情感状态。
(2)创造性的朗诵诗歌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也是诗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小班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
例如《谁来了》中,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小动物的叫声也朗诵出来,在朗诵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仿编,充分的把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给调动出来。
此外,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因为教师对幼儿的鼓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幼儿潜在力量,激发学习主动性。
(3)将诗歌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个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可见,在诗歌教学中还可以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即围绕某一诗歌作品,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途径开展活动。
这样同时也增强诗歌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以某一首诗歌为中心,开展欣赏、朗诵、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既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又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儿童诗歌与儿童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儿歌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儿歌基础上谱曲而成的。
如诗歌《大拇哥》,既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又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边打拍子,边教幼儿有节奏的朗诵;还可以带领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由创编动作表演;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儿歌的表现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
诗歌教学也可以同美工活动相结合。
例如:
诗歌《色彩谣》,就是幼儿可以边朗诵儿歌,边将色彩调配出来。
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捏一捏、讲一讲、玩一玩等形式,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诗歌,发展了语言。
此外,诗歌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二、日常生活中的诗歌教学
在研究中觉察到,孩子们对比较熟悉的儿歌、常见的儿歌、自己喜欢的儿歌会主动地多次接触,而且善于在唱诵儿歌的过程中认读儿歌中的字宝宝。
对于出现在这些儿歌中的字宝宝,孩子们能在无意之中去感知、接受,记忆时间也比较长。
基于这样的经验积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来渗透儿歌教学内容,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能巩固和熟悉童谣儿歌。
如:
在盥洗室我们张贴《洗手歌》,在饮水桶旁边,我们张贴儿歌《喝水》,在午睡区张贴儿歌《睡午觉》……小朋友们去洗手、喝水、午睡区睡觉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念儿歌,还可以看到儿歌,触摸字宝宝。
同时,在孩子们学习了一些儿歌之后,我们把一些常见的、朗朗上口的、比较熟悉的,还有似熟悉非熟悉的儿歌一起进行了梳理,让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朗读并进行录像。
之后,把他们自己诵读的这些儿歌进行定时广播,孩子们吃饭前、起床的时间到了我们播放,这样在回家的路上、散步的时候……孩子们都能轻松自如地唱诵儿歌,连一些比较内向、语言表达力比较弱的孩子也能欢快地唱诵起来,有的还在下课之后急急忙忙跑到老师们张贴在墙上熟悉的儿歌前,指着字宝宝唱起儿歌来。
这样利用孩子们的平日生活来进行的“生活化”儿歌教学,更能促使孩子们对童谣儿歌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读读、唱唱、玩玩中不经意地习得了许多儿歌及字宝宝。
1、学习符合幼儿生活规范的儿歌
儿歌首先与生活密切相连,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
由于小班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可能发现,一个故事,一个儿歌,一个图片,幼儿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幼儿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就规范了幼儿的某些活动中的规则,加深了幼儿的理解,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例如:
对于儿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象爬高山,下去好象坐飞机,忽忽悠悠飞到地。
”我在幼儿玩滑梯的时候反复不断的说唱,幼儿在理解其含义了之后,对其中的“你先我后别着急”这句话记忆的特别深刻。
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他们会在入厕、喝水、出门的时候,一旦发现小朋友拥挤,就说“你先我后别着急”而且会自然的学会等待,还有的幼儿懂得谦让别人呢;通过对儿歌语言的理解学习还可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例如儿歌《洗手》“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
”这首儿歌幼儿对“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
”这句话生动形象、拟人的词汇更感兴趣,特别是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的叨唠,认真的洗手,让肥皂泡沫真的走个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常规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小班 幼儿 诗歌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