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338936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56KB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docx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A、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D、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E、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A、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
A、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单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B、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重点、难点:
、重点:
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外汇、货币的本质、信用卡、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难点: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的本质、信用卡、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样的物品,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各值多少钱的?
(多媒体)从屏幕上的几样物品来看,都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些东西,像手机,是人们为了通讯方便而发明出来的高新产品,而这个可口可乐当然就是用来解口渴的了,这件真皮大衣在北风凛烈的冬天就最好不过了,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来满足我们吃、穿、住、行等的需要。
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到商场里面去购买,而在买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付出货币,同时我们享受的各种的服务同样也要支付货币。
那么,究竟货币是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口袋里的一张张花花的纸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
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购买物品就得付钱,譬方说,我上课记笔记就需要笔记本,当我去买这笔记本的时候,老板总不会说“你喜欢呀?
拿去,拿去”,我们买东西总得付钱,那为什么要付钱呢?
(以学生的笔记本为例,厂商生产出来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用来卖的,是用于交换的,从而导出商品的含义)
1、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注意讲清两点: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
同学们还能举出些例子来吗?
(引导学生思考礼品是不是商品)
那么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A同学把自己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而B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那么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教师归纳)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开来解释了:
当老师到商场去买的时候,是用货币进行交换的,而这支钢笔能放在货架上等人选购,必然耗费了人们的劳动,因此,这时候这支钢笔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了;而当老师作为奖品送给A同学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劳动产品,只不过这时候并不用于交换,而是作为一种赠送,所以这时候的钢笔就不是商品的。
2、货币
(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商品耗费了人类劳动,所以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就要付款了,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支付的货币又是怎样来的呢?
是不是商品出现的那一天,货币也跟着同时出现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论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需要支付货币,乍看起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实际上,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
货币既不像孙悟空那样是由石头爆出来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能够拿出来进行交换的商品不多,人们进行直接的物物交换就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了。
这时候的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
(副板书:
偶然的物物交换)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这样,物物交换扩大了,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了,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大,交换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副板书:
扩大的物物交换)
但这样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了。
譬方说,老师今天出去采野果,收获不错,采到了一篮子野果;而*A*今天则出去打野猪,很好运气地捉到了一只小野猪;而*B*家里祖传留下了一把石斧;最后*c*在家里织麻布,辛苦地织了一个上午,也织出了一匹布来。
我们都把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改善一下生活。
老师这几天都没肉吃,想吃点野猪肉,于是我就找到了A,但A就说他打猎的时候石斧烂了,他急需一把石斧;石斧的拥有者B又想买匹布做件衣服,而c比较富裕,需要点饭后果来补充营养。
那么,如果老师想要麻布的话,那可以直接和c交换,因为刚好c要需要野果,我们的交换便成功了,但现在如果老师想要的是野猪肉的话,那么同学们帮老师想一下办法,怎样才能换到老师需要的野猪肉呢?
正如**所说的,我们要换得野猪肉,得先换麻布,再用麻布换石斧,最后才用石斧换野猪肉。
原始人往往是费尽周折才能交换成功,有时几经周折都不能交换成功。
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发现,只有当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东西的时候,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无法进行下去。
为了克服这样的一种困难,人们都会先将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大家都需要野果,乐意接受野果,即野果能换取市场上的任何东西,那么野果就成为了一般等价物了,人们只要拿着野果到市场上去,就不会有交换困难的情况出现。
(副板书: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同时还表现着其他商品的价值,充当着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有很多,像贝壳、牲畜、珍珠等等。
说到贝壳充当一般等价物,其实在汉字中可见一斑,像带贝字旁的字还真不少:
赚、赔、赠、贼、贿、贵、购等等。
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背着一大袋的贝壳去买东西,这就得小心翼翼的,因为说不定我们一不小心摔了一交,贝壳就全烂了;又或者我们在市场上去买东西,拉着一头牛去,我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从牛身上割一块肉下来,那显然是不行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地出现,人类在不断的总结下,最终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落在了贵金属金银的身上了,因为金银有着其他物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使得它渐渐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那么金银有什么优点使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呢?
同学思考一下。
正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的特点,使得它在各种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们就成为了货币。
(副板书: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
野果
扩大的物物交换
野猪
布匹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石斧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本质
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正是它的本质的表现。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不便,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品经济因货币的出现大大进步了。
(过渡)那么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也就是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同学们都有到过超市去买东西,在那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摆在了货架上,而同时,在货架的下面总会有一个小牌子,譬如说写着“名牌衬衫
20元/件”等等的字样,那么同学们认为,这些数量单位表现的是什么呢?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会自己显示出来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值多少钱呢?
这必须借助于别的商品来显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因此,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货币来显示。
就像我们书上的一样,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
这种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我们称之为价值尺度。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过渡)那么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呢?
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
在现实的生活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着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使得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可以互相比较其大小,。
例如1辆自行车250元、1辆摩托车3000元,说明1辆摩托车比1辆自行车的价值大。
同学们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发展每一种商品的旁边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像上面说到的“名牌衬衫
20元/件”。
还有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像这些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
(3)价格
A.价格的含义
我们把这句话换过来说,就是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像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等,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呢?
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正如:
价值
价格
大
公斤牛肉
20元
大
公斤鸡蛋
6元
小
公斤白菜
2元
小
价值(基础)
价格(货币表现)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定数量的货币来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必须给货币本身设定一定的计量单位,不然就会出现混乱了。
像在我们中国,用的是人民币的元,美国则是美元,英国则是英镑,那么俄国是(卢布),德国是(马克)。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出它所值的货币呢?
(略)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只是作为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只是让人们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如果想购买这件商品得付出多少的现实货币而已。
这就是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在货币产生以前,人们进行的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
商品——商品(w-w)。
在这样的一种交换中,买与卖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同时进行的,当某人在市场上卖掉自己的商品的同时,肯定也会得到与之进行交换的另一个商品所有者的商品,由此可见,商品交换在最初的物物交换阶段是否用不着什么媒介的。
这是货币产生之前的情况,那么在货币产生之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商品要怎么办呢?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吧:
像我们下面的小卖部,他就是把商品买给别人换取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换来的货币换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货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
商品流通。
(1)商品流通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商品——货币——商品。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用流通手段。
”
(2)流通手段的含义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同时也容易搞混肴,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二者的区别呢?
“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上来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来讲的,为的是区别于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用图表示就是:
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同时,这个也与直接的物物交换进行了区别。
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它不需要任何的媒介;而商品流通中,买和卖则成为了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
买与卖脱节,使得商品所有者可以在这里卖、到那边去买,今天卖、明天再买,这样子,必然会造成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
所以,书本上所说的,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就是因为有的商品所有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自身的劳动白费了,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结果就导致了亏本,甚至破产。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过渡)那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样子行吗?
很明显,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别人用一句空话拿走其商品。
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和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刚好相反,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知识,并作为过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一切的商品相交换。
那么有的人就会说了,现在社会上财产两极分化,很多人都徘徊在贫穷线上,只要我们多印发些货币,那不就行了吗?
是不是在流通中货币的量越多越好呢?
其实,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的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
我们可以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有1000亿元,又假定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1次,那么,市场上就必须有1000亿元的货币量。
如果只有700亿元的货币,那么就会有300亿元的商品不能成效。
那么这1000亿元就是待售商品价格的总额了。
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越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多,这说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是成正比例。
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则是等于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张一定面额的货币,在市场是不会吸流通一次就回到银行,从而退出流通领域的,它往往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流通多次。
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少,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越多;反之,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
还是上面的例子,货币只流通1次的话,对货币的需求量是1000亿元;那么如果货币在一定的时期内能流通5次的话,那么实际上需要的货币量则只是200亿元了。
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与成反比例的。
综合上面的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得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它职能
(过渡)我们通过学习都知道了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这几个职能,我们只需要大概的了解一下就行了,同学们可以参照一下P5的相关链接看一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而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了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它的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时候,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作为流通手段时,则需要现实的,实实在在的货币。
此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随着货币的发展,它又会出现什么要的变化呢?
我们现在用的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币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这就留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解决。
板书设计: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
3、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3)价格
A.价格的含义
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2.流通手段
(1)商品流通
(2)流通手段的含义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3.货币的其它职能
课后小结:
1、教学内容增加了
2、本课书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学生都能积极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 揭开 货币 神秘 面纱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