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
- 文档编号:24314982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72KB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重点
1.财政的含义: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中国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基本特征:
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手段:
①立法和行政手段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③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的职能:
⑴资源配置职能: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勺比重,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5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
⑵收入分配职能:
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一一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⑶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
2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3通过财政投融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安排,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⑤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1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应采取
国有国营模式
2垄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
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
4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①3E原则:
经济性、效益性、有效性
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④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于1994年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
公共选择理论贡献:
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
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财政监督的主体:
各级财政部门
财政监督的方式:
①日常监督检查②专项监督检查③个人检查
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一种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行政管理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是为了满足社会在生活从那的公共需要。
行政管理支出:
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
按费用要素分:
人员经费(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和业务费)
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
⑴经济上的原因:
人口密集化将产生外部
拥挤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行政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⑵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膨胀⑶行政成本意识薄弱,经费使用效率低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⑴“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
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⑵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①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
2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
财政补贴:
是一种转移性支出,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付。
补贴的特征:
1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包括政府干预私人机构的行为
2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生产销售企业,除了出口补贴外,还有对国内各产业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部门的财政补贴
3补贴的方式可以通过行政、立法方式,既可以使货币资金的直接给付,也可以通过免税和优惠贷款等间接渠道,既可以使用现金、也可以是货物
4补贴的效果是利益的得失
5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6补贴具有专项性
财政补贴的分类:
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
①改变需求结构②改变供给结构③将外部效应内在化④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
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
⑴积极效应:
①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②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④消除“排挤效应”⑤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⑵消极效应(存在的问题):
①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②长期的补贴是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加剧不公平竞争③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④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支出效益:
1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
2改革补贴的方式,重新规范补贴的重点和范围
3改革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因素:
⑴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⑵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⑶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影响:
1994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加速回升。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强制和无偿的分配。
税收概念所包含的内涵:
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②征税主体——国家③客体——国民收入的一部分④依据——法律(政治权力)
5目的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的“三性”①税收的强制性②税收的无偿性③税收的固定性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收归宿:
税收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④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⑤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我国的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
①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②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③税负转
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④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⑤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⑥实行价外税,有
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
税收的收入效应:
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商品的购买量和销售水平
收入的替代效应:
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时的影响,政府对不同产品实行征税或者不征税、重征或者轻税的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在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
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
①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会提咼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②咼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
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③边际税率的高
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②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逆弹性命题
(2)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
取消农业税历史意义:
2006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庄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
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
3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
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
1基本维持现有规模的赤字水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积极增加财政收入,合理调整增长速度,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4推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债:
是中央政府凭借信用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产生的政治基础国家的产生
国债产生的经济基础一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国债的基本特征:
①债务信誉度高②债券种类多,发行方式灵活③债务关系规范④偿债资金来源稳定可靠
国债的发行方式:
①直接发行方式②连续发行方式③承购包销方式④公募招标方式
国债的发行价格:
①平价发行②溢价发行③折价发行
国债的利率:
根据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和社会资源余缺情况而定
国债的还本方式:
①分期逐步偿还法②抽签轮次偿还法③到期一次偿还法④市场购销偿还法⑤以新替旧偿还法
国债还本资金的来源:
①设立偿债基金②通过预算列支③举借新债国债的付息方式:
①到期一次支付法②按期分次支付法国债的政策功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经济国债负担率:
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应债主体收入水平的比重国债依存度:
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简述李嘉图定理:
债务和税收等价。
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影响总需求。
因为
政府发行国债,居民家庭就会减少消费,把由于发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备支付未来与国债等价的税收,这样政府由发债而增加的支出与消费者减少的消费正好相等,总需求不变。
扩张性财政是无效的。
评价:
⑴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与现实不相符
⑵李嘉图定理假设人们总是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与现实不符⑶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市最低的⑷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着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⑸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与现实不符国家预算:
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国家预算原则:
⑴公开性原则⑵可靠性(谨慎性)原则⑶完整性原则⑷年度性原则
财政政策主体:
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政策目标:
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收入的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咼
财政政策工具:
①税收②国债③公共支出④政府投资
财政政策的类型:
⑴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①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⑵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③中性财政政策财政联邦主义: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
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经济财政学中简述分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①增发国债②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③调整税收政策④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就:
①加大基本建设支出,推动经济增长②加快基础实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③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④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⑤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补偿政策:
是一种相机抉择,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况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复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