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导学案与同步练习AB卷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314634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15KB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导学案与同步练习AB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导学案与同步练习AB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导学案与同步练习AB卷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导学案与同步练习AB卷含答案
出师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
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
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
发扬光大。
恢弘:
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
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
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
极为仇恨
(2)臣本布衣。
古义:
指平民今义:
用布做的衣服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今义:
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
古义:
感动激愤今义:
感谢
(5)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今义:
店铺开业
(6)临表涕零古义:
眼泪今义:
鼻涕
(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
比喻奔走效劳今义:
驱赶、奔跑
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
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
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
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
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
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
(2)亲贤臣,远小人亲: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3)此皆良实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以光先帝遗德光: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5)深入不毛毛:
名词作动词,长庄稼
(6)优劣得所优劣:
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作奸犯科:
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
6.作者链接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7.文体链接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8.背景链接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1.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
字字落实。
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点明出师本义,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
☆古诗中的《出师表》: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出师表》中的成语:
①危急存亡
【出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释义】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②妄自菲薄
【出处】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③作奸犯科
【出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释义】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④计日可待
【出处】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释义】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⑤三顾茅庐
【出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⑥临危授命
【出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释义】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分析第1自然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交流点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
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交流点拨】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
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兴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交流点拨】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交流点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交流点拨】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
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分析第2自然段。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2)如何具体执行?
【交流点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3)提出怎样的劝诫?
【交流点拨】“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交流点拨】“宫中”、“府中”。
小结:
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分析第3、4自然段。
(1)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交流点拨】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交流点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小结:
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分析第5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交流点拨】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正面):
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反面):
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交流点拨】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交流点拨】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
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
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二)体会课文语言特色,并向学生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道理。
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手法中,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拓展延伸
三国歇后语:
【交流】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第一:
重点词汇的理解。
第二: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
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第6段:
1.朗读,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
(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
【交流点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交流点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
具体指什么?
【交流点拨】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交流点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3.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学习第7段:
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交流点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交流点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交流点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交流点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
3.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学习第8段:
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交流点拨】“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交流点拨】“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交流点拨】“开张圣听。
”
3.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学习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三)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
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
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
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
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
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一
1
广开言路(诚宜……不宜……)
寓情于议
2
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4、5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二
6
自述本志-三顾草庐-危难奉命
寓情于叙
7
托孤之事-出师大计-效忠心愿
三
8、9
责任分承-寄语后主-临表涕零
直接抒情
感情基调
报先帝,忠陛下
战略目标
兴复汉室
思路
以“出师”为核心
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
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
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
四、拓展延伸
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生甲:
“忠”应该理解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
还可以看着是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怀抱负、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生乙:
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后的一种繁重的枷锁。
他只忠于刘氏父子,却不审时度势,忠于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
如果他真的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
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吗?
【点拨】关于诸葛亮是否“愚忠”的话题历来就有争议,以上两位同学也各有自己的看法。
但我们在分析诸葛亮的“忠”的时候,既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时代的局限性。
因而,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在立足文本之外,再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从而做到力求全面、中肯。
出师表(A卷)
1.《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_________。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
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________、“奸绝”________和“义绝”________。
2.文中揭示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
3.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4.文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赞扬)性行淑均(公正、公平)夙夜忧叹(早)
B.中道崩殂(死)悉以咨之(询问)此皆良实(忠良、诚实)
C.平明之理(治理)臣本布衣(平民)以彰其咎(公布)
D.咨诹善道(询问)引喻失义(道理)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能裨补阙漏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园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⑦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①戚继光:
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指挥佥事:
官名。
③卫所:
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④剽悍:
矫捷勇猛。
⑤薮泽:
湖泽。
⑥审步伐便利:
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
⑦大猷:
俞大猷,明朝名将。
⑧飙发电举:
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⑨并著声:
都有突出的声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诸葛亮诸葛亮曹操关羽
2.亲贤臣,远小人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B解析:
“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解释为“忠良诚实的人”。
6.B解析:
A项,“毛”在“深入不毛”中指长植物的地方,在“吹毛求疵”中指皮毛。
B项,“竭”都是竭尽的意思。
C项,“顾”在“三顾茅庐”中指拜访,在“顾此失彼”中指顾得上。
D项,“猥”在“猥自枉屈”中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在“猥琐不堪”中指鄙陋卑下。
7.D解析:
A项,“阙”同“缺”;B项,“有”同“又”;C项,“简”同“拣”。
8.A解析:
A项中“通”的意思都是“了解,懂得的意思”;B项中“制”的意思分别是“设计”和“规模”;C项中“信”的意思分别是“实情”和“信任”;D项中“出”的意思分别是“超过”和“发出”。
9.A解析:
A项,代词,他;B项,结构助词,的;C项,语气助词,不译;D项,结构助词,的。
10.(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因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11.“戚家军”“名闻天下”的原因:
①军队训练严格;②根据地形摆阵法;③武器装备精良。
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知识渊博,文武双全,坚毅果断,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
出师表(B卷)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疲弊(bì)陛下(bì)陟罚臧否(pǐ)
B.行阵(háng)驽钝(dùn)裨补阙漏(quē)
C.崩殂(cú)恢弘(hóng)夙夜忧叹(sù)
D.以彰其咎(chù)妄自菲薄(fěi)攘除(rǎng)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早晨)性行淑均(善)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B.中道崩殂(死亡)悉以咨之(询问)裨补阙漏(缺失)
C.平明之理(治理)臣本布衣(平民)以彰其咎(公布)
D.咨诹善道(询问)引喻失义(意义)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杂然而前陈者
B.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其境过清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战于长勺
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真无马邪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5)由是感激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阅读精选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8.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9.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师表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知识点 导学案 同步 练习 AB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