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4312676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90KB
02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docx
《02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看杂技
——表内乘法
(一)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5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看杂技表演”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由“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本节教学5的乘法口诀,采用了“小九九”的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大九九”句数多不好记的弊端,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基于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理解,但是乘法口诀还是第一次学习,可能有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积累,但是他们很少经历乘法口诀的科学编制过程。
所以设计本课,充分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和喜欢在活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借助学具解决问题,进而理解知识、科学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一)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杂技吗?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好吗?
(二)观察情境图
1.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这是一场什么杂技表演?
2.再请小朋友用数学家的眼睛仔细观察自行车杂技表演,你能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吗?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发现: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有5辆自行车;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等等。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信息]
(三)提出问题
引导提问:
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杂技表演情境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思考”的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习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下面的学习中。
]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小朋友,请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算式吗?
(教师板书学生列出的算式:
5×5=)
(二)重温乘法的意义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吗?
5×5表示什么?
(三)学生尝试解答
要计算5×5得多少,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
5+5+5+5+5=25;方法二:
逐个数;方法三:
五五二十五
(教师要充分表扬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和已经具有的学前知识基础)
[设计意图:
以上环节,先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抽象出数学算式,然后进一步让学生说出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为设计教法做好准备。
]
(四)引导编儿歌
1.师生齐说儿歌
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运用编儿歌的方法解答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二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三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四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五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师生一齐说儿歌)
2.引导续编儿歌
老师刚才发现,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不能一下推想出结果,怎么办呢?
请你们利用学具,小棒表示人,圆片表示车轮,摆一摆,数一数,把上面的儿歌编出来,好吗?
(学生摆学具,续编儿歌,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齐说儿歌,旨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检测迁移推理能力,如果学生回答流利,则不必进行第二步;如果学生回答不流利,则进行第二步,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加强直观,得出结果,为后续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从儿歌中抽象乘法算式
通过编儿歌,我们知道了
(出示课件:
一辆小车有5个人
二辆小车有10个人
三辆小车有15个人
四辆小车有20个人
五辆小车有25个人)
你能根据每一句话写出数学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学生每列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2.编制乘法口诀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例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1×5=5,强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来概括(随说随板书)。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后面四句话和四个算式编出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中编制并交流、记录)
引导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并找不同的组进行再交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组织学生齐读两遍口诀)
3.发现规律
刚才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每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
现在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5乘5等于多少你们会计算了吗?
用哪一句口诀?
小朋友,学习数学,除了要探索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总结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口诀,你能从中发现规律吗?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能发现:
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5;5的乘法口诀的结果个位要么是0,要么是5;一共有五句口诀,前一个数按顺序分别是1,2,3,4,5,后一个数都是5。
(教师表扬学生的发现,并总结,从而得出记忆的规律,并随机组织相应练习,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翻手游戏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
我们一起玩个翻手游戏好吗?
请举起一只小手,当把手翻一下表示1个5,我们就说一五的口诀,再翻一下表示2个5,接着往下对。
[设计意图:
从口诀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是编制口诀的前提。
在编制口诀时,先帮后放,让学生自己去迁移,去总结,充分让学生思考、发现。
在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掌握记忆规律,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翻手游戏,指在巩固记忆口诀。
]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
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你们又多了一身本领。
请看第二个问题: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你会计算吗?
快快把算式写在本上,并想一想你用了哪句口诀?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拓展练习
应用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再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你还能用情境图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记录
学生给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巩固乘法的意义和学过的乘法口诀)
3.活学活用
除了课本上的问题以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二个数学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乘法口诀;通过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图中的相关数学问题,培养甄别、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四、课堂评价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你们小组表现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公正地评价自己和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同学们都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顶杆表演。
2、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人头顶1根竿,竿上2人转圈圈;两人头顶2根竿,竿上4人转圈圈。
3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二、研究素材,总结规律。
1、谈话: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2、谈话:
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2的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1人头顶1根竿,竿上2人转圈圈”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来概括。
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3、小组讨论,编制口诀
谈话: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4、集体交流
谈话:
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的乘法口诀,看你能发现什么?
5、发现规律
谈话:
谁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三、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谈话:
应用2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谈话:
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四、分享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信息窗3
信息窗解读:
呈现的是教师和学生观看小丑表演――顶碗和晃板的情景。
图中提供了灯笼、晃板、顶碗三组信息。
通过师生有兴趣的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3和4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3和4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
小丑头顶小碗,手扔彩球,每个小丑头顶多少个小碗?
手里有几个小球?
有一位小朋友又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两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
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小球,用小棒来表示小碗。
先表示出一个小丑头上顶的小碗的数量和手里扔的小球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没个小丑头上有几个小碗,手里扔着几个小球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个小丑几个小碗几个球。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个小丑。
B现在你摆了几个小丑了?
C那么两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加法算式
3+3=64+4=8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学生在摆的同时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做准备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谈话:
一个小丑3个球,就是1个3,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3=3来表示。
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三得三。
2、谈话: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个小丑手里的球吗?
指生答2×3=6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三_____
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由几个算式编出的口诀
全班齐读算式和口诀。
指生答。
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发现其中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你能把学过的口诀说个你的同位听一听吗?
2、看口诀,说算式
自己完成书17页2的乘法口诀。
3、自己完成自主练习
4、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2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
在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整理
谈话:
上节课我们编制了什么?
(2的乘法口诀)
具体来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综合练习,并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看图数一数,请你把相应的算式填出来。
2、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怎样可以做得又对又快,和同学交流一下。
3、你能看着口诀写出算式吗?
再说几个乘法口诀考考你的同位。
4、数筷子。
看图数一数,再填空。
5、看图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只鹅/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
6、
×
1
2
3
4
5
2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谈话:
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仔细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两个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2)一共有多少个小红球?
二、解决问题。
1、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后,独立列式,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
2、学生可能会列列出:
(1)3×5+2=17或5×3+2=17
(2)4×4+2=18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原理,并明确运算顺序。
4、鼓励学生运用其它方法计算,并说明理由。
比如:
(1)可以列成:
4×5-3=17或5×4-3=17
(2)可以列成:
5×4-2=18或4×5-2=18
三、自主练习
1、看图填空。
2、数正方形填空。
3、一共有多少顶帽子?
4口算。
5、一共有多少人?
6、一共有多少片叶子?
这些题目的共同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乘加和乘减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完成24---26页“综合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 青岛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二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