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docx
- 文档编号:24311215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41KB
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docx
《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
目前中国社会道德败坏现象十分严重。
这已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
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
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
这方面整体堕落的形势十分明显。
在这当中,官德、吏德的败坏尤为突出。
官场的糜费奢侈、不计后果的及时行乐风气,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俗。
吏治的败坏更使它失去了以身示范和教育人民的作用。
上行下效,在严酷而不公正的经济竞争下,面对广告化、千面人,粗俗低下的个人主义道德伦理观在民间的滋生漫延,许多人视道德为儿戏,出现怀疑、否定道德的倾向。
职业道德的下降首当其冲。
各行各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金钱至上观念。
从人们日常生活感受到各种大案、要案的出现。
党、政、军、司法、工、商、无不腐败。
就连一向清白的医疗、教育二界,也只顾捞钱、见死不救、拒学门外。
以往“悬壶济世”、“桃李满天下”的赞誉,早已被亵渎。
这足以反映整个社会堕落之深。
假药、假米、假烟酒、假合同、假学历、假新闻、虚报数字的假政绩、以及各种假货充斥市场。
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社会和他人。
品德正直、忠于自己的见解、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仗义直言的人逐渐消失。
而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言行不一、麻木不仁、随遇而安、毫无原则、见机行事的人,则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正在丧失对道德理念的关怀和追求。
许多人不问世事、狂热淘金、甚至践踏国法。
经济犯罪大有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
大量例证可说明这一现象。
不良的道德情感所导致的堕落,引起了严重的后果。
它降低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损害了我们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成为今后国家发展进步的障碍。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
道德堕落使社会人际关系正陷入分崩离析的可怕状态中;目前的中国我们民族正失去面对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力量。
私德作为公德、乃至整个道德体系的基础,它的理念及规范主要来自于传统。
传统道德的许多内容,在不同时代都具有普遍的价值。
这样的道德规范是能世代延续的。
但公德部份内容的泛政治化,不仅冲击了有价值的传统道德,也直接破坏了社会监督功能。
环境影响和人从众心理的作用,也不利于公德观念的形成。
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道德,几经历史演变发展到今天。
它的理念既有超功利性,又日益世俗化,理论也十分精致。
但因现实社会巨大发展、变化,传统的纲常伦理到近代开始瓦解。
原有的部份价值观念,由于脱离人的基本发展需要而遭到摒弃。
实用理性和科学知识的出现、普及,也使大多数百姓不再信仰和支持古老的“天命”观及各种神仙佛鬼等神秘力量所维持的道德观念。
只有以仁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恕等”、可以用来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规范,仍然是现代中国人所赞美的德行。
这当中包涵着对人的尊重、关爱,以及做人的诚实守信原则。
传统道德对公德表述较少,而私德内容丰富。
但这些原则无疑地具有普世的价值。
民众基于理性的正义的表达,是唤醒社会良知和重建中国社会道德系统的关键所在。
社会舆论是在市场经济导致人的观念世俗化及不断形成功利实效价值标准情况下,使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脱离道德原则的、最重要的维持方式。
法国启萌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
“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
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
”---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友有什么用处呢?
它带给人们的,决不会是幸福。
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的努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
现实的确向我们昭示一种人们极不情愿看到的悲凉画面。
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思。
纠正和反省的力量正在我们中国人自己身上。
谈谈如何重建社会道德——让崇高回归崇高,让卑小还原卑小
(本文为强国论坛旧文,现迁移到乌有)
对于一个社会群体来说,总是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三大要素。
政治如“骨”,经济似“肉”,而文化就如同人之“魂魄”——或则称为“意识”。
当然“意识”是一个很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的主导着我们的行为模式,文化也一样,人类社会代代相传,主要就是文化在发挥作用。
政治主要通过法律规范来体现,而经济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组织模式与财富的分配模式上,而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道德建设。
所以,一个社会的变革,如果只在政治、经济领域内得以实现,而不对文化进行相应的变革,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经历一两代人之后,在旧文化的强大遗传机制下,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变革一定会功亏于溃,要真正彻底的建立新的社会模式,必须在文化领域内进行变革。
而重建社会道德体系,是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完成了政治模式的建设,然后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这就在政治、经济领域内达到了变革的目的。
但是,这样的变革能持续多久?
传统的道德文化必然导致传统的价值观,而传统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人们产生传统的动机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上智下愚、劳动人民被压迫的模式),而变革的目的就是要颠覆传统的行为模式,因此要完成真正的革命,必须对社会文化进行深刻的变革。
于是,就有了被广大文人所诟病的“文革”。
“文化大革命”这个名字取得真好,直接而深刻的点出了这场革命的实质,可惜当时理解的人很少,即使现在,真正理解的人仍然不多。
文化传统对社会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传统”两个字,是为了和文化“现象”区别),具有响应时间久、作用周期长的特点,一次文化变革往往要通过几代人的时间才能真正形成所谓的“传统”。
如果文化是一枚娇贵的“种子”,那么政治、经济就是“土壤”和“水分”,而社会生产力水平(体现为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则是这枚种子萌芽生长的“阳光”。
所以,一枚文化的种子要最终长成一种文化传统,是需要很多客观条件的。
但是,“传统”一旦形成,其生命力也是很强大的。
这就如同人的“基因”,虽然中间也有变异发生,虽然人类已经有了上百万年的历史,但我们始终都长着“人”的模样,并不曾因为长时间的变异而把我们的鼻子眼睛“变异”丢了。
秦始皇使用政治力推动文字、度量衡的统一,造就了中华文化圈的“形”,而汉武帝“独尊儒术”,给这个“形”注入了“神”。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他们在文化领域内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所以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当然,本质上他们还是延续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所以他们的文化变革还谈不上颠覆性,因此不能称之为“革命”。
而只有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毛泽东,他所主导的文化变革才是世界上首次颠覆精英统治模式的文化革命,只有在他那个时代,人类社会才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人民的民主。
民主政治要得到延续,就必须在社会上建立一种适应民主政治的文化,只有让“人民万岁”和“造反有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人民民主的政治模式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新文化体系的建立,必然伴随着旧文化体系的解体,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意思。
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用短短八个字就将新旧文化更迭的情形描绘出来,不可谓不精炼。
对旧文化体系的“破”,已经有广大文人“凄婉哀怨”的控诉声,老僧在这里就不多说。
这里我只谈谈新文化的“立”。
毛泽东曾经多次为学习雷锋题词,在那个“极左”的时代,“学雷锋”蔚然成风,而“都是为人民服务”成了很多人帮助别人时的口头禅,团队精神(这里我不说集体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切,其实都是为建立新的文化体系而努力,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适应人民民主的新文化体系实际上已经初步建立,只是以“公”字为核心的新文化很脆弱,在以小岗精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反扑下,新文化暂时休眠。
但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时间总是流逝的。
经历过了,就留下了影响,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这么多年了,他们小心翼翼一点一点的消解着“从前”,但恢复传统文化的努力还是遇到了“三十年前的抵抗”。
道理很简单,已经享有了,就不愿意再放弃。
人民享受过了世界上最真切的平民民主之后,对重回精英社会没有兴趣。
“劳心者”们现在其实很矛盾,全盘西化风险太高,危及到位置;而要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时间又来不及;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拉出82岁的儒学老头,拉皮除皱、抹粉涂色,纹青龙、穿鼻孔戴耳环、唱《双截棍》,化妆成28岁的小伙,使用于丹这样的美女来推销,无奈老了就是老了,青春不再,蹒跚的步履总是惹来观众的嘲笑。
“劳心者”们试图通过复辟儒家道德观,来为精英社会保驾护航,这个图谋看来是不可能成功了。
实际上,有时候老僧觉得自己现在有些不正常。
我现在总是满心欢喜的看着社会道德的进一步沦丧,对于“三农问题”也相当“欣慰”。
之所以有这么邪恶的念头,主要因为痛恨某些背离历史规律的精英们,就是在他们的主张之下,社会才生出了这些个毒瘤。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重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大旗,没有别的办法。
背离历史潮流,是会受到历史的惩罚的,历史不会耍小聪明的。
有些东西,迟早是要还的。
道德的沦丧,在于背离了人们已经形成的标准。
曾经的崇高,在哈哈镜的标准里面,变得矮小;而真实的矮小幻象成了伟岸。
当社会道德标准扭曲之后,道德沦丧就是必然的现象。
要想重建正常的道德体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崇高的回归崇高,让卑小的还原卑小。
把正常的标准还给人们,人们自然会造就一个清明社会。
很久很久以前……大米是没有毒的;猪肉是可以吃的;空气中是含有氧气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感冒是不会死人的;理发店是只管剃头的;刮胡子是传染不上艾滋病的;……”
摘自某网帖
中国道德现状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使当代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信誉危机、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等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
职业道德、婚姻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公共道德也到了很大冲击。
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约束,许多行业不正之风、政治腐败现象日趋蔓延
如今的中国,道德信仰呈多元化发展.道德正在被许多人作为一种外在的礼仪规则和口号在使用着,而其作为个人内在生活规则及个人内在信仰的特点,正在社会层面上越来越被疏忽。
很少有人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只要有条件或为利益驱动,很多人都会去实践其一向所批评的不道德行为。
这些现象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道德危机的事实
造成目前道德危机的原因
1.社会转型的背景使然。
这一点从中西方社会发展史中都能找到证明。
如我国近代历史上两次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期间即出现过社会动荡,龚自珍将当时的情景描写为“人心惯于奢侈,风俗习于游荡”而西方社会在原始积累时期,从封建道德束缚下脱胎而来的新兴资产阶级更是将追求个人利益推向极致。
对此黑格尔也进行过探讨,他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的形式⋯⋯自从阶级对立以来,正是人的恶劣情欲———贪欲和权势造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而每一次社会动荡或改革的初期实际上都是人性恶的大暴露。
我国目前道德危机的出现可以说是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状况,因而必须加快改革建设,从而可以尽快度过这一道德危机期
2.新的道德体系的缺失。
中国向来重视道德教化,有着几千年的道德教育传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为净化社会空气,维护社会秩序,培养高素质人才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现代中国处于又一次社会变革的十字路口,社会各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的转机,社会结构的重构,文化的转型,原有的道德规范所依存的社会基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得传统道德在总体上处于守势,它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地位上又处于被重新审视和批判的位置”,于是,“旧的道德体系动摇甚至瓦解,而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还没有最后建立起来,人们道德生活与伦理原理的民族的、文化的、心理的机制还没有找到,出现道德的真空时代。
3.西方道德虚无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道德价值观念不断渗透,给中国的道德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这个冲击面前,一方面由于西方科技、经济的领先地位,人们在心理上易于倾向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一般人又很难从整个文化精神体系上对它们进行审视,只能接受某些具体的,或片面的观念,因而造成价值心理的失衡和价值取向的紊乱,导致道德教育的无力感。
”
解决道德滑坡的对策
首先,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育、规范人的思想行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在新的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用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们要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为建设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其次,要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各个领域的道德建设。
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一是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要结合现在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努力成为勤政为民的模范和廉洁奉公的楷模
二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家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他们在参加对
外经营活动和公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指向对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面貌也产生很大效应。
因此,要加强企业家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自觉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规范
三是青少年,他们是未来的接班人,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祖国未来和民族强盛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再次,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道德建设是需要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新闻媒体就像一条纽带,可以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有益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最后,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其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
雷锋、焦裕禄、任长霞、马祖光、宋鱼水、牛玉儒等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蓬勃发展。
事实证明,充分运用先进典型和榜样的力量,积极发挥高尚人格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加强道德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价值,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认真抓好落实,以充分发挥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社会 道德 现状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