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气体危害告知.docx
- 文档编号:24298564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0.55KB
各种气体危害告知.docx
《各种气体危害告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气体危害告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种气体危害告知
二氧化碳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
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爆炸危害:
本品不燃。
环境危害:
暂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9000mg/m3,PC-STEL:
180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无。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远离易燃、可燃物。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临界量:
氩气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
爆炸危害:
本品不燃,具有窒息性。
环境危害:
暂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无。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远离易燃、可燃物。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临界量:
氧气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常压下,可能发生氧中毒。
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浓度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爆炸危害:
本品助燃。
环境危害:
暂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乙炔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
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爆炸危害:
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环境危害:
暂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丙烯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
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爆炸危害: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甲烷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爆炸危害: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环境危害:
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氢气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爆炸危害: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环境危害:
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H2O。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一氧化碳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爆炸危害:
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氮气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爆炸危害:
本品不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环境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气。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一氧化二氮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作为吸入麻醉剂在医药上应用了很久,但目前已少用。
吸入本品和空气的混合物,当其中氧浓度很低时可引起窒息;吸入80%本品和氧气的混合物引起深麻醉,苏醒后一般无后遗作用。
爆炸危害:
本品助燃,具麻醉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助燃,遇乙醚、乙烯等易燃气体能起助燃作用,可加剧火焰的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4、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还原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六氟化硫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纯品基本无毒。
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则毒性增强。
爆炸危害:
本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环境危害:
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无资料。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无资料。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本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氟化氢。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泄露应急处理
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5、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丙酮
1、危害性描述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爆炸危害: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环境危害:
无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300mg/m3,PC-STEL:
450mg/m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3、消防措施
危险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各种气体 危害 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