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6课.docx
- 文档编号:242955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96.57KB
第四单元 第16课.docx
《第四单元 第16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第16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第16课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用图示法解读两个战场的关系;用数字归纳法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2.用比较法认识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注意比较战争不同的结果及其原因。
知识点一 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1)局部侵华: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____________加深。
(2)全面侵华: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________、天津相继失守。
2.实现: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前期概况
(1)敌后战场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____________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________________。
(2)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____________、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4.结果
(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____________、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地区。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预习评价】
1.(判断)抗日根据地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继续,有共同的革命目的。
( )
2.(判断)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抵抗,致使抗战初期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
( )
3.(思考)“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
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
”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影响是什么?
试答:
知识点二 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超过__________人。
2.潘家峪惨案:
1941年初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进行细菌战:
在中国东北成立“____________”,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预习评价】
1.(判断)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是保留的当时的遗址及新闻图片。
( )
2.(思考)日本侵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试答:
知识点三 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
1940年下半年,__________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2)地位: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入缅作战
(1)目的:
确保____________这条国际交通线。
(2)战况: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胜利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________________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预习评价】
1.(判断)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灵活机动防御作战的典型战例。
( )
2.(判断)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民族独立的实现。
( )
3.(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反侵略斗争史上其地位如何?
试答:
,
【历史纵横】(教材第74页)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侵华步步紧逼。
“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北;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最终,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误区警示】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误区警示】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不代表两党之间的矛盾就此消除,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并没有改变。
【图解历史】两个战场的抗战
【误区警示】抗日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之下的地区,主要是抗击日本的侵略。
而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主要是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图解历史】日军的罪行
【误区警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而非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
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
(1)民族危机
(2)北平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1)①人民战争 ②抗日根据地
(2)徐州会战 4.
(1)平型关
预习评价 1.× 2.× 3.事件:
九一八事变。
影响: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知识点二
1.三十万 3.七三一部队
预习评价 1.√ 2.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知识点三
1.
(1)彭德怀 2.
(1)滇缅公路 4.
(1)帝国主义侵略 (3)反法西斯战争
预习评价 1.× 2.× 3.原因:
全民族团结抗战。
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战
[史料探究]
1.全民族抗战形成
史料
注:
图片中“兄弟,我们一起去抗日吧!
”反映的是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思考 “兄弟,我们一起去抗日吧!
”反映了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变化?
有何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示
(1)变化:
国共两党由对抗变为合作。
(2)意义:
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成为抗战胜利的基石。
(3)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加紧,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史料 (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①。
——冈村宁次日记
注:
①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的状况。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如何?
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提示
(1)态度:
坚决抗敌。
(2)意义:
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牵制了大量的侵华日军,延缓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3.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史料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①。
——《中国近代史》
注:
①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抗日胜利的意义。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意义。
提示 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打击了敌人;使人民军队有了巩固的后方,使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史论形成]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
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
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拓展延伸]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的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
战场范围
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的进攻
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作战规模和方式
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主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史料探究]
1.胜利的原因
史料一
注:
注意图片中的“军民”“抗战力量”字眼,图片反映的是军民一心抗击日寇侵略的史实。
思考
(1)结合漫画分析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提示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史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①。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注:
①说明抗战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2.胜利的意义
史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①。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②。
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③,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注:
①与②说明了抗战胜利在民主革命历程中的地位。
③体现了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反映了对民族复兴的意义。
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提示 洗刷了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史料二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①,……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②。
——王建郎《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注:
①体现了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以及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②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提示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兵力,减轻美国苏联等盟国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史论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组织领导:
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
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拓展延伸]抗日战争与甲午战争的区别
1.从背景上看,前者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单元 第16课 第四 单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