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宝玉挨打.docx
- 文档编号:24294480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95KB
11 宝玉挨打.docx
《11 宝玉挨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宝玉挨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宝玉挨打
11 宝玉挨打
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金钏(chuàn) 数落(shǔ)
不屑(xiāo) 应对(yìnɡ)
违背(wéi) 押解(xiè)
禁锢(ɡù) 违拗(ào)
调唆(tiáo) 血渍(zì)
深研(yǎn) 寻觅(mì)
【答案】 屑xiè,解jiè,研yán。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端倪 旷野 寥落 暴殄天物
葳蕤 焦躁 草芥 惨绝人
栉沐 尤伶 倘或 有何见谕
唆挑 鬼祟 孽障 富丽堂黄
【答案】 “
”应为“寰”,“尤”应为“优”,“黄”应为“皇”。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府统治者对宝玉说娶的是林妹妹,又对黛玉严密封锁消息,终于让宝玉与宝钗成婚;而这调包计的始作俑者是王熙凤。
B.宝玉和金钏儿的死有何关系,完全可以弄个水落石出,但是,气急败坏的贾政无暇细问,打了再说。
C.宝玉在会见贾雨村时,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形象和谈吐都差强人意,令贾政大为失望。
D.作者巧妙地借宝玉挨打这件事,让贾府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纷纷亮相,展示性格。
【解析】 A项,始作俑者:
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调包计”并非风气。
B项,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C项,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而文中贾政不满意。
D项,粉墨登场:
化装上台演戏,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多含讥讽意。
用在这里与语境不合。
【答案】 B
4.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恼恨至极,打起来劈头盖脸不看地方,非一“盖”字不能传其神。
B.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贾政力大,且在气头上,不“抱”不能制止板子再度抡下。
C.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年长日久,逐渐变化,最终形成,正是其本义“酿酒”合理的引申。
D.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
——八十多岁老妪,哪里真回娘家?
一句气话,姑妄听之,岂能真办?
【解析】 既要阻止丈夫毒打爱子,又要遵守三从四德,不能过分违逆丈夫:
“抱”符合其情其身份。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口迁移,《意见》进一步细化了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本落户条件。
B.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C.来自中国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以自建馆的形式集体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D.“天河二号”广泛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应用,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解析】 A项,成分残缺。
可以在“人口迁移”后加上“的情况”。
B项,搭配不当。
“加大”不能和“培训”搭配,可以在“对执法者的培训”前面加上“加强”。
D项,语序不当。
应把“广泛”调到“应用”的前面。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
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个什么东西?
有甚用呢?
”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
“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迎出去了。
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
“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
“周姐姐,搀着不拜罢。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
“太太说:
‘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
”周瑞家的便道:
“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勉强说道:
“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
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
只顾吃果子么!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
“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
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
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
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
一则外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
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
’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凤姐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
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解析】 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项,“行乞的幌子”之说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答案】 A
7.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8.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为王熙凤的出场作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9.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请从表达特点及其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
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
紫鹃等都大哭起来。
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
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
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
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解析】 从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关系上或者从描写方式上来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和效果。
【答案】 (示例一)本段运用对比反衬和景物渲染的方法,写出了林黛玉气绝时的景象,写得悲凉、凄婉,让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
(示例二)本段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人、事、景的角度烘托出林黛玉气绝时的凄惨景象,读来好不悲凉,真可谓“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1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从177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解析】 此题考查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首先用“提取主干法”把长句的主干成分提取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短句;其次将复杂的修饰语根据表达的意思化成几个短句。
【答案】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它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
它是作者从177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出两条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防止爆炸的方法。
要求:
每条不超过20个字。
可能有人会问,清水也能爆炸吗?
这可不是普通的清水,而是用微波炉过度加热后的清水。
当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水不会流动,只是温度升高,有可能超过沸点却也不沸腾。
当我们端起水杯时,一点点的晃动就可能会引发水的暴沸甚至爆炸。
因此,用微波炉加热各种液体时,时间切勿过长,一般应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还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炉加热是从内而外的,像鸡蛋、鹌鹑蛋、脆皮肠等带皮的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其内部的膨胀会使外壳爆炸。
因此,我们使用微波炉加热这类食物时,最好划个口子或戳个洞,这样利于热气散发。
【解析】 压缩语段最重要的方法是根据语段的具体内容对语段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这一材料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通过用微波炉加热清水的例子,解说用微波炉加热液体时,要注意加热时间不能过长;第二层通过介绍微波炉加热是从内而外的,解说用微波炉加热带皮食物时,要在食物上划开一个口子或戳个洞等。
分析之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①加工各类液体的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②加热带皮食物时在食物上划个口子或戳个洞。
11 宝玉挨打
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金钏(chuàn) 数落(shǔ)
不屑(xiāo) 应对(yìnɡ)
违背(wéi) 押解(xiè)
禁锢(ɡù) 违拗(ào)
调唆(tiáo) 血渍(zì)
深研(yǎn) 寻觅(mì)
【答案】 屑xiè,解jiè,研yán。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端倪 旷野 寥落 暴殄天物
葳蕤 焦躁 草芥 惨绝人
栉沐 尤伶 倘或 有何见谕
唆挑 鬼祟 孽障 富丽堂黄
【答案】 “
”应为“寰”,“尤”应为“优”,“黄”应为“皇”。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府统治者对宝玉说娶的是林妹妹,又对黛玉严密封锁消息,终于让宝玉与宝钗成婚;而这调包计的始作俑者是王熙凤。
B.宝玉和金钏儿的死有何关系,完全可以弄个水落石出,但是,气急败坏的贾政无暇细问,打了再说。
C.宝玉在会见贾雨村时,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形象和谈吐都差强人意,令贾政大为失望。
D.作者巧妙地借宝玉挨打这件事,让贾府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纷纷亮相,展示性格。
【解析】 A项,始作俑者:
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调包计”并非风气。
B项,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C项,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而文中贾政不满意。
D项,粉墨登场:
化装上台演戏,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多含讥讽意。
用在这里与语境不合。
【答案】 B
4.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恼恨至极,打起来劈头盖脸不看地方,非一“盖”字不能传其神。
B.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贾政力大,且在气头上,不“抱”不能制止板子再度抡下。
C.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年长日久,逐渐变化,最终形成,正是其本义“酿酒”合理的引申。
D.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
——八十多岁老妪,哪里真回娘家?
一句气话,姑妄听之,岂能真办?
【解析】 既要阻止丈夫毒打爱子,又要遵守三从四德,不能过分违逆丈夫:
“抱”符合其情其身份。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口迁移,《意见》进一步细化了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本落户条件。
B.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C.来自中国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以自建馆的形式集体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D.“天河二号”广泛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应用,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解析】 A项,成分残缺。
可以在“人口迁移”后加上“的情况”。
B项,搭配不当。
“加大”不能和“培训”搭配,可以在“对执法者的培训”前面加上“加强”。
D项,语序不当。
应把“广泛”调到“应用”的前面。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
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个什么东西?
有甚用呢?
”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
“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迎出去了。
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
“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
“周姐姐,搀着不拜罢。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
“太太说:
‘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
”周瑞家的便道:
“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勉强说道:
“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
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
只顾吃果子么!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
“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
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
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
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
一则外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
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
’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凤姐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
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解析】 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项,“行乞的幌子”之说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答案】 A
7.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8.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为王熙凤的出场作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9.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请从表达特点及其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
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
紫鹃等都大哭起来。
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
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
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
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解析】 从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关系上或者从描写方式上来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和效果。
【答案】 (示例一)本段运用对比反衬和景物渲染的方法,写出了林黛玉气绝时的景象,写得悲凉、凄婉,让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
(示例二)本段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人、事、景的角度烘托出林黛玉气绝时的凄惨景象,读来好不悲凉,真可谓“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1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从177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宝玉挨打 宝玉 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