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docx
- 文档编号:2429362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18.92KB
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docx
《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
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
2013年第5期经济经纬ECONOMICSURVEYNo.52013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张建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及房地产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效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计。
笔者以小麦为例,对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前后、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区产出的总量、结构与效率进行动态及静态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效应较为明显,执行省区小麦的产出集中度、播种面积、单产、销售价格以及规模报酬优势稳步提升;同时,最低收购价对非执行省区的;基准价;功能以及辐射传导作用使政策托市效应一定程度上也溢向了非执行省区。
适度扩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范围与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农收入有重要作用O关键词:
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省区;非执行省区;政策效果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OYJA6302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63019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BJY096)。
作者简介:
张建杰(1969-),男,山西五台人,管理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及房地产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农户经济与农产品物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096(2013)05-0019-06收稿日期:
2012-07-15唯恐其退回到保护价老路上的担忧也日渐增多。
事一、问题的提出实上,我国小农生产和粮食市场发育不足的现实表粮食最低收购价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价格调控明,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难以构建粮食安全的长政策,于2004年开始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预效机制(王薇薇等,2009),对粮价实施政策干预有案,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并执行至今。
该政策的设其必要性(施勇杰,2007;杨光焰,2006;王士海等,计初衷是为了稳定粮食供给,增强国家调控粮食市2012)。
建立在放开收购价格、收购主体多元化、收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收入等(余志刚购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基础上的粮食最低收购等,2012),但实际的执行效果似乎并未得到认可。
价本质上不同于之前的保护价(周学忠,2005),它一种观点认为,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要靠提供劳动兼具生产支持与收入支持的双重功能,有助于合理力获得务农收入者的收入作用甚微或没有作用(顾调节工农及城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和军,2007),且该政策存在对市场价格的扭曲效配(周应恒等,2009)。
在见仁见智中,如何客观评应、流通环节;暗补;的效率损失、托市收购对市场价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供求调节的滞后效应等,应该立即取消(朱志刚等,基于此,考虑到最低收购价的实施品种不同可能会2006);另一种观点则是在肯定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引致不同的效果,本文单以小麦为例,对其最低收购果的同时,提出要合理确定定价标准(方鸿,2009),价执行前后、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区等的情况进行发挥其价格导向与;影子价格;的作用等(邹凤羽总量、结构与效率方面的动态及静态比较,在其他制等,2009)。
作为一项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粮食最度变量既定的情形下,评价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低收购价政策未能较好地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因而效果,以期对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19
省区,由此对政策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区进行分析。
二、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省区与非
(一)总产量比较执行省区的产出总量比较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促根据历年相关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河北、江进了粮食的恢复性增长,我国粮食产量由2003年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四43069.5万吨的低谷渐次增长,2004年-2010年,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5省区的小麦总粮食总产由46946.9万吨增加到54647.7万吨。
与产占到全国小麦总产的90%以上,且该比例还在逐此同时,作为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的小麦,其产量也出步提高(见表1),故我们将这15省区作为小麦主产现同趋势的变化,由2001年-2003年间的连续下区。
自2006年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国家滑转变为之后的逐年增长,特别是在2006年实行小一直将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作为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之后,小麦年产量均维持在执行省区,其余省份执行与否则由省级政府自主决10000万吨以上,到2010年累计增长6.199毛,呈现定。
为此,本文将国家层面上划定的6省作为小麦平稳增长态势。
最低收购价的执行省区,而将其余9省作为非执行表1小麦总产量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单位:
万盹,%全国小小麦主产省区执行省区非执行省区CRn麦总产总产环比增长总产坏比增长总产环比增长20009963.609377.207041.202336.0070.6720019387.308928.40-4.796736.40一4.332192.00-6.1671.76政策前20029029.008617.90-3.486374.40-5.372243.502.3570.6020038648.858306.203.626293.20-1.272013.00一10.2772.7620049195.188856.406.626772.707.622083.703.5173.652005979><>44.519389.806.027274.007.402115.801.5474.65200610846.5910083.707.397889.808.472193.903.6972.74政策后200710929.8010614.655.278607.829.102006.83-8.5378.76200811246.4110938.973.068802.422.262136.556.4678.27200911511.5111205.552.<>448846.390.502359.1610.4276.85201011518.0811241.450.328929.280.942312.17-1.9977.52注:
CR表示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省区的小麦产业集中度,即执行省区的小麦生产量在小麦主产省区中的地位;CR=五(X)J~(Xh0nnii其中,1表示第i个省区小麦生产量;n表示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省区数(n=6);N表示小麦主产省区数(N=15)0CR越接近于100'1毛,表示该n省区小麦生产的产业集中度越高。
表中指标值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以及国研网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下同。
从主产省区内部来看,虽然执行省区与非执行增长。
省区在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以来均实现了扭减为增
(二)总产值比较的格局,但前者在产量增幅及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后最低收购价带来小麦实物产出变化的同时,也者。
2006年以来,执行省区小麦产量累计增幅为使得各省区间小麦平均售价趋异(见表2所示)。
13.18%,年均增长2.08%;小麦产业集中度由2006自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以来,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年的72.74%增加到2010年的77.529毛,尤其是在区的小麦售价均在不断提高,但前者提高幅度却低2006年按照托市价收购小麦后,小麦产业集中度出于后者。
不过,尽管执行省区在小麦售价上存在相现跳跃性的增长,最高年份2007年的集中度高于对劣势,但其产值在2006年-2010年间持续增长,2006年之前的4-8个百分点。
而同期非执行省区且稳定性好于非执行省区。
但非执行省区得益于小小麦产量累计增幅为5.399毛,年均增长0.88%,这麦售价的较快提升,在同期产量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一指标低于执行省区1.2个百分点。
从表1还可以其产值在主产省区中的占比仍然有所提升,从而使看出,自2006年以来,执行省区小麦产量持续正增得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区的产长,而非执行省区小麦产出增长的稳定性较差,其中量贡献与收益实现出现背离倾向。
可见,在一定程2007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还出现环比下降。
从而度上,执行省区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实施对非执行省可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增强了执区具有;基准价;参照意义以及政策传导辐射效应,行省区小麦经营户的收益预期,从而有效保障了执进而引致政策托市效应也流向了非执行省区。
行省区以至于整个主产省区小麦产量的持续稳定.20.
表2小麦总产值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单位:
亿元,%小麦主产省区执行省区非执行省区售价产值环比增长售价产值坏比增长售价产值坏比增长20060.721<>444.090.701134.680.71309.4120070.761604.1711.090.751301.0414.660.77303.13-2.0320080.831806.8912.640.811426.199.620.88380.7025.5920090.922076.4914.920.901634.7914.630.94<>441.7016.0220100.992225.507.180.981753.047.231.03472.466.96注:
主产省区、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区农户小麦每0.5公斤售价是依据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各小麦主产省区农户的小麦平均售价,将各省小麦产量作为权重,加权计算得来。
应变化引起的,因而分解结构性因子的贡献份额,有三、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省区与非助于解释总量变化的成因。
执行省区产出结构比较
(一)总产量增长的因子贡献小麦总产量与总产值的变化是由结构因素的相表3小麦产出增量及其因子贡献的区域差异变化单位:
万盹政策前政策后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f:
Q-304.80-362.00-81.20479.50501.30615.8718.02194.643.9782.89CA-405.94-70.89-351.74-38.89417.161<>44.4604.87执行区5.853.9648.86CP101.14-291.11270.54518.3984.14471.4113.15188.7540.0134.03f:
Q-271.503.70-298.9566.8348.03486.27喃自634.8122.00221.13-76.32非执行区CA-295.96-169.00-326.40-86.8594.88-42.36-166.24-37.47232.72-43.85CP24.46172.727.<>44153.68-46.85528.63-468.56159.47-11.58-32.47注:
本表中计算的产出增量(f:
,Q)为本年度比上一年度水平;播面贡献(CA)、单产贡献(CP)为本年度比上一年度播面、单产增加对产出增量的贡献份额。
从表3可以看出,小麦产出增量以及因子贡献利于执行省区小麦播种面积的稳定或扩大,有利于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并且在不同省区间呈现差执行省区提升单位面积产出能力,一定程度上助推异性。
就执行省区而言,2001年-2003年为产出增了执行省区成长为小麦主产区产出稳定增长的主导量递减期,2004年-2005年为产出增量快速释放力量。
期,之后,随着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启动,其产出增量
(二)总产值增长的因子贡献由快速释放逐步转为平缓增长。
从因子贡献来看,小麦价值量变化取决于产量与价格的综合变执行省区播面贡献度的走势与产出增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 最低 收购价 政策 效果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