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290153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6.81KB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
(1)①句意为:
就去开导他;晓:
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
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
行动,活动;
③句意为: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奈何:
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
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句中重点词有:
坠:
掉;句意为:
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句中重点词有:
舍:
通“释”,释然。
句意为:
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
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
⑴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⑵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视④谓曰:
“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
人名。
②值:
适逢。
③郡:
城。
④相视:
看望。
⑤败:
毁坏。
⑥班军:
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
/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
(1)A项的“去”解释为:
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
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
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
表转折关系。
故选C。
(2)句子翻译为: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故断句为: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分析得出:
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
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分析得出:
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
⑴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荀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
“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目:
“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
检,拾。
③尝:
曾经,④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
(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不”:
通假字词,同“否”。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的“舍:
放弃。
去:
离开。
乃:
才。
子:
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
⑴①同“否”;②回头看;③代词,代指金子;④原来,从前
⑵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
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①。
可长有者,其为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孙叔敖戒子》
【注释】①禨:
(jī):
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数封我矣 多次,屡次
B. 必无受利地 一定
C. 知以人之所恶 恶劣
D. 孙叔敖之知 通“智”智慧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4)这两篇文章同为劝解儿子的书信,但是目的不同。
甲文诸葛亮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______,________ 乙文孙叔敖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______。
【答案】
(1)C
(2)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己的话来说也对);不要去接受王给的肥沃的封地,而是要选择贫瘠而又名声差的封地。
【解析】【分析】
(1)C项“恶”意思是“厌恶”。
(2)这句话意思是: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
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翻译需注意,非:
不是;致:
到达;第一个“知”:
通“智”,智慧;第二个“知”,明白。
(4)《诫子书》的中心内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文章的开头的第一句话;乙文的中心句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据此分析提炼或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C;
⑵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⑶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
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己的话来说也对);不要去接受王给的肥沃的封地,而是要选择贫瘠而又名声差的封地。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乙】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
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
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①管仲、隰(xí)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春往而冬反________
②遂得水________
(2)翻译。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
(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
【答案】
(1)通“返”,返回;找到
(2)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解析】【分析】
(1)解释文言文词语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反:
通假字,动词,通“返”,返回;②得:
动词,找到。
(2)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智:
智慧;用:
利用。
句意是:
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3)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途:
路,道路。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故答案为:
(1)①通“返”,返回;②找到。
(2)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参考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
“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信乎?
”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
(选自《韩非子》)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何故一足________ ②夔一而足矣________
③使为乐正________ ④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⑤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⑥国人道之________
(2)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故一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 宋之丁氏 学而时习之
C. 有闻而传之者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 哀公问于孔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闻夔一足,信乎?
②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4)阅读两则寓言,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都告诉我们:
________。
乙:
你说得真好,这两则寓言故事,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启示,还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________。
丙:
听了你们的对话,老师很欣慰。
看来,你们也可以做小老师了,教弟弟妹妹这样读寓言:
________。
【答案】
(1)原因、缘故;足够、够;担任、做、当;从井里取水;等到、待;讲述
(2)D
(3)①我听说夔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②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
(4)示例一: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
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
示例二:
对于传闻,要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
示例三:
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学习中,既要学习探究书本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读懂篇幅短小的故事,感受凝练的语言、简单的结构;虚构的故事情节;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读出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为”在文言文里属于一词多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理解。
(2)A什么;多少。
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学过的知识。
C听说这件事;听说。
D对。
故选C。
(3)ABD理解正确。
C理解错误,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但这个“清”是凄清、冷清的意思。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心情抑郁,而周围凄清的环境又触发了他内心的孤独、抑郁之情。
故选C。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一足:
只有一只脚;信:
相信。
此句为省略句,翻译时应把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听说夔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②使:
使用,指劳动力;于:
在。
此句翻译时应调整为: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
(4)这道题前两空要求填写这两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能结合故事内容分析即可。
结合故事内容分析,第一则通过夔只有一脚的故事说明凡是听到传闻,都不要轻信,而要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第二则寓言通过穿井得到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第三空要求填写如何阅读寓言,这要求从语言的特点着手,寓言的特点是:
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④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⑤"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
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语文 文言文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