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专刊.docx
- 文档编号:24285237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66.89KB
垃圾分类专刊.docx
《垃圾分类专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分类专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分类专刊
垃圾分类专刊
在世博园台北案例馆看台北市民如何扔垃圾
——记者昨到世博园台北案例馆探“零填埋”之秘
新民网·晚报推荐人口不断膨胀,物资消耗日增,越来越多的垃圾如何处置?
这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
上海和许多城市一样,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垃圾。
但这要大量占用土地,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脚下除了垃圾还是垃圾,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2009年,全市家庭日均产生垃圾1009吨;2000年,这个数字为2970吨。
10年减产三分之二。
”昨天,记者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台北案例馆看到的一组数字令人惊讶。
更神奇的是,台北市今年就有望实现“零填埋”,也就是说,从此这个城市将不再为垃圾所累。
这一切,是怎样实现的呢?
全馆最后一个展厅的一角,展示的是台北市十年来“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的实践。
随袋收费垃圾越扔越少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台北市政府环保局顾志康先生告诉记者,为减少生活垃圾产量,台北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垃圾费“随袋征收”等有效举措。
他说,1996年台北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培养民众形成定点送交垃圾的理念和习惯。
2000年,推出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办法,要求市民使用收费垃圾袋,除了不收费的厨余垃圾,别的垃圾,扔得越多收费越高。
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都可以免费送交,前提是必须分类。
讲解员林春霞告诉记者,在台北,一辆辆垃圾车每晚会定点在大街小巷穿梭。
她和邻居们一听到动听的《致爱丽丝》乐声,就拿着理好的一包包垃圾去送交。
垃圾车不同时间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错过一趟也不要紧,过两个小时,垃圾可以交到另一个地方去,都不远。
厨余垃圾和收费垃圾每天都可交,其他则根据日程表回收。
一开始市民也觉得麻烦:
居住小区没有垃圾桶,扔垃圾必须定时定点!
但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垃圾也越扔越少。
一户家庭月均垃圾费,从最初的150元新台币(合30元人民币)降到现在的50元新台币(合10元人民币)。
“如果有人把收费垃圾混在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里怎么办?
”记者问。
“有稽查员监督,其他居民也会举报。
”林春霞说。
物尽其用城市不产垃圾
如今的台北市民发现,城市里原来可以没有“垃圾”:
旧家具、旧自行车整修后可作“二手货”出售;焚烧垃圾的灰渣可做环保水泥等。
林春霞指着脚下的灰色地毯说:
“喏,这用的就是垃圾灰渣原料。
”顾志康说,“厨余垃圾”也能物尽其用,有的可以喂猪,有的可以制成肥料,免费发给市民养花。
台北案例馆馆长陈庆安说,2005年全球100多个城市签订了《旧金山绿色都市宣言及城市环境协议》,共同承诺2040年实现垃圾“零填埋”目标,台北市今年可望达成,提早了30年。
由于垃圾减量,台北市规划中的第三座垃圾填埋场已无需兴建。
上海尝试垃圾分类收集
红、黄、蓝、绿分别表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玻璃”“有害垃圾”,本市的不少小区都已安放四色或双色分类垃圾桶,马路上也随处可见分“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
自2008年起试行垃圾箱分类以来,本市生活垃圾分四类扔的居住区已达3738个。
“其他垃圾”由环卫部门每天清运,玻璃和有害垃圾则定期清运,可回收物由物业、保洁人员处理。
去年本市共有40吨有害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回收并资源化再利用的玻璃1300吨、饮料纸包装1244吨。
但总体上,上海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
不少家庭每天都要扔一两包垃圾,里面菜皮骨头、废纸塑料、瓶瓶罐罐,什么都有。
原因一是“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二是缺少像台北这样“随袋收费”的强制性手段……
国务院已出台有关规定,《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也于2008年11月实施,规定“本市即将实行生活垃圾收费”,但收费具体方案仍在准备。
环保人士先推干湿分类
推进垃圾分类还有何好办法?
长期致力于推广垃圾分类、循环经济的食品包装企业利乐中国的副总裁杨斌提出了一个新鲜的建议:
不妨先进行干湿分类。
杨斌说,垃圾分类要视不同的条件而定。
发达国家分得很细,好处是有利于后端的回收处理,但在中国可操作性不大,一方面全民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回收体系没有跟上,现在的主要回收渠道是民间的拾荒者大军。
所以,我们的垃圾分类可以先从干湿分类做起。
即在厨房放一个较小的垃圾桶,盛放“湿的”餐厨垃圾;外面放上另一个垃圾桶,盛那些不可降解的干垃圾。
“湿垃圾”可每天倒,“干垃圾”则满了再倒。
这样,回收人员从“干垃圾”中再分类就容易多了,能回收的也更多。
这样,对市民的宣传教育也容易得多,做起来也容易得多。
让城市垃圾变得越来越少,除了政府的推动外,也离不开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环保意识。
“每一个人的小小努力,造就城市的不平凡。
”这是台北案例馆给我们的启示。
垃圾堆里捡回1200多万台北垃圾回收让杭州人长见识[图]
2010年7月25日10:
27
泡沫塑料溶解压制成的保丽龙球
修复的自行车,50-60元一辆出售
东方网7月25日消息:
一个1996年就起步的垃圾分类、回收架构和经营体系,注定成为尚处于垃圾分类启蒙的杭州的老师,更不要说,它还多次获得“资源回收全台湾评比第一名”。
台北中和市(相当杭州的一个区)资源回收经验已经吸引了上海普陀区参访团的目光。
昨天,杭州“两岸邻里情”文化交流团在该市的清洁队资源回收场,又巧遇了天津市南开区访问团。
是什么促使他们这么早启动垃圾分类回收?
是中和市地理空间的狭小,资源的有限,以及经济提前起飞后对环保生态的自然要求。
2001年正式启用,中和市由垃圾车附带回收改为专车收运。
目前有47辆回收车(不包括收集厨余垃圾)每周6天实施回收。
一般情况下,居民会自觉将垃圾分成三类(一般垃圾、资源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但我们在第王社区发现,居民们更是细化到了8—9类,其中废纸、废铁铝、废玻璃、废塑料等等都被要求分门别类,甚至还有专门养猪(牲畜)厨余垃圾和非养猪(牲畜)厨余垃圾之分。
如果你没有使用专用的分类的垃圾袋,对不起,你将受到约合人民币250元至1200元的罚款。
在清洁队资源回收场,玻璃分类、塑料分类、废电器拆解、废旧自行车维修再利用、电器维修再利用、废照明光源类、废光碟片、废干电池、还有竹筷回收、手机回收等等,一间间操作间设置井然并有序运作着。
像玻璃垃圾还要根据白色、茶色、青色等颜色进行分拣,因为不同的颜色它的回收价格不一样。
除了民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相关规定的约束,是什么让垃圾分类回收成为一项有序的产业?
是回收再利用的市场效益。
在现场,一台看上去不是很复杂的小型机器,就可以很快将泡沫塑料压制成一个拳头大小的保丽龙球。
像这样的保丽龙球,在清洁队资源回收场公布的今年下半年最新的回收物价格表上,它的标价是约合人民币4元/公斤。
其他,像废光碟片可以卖到约合人民币7元/公斤。
经过维修的自行车、电风扇、电视机等都欢迎民众前来购买。
像标价人民币五六十元一辆的修复自行车,据说一年可以卖出七八百辆。
清洁队资源回收场有一份年度核算账本,资源率达到40%多;资源回收变卖销售收入1个多亿(新台币),除去6000多万元(新台币)的各类成本,最后得到4000多万元(新台币)利润,即近1000万元人民币。
而厨余垃圾回收变卖所得也有200多万元人民币利润。
“一个城市人多,钱多,大家不一定会怀念,但只有人们有文化,懂得环保,爱护生态,才让人觉得可爱。
”大力推行资源回收的中和市市长邱垂益还有比巨大收益看得更重的东西。
参观结束时,资源回收场周边社区的居民向我们挥手作别,他们并没有搬迁的打算,因为有关部门为消除影响,而增设了相应的隔离设施。
相对于中和市41.5万人来说,这就是比经济还要重要的东西。
台湾强制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变黄金
台湾在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方面的投资已十多年,资源回收的成效及创造的再生产业经济位居全球顶尖地位。
台湾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瞩目。
在目前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台北市以“资源循环、永续社会”为展览主题,获选进入最佳实践城市之一,全市靠着45%的资源回收率成果,向国际展示台北城市美好生活的典范。
2008年,台湾虽然不是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会员国,但却以“frontrunner”(领先者)身份,受邀出席该组织的永续物资管理会议,分享废弃物预防及回收成果的经验。
最近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台湾不在脚上功夫显峥嵘,而是“占领”足球强权国家队的肌肤,让球员穿上由台湾技术制造的宝特瓶(PET)再生机能性球衣。
这种球衣量轻与速排汗的双重优点,获得巴西、荷兰、葡萄牙、美国、韩国、澳洲、纽西兰代表队的青睐。
带来4亿元回收再生产值
行政院环保署的资料显示,台湾去年透过家家户户进行垃圾分类,带来至少95亿6000万元(新台币,下同,约4亿1500万新元)回收再生产值。
光是为资源回收、清运而生的业者就达782家,并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
若加上再生产值贡献最大宗的工业废弃物回收资源金额487亿元,整体资源回收产值超过582亿元。
台湾的垃圾处理政策,从掩埋逐渐并入焚化处理手段。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垃圾问题变成危机。
土地有限的台湾,1998年开始采取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改革,终结了长达20年的垃圾全掩埋政策。
资源回收家家有奖励
1998年,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台北市政府环保局的推动下首开先例,行政院环保署采纳了台北市的政策,分两阶段向全国逐步推广。
2005年全国十县市政策跟进,2008年全台湾25个县市纳入垃圾强制分类的实施范围,完成改革。
台湾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於幼华受访时指出,台湾资源回收的整体成效在全球数一数二,成功的主因在于资源回收家家户户都有奖励。
在台湾,凡是小区或居民自组回收组织,收集来的资源回收物,可从政府的“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取得一笔回馈金,供小区公共用途。
学校、社福团体、公家清洁队、回收商,都是回馈对象。
2008年,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支出的回馈金即达47亿8270万元。
环保署顾问、台湾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洪荣勋受访时表示,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的运作基金,来自生产33项强制回收产品业者每年缴纳的“回收清除处理费”,回馈机制可以确保强制列管的回收资源,从民众废弃收集端,进入清运、回收处理体系。
目前列管的33项强制回收产品,回收率皆达八成以上。
为了强化垃圾减量的经济诱因,台北市政府更推出“专用垃圾袋”创新政策,取代过去垃圾清洁费用与自来水费价格连动规定。
换句话说,只要加强资源回收,垃圾袋使用量就会减少。
以一家四口为例,透过资源回收为家庭减少垃圾数量,约可省下近五成的垃圾清洁费。
环保署统计,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行至今,一般废弃物的垃圾清运量从2000年的787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422万吨,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从0.982公斤降到0.50公斤,减少达49%。
资源回收量也从85.3万吨,提高到273万吨,2009年公布的全国资源回收率已达35.34%,领先美英等先进国家。
回收废电子产品炼黄金
高资源回收率为台湾带来回收再生产业蓬勃发展契机,高附加价值的贵金属回收技术,更受到全球关注。
从事废电子产品回收的业者,从废计算机、信息产品的电子零组件剥离出集成电路(IC)、电路板、电阻器上的混合五金。
以业者目前的技术,平均每六吨IC板可炼出1公斤黄金,黄金纯度达99.9%。
回收的废计算机、电子产品的非金属部分,则可再生成为人造建材及艺术品,充份达到物尽其用。
专事废电子电器产资源化的最大龙头佳龙科技公司,在前年炼金的营业收入40亿8837万元,占整体营收的八成。
工业废弃物再生产值倍增
2008年,麦肯锡公司BillWiseman在商业周刊发表“电子废弃物回收商机,台湾有机会主导”文章中指出,到2013年,全球电子废料回收市场将达90亿至100亿美元,台湾以资源回收基金模式推动资源回收产业运作,每年达50%以上的妥善处理率,加上台湾科技业者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若能做一点研发投资,应该能将没有国家想做的低附加值废物处理产业,发展为一个国家的高增长、有利可图的绿色产业。
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工业废弃物回收再生产值,从2002年的249亿元,提高至2009年的487亿元,五年产值增长95%。
世足赛球衣的布料来自台湾宝特瓶的再生技术,平均八支宝特瓶可制一件球衣。
(新华社)
两岸交流工业废弃物回收法
目前有台商已在大陆投资设厂,处理工业废弃物回收,而大陆也主动向台湾要求进行搭桥计划,希望到台湾交流废弃物资源回收,预计今年10月将来台。
再生产业在台湾蓬勃发展,除了技术外,完备的立法条件与环保观念也是重要的。
林志森表示,过去政府推动国家级机构研究再生技术往往与实际脱节,对业者帮助不大,政府研发预算也因此锐减。
后来由业者主导研发结合官学力量,才加速资源化提升脚步。
废弃物再生的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必须完备产品合法使用地位,过去台湾曾经发生工业废弃再生建筑产品上市,获得公家单位率先启用,却被揭发工程偷工减料,吃上垃圾盖房子的官司。
资源零废弃,垃圾零掩埋,逐渐成为国际间永续物资发展的共识,台湾也定下2020年达到资源零废弃的时间表。
要落实这个目标,先决条件是要有前端的绿色环保产品设计、中端的资源回收及后端的资源再生,紧密结合成为系统,但学者对此不表乐观。
林志森指出,从台湾再生产业蓬勃发展情况看来,显示绿色产品设计政策不是做得顺利,因为掌握设计技术的业者,如果没有十成把握,也不敢贸然改变,“政府这方面很难下功夫”。
於幼华则认为,台湾政策基本上还是重发展,发展之后的问题如何收拾,政府一方面没有经验,再者兴趣也不大,2020年后谁来审计资源零废弃是否达标?
台湾废料化为世足赛球衣
在南非世足赛发光的台湾机能性足球衣,布料来自宝特瓶神奇的再生技术。
经济部纺研所副所长连荣盛表示,台湾投入宝特瓶回抽丝制成纤维技术已有10年,国际品牌NIKE受托制造世足赛球衣系列,胜出原因在于再生技术细致化的突破,提升纺织手感,目前只有台湾、日本居领先地位。
平均八支宝特瓶可制作一件球衣。
经济部表示,世足赛系列国家球衣及零售球衣,估计使用超过1300万支宝特瓶。
台湾每年从宝特瓶抽丝纤维所需的宝特瓶高达9万公吨,相当于45亿支600cc的宝特瓶,原料甚至供不应求,还得向国外进口。
这希望原料可制成购物袋、衣服、假发、毛毯等产品,实际产值达90亿元。
经济部工业局推动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提升达20年,现任职绿色生产力基金会董事长林志森受访时指出,台湾整体资源回收量及回收技术领先国际很多,但某些高科技研究水平如特殊贵金属的提炼,日本、德国较具优势。
居民丢垃圾有‘盛大仪式’
在台湾,垃圾强制分类是居民必修的生活课,也是每日演练的大工程,因政府规定,住户垃圾在离家丢弃前,不可随地摆放,民众有义务将家中废弃物“护送”上垃圾车。
过去,居民将垃圾打包塞进垃圾袋便了事,现在每次丢掷废弃物前,居民得多花一分钟判断手中物到底是一般垃圾、还是有用资源,或是厨余(食物剩余物)。
须从垃圾中挑出33项回收资源
从废弃物中挑出饮料铝罐、塑料包材、报刊纸类、玻璃瓶罐、电子产品、废光盘等33项资源,吃剩的果皮菜渣也要当厨余回收。
剩下的,才是具“纯正血统”的垃圾。
在台北市,居民还得帮垃圾穿上“正版”的垃圾袋外衣(专用垃圾袋),才能合法丢弃。
别以为剩余的只是简单的丢弃动作,接下来还有盛大的垃圾“护送”仪式。
当傍晚远处街头传来《少女的祈祷》的名曲音乐,就表示垃圾车队到来,居民可以准备外出集合等待倾倒垃圾。
傍晚时,民众不分男女老幼、身份阶级,齐聚巷弄,左提垃圾,右握已分类资源,可能外加一袋厨余,大伙也会趁着等待垃圾车队驾到前,寒喧、闲聊。
不消三五分钟,垃圾车及资源回收车一前一后驾到,嘹亮的《少女的祈祷》伴随民众鱼贯送垃圾、资源上车,资源回收工作才算完结。
台湾不曾间断推动垃圾减量,继专用垃圾袋政策在台北市成功实施后,环保署计划在全台湾推行。
环保署也每隔一年推出多项垃圾减量计划,由公家单位及学校试行、试办,成功后逐步推广到商业市场。
当然这也曾因造成民怨过大与业者集体反对,在力度方面进行一些调整。
自备杯子买咖啡可享折扣
目前台湾推动环保措施,不求一步到位,而是与业者讨论通过奖励或有偿方式推行垃圾减量的政策。
例如,连锁便利商店或大型超市不再提供塑料提袋,顾客若要塑料提袋,须支付1至2元(新台币,下同,约0.4到0.8分新元)购买。
而持自备杯子到便利商店、连锁咖啡店购买咖啡,可享2至3元的折扣优惠。
目前这已在全台广泛施行。
在台湾,小学生个个都是资源分类高手,担任起家庭资源回收教育的种子部队。
环保署顾问、台湾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洪荣勋受访时表示,从环保政策倡导经验中意外发现,在环保意识薄弱年代,若从小学教育培养环保回收意识并给予实际任务与定期评鉴,可使孩子在家的行为改变。
八成民众满意垃圾分类政策
环保署的政策民调发现,2005年全台十县市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民众对政策的满意度达80%,高于2008年总统大选76.33%的投票率。
这显示,政治参与度高的台湾民众,对资源回收政策更为重视,愿意持续在行动上给予支持。
台大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於幼华表示,台湾资源回收政策带动居民对于物质循环概念的环境教育,这是非常好的。
目前,资源回收政策成效已往攻顶的方向走,只是越到后面越困难,进步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唯有政府与民众的坚持,它才能继续向前。
世博漫谈:
生活废料处理与资源回收
如果说自1851年之后的百年间,世博会展示与传播推广的更多的是以科技力量征服自然、使人类生活更便捷更舒适的“赫赫战果”,那么从20世纪后半叶起,当人类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时,环保的理念就被逐步引入;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时,“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毫无争议地成为最重要的理念之一——过去半年里,当我一次次游览世博园,便有了如上的感触。
所以我喜欢城市最佳实践区,因为这里所展示的一个个从世界各地遴选出来的成功案例,充满着人类在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中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那是烈日炎炎的八月,我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整整参观了三天半。
毕尔巴鄂城的“凤凰涅槃”,弗莱堡市内可随太阳照射方向旋转的“阳光屋”,伦敦零碳馆所展示的“贝丁顿”社区,汉堡之家的被动能源使用技术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最使我流连忘返的却是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为此两次参观台北馆,并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
我关注这一议题,是因为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多的超大城市中,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不仅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后世博时期上海市民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那么该如何提高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资源利用率呢?
从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我得到的启示是:
一、从国情出发,实行家庭厨余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绝大多数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厨余垃圾,要把厨余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另行处理,至少在目前缺乏可行性。
而将其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回收处理,一是可以通过发酵等方法变废为宝,变成沼气和有机肥料,台北市与马德里市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成功;二是干湿分离后,其他生活垃圾的再分类与回收利用就容易多了。
二、多部门联手,将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抓
2010年3月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生活垃圾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三大目标,其实现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垃圾减量必须从源头抓起。
要制止商品过度包装,这需要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持。
而超市、菜场提高净菜的供应比例也很重要。
其次,垃圾分类处理必须环环相扣。
不仅前端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到位,后端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也要到位,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第三,垃圾作为资源回收后的循环利用,关系到整个运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以厨余垃圾的处理为例,由于担心由此产生的肥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对粮食、蔬菜等农作物造成污染,本市农业部门至今尚未发放生产、销售许可证。
所以尽管目前仅回收了餐饮行业和单位食堂的厨余垃圾,可由此产生的一大堆肥料至今仍堆放在一些综合处理厂的仓库里。
那么这些肥料能否用于城市绿化与花卉、苗木的生产,这就需要农业、环卫与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商解决。
第四,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不仅要帮助每个市民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更要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这需要教育部门与大众传媒的共同参与。
三、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率的重要举措,但不是唯一举措
从网上看到,本市有关部门已经在研究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这似乎为时尚早。
毫无疑问,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能够达到99.9%,与2000年推出的不可回收垃圾“随袋收费”有着很大关联度。
但在这之前,该市曾实施了20多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尤其从1996年起,实施了力度相当大的全市性的“垃圾不落地”活动,并推出了分门别类回收旧家具、旧家电、旧衣物等诸多配套措施。
而台北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教育水平基本一致,贫富差距较小,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比之下,上海的情况就复杂多了——城市面积大,人口多,教育与收入水准不一,人口流动性大。
目前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回收的软件、硬件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
一旦家庭中的厨余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全市全面铺开、有效实施,并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之后,大多数市民就会发现,将厨余垃圾剔除之后,家中其他的生活垃圾其实并不多,再将其按可回收垃圾、重度污染垃圾等分类也就是举手之劳。
在此基础上再推进一步,经过试点,生活垃圾收费也许就水到渠成了
垃圾分类专刊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从分类收集的概念来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分类收集指的是从源头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开始,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和性质进行分类投放的过程;“广义”的分类收集指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分类后收集、储存及运输的全过程。
一般分类收集指的是广义的概念。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垃圾收集方式都是混和收集,由于这种收集方式简单易行,对垃圾收集设施及作业方式要求都比较低,收集费用也较小,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收集方式。
但是这种收集方式降低了生活垃圾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其再利用的价值,同时增加了垃圾后续处理和处置的难度,提高垃圾处理的总费用,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
在我国城乡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加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都面临着无地可选的困境,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如下:
1减少垃圾处理处置量
生活垃圾在源头、中转、运输等环节经过分类回收后,不同类型的垃圾被分离出来。
可回收利用的重新进入到物质的循环过程当中;有毒有害的纳入危险废物收运处理系统;其他垃圾根据末端处理流向分类处理。
垃圾分流后进入环卫系统的垃圾处理量会相应减少。
2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产当前生活垃圾被认为是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既是对生活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尽可能进行充分的资源化利用,使更多的垃圾作为“二次资源”进入新的产品再生循环。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 分类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