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题I.docx
- 文档编号:24281209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87KB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题I.docx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题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题I.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题I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题(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班级、姓名、4位班座号、9位市统考号,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第Ⅱ卷密封线内。
用2B铅笔在答题卡填涂9位市统考号,并在姓名栏内写上姓名后写上四位班座号,请仔细校对9位数的市统考是否填涂正确。
2.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
3.第Ⅱ卷共 页,务必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各题指定答题处。
第І卷(选择题共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散佚(shī)濡(rú)养金瓯(ōu)无缺蓊蓊(wěng)郁郁
B.蹙(cù)眉蜚(fēi)声恓恓(qī)惶惶未雨绸缪(móu)
C.聒(guō)噪戏谑(nǜe)浑身解(xiè)数风声鹤唳(lì)
D.袅娜(nuó)夙(sù)愿虎视眈眈(dān)步履蹒(pán)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C.这件事对于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玉璧,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阿Q精神胜利法”和“幸福在于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和非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了的一种自我把握形式和心理调节方式,是一个人身处弱势时自我解嘲的精神避风港。
C.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电影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A.②①③⑤④B.②①③④⑤C.③⑤②①④D.①③②④⑤
二、本大题8小题,共27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完成5—10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6分,共16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歆蜡日(注①),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
蜡(zhà)日:
古代一种年终祭祀。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
告诉
B、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信:
书信
C、 贫践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
出嫁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晏宴:
欢乐
6、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何乃太区区
C、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D、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值胡贼攻郡值:
恰逢B、不忍委之委:
丢下
C、去之所以更远去:
到D、每以识度推华歆推:
推崇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远来相视会不相从许
B、败义以求生肇锡余以嘉名
C、王之学华吾辈无义之人
D、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宁可以急相弃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巨伯远道而来探视病中的友人,正赶上贼人在围攻友人所在的城池,友人劝他赶紧离开避难,但他为了朋友道义而断然拒绝。
B、最终,贼人因为荀巨伯的舍命抵抗、坚守道义而撤军。
C、王朗很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曾经在蜡日这天召集子侄们设宴共饮。
于是王朗也效仿华歆召集子侄。
D、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没有拒绝。
可是,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而华歆表示反对。
10、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译:
(2)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
(二)按要求完成10——11小题。
(1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任选3小题,多选则按前3小题计分)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诗经>两首》)
(2)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
裂开。
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1)“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3分)
答:
(2)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读冰心《我的家在哪里?
》,回答13——14题。
(7分)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
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
“你要上哪儿呀?
”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
“我要回家,回中剪子苍。
”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
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
我迷惑地问我自己:
“这是谁呀?
中剪子巷里没有他!
”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玙和以后进屋里来女儿和外孙了!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
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
“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
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或‘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
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13、如何理解“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这句话?
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4、作者为什么要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
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
为什么?
(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15——17题(12分)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
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
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
他因办“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反过来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大事”的发展。
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
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
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
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
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
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班性质的学堂。
比如办电报局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办有附设的学堂。
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
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精细为群僚之冠”,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
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学以致用”为准则。
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
其一是不许“躐等”。
他说:
中国过去学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
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
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他自己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
也正因为这样,后来当他的天津海关道继任者李少东请求将60名学生分别改学法语、德语和日语时,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怀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设立南洋公学”。
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学堂基地由臣捐购”,常年经费也由他所经营的轮、电两局岁捐十万两。
此时正是盛宣怀大展宏宏图之际,因而主张南洋公学“取国政之义,以行达成之实。
于此次钦定专科,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
显然,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由盛宣怀直接控制的正规学校。
盛宣怀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他说:
“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
”所以南洋公学陆续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
郑观应赞誉说:
“此乃东半球未有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业也。
”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5.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与奋力开拓,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已处于盛宣怀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盛宣怀认为,开采矿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旦让外国人插手其间,将使中国的矿藏资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张完全自主开采。
C.盛宣怀在天津、上海等地办的电报学堂和在汉阳铁厂时办的学堂,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而理论和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D.盛宣怀认识到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必须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E.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反映了我国近代学校创办前后的社会背景。
16.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
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4分)
答:
17.盛宣怀创办并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学有什么特色?
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办学目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四、本大题2小题,共6分。
18、在横线上再写几句话,组成排比句,表现“要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主旨。
(3分)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出“和谐号潜水器”的特点。
(3分)
近日,我过“7000米载人潜水器命名和水中实验启动仪式”在江苏无锡举行。
7000米载人潜水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了我国集成创新成果,被正式命名为“和谐”号,项目研制工作正式由陆上调试阶段进入水池联调阶段。
“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是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
该潜水器具有当前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能把人员和各种设备运载到了7000米的深海超常环境下进行资源勘查、科学考察和深海特定作业,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部海洋区域的99%。
答:
五、本大题1小题,共40分。
20、请以“在中成长”为题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题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分)
10、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译:
(2)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
11、默写(6分,每空1分,任选3小题,多选则按前3小题计分)
(1)
(2)
(3)
(4)
12、诗歌鉴赏。
(1)(3分)
(2)(2分)
13、(3分)
14、(4分)
15、(4分)
16、(4分)
17、(4分)
18、(3分)
19、(3分)
20、作文(40分)
参考答案:
1、D.A项“散佚(yì)”,B项“恓恓(xī)惶惶”,C项“戏谑(xuè)”
2、B.A项“不以为然”应为“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C项“一文不名”应为“一文不值”。
D项“风声鹤唳”意思是形容惊慌疑惧,不合句意。
3、C.A项“也去一显身手”赘余。
B项“它”指代不明。
D项主客倒置。
4.A。
依据前后的连贯关系推测。
5、B信:
媒人
6、DA至于:
到达B区区:
见识短浅C可怜:
可爱
7、C距离、相距
8、A,表动作偏指一方,“你”。
B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意义为“来”,后一“以”是介词,意为“把”。
C前一个“之”主谓之间助词,后为结构助词。
D前一个“宁”为动词,“宁愿”,后为副词,“怎么”。
9、B“舍命抵抗”说法错误。
10、
(1)败坏道义而(来)求生存,哪里是我荀巨伯的做法!
(2)好在(幸好)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一)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
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现在快要死了,您可以赶快离开。
”荀巨伯回答道:
“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生,哪里是我荀巨伯的做法!
”贼兵已经闯了进来,对荀巨伯说:
“大军一到,全城之人都逃避一空,你是什么人,竟然独自留下来?
”荀巨伯说:
“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
”贼兵相互转告说:
“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
”便撤退回去。
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到了保全。
(二)王朗时常因为华歆的广博的见识与非凡的气度对华歆推崇倍至。
华歆曾经在蜡日这天召集子侄们设宴共饮。
于是王朗也效仿华歆召集子侄。
后来,有人向张华提及此事,张华(听后)评价说:
“王朗学习华歆,其实学的都是皮毛,浮于表面而未深入内核,所以越学离华歆的实际差距就越遥远。
”还有一次,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
“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
“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
”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11、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春与秋其代序恐年美人之迟暮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12、
(1)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
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花之白。
以“堆”“遍”“满”写出了梅花开的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
(诗句解析1分,比喻分析和炼字各1分。
)
(2)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
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
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想象或虚写、夸张的手法并结合诗句解析1分。
表达的感情1分。
)
13、
(1)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在梦里“暴露”与“揭发”的往往是他寄情最深的东西,唤起的是他潜藏在心底的最美好的感情。
(1分)
(2)以“梦”起笔,领起下文所描写的“梦境”;照应并揭示出“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一主旨句。
(2分)
14、参考提示:
在表面上看来,她无官无权,无级无款,似乎是“一无所有”,(1分)但实际上正因为没有了这些世俗的牵绊,作者便拥有了坦诚为人的一世清白,拥有玉壶冰心般的纯洁,拥有了真诚生活、清白做人的正直,拥有一种宁静厚实的心境,拥有割舍不断的亲情,拥有一个宽广丰厚的精神家园。
她是一个精神的大富翁。
(3分)
15.(4分)BC
16.(4分)
第一问(2分):
①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②重在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只不过是工具。
每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第二问(2分):
体现了盛宣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意思答对即可。
17.(4分)
第一问(2分):
①以内政、外交、理财等文科专业为主;②设有师范、小学、中学和大学。
每答对一点给1分。
第二问(2分):
①为国家培养政法人才;②为新式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8、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川;如果你是鸿鹄,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燕雀;如果你是金子,何必在乎别恶人把你说成沙粒。
19、自主知识产权;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能载人,工作范围广。
(每点1分)
20、简略分析:
写“在挫折中成长”的同学占一半以上,而这其中的挫折主要是指考试失败,选材趋于雷同,显示出高一学生积累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里选取四篇范文《在挫折中成长》《在阅读中成长》《在感恩中成长》《在尝试中成长》,最后还附上有精彩段落的赏析。
在挫折中成长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苦咖啡一般,只有经过了重重苦涩,才能品味出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长空……——题记
夜深了,月光透过玻璃照在地上。
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任凭眼泪“叭嗒,叭嗒”地打湿那份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这次期末考试,我又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我委屈,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每次连一点收获都没有,我怨老天不公。
不觉又想起了那挑灯夜读的情景,又想起父母为我送来面包和牛奶的情景。
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我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吗?
算了,不去想它了,再回来的路上。
我发现地上的饼干渣在动,想看个清楚,只见几只蚂蚁在搬这饼干渣,饼干渣一动一停,好像它们搬起来很费劲,真有意思!
我拿来放大镜,想仔细看一看这些小东西。
我还要给它们设点“障碍“。
我将石头放在它们面前,只见它们要改变方向,结果被我用石头团团围住,看它们这回怎么办!
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个带头的蚂蚁首先爬上了石头,这就像一个指挥官,陆续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它们想用力将饼干渣托过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那只带头的蚂蚁将饼干渣抬起来,后面的蚂蚁用力推,就这样花了大约三十分钟,饼干渣终于被蚂蚁从石头上运了过去。
我突然领悟到,连这么小的蚂蚁面对挫折都毫不丧气,我们人类更应该敢于面对挫折,我又想起:
爱迪生的实验室被炸,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没有丧失信心,而在短短的三周内,便成功地发明了留声机;贝多芬双耳失聪,对一个音乐家这无疑是最大的挫折,而贝多芬面对挫折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他说: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就这样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我又再一次打开课本,这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内,在哪摔倒,就在那爬起来。
我笑了,挫折,我向你挑战,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挫折会伴随成长,但“疼痛是成功的前奏”。
遇到磨难是必须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请铭记:
成长需要挫折,让我们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在阅读中成长
无论是京腔琼韵还是真草篆隶,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大众俗语,无不在阅读中得到融汇,无不在阅读中得到彰显和离析。
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深邃。
(充满韵味的高度概括,绝!
)
在阅读中成长,我认识到历史的沧桑。
周口店的泥沙,河姆渡的烟云,半坡村的幽邃,大汶口的风霜,这是股胎于荒野的奇迹。
秦砖汉瓦锻造了你的刚强,楚辞汉赋澄澈了你的心灵,唐诗宋词涤荡了你的灵魂,元曲明清小说华丽了你的外表,长江黄河疏通了你的命脉......我曾与马致远一同伤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愁苦;与李商隐一起啧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离愁别恨;与晏殊一道叹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韵华易逝;与杜牧一起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世态炎凉。
(运用古典诗词的典范,简直就是字字珠玑,妙到毫颠!
强烈建议识记借鉴!
)
在阅读中成长,我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溪水浮虑,白云悠悠,田田摇曳一塘爽然夏色;芳草萋萋,榆阴剪剪,万木匆匆,青柳勾勒一季绚烂斑斓,蝶恋花丛,蜂迷津渡,鹰击长空,剪辑云霞绯色;喜马拉雅之雄奇,雅鲁藏布之蜿蜒,珠穆朗玛之圣洁,汇集成一曲千回百转的交响曲。
我的心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崴蕤叠翠,眷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幽雅闲适,动情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静谧悠然;瞻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松柏风标;顷心“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妩媚焉然。
我绮思朝曦暮晕,遐想缒缱,恋慕流岚虹霓,谛听百鸟啁啾,赏悦流觞曲水,睹物椰林向晚,沉浸大自然的的怀抱,任驿动的思绪驰骋在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原野。
在阅读中成长,我领悟到了诗歌的绚烂。
读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会领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胸怀与豪迈气魄;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会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旧更替的道理与积极乐观的精神;读了“青山萦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同样会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异曲同工之妙......一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激发了多少有为的自信;一段“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诉说,升华了多少爱国的气节;一腔“老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册 期中 模块 考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