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11.docx
- 文档编号:24275686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07MB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11.docx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1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1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蟋蟀的住宅》人教部编版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第三篇精读课文。
这组课文以个”观察与发现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蟋蟀的住宅》写了非常有特色的动物,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怎样运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
【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四年级语文来,发现本班的学生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备初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能自行探究知识。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尝试开始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并适应生本课堂,逐步培养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激发孩子阅读和观察的兴趣。
。
因此,本课的教学初次采用课前先完成“学前小研究”,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课后延伸阅读,拓展观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圈点勾画,读懂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3、体会并学习蟋蟀的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描述事物,感受作者认真细致观察的品质。
【教学准备】设计“学前小研究”,制作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了解蟋蟀如何建造住宅。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课前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目。
二、走近作者,走进蟋蟀的住宅
1.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迷恋昆虫研究。
曾经用自己的积蓄买下一块荒地,专门放养昆虫。
在这片荒地上,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的许多秘密,创造了著名的《昆虫记》。
《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读起来饶有趣味。
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文章,了解其中一种昆虫:
,走进它们的“住宅”。
请读课题:
7、蟋蟀的住宅。
2.质疑: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主要描写蟋蟀的住宅,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观察蟋蟀的住宅
(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先引导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二)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在作者的眼中,蟋蟀的住宅是一个怎样的?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结合以下问题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
我从这部分的句子“”
中的词语感受到蟋蟀住宅的特点。
通过对比,我认为蟋
蟀。
1.默读思考。
2.小组交流。
3.班上交流:
指名到讲台前交流,在交流中感悟理解重点句子,学习对比的手法,领悟蟋蟀住宅选址特点,体会蟋蟀不可随遇而安精神。
预设交流以下重点句子: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读句子。
谈感受:
从句子中你感受到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了解蟋蟀选址谨慎认真的态度,不肯随遇而安。
点拨:
蟋蟀要精心建造自己住宅。
明白所以蟋蟀的“住宅”是住宅,而非洞穴。
再读句子:
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好吗?
请学生板书自己蟋蟀住宅的特点关键词。
(排水优良温和阳光舒服等)
(2)“在朝着阳光的堤案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直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读句子。
谈感受:
从句中你感受到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理解归纳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
再读句子:
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好吗?
板书蟋蟀内部的特点。
(隐蔽、干燥、九寸深、一指宽、有门、有平台等)
(3)这屋子的内部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读句子。
谈感受:
从句中你感受到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理解归纳蟋蟀住宅内部的特点。
再读句子:
请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体会。
个人读,齐读。
)板书蟋蟀内部的特点。
(简朴、清洁、干燥、伟大的工程卫生等)
4.教师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清楚地知道:
通过作者的观察,蟋蟀的住宅是这样的:
选址慎重、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外部隧道隐蔽,住宅九寸深一指宽,有门又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四)找出蟋蟀是动工建造住宅的句子,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五)颁奖:
我们参观了蟋蟀的住宅,选择一个角度来颁奖。
颁什么奖,请你想一想,然后写上一段颁奖词。
(角度:
蟋蟀的住宅、蟋蟀、法布尔)
(六)读完了这一课,你对观察事物有了什么样的体会?
请谈一谈。
1、生谈感悟
2、联系实际提出要求:
多观察,多记录。
四、拓展延伸:
1、资料袋内容
2、法布尔的作品:
《昆虫记》。
板书:
7、蟋蟀的住宅
法布尔
蟋蟀出名:
不光唱歌还由于住宅
(引起下文)
住宅特点选址:
慎重排水优良温和阳光
外部:
隐蔽九寸深一指宽有门有平台
内部:
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建造住宅十月动工
挖掘过程
不断整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复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外阅读交流。
教学过程:
(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蟋蟀的住宅人教部编版
第三单元 11蟋蟀的住宅
“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本文却说“蟋蟀的住宅”,蟋蟀是昆虫,怎么会有“住宅”呢?
课文题目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流露出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课文题目
蟋蟀的住宅
课文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的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蜂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蜂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蟋蟀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的。
学情分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对于昆虫,学生普遍喜欢,有研究的兴趣,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对蟋蟀的无限赞美之情。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策略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并概括出这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充分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蟋螂的宅有哪些特点?
蟋蜂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试着画一画蟋蜂住宅的示意图,然后师生进行评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骤、置、抛;会写15个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理解生词“住宅、居住、出名、不光、由于、临时、功夫、随遇而安、住址、优良、并且、现成、大厅、卧室、才能、专家、成果、修理、平整、大体、清洁、假使、工程、强有力、疲劳、重要、余下”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蟋蜂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借助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准备:
多媒体素材,如《昆虫记》资料、蟋蟀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约5分钟)
1.结合课文内容,导人新课。
导入法:
(谈话导入)同学们,有个小家伙,小名叫“蛐蛐”,大名叫“蟋蟀”。
这个小家伙虽然个头小,但是它有个称呼—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吗?
2.揭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参观它的住宅就知道了。
(板书课文题目)
3.介绍法布尔的相关资料;分析题目。
1.学生交流有关蟋蟀的知识。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蟋蟀的图片,初步认识蟋蜂。
3.全班交流法布尔的资料。
4.阅读标题,理解“宅”的意思;根据标题猜猜课文可能写了哪些内容。
可以设计互动活动:
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蟋蟀。
目的是让学生对蟋螂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约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2.请学生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4.引导学生思考:
蟋嫁的住宅有多大?
是什么样子的?
请学生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5.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学习情况。
2.学生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句。
3.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1.促进学生认真阅读,为理解课文内容扫除障碍。
2.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读书,教师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三、精读赏析,深入感悟。
(约15分钟)
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2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蟋蟀住宅的特点?
2.别的昆虫一般住在什么地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蟋蜂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指导学生读出蠕蜂这种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来。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相关语句。
2.回亿其他昆虫的选址方式。
3.再读课文,找出表现蟋蜂不肯随遇而安的词语,体会蟋蜂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小组交流谈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5.会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1.在教学时,将蟋蜂拟人化,使学生对蟋蜂感到亲切,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体现其主体意识。
3.通过学习课文,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课堂小结。
(约5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2.请学生思考:
通过对前4个自然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学生交流本课所得,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交流阅读感受。
老师可以借助板书来引导和总结。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导入,引发疑问。
(约5分钟)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过渡引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蟋蜂在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而是慎重选址。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1.听写生字、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听写完后,可以由各组长选出最好的听写单和错误率最高的词语。
复习巩固,加深对上一节课知识的了解。
二、剖析住宅的特点。
(约15分钟)
1.学习第5自然段,看一看蟋蟀的住宅外部有什么特点。
2.画出第5自然段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3.让学生概括蟋蟀的住宅的外部的特点。
4.看课文插图,结合文中句子,为蟋蟀画一张住宅的平面图。
5.引导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说出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6.请学生默读第7~9自然段,画出蟋蟀建造住宅过程的句子和蟋蟀挖据时的动词。
7.引导学生表演蟋蜂挖据时的动作。
8.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并把蟋蟀的住宅内外部的特点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小组交流蟋蟀的住宅的特点。
3.观看插图,进行绘画。
4.学生画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5.小组之间表演蟋蜂挖掘时的动作。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画蟋蟀的平面住宅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表演蟋蟀挖掘时的动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营造活跃的气氛。
三、难点探
究。
(约15分钟)
1.蟋蟀具有怎样的精神?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概括蟋蟀的精神。
2.学生熟读第6自然段
拓展探究,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
累。
(约5分钟)
1.今天我们认识了蟋蟀的住宅,你喜欢蟋蜂吗?
为什么?
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2.播放音乐《秋虫音乐会》。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富有情趣的语言积累下来。
4.课外搜集有关描写昆虫的好词好句好文章。
1.学生自由思考发言。
2.聆听音乐,感受昆虫世界的美好。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蟋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拓展搜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打下基础。
六、课堂板书。
七、教学总结。
教
学
反
思
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是文章的一个亮点,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
在教学中,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问
题
记
录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课文在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作者拿蟋蟀与其它大多数昆虫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作者的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随后,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特点、屋内布置;至此,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伟大的工程”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差,对它的劳动成果,不由得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
“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
这一切都写得那么传神。
蟋蟀用它柔弱的工具完成了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工序,因此作者对蟋蟀的劳动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词句解析。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
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建议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
2.本文的题目比较新奇,可以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经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作者主要是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三方面来介绍的:
(1)选址──经过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不用现成的洞穴;
(2)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3)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
(1)动工时间;
(2)怎样挖掘;(3)不断修整。
在学生对课文的这两方面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试着画一画蟋蟀住宅的示意图,然后师生进行评议。
也可以提出“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读文的体会。
3.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领略文章内涵。
如,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这句话,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再和上下文进行对比,想想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
(结合“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体会)然后再读读课文,想想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
(“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一点一点挖掘”)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设疑:
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
为什么?
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
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又是那样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让学生从这种明显的反差中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绝不夸张。
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4.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在文中,作者对蟋蟀的动作进行了极为细腻的描写,有些句子写得十分形象,同时作者也对自己如何观察蟋蟀作了简要的叙述。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欣赏,说说自己的体会。
文中采用的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抄下来。
5.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可以单独安排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生字教学。
其中“蔽、搜”应提醒学生把笔顺写正确,“倾、抛”要提醒学生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一
师:
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
“随遇而安”是指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师:
很好,你是从字典里查来的,是吗?
其他同学呢?
生:
我是先查字典,再读课文,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生:
我是从第2自然段读懂的。
这段话前面两句写别的昆虫只是利用现成的洞穴,临时能藏身就感到满足,后面的句子写蟋蟀很在乎自己的住宅,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一定要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从前后对比中,我懂得,别的昆虫是随遇而安,而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
师:
刚才几个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的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
(学生沉默了片刻)
生:
我想到蟋蟀的确让人奇怪,为什么能像人类一样,想到要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宅呢?
生:
我似乎看到了蟋蟀十分勤劳。
生:
我觉得蟋蟀像有些人一样,永不满足眼前的环境,要努力去改变。
生:
我觉得“随遇而安”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作者把蟋蟀看成一个会努力奋斗的人。
师: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说明在语言表达上选择恰当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片段二
师:
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学生潜心读书,在书上圈圈点点,偶尔写一些批注)
生:
蟋蟀的洞穴是建筑在向阳的堤岸上,是一条顺着地势挖掘出的弯弯曲曲的隧道,能排水,又隐蔽,还有门、平台,屋子里面很光滑,很平整。
师:
蟋蟀的住宅似乎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构也挺复杂的,是吗?
生:
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不仅是住宅的结构和布置的复杂,而且还要想到,蟋蟀那么弱小的身体,仅仅靠它柔弱的前肢和大腿,要完成扒土、挖土、搬泥、踏地、整修等繁重的任务,太奇怪了,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错。
师:
对啊,我们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施工的条件作一个对比,就会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那么我们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应该怎样评价呢?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
蟋蟀真是个高明的设计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蟋蟀的住宅 蟋蟀 住宅 优秀 教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