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275380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51KB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
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材料虽然多,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材料,因为在本单元的前两课中已经进行过类似的阅读训练,所以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故宫的建筑群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握故宫的整体面貌。
同时,本课不仅仅是描述了故宫的建筑、布局,更体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了解事物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感受材料一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4.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体会材料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学会从纷杂的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过渡: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去过北京的同学都参观过哪些景点?
没有去过北京的同学如果有机会去那儿,又想去参观哪些景点呢?
(同学们自由发言)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或想法,大家应该发现了一点,不管是去过的同学,还是没去过的同学,都提到了几处同样的景点,比如长城和故宫。
今天啊,我们就去故宫看一看。
2.出示课题,师生交流准备的资料。
预设: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收集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可以请去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说说课文中的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些什么,明确阅读任务。
预设:
本文整体篇幅较长,阅读材料比较多,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应该对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了解。
请同学们说一说,再结合课前导语提供的阅读任务,分组学习。
2.学生交流汇报,分组填写任务表。
明确:
材料一:
介绍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材料二:
介绍太和殿被毁和重修的过程。
材料三:
网页资料,简单介绍故宫以及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方案。
材料四:
网站资料,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3.学生根据阅读任务阅读相关材料。
预设:
因课程时间有限,而这两个阅读任务都涉及实践操作,所以此处只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任务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可对重点字词、语段进行圈画,交流简单思路,具体操作可放在课后完成。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合作学习“材料一”
1.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
在本文中,材料一篇幅最长,内容最多,信息量最大,不管是完成哪个阅读任务,材料一都是阅读的重点。
下面是一份自主学习卡,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认真思考,分组交流。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第②小题。
预设:
如果能正确填写此图,说明学生对课文的说明顺序已经把握到位了;若填错,则引导学生再回看相关文字或段落,修改错误的同时也能加深印象。
教师无须再逐字逐句地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了。
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第③小题。
明确: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第④小题。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1、2自然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第3—15自然段)是分说。
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第4自然段),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第5—8自然段)、中和殿(第9自然段)、保和殿(第10自然数)。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第12自然段)、交泰殿和坤宁宫(第13自然段),接着概括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第14自然段)和御花园(第15自然段)。
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进行综合总括,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5.师生共同解读疑难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乃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作者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还可以出示相关图片,以助理解。
)
明确:
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即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大殿上才会有这么多龙的造型。
预设:
明确这一点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找找文中出现的其他动物的造型,若学生感兴趣,教师可简要讲解,如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它是长寿的象征,而且人们认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
在古代,每当举行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
又如鹤,也被看成长寿的象征,神话中鹤常为仙人所骑,老寿星也常以驾鹤翔云的形象出现。
可见,故宫的每一处建筑细节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却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找出一些语句来朗读、探讨。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明确:
这些语句的共同特点是连用四字词语。
本文原是一篇针对听众的广播稿,作为广播稿,更须注意语言上的锤炼。
文中连用四字词语,听来悦耳,读来顺口,显得整齐匀称,富有节奏,增强了语势,有助于表现故宫建筑的壮美、典雅。
自主学习“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快速默读后三则材料,根据提示自主完成下面的练习。
材料二:
(1)关注时间:
太和殿突然起火后,并没有立即修复,而是荒芜了()年。
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距离清朝此次决定重建相隔了()年。
梁九主持修复太和殿的工作,历时()年。
(2)概括修复太和殿时遇到的困难和修复的方法。
材料三:
信息概括:
1961年,故宫被定为 。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名录。
明明打算周末去参观故宫,他应该从进入故宫;参观结束后,他应从 或 离开故宫。
材料四:
画一画:
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说明顺序,在故宫平面示意图上画一画,说说你的发现。
四、语言训练,课堂回顾
1.课堂语言实践训练。
(机动)
(1)画一画,说一说。
要求:
明天我们班要开一次家长会,打算在校门口摆放一块小黑板做指示牌,请你画一幅简明示意图并做口头解说,注意方位词的运用。
(2)试一试,练一练。
要求:
以教室正中位置为立足点,分解说明教室内的布局与主要物件,并选择其中一处作为解说重点。
2.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收束课程。
小结:
本文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你想为家人或自己做个游览计划,学习本课对你一定非常有帮助。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巩固训练了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根据阅读任务来确定阅读方法。
我们也能够从文中得到非常好的写作借鉴——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介绍事物,就会介绍得清楚明白。
我们更领略了故宫建筑的壮观、精美和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精髓。
时间有限,故宫太博大精深,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但大家课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故宫,去领会它的美。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找出文中表明故宫总特点的句子
师:
我们的第三项任务是什么?
生:
寻找故宫的总特点。
师:
找到了吗?
一起读——
生: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
想想我们刚才第一眼看到故宫的图片时,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现在我们看了课文后,在文中找到了这个重点句,这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啊!
我请同学们就在这句话旁边写上“哇——”这一批注,要的是大家明白:
声音与文字是相通的。
(生做旁批。
)
师:
这篇文章很奇怪,要说明的是故宫博物院,可是有一段文字却写了另一处风景,请问是哪一段?
写的是什么风景?
生:
最后一段,写的是景山。
师:
咱们来齐读最后一段,看是否离题了。
(生齐读末段。
)
师:
离题了吗?
生:
没有啊,因为这景山是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与故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
仅凭此理由就来写它,那与故宫相关的东西多着呢,要知道故宫里面有九千多间房屋啊,作者干吗不一一写来?
生:
因为作者还要站在景山高处望故宫。
师:
站在景山上望到的故宫是怎么样的?
生:
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师:
此话好像前面有过?
生:
没有的。
师:
话当然不是这么说的,意思还是这个意思的。
生:
就是换汤不换药。
师:
对,能找到吗?
生:
找到了,就是第2自然段里的内容,“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相当于这里的“重重殿宇,层层楼阁”。
生:
还有写故宫总特点的句子,也是这个意思。
师:
是啊,所以作者在最后情不自禁地再一次赞叹: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现在明白了吧,最后来上这样一段,这不就是前呼——
生:
后应!
师:
此是其一,还有一个奥妙大家可能就看不出来了。
(学生面现好奇。
)
师: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面介绍故宫的时候,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变化的,能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句吗?
(生纷纷回答:
“从天安门往里走”“走进午门”“进了太和门”“从保和殿出来”,等等。
)
师:
再来看最后一段里,作者此时的观察点是站在景山高处。
如果说刚才是作者身在其中的话,那么现在是跳出其外,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故宫了。
学到这里,给课文分段已呈瓜熟蒂落之势。
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给课文划分层次。
(生划分层次。
)
生:
分三层。
第一层,第1、2自然段,总起;第二层,是第3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具体说明;第三层,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
师:
思路是对的,不过层意的概括有些笼统,说最后一段是总结也似乎不太妥当。
现在我们来给每一层概括一下意思。
(生动笔。
)
生:
第一层介绍故宫面貌,指出它的特点。
第二层具体介绍故宫,写各部分的位置、外观、内饰、功能。
第三层写从景山望故宫的印象,照应开头。
赏析:
说明文中常常有些中心句,或说明每段段意,或概括文章内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便技巧性地引导学生留意这样的句子,且引导学生注意前后呼应的内容。
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作者观察位置及观察视角的变化,可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自然融合了许多知识点和方法的讲解,可见教师对课堂的巧妙安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宫博物院 人教版部编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故宫 博物院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