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4274038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9.78KB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蓉城名校联盟高中2019届(2016级)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B.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Ⅳ染色后,需用清水进行漂洗
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选择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的细胞
D.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用健那绿将DNA染成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解离作用,细胞已经死亡,故无法观察到动态的生理变化过程。
染色实验中为防止染剂的浮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常需要洗去浮色,要根据染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漂洗试剂,如脂肪鉴定时需选择50%的酒精洗去浮色。
【详解】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细胞动态分裂的过程,即看不到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的现象,A错误;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切片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一般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若实验材料无色,也可以在外界溶液中加入色素,以便于观察,或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暗一些,也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C正确;健那绿是给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色剂,而给DNA染色的是甲基绿,给RNA染色的是吡罗红试剂,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脂肪鉴定等实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由内质网加工
B.蓝藻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可用于高尔基体加工蛋白质
C.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D.溶酶体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详解】肺炎双球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没有内质网的加工,A错误;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B错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原核细胞结构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理解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解题关键。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B.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人体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可能发展成癌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在DNA上,但DNA不仅仅是基因的集合,A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疾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只是证明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C错误;正常的人体体细胞中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可形成癌细胞,故人体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能发展成癌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基因和DNA的关系、人类遗传病的种类、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探究历程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从而产生染色体变异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C.自由组合发生在精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使后代具有多样性
D.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性,是因其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异常产生XY的精子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是受精时,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分离异常,可导致产生异常的配子,由异常配子和正常的异性配子结合可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个体。
【详解】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是受精过程中,C错误;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性比正常男性多一条X染色体,多出的X染色体可能来源于父亲,也可能来源于母亲,若是来源于父亲,即父亲产生了XY的精子,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X和Y没有分离所致,若是来源于母亲,则减一或减二异常均有可能产生含XX的卵细胞,由以上分析可知,该个体的形成一定不是其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异常所致,D错误。
故选B。
【点睛】自由组合和精卵结合时的随机结合的区别是本题易错点。
5.为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实验员在溶液中加入结构完整的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按图示条件进行Ⅰ、Ⅱ两个阶段实验,糖的合成速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将叶肉细胞的细胞膜破坏后用差速离心法可获得叶绿体
B.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结果,在Ⅰ阶段还应该向溶液中加入[H]和ATP
C.Ⅰ阶段积累的物质除糖以外还有C5、ADP、Pi
D.Ⅱ阶段合成了葡萄糖是因为进行光反应产生了ATP和[H]且Ⅰ阶段积累了一定量的C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合成糖的条件应有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以及暗反应的原料二氧化碳和相关酶的作用。
【详解】分离细胞器可用差速离心法,故将叶肉细胞的细胞膜破坏后用差速离心法可获得叶绿体,A正确;Ⅰ阶段设置的条件为黑暗、有CO2且结果有糖的合成,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所以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结果,在Ⅰ阶段还应该向溶液中加入[H]和ATP。
Ⅰ阶段有CO2,可进行CO2的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C3),ATP被消耗后,将产生ADP、Pi。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糖的合成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加入的[H]和ATP是有限的,随着它们的大量消耗,糖以及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也下降,故C5不会积累,C错误;Ⅱ阶段有了光照,叶绿体将进行光反应,产生[H]和ATP,Ⅰ阶段积累的三碳化合物(C3)在它们的作用下就可以合成一定量的葡萄糖,但是三碳化合物(C3)的量有限且又无CO2的供应,当三碳化合物(C3)消耗完之后就不能再合成葡萄糖了,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6.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b控制白花。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变异可以通过该植物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
C.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
D.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5∶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可知BB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
BB:
Bb:
B:
b=1:
2:
2:
1,又根据“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故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
BB:
Bb:
B:
b=1:
2:
1:
1,据此答题。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同时还存在一条短一段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无论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还是结构变异均可用显微镜观察的到,A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B正确;由于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则以该植株为父本,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
BB:
Bb:
B:
b=1:
2:
1:
1,正常植株为母本(产生的配子只含有该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则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定含有缺失染色体,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半含有缺失染色体,故杂交后代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C正确;如果该植株自交,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BB:
Bb:
B:
b=1:
2:
2:
1,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
BB:
Bb:
B:
b=1:
2:
1:
1,后代开白花的为1/6×1/5=1/30,所以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29∶1,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正确理解BB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尤其是正确理解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这一条件的应用。
7.下图表示光照强度较强时黄瓜叶肉细胞内的氢原子转移过程。
(1)a发生的场所是____,d发生的场所是___。
(2)图中生成ATP的过程是___。
(3)a过程和c过程产生的[H]___(填“是”或“不是”)同种物质,c过程产生的[H]的移动方向是___。
(4)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相对值___(填“增加”、“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
【答案】
(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线粒体内膜(3).a、c、d(4).不是(5).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移向线粒体内膜(6).下降(7).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形成的C3增加,导致C3还原加快,[H]的消耗增加,而光反应基本不变,[H]的合成速率基本不变(C3还原加快,[H]的消耗增加,而光反应基本不变,[H]的合成速率基本不变)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过程为水的光解,表示光反应阶段,b过程为糖的生成,表示暗反应阶段,c过程为糖的脱氢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d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过程为水的光解,表示光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为[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2)ATP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各阶段产生,故产生ATP的阶段为a光反应阶段、c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a光反应过程产生的还原氢实质是NADPH,而c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实质是NADH,故a过程和c过程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c过程产生的[H]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与氧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形成水,故c过程产生的[H]的移动方向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移向线粒体内膜。
(4)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生成的C3增加,需要消耗较多的[H]进行还原,而光反应产生[H]的速率基本没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相对值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反应物和产物判断反应过程是解题的突破点。
8.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细胞分裂使细胞___,而细胞分化则是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___的过程。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细胞分裂处于不同时期的依据是___。
显微镜下观察真核细胞的间期有明显的细胞核,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___。
(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___。
(4)如果把人的精原细胞每个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然后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依次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放射性的分布情况是___,形成的精子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有___条。
【答案】
(1).数目增多
(2).稳定差异(3).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5).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6).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有放射性(7).0至23条
【解析】
【分析】
DNA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结合是常考题型,也是学生易错点和难点,分析问题时要注意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情况,尤其是注意每个DNA上两条链的标记情况。
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的原料中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不含放射性。
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都是以不含放射性的原料进行复制,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5N。
【详解】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而细胞分化则是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贯穿于整个生命个体发育过程中。
(2)细胞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态、数量、在细胞中的位置有差异,故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细胞分裂处于不同时期的依据是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场所,细胞核的功能有:
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
(4)将含46条染色体的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培养,由于开始所有染色体DNA都含15N标记,之后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其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都含有46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所含的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不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5N。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不含15N,另一个DNA两条链均不含15N。
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有放射性。
故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46条染色体均含放射性,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前、中期时只含23条染色体,且都带15N标记。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其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数目只有23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则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条数为0~23条。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能结合两者准确答题。
对应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有关试题可通过画模式图分析更直观、更准确。
9.在某花卉基地中有一种自花传粉的植物(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群体中只有白花和红花两种花色,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紫花的植株。
(1)让开紫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紫花的比例为4∶3∶9,由此可以推测花色受___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___,在紫花的植株中,只有花瓣细胞含有紫色色素,其根本原因是___。
(2)科研人员推测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相关色素的合成原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两种不同花色亲本杂交,若F1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该F1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
②四倍体紫花植株中紫色色素含量通常高于二倍体植株,可用___处理二倍体植株从而获得四倍体植株。
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后代高度不育,原因是___。
【答案】
(1).两
(2).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3).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致(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AaBb×Aabb(5).1/4(6).低温或秋水仙素(7).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不能正常联会)
【解析】
【分析】
根据“F1中白花、红花、紫花的比例为4∶3∶9”,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应至少为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并由比例可推知A-B-为紫花。
由题图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为白花、A-bb的为红花。
据此解题。
【详解】
(1)根据“开紫花的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紫花的比例为4∶3∶9”,其中4∶3∶9是9:
3:
3:
1的变式,故控制该性状的为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即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在紫花的植株中,只有花瓣细胞含有紫色色素,这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的,即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致。
(2)①由分析可知:
A-B-为紫花,aa--的为白花、A-bb的为红花,两种不同花色亲本杂交,若F1代中红花植株(A-bb)所占比例为3/8,可将3/8拆解成3/4和1/2,即亲本杂交出现A-为3/4、bb为1/2,故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该F1代中白花植株(aa--)所占比例为1/4×1=1/4。
②四倍体紫花植株的获取可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植株,从而获得四倍体植株。
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后代为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由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故不能产生后代,表现为高度不育。
【点睛】能根据异常分离比推出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是解题的突破点。
解题时注意应用将两对基因的问题拆成一对基因单独研究然后在组合的方法。
10.果蝇红眼的形成是多基因协调的结果,其红色色素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每一个生化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显性基因有关。
(1)用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大量的杂交后代,后代中红眼∶白眼=1∶1。
实验结果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用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___。
(2)若控制眼色的全部相关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现有两瓶纯种白眼果蝇(每瓶雌雄均有,每瓶来自一个品系),每瓶白眼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
但不知道控制这两瓶果蝇白眼的基因是同一基因还是不同基因。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写出相关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
(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红眼:
白眼=1: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杂交后代都会出现红眼:
白眼=1:
1)(3).用一种白眼雌果蝇与另一种白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一代的表现型。
若后代雌雄果蝇均为白眼,则为同一基因,若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则为不同的基因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每一个生化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显性基因有关”可知:
红眼基因正常是形成红眼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红眼基因正常,并且其他涉及红眼形成的基因也正常时(均为显性),果蝇的红眼才能形成;如果红眼基因不正常,即使所有其他涉及红眼形成的基因都正常,果蝇的红眼也不能形成。
【详解】
(1)红眼雌果蝇所涉及的每对基因一定有显性基因,而白眼雄果蝇至少应含有一对隐性基因,根据“用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大量的杂交后代,后代中红眼∶白眼=1∶1”,说明两个亲本中只有一对基因能在杂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其它对不出现性状分离,若这对能出现性状分离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aa),杂交后代会出现红眼∶白眼=1∶1,若这对能出现性状分离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子代也能出现红眼∶白眼=1∶1,所以不能判断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控制眼色的全部相关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两瓶白眼果蝇均为纯合子,且每瓶白眼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所以若控制这两瓶果蝇白眼的基因是同一基因,则用一种白眼雌果蝇与另一种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个体不会同时含有所有显性基因,所以后代雌雄果蝇均为白眼,若控制这两瓶果蝇白眼的基因是不同基因,则杂交后代雌果蝇会同时含有所有显性基因,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含有一个隐性基因,表现为白眼。
故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应为:
用一种白眼雌果蝇与另一种白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一代的表现型。
若后代雌雄果蝇均为白眼,则为同一基因,若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则为不同的基因。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难点在于没有给出眼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要求学生理解只要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即为白眼,故红眼雌和白眼雄杂交子代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发生性状分离时才出现红眼:
白眼=1:
1。
1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是生产燃料酒精的菌种。
为了提高酒精产量,需要具有耐高浓度蔗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作为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酵母菌和醋酸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___。
(2)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的营养物质包括___。
(3)为了获得理想的酵母菌菌种,可以对野生菌种进行诱变处理。
然后在___(多选)(A.固体 B.液体 C.选择 D.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要比基本培养基额外添加___,并调低pH值,在该培养基中挑选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即为所需菌种。
(4)某研究小组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活菌计数,主要进行___和___操作,若实验操作都正确规范,但通过菌落计数计算后发现,稀释倍数低的组计算结果往往比稀释倍数高的组计算结果略低,可能的原因是___。
【答案】
(1).酵母菌具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醋酸菌没有
(2).水、无机盐、碳源、氮源(3).A.C(4).高浓度蔗糖(5).系列梯度稀释(6).涂布平板(7).稀释倍数低的组菌液浓度更大,更易出现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菌落计数偏低
【解析】
【分析】
对菌体计数一般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接种时需要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详解】
(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菌为原核生物,二者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酵母菌具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醋酸菌没有。
(2)微生物培养所配置的培养基中含有的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故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的营养物质应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3)为了获得耐高浓度蔗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需要在普通固体培养基中额外加入高浓度蔗糖并调节PH为酸性条件,用来培养诱变后的菌种进行选择,只有符合条件的耐高浓度蔗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才能在这样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其它不符合条件的则被抑制。
所以培养基应为固体、选择培养基。
(4)需要对菌体计数时一般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接种时需要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由于稀释倍数低的组菌液浓度更大,更易出现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菌落计数偏低,故会出现稀释倍数低的组计算结果往往比稀释倍数高的组计算结果略低。
【点睛】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理解微生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以及微生物计数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蓉城 名校 联盟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联考 理科 综合 生物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