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24268809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42.09KB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
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1课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
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制作。
第2.课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
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
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
结论:
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
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
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
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
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
现出来。
教具准备;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
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
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
在清代
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
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
兴盛。
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
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
当时全国大旱,
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
上至皇家粮仓,下
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
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
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
四川
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
钦差大臣路过四川
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
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
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
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
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
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
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
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
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
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
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
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
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
注:
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
1)学生构思、起草。
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
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
4)
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
在哪里?
学生答:
人物(玩耍)
师揭题:
主体与背景(课件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4、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明度的含义;
2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
3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
4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教学重点;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
课前准备
水彩画工具、图片、媒体等。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欣赏
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
媒体出示关键字:
三原色、间色、复色
2、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学生反馈
4、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
问:
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
《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
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
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
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
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学生交流感受:
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小结:
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
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揭示课题:
明色和暗色
二、自学方法
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
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
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
要求:
随意加白和加黑。
三、教师演示
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
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
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
造型简单。
四、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1、展示作业。
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
2.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
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
好吗?
(媒体出示板书)红、黄、蓝是三原色。
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
媒体出示板书:
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在黑板上写好评价的标准: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
色彩均匀。
画面干净。
作业布置
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可以自己创作涂色:
造型简单。
板书设计;明色和暗色.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
第6课色彩的渐变
一、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
三、教学难点
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
四、教学准备
教具:
大玻璃缸,盒装颜料,毛笔,印有图案的火作、比纸,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
小水桶。
学具:
作业.纸。
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小水柿:
五、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
提问:
请问玻璃缸
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小结:
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
画(板书课题:
色彩的渐变)
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
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沦。
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
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作业
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
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
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布置作业
要求:
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
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
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七)学生作业
八)作业
讲评,宣布下课
第7课色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
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
力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表现思想与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艺术点缀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色彩情感的认知、运用色彩练习来表达情感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课件展示法、现场展示法。
学法:
讨论法、练习法、展示法、评价法。
六.课时安排:
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特性并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课时是第二课时的上课内容。
七.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丙烯颜料、油画笔、调色盘、水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
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表演《歌唱祖国》歌曲演唱。
学生进入课堂。
二.
导入
师:
这个女孩是谁?
她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么隆重的场合身穿红衣?
有什么内涵和意义?
(生:
中国象征、喜庆吉祥、激动昂扬)
色彩的情感是否天生就有的呢?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此共同的感受?
师:
色彩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
导入课题:
多变的颜色------色彩的情感
三.新授
1.联想色彩、感悟情感
师:
说到红色,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哪些事物?
生:
火焰、太阳、血液、红旗、春联、窗花„„师图片补充。
师:
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
在哪些时候我们喜欢用红色呢?
红色
的服装会给我们什么感觉?
(结婚或喜庆的日子。
热情、奔放、喜庆、热烈、有活力„„)
红是火的色彩,表示热情奔放。
在我国,喜庆的日子用红色,红色又是血的色彩,国旗用红
色,因此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幸福、革命,另外它又象征着危险,因此红色被运用到了
交通信号灯、消防车的色彩。
同时红色有时也给人以恐怖的象征。
粉红色,充满使人怜爱的温馨,在人感觉世界里应该是一种冷静的热,理智的情。
淡雅的爱,
高洁的品。
由此可见,色彩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
。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
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
)
2.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刚才我们共同探索了红色在生活的应用与其情感的产生之间联系。
下面咱们分组进行色彩的
情感的探索。
每组分配一种色相,进行讨论。
要求组长统计出该色彩的联想事物和可能产生的情感特征。
两分钟后依次汇报。
3.讨论结果展示:
(1).蓝色:
可以联想到蓝天、海洋、宇宙„„自然界中蓝色的面积比例很大,寓意蔚蓝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是自由祥和的象征。
蓝色的注目性和识别性都不是很高,但是给人一种冷静、清凉、深远的感觉。
蓝色是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
在西方“蓝色音乐”指的是悲伤的音乐。
2)绿色是植物的色彩,可以联想到绿叶、草原、蔬菜。
意味着生长,充满生命活力,是青春、生命、希望的象征,给人以安全、和平的感觉。
他的刺激性不高,是轻松舒爽、赏心悦目的色彩,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都很温和,所以绿色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色彩。
它是未污染环境的标志;绿色代表安全通行信号,又是有点职业的专用色。
3)黄色可以联想到光源、柠檬、油菜花,黄色还象征着丰收,意味着光明和希望。
黄色是有彩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的颜色,给人以光明、轻快、活泼的感觉,黄色的识别性强,
注目性高。
多被运用到告示牌、马路斑线等地方,如交通信号灯红绿灯。
在中国,黄色是高
贵与权威的象征。
为中国帝王的专用色;
4)橙色刺激性相对于红色来讲,显得弱一些,但是其识别性很强,象征热情又象征光明橙
色的性格很活泼,往往代表一种冲动、兴奋、温暖。
5)紫色与葡萄、紫罗兰、夜空联系密切,所以富有神秘感。
明亮的紫色可以产生妩媚优雅的感觉,女性对于紫色的嗜好很广泛
6)黑色、白色和灰色.黑色联想到黑夜,是死亡的象征,欧洲以此色为哀悼色。
黑色又使人得到稳重、安静、庄严、庄重、坚毅,在视觉艺术中是一种可贵的颜色,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
白色令人联想到白雪、白鸽。
往往给人以纯洁、和平、神圣的感觉。
在色彩中与黑色一样,被称为“极色”。
黑色、白色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是人们哀悼死者时所用的丧葬颜色,代表着死亡与悲伤。
而这两种颜色在欧美则被做为高雅、庄重的婚纱或礼服的颜色,代表着纯洁。
灰色:
感觉平淡、乏味、休息、抑制、枯燥、单调、没有兴趣、沉闷,想突出自己个性的职员职业装尽量慎选灰色。
象征:
丧失、意志不强、颓废、高雅、精致、含蓄、耐人寻味
4.小结:
由此看来,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
征。
当然这些色彩的的心理特征不是固定的,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修养等的影响。
比如,
黄色往往象征富贵,这种情感更多的是来自于秋天丰收的色彩;绿色往往象征生命与希望,
这种情感更多的是来自于春天的万物萌生。
(附表格《色彩的联想与情感体验》)
5.冷暖色;红色、橙色、黄色会让我们联想到火焰、阳光等事物,这些事物带给我们温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这类颜色称为暖色。
蓝色、绿色、紫色会让我们联想到蓝天、大海等事物,这些事物带给我们凉爽的感觉,因此,我们把这类颜色称为冷色。
6.不同的笔触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四.作业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
五.评价交流·体验色彩情感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
2.作品交流,学生互评
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
六.拓展·深化色彩情感
课后建议学生从味觉、嗅觉等多方面联想中找出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课后尝试用剪贴、电脑绘画、版画等创作方法
探讨文化衫图案的表现方法(印染、绘画„„)(学生讨论并回答
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知领域:
指导学生欣赏卡通,使学生了解什么卡通及卡通画的不同类型。
2、能力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
在欣赏各种卡通的同时,让学生找出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在
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及通过学生的临摹,让学生逐步掌握卡通画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
在欣赏卡通的同时,逐步激发起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以及树立
为我国卡通事业的提高做贡献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并学习描绘卡通形象。
2、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看似简单,但其幽默感,鲜明个性,思想内容均由外在形象体现,
因此创意十分花费心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
三、教学教具
1、师生共同收集的卡通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影像资料
2、学生画的卡通画作品
3、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以多媒体方式导入
问题:
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
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
(引入课堂教学。
)
播放卡通片《狮子王》,让学生很快进入卡通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问题带出新课
1、什么是卡通?
(答案很多:
动画就是卡通;动画片中的动物就是卡通;小朋友喜欢的就是卡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非常好玩的就是卡通,等等,也有学生把个体称之为卡通)
教师小结:
通常我们把动画片中的形象称之为卡通。
(这儿教师强调所有形象,即包括动物、
植物、人物等)因而把动画片称之为卡通片。
现在我们又把漫画、连环画、插画以及电脑上的动漫都归纳为卡通,因而卡通现指青少年图形读物及动画影视等。
2、让学生讲讲自己喜欢那些卡通画?
为什么?
(在学生讲地过程中,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相
应的图片)(这里学生过多的会回答是颜色、造型很漂亮;卡通片很好看,顺而喜欢主角;
他的本事很大等。
教师可指点学生怎样欣赏,从画面的整体到局部)
3、归纳出卡通画的造型特点(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答案来归纳)卡通画的造型特点:
生动
活泼、简洁、鲜明、夸张
4、简单了解现时卡通画的流行趋势(学生喜欢的卡通画大多为美国的、日本的),并激励
学生树立对卡通画的爱好,以及我国弱势的卡通画,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
流行趋势:
①以美国卡通画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卡通画造型统称为国际式或美国式;②
.自由式或独立式的欧洲卡通;③以日本卡通为代表的日式动漫画,及影响周边韩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东方式卡通。
(加线的加以强调5、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资料(讲解,挑选,交换)6、再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卡通画讲一下。
7、让学生临摹(在学生临摹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他学生的作品)
五、巡回指导
教师演示如何画卡通画
六、课堂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
对自己喜爱的形象来进行创作。
(包括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
八、展品作业
第9课对称的美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剪制蝴蝶,使学生掌握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
美感,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
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第二课时:
绘制对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美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第一课时:
简制具有对称美的蝴蝶。
(通过欣赏及演示解决)
2.第二课时:
对称的绘制方法。
四.课业类别:
工艺制作课
用具准备:
1.教师:
挂图.书.学生作业.剪子.胶水塑料袋.彩纸.自制投影片.蝴蝶标本
2.学生:
书.剪子.胶水.16开卡纸.彩4张.塑料袋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环视全体,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对称的形象(挂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