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插上双翼.docx
- 文档编号:2426282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88KB
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插上双翼.docx
《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插上双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插上双翼.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插上双翼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语文学习插上双翼
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姚传银
主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课堂。
它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给素质教育增添了双翼,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动听的声音以及跨越时空的优越性,创设着一个个生动的、鲜活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利用信息教育资源、优化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技术方法,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的重要媒介,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全新工具。
信息技术是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辅助工具。
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取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能力,体验学习过程获取学习高效效果。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情境、优化整合语文课堂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其集聚声、像、光、色为一体的动感画面,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大教学内容的外延,化解教学中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应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
首先应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其次教师要明确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仅融入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现代教学媒体,已进入校园,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有效工具。
要利用远程资源教学来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强大生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可靠平台。
近几年我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室室连的网络化教学目标。
我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和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就犹如茫茫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涓涓活水,学生自主快乐学习,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借助网络,让语文学习和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要找准切入点,适时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双翼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老师说: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可见如果一节课在“开篇”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这堂课也将成功了一半。
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使学生自主地想学、好学,学得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用心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形象的东西更为感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曲调、感人的情节,可以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课文情境中,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例如:
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开课我就让学生观看了根据课文内容的一段视频,利用学生对动画感兴趣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于要阅读的文章有了第一初略印象。
另外,小学生识字量也是一个重点,为了使他们能流畅地进行文字阅读,通过资源的音频和视频点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让“听”“看”“想”融为阅读一体。
同时,使历史故事有一个整体印象。
为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如: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对于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如《四季的脚步》教学伊始,多媒体课件创设乘坐“健康快车”在《火车开啦》的歌声中去游览四季的情境。
哪个孩子不爱旅游?
学生的兴趣自然高涨。
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学得积极而主动。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一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并配以轻柔悦耳的音乐。
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不时发出:
“哇,真美!
”的赞叹。
学生兴趣盎然,果然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情绪高涨,有的主动要求给画面配音;有的当起了小老师,教“学生”识字;有的充当小导游为“游客”作解说……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使阅读教学课堂高效。
二、信息技术直观显示,于重心环节处
课文存在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环节。
教学活动中重心环节处理得好,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一组文字、一处景物、一个动画、一段解说词或一段声响将重心环节展现出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如《趵突泉》一课的教学,大泉眼冒出水柱的情形和小泉眼冒出的不同姿态,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大部分学生未能亲眼目睹这一景观,所以难以理解这两段文字。
教师用课件首先直观动画地再现大泉柱喷涌景观:
清澈见底的泉池中三个井口粗半米来高的水柱不断地冒出,泉水喷涌声不绝于耳。
学生对动态泉柱的形、声、色、气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对“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都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这个句子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小泉眼冒出水姿态的情形。
由于有了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也自然不在话下了。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夏天一段尽管文中非常详尽地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但是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游览过森林,对“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像千万缕利箭穿过树梢”等语句没有深切的感受,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抽象。
教师借助小兴安岭的录像片再现这些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感性的美,学生通过看录像就能理解“葱葱茏茏”、“封”、“浸泡”等重点词语了。
三、信息技术为阅读搭连心桥
在因特网上(Internet),各种相关知识都能够以链接的方式联系起来,有时远程媒体资源不能够满足某一课文学习的需求,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方式上的多种选择,可以搜集到许多不同内容的相关资料,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目的,从网络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资料,加以整理和累积。
如《桂林山水》一课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网上查到许多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介绍、图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随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这样,大家对桂林山水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堂教学,还在无形中通过网络的帮助开展了一次甲天下之游,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寓教于乐。
再如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我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保护地球,保护资源,大自然资源的储存量多少等的资料,学生从网上收集到了许多保护地球环境的资料。
课堂上通过交流这些信息,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了:
地球为什么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
地球上的资源本来是不断再生为人民做贡献的,是因为人民无节制的开采,不断不使资源不能再生,而且还会给人民带来灾难。
同时明白我们只有保护地球,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
通过资料搜集,学生增强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预习搜集资料对理解课文起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一座人文连心桥自然筑成。
+
四、信息技术再现场景,于情感体验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名篇佳作,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不少课文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描写的是特定的民族风情,反映的是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特定的场景来强化学生的感受,就能叩击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军神》,文中刘伯承堪称军神的那段往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
沃克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若单从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在情感上则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
若教师播放沃克为刘伯承做摘除坏死眼球手术的电影片断,学生置身其中,亲眼目睹刘伯承做手术时“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情景,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进而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感悟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发自内心地由衷的敬佩刘伯承将军。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所描述的十里长街万人悲伤送总理的庄严肃穆之情景,学生能理解,但体验不深刻。
那么多人“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的心情,由于时空的阻隔学生无法体会。
若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这“牵动千万人的心”的悲痛场面,加上音乐的感染,就会把学生带入这情景中,感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五、信息技术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
利用网络资源,营造气氛、唤起情感突破重难点。
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得到较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达到乐学,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一课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制成课件,在上课伊始演示声情并茂的九寨沟风光,瞬间把学生带入了神奇莫测的九寨沟仙境,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然后再带着学生去品字赏句,领略文中的语言美,从而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利用网络优势,增强学生的参与度突破重难点。
教师把课堂讨论题通过在线讨论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或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和反应,即使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成绩后进学生也能参与到其中进行讨论、学习。
例如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一课时,我把‘未来计算机会越来越“神”,它会“神”到什么程度?
’小组交流,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远大理想。
利用网络载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突破重难点。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章中关于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现状的内容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帮助学生具体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注意发挥网络这一载体,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给每一小组一个不同的学习课题(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在网络上查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地球各资源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整个过程用时少、查到的资料丰富、说明问题透彻。
把“网络”作为“合作的载体”,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引导。
又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通过创设山谷回音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检查学生自学字时,可以利用以词带字的方法来进行。
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强化学习效果。
理解课文内容时,一边播放青蛙的对话,一边演示水波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回声”。
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
六、信息技术拓展延伸,于思维训练中
思维是学生智力结构的核心。
小学语文课文里那深远的意境,典型的形象,生动的故事以及文中无字句处都能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契机,即思维训练点。
老师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知识拓展延伸,就能很好进行思维训练。
如《黄山奇石》一文中只是具体描写了“猴子观海”、“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石头的样子以及名字来由。
学完第5自然段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黄山就这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吗?
还有些什么石头呢?
随即教师播放黄山风光片,引导学生欣赏黄山奇石。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欣赏奇石后,教师进行诱发学生想象力的训练:
1、“天狗望月”、“仙女弹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技术 学生 语文 学习 插上 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