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24259319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46.22KB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docx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六
年
级
上
册
美
术
教
案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真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
1.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过写生,认识一些透视现象。
3.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4.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5.学习浅显的彩墨画知识和技法。
6.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正确执笔.运笔与运墨的方法。
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体会审美情趣。
2.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三.主要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课外拓展方法
1.积极拓展课后内容,增加文化内涵。
2.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前知识的积累,在信息积累的过程中了解课堂内容。
时间
课序
课题
学习领域
课时
9.2----9.6
9.9----9.12
1
《徐悲鸿与奔马》
造型表现
2
2
《戏曲人物》
造型表现
2
9.16---9.20
9.23---9.27
3
《水墨人物》
造型表现
2
4
《画家林风眠》
造型表现
2
10.8---10.12
5
机动
1
10.14---10.18
10.21---10.25
6
《蔬果造型》
造型表现
1
7
《秋之韵》
造型表现
1
8
《做做陶艺》
造型表现
2
10.28---11.1
9
机动
1
10
《中国扇子》
欣赏评述
2
11.4---11.8
11
《小小果壳箱》
设计应用
1
11.11---11.15
11.18---11.22
12
《流动的风景线》
设计应用
1
13
《公交站台设计》
设计应用
1
14
《街市新貌》
设计应用
1
15
机动
1
11.25---11.29
16
《生活与科幻》
设计应用
1
12.2---12.6
17
《窗外的风景》
设计应用
2
12.9---12.13
18
机动
2
12.16---12.20
19
《新家园》
设计应用
2
12.23---12.27
20
《金银器》
欣赏评述
2
12.30---1.3
21
《中国的文化与遗产》
综合探索
2
1.6---1.10
22
期末
2
23
24
25
26
五.教学进度表
课题
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
第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
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这些马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
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
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
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提问:
你喜欢马吗?
为什么?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
《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
(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6、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
第2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
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
你喜欢吗?
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
为什么?
(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
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
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
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戏曲人物
第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模仿人物动作。
3、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
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表演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
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
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课题
第二课戏曲人物
第2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
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
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3、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
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水墨人物
第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
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水墨人物画的图片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
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
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
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
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欣赏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业,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水墨人物
第2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
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张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
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
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
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
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画面的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
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
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如“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
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
”、“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
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
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四课画家林风眠
第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
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教学
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疑激趣
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提问:
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揭题并板书:
画家林风眠。
二、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
了解林风眠生平。
2.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3.作品初赏。
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4.教师提问。
(说一说)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
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学生欣赏、讨论。
)对比欣赏。
(比一比)
教师提问: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5.比较欣赏:
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
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用笔:
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用色:
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笔墨体验:
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6、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
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三、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课题
第四课画家林风眠
第2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
课时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
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教学
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尝试实践。
(试一试)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
要求: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
PPT掩饰作画
步骤:
第一步:
勾线打形;第二步:
淡墨敷色;第三步:
添加重彩;第四步:
深入调整。
2.学生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3.作业评价。
(评一评)
(1)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2)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二、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三、课后扩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手机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五课蔬果造型
第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教学
准备
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
学生用具:
蔬果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
——(课件展示)
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
为什么?
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
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
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
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
二、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
(出示图片)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1)你喜欢它的原因?
(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
)
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
(板书)生汇报
小结:
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3、引导启发——激发创新思维
(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
1.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喜欢吃的菠萝!
2.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
3.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这材料还能做什么?
)
4.师小结:
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
四、大胆创新——制作造型
想做的同学还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注意用刀安全,在切、削的时候要慢点,不用的话把刀收起来要讲卫生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五、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创作完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区各组的作品都已经精彩亮相了,哪个组想先自荐一下的?
其他同学有想补充的吗?
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
6、课后延伸
同学们收获的快乐还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蔬果的图片?
这些图片很传神,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和积累,积极尝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课题
第六课秋之韵
第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浙美版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