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常见危险生化品及处理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4256870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94.33KB
试验室常见危险生化品及处理方法.docx
《试验室常见危险生化品及处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室常见危险生化品及处理方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验室常见危险生化品及处理方法
实验室常见危化品特性及处理方法
1、DMSO(Dimethylsulfoxide,二甲基亚砜)
DMSO可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也可作农药的添加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此外,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最为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
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
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2、EB(Ethidiumbromide,溴化乙锭)
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
DNA吸收254nm处的紫外辐射并传递给染料,而被结合的染料本身吸收302nm和366nm的光辐射。
这两种情况下,被吸收的能量在可见光谱红橙区的590nm处重新发射出来。
由于EB-DNA复合物的荧光产率比没有结合DNA的染料高出20-30倍,所以当凝胶中含有游离的溴化乙锭(0.5ug/ml)时,可以检测到少至10ng的NDA条带。
溴化乙锭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
溴化乙锭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会在60-70度时蒸发(所以最好不要在胶太热的时候加,或者应该加到液体里,0.5ug/ml,染色半小时)(当EB加得过多时,也可以在室温用水将已染色的凝胶浸泡20min,以降低未结合的EB引起的背景荧光)。
溴化乙锭溶液的净化处理:
由于溴化乙锭具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对含EB的溶液进行净化处理再行弃置,以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①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
②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高锰酸钾,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
③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①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
②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3、DEPC(diethylprocarbonate,二乙基焦碳酸酯)
DEPC可灭活各种蛋白质,是RNA酶的强抑制剂。
DEPC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在操作中应尽量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并避免接触皮肤。
DEPC毒性并不是很强,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强的,使用时戴口罩。
不小心占到手上注意立即冲洗,RNaseAwayTM试剂可以替代DEPC,操作简单,价格低,且无毒性。
只需将RNaseAwayTM直接倒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表面,浸泡后用水冲洗去除,即可以快速去除器皿表面的RNase,并且不会残留而干扰后继实验。
4、丙烯酰胺
属中等毒性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在搬运和使用中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
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
累积毒性,不容易排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列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观察对象:
a.接触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
b.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可疑神经源性损害。
治疗原则:
可用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并辅以体疗、理疗及对症治疗。
重度中毒者应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5、N,N"-亚甲双丙烯酰胺
有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切勿吸入粉末。
6、DTT(Dithiothreitol,二硫苏糖醇)
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操作。
7、TEMED(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N,N,N",N"-四甲基乙二胺)
强神经毒性,防止误吸,操作时快速,存放时密封。
8、PMSF:
(Phenylmethanesulfonylfluoride,苯甲基磺酰氟)
是一种高强度毒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它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有非常大的破坏性。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致命。
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使用。
在接触到的情况下,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或皮肤,已污染的工作服丢弃掉。
9、氯仿(CHCl3)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它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和肾。
它也易挥发,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10、甲醛(HCOH)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
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
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
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
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
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
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
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
远离热、火花及明火。
11、吉姆萨(Giemsa)
染料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通过吸入和皮肤吸收会造成伤害。
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里操作,不要吸入其粉末。
12、叠氮钠(NaN3)
毒性非常大,能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
对于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
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1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有毒,是一种刺激物,并造成对眼睛的严重损伤的危险。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
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
不要吸入其粉末。
14、三氯乙酸(TCA)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眼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损害,重者可导致失明。
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15、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称去污剂)。
能够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和灼伤。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害。
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6、过硫酸铵
对黏膜和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有极大危害性。
吸入可致命。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护服。
始终在通风橱里操作,操作完后彻底洗手。
17、TRIzol
含有毒物质苯酚,如皮肤接触TRIzol,请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如仍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如果只是少量接触,并处理后症状减轻,估计问题不大。
18、乙醚ethylethe
一、物理性质
一种醚。
古老的合成有机化合物之一。
分子式C2H5OC2H5。
无色易燃液体,极易挥发,气味特殊。
凝固点-116.2℃,沸点34.5℃,相对密度0.7138(20/4℃)。
能与乙醇、丙酮、苯、氯仿等混溶,水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为乙醚体积的1/50,乙醚在12℃ 水中的溶解度为水体积的1/10。
二、化学性质及用途
乙醚与10倍体积的氧混合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或电火花即可发生剧烈爆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长时间与氧接触和光照,可生成过氧化乙醚,后者为难挥发的粘稠液体,加热可爆炸,为避免生成过氧化物,常在乙醚中加入抗氧剂,如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
性稳定,其蒸气在450℃以下不发生变化,550℃时开始分解。
100℃以下,与酸、碱不起作用。
与三氟化硼作用形成乙醚化的三氟化硼,在烃基化、酰化、聚合、失水、缩合等反应中用作催化剂。
可直接氯化(冷却下)生成一氯、多氯和全氯醚。
工业上可在氧化铝催化下 ,于300℃由乙醇失水制得。
是重要的溶剂,可溶解多种有机物,常用作天然产物的萃取剂或反应介质。
有些物质能溶于含乙醇或水的乙醚中。
有些无机物在乙醚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
例如小量的硫或磷,但溴、碘、氯化铁、氯化金在乙醚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是首次试用成功的外科麻醉剂。
三、危害
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08~196.95g/m3(3.6—6.5%),当浓度为212.1~303g/m3(7~10%)时可致呼吸停止,当浓度超过10%时通常可以致命。
乙醚是低毒物质,主要是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此外,对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乙醚蒸气的人员可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或淡漠、嗜睡、忧郁、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吸人较高浓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晕、癔病样发作、精神错乱、嗜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缓、体温下降、呼吸不规则等
短时间大量接触后发生的中毒症状,一经脱离现场,稍待休息,经对症处理后就可恢复。
四、安全防护
乙醚要用玻璃瓶或铁桶盛装。
容器最好存放在户外或易燃液体专用库内,要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起守28℃。
要与氧化剂、氧、氯严格隔存放。
大量存放乙醚的仓库必须设有自动喷水及射出二氧化碳的装置。
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静电,也要预防受到闪电引火。
长期存放时会生成化学性质更为活泼、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严防包装破损。
发现桶漏时不要焊,而用粘结剂补。
换桶时,应在降温后或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和砂土。
用水灭火可能无效,但可用水喷射驱散蒸气,赶走液体。
乙醚泄漏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火源,载好防毒面具、手套等,然后用不燃性分散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可放入废水系统。
如果没有分散剂,可强行通风,直至漏液全部蒸发排除为止。
19、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名称:
甲醇,别名:
甲基醇、木醇、木精。
分子式:
CH3OH,分子量32.04,有类似乙醇气味的无色透明,易挥发性液体。
密度(20℃)0.7913克/毫升。
溶点为-97.8℃,沸点为64.65℃。
折射率(n)1.3290,表面张力为22.6达因/厘米,粘度0.5945厘泊。
20℃蒸汽压96.3mmHg,闪点(闭口)11.11℃,(开口)16℃。
自燃点455℃,燃烧热5420卡/克,汽化热263卡/克,比热20℃时为0.599卡/克·℃。
在空气中甲醇蒸汽的爆炸极限6.0~36.5%(体积)。
甲醇是最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
与水互溶且体积缩小,能与乙醇、乙酸等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甲醇为有毒化工产品。
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危害最为严重,吸入浓的甲醇蒸汽时会出沉醉、头痛、恶心、呕吐、流泪、视力模糊和眼痛等,需要数日才能恢 复,空气中允许浓度为0.05mg/l,极限允许浓度在空气中为2000ppm。
20、乙醇醇类
一、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
乙醇可以看做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乙醇的结构式是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实验1】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如右图a所示),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确信气体的纯度后,在导管口点燃,观察气体燃烧的现象;然后把一凉的干燥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右图b所示),片刻后可看到烧杯壁上出现水滴,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反应放出的气体可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壁上有水滴生成,而且加入烧杯中的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在这个反应里,金属钠置换出了羟基中的氢,生成了乙醇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这个反应类似于水与钠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做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除了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之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
Ag)存在的条件下,也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工业上根据这个原理,由乙醇制取乙醛。
3.乙醇的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
我们已经知道,乙醇在有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即生成乙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这个反应里,每一个乙醇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显然这个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以上事实说明,羟基比较活泼,它决定着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资料乙醇的另一种脱水方式(分子间脱水)
如果把乙醇和浓硫酸共热的温度控制在140℃,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
水,即每两个乙醇分子间脱去一分子水,反应生成的是乙醚: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
可见在化学反应中,控制反应条件是很重要的。
二、乙醇的工业制法
乙醇的工业制法,主要有乙烯直接水化法和发酵法两种。
1.乙烯直接水化法
乙烯直接水化法,就是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乙烯蒸气与水直接反应生成乙醇:
在此法中的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这样能节约大量粮食,因此发展很快。
2.发酵法
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生产乙醇的唯一工业方法。
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
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经水解(用废糖蜜作原料不经这一步)、发酵,即可制得乙醇。
发酵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约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机杂质,经精馏可得95%的工业乙醇。
乙醇的生理作用
我们知道各种饮用酒中都含有酒精,酒精有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使人兴奋的作用。
酒精在人体中,不需经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分布至全身各器官,主要是在肝脏和大脑中。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作用,绝大部分发生在肝脏中,在肝脏中的一种酶的作用下,酒精先转化成乙醛(对人体有毒),很快又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饮大量的酒时,其中所含的酒精不能及时代谢,就开始在各器官特别是肝脏和大脑内蓄积。
这种蓄积会损害人的许多器官,特别是肝脏。
对酒精的承受能力,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个健康成人每天饮酒中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50g,这是人体在24h中能够排出的量。
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时期,饮酒更易造成对身体器官的损害,因此许多国家都明令严禁青少年饮酒。
21、石油醚性质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2002
CAS号8032-32-4
中文名称石油醚
英文名称petroleunether
别名石油精
分子式成分为戊烷、己烷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
分子量蒸汽压53.32kPa/20℃闪点:
<-20℃
熔点<-73℃沸点:
40~80℃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64~0.66;相对密度(空气=1)2.50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及作为油脂的抽提用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LD5040mg/kg(小鼠静脉);LC5034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100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22、甲酸e_QEKN_!
!
7 俗称:
蚁酸h_B.T:
Z_8
分子式:
HCOOH/-a__A5_8
分子量:
46.02 物化性质: 是无色而有刺激气味的液体。 甲酸能与水、乙醇、乙醚、甘油等混溶。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 &a}b5L; 质量标准: GB2093—92fu_<_wx8 指标名称指 标_hLJ_ "y*6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E=_U.${w" 外观(铂—钴标准溶液),号1020—6qc_t_r? 甲酸含量,%≥90.00"~_**`s: k 或85.085.085.0DOX_c>J 稀释试验(酸+水=1+3)放置_-h? lq_ 1小时不浑浊合格—__w4iE7.9Y 氯化物(以Cl-计),%≤ 0.00300.00500.0020_]d&L/4Uv1 硫酸盐(以SO42-计)%≤ 0.00100.00200.050W\D;_&$_X 铁(以Fe3+计),%≤ 0.00010.00050.0010 蒸发残渣,%≤ 0.00600.0200.080JPLe2LI^_' 2Zw__n| '> 用途: 用于橡胶、医药、印染、制革及化工原料等工业。 ]_-*/@M{P@ 包装及储运: 甲酸包装于塑料桶或玻璃瓶中,每桶净重25kg。 本产品应放在危险品库内,储存温度不应超过40。 C,避免与氨、硫酸、硝酸等放在一起。 运输时应符合危险品运输的规定,避免暴晒、雨淋,搬运时搬运人员应备有响应的防护用品。 F_ 7g__! _ EI: 2__vx; 甲苯又称苯基甲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与乙醇、乙醚、苯、丙酮、二硫化碳、溶剂汽油混溶,不溶于水,有毒,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 但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与甘氨酸生产马尿酸排出,故对血液并无毒害。 23、二甲苯 化学式C6H4(CH3)2。 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 有芳香气味,有毒,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由于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二甲苯的化学性质与苯有相似之处,如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等);也有不同的一面,如受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甲基转化成羧基 对二甲苯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是聚酯纤维和工程塑料(PBT)的原料。 邻二甲苯是生产苯酐的主要原料。 二甲苯除从煤焦油获得少量外,大部分是由催化重整的轻汽油经分馏而得。 24、氢气的化学性质 之一: 在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 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很容易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纯净的氢气在点燃时,可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生成。 若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的烧杯,可以烧杯壁上见到水珠。 2H2+O22H2O 把点燃氢气的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呈雾状,溶于水得盐酸。 H2+Cl22HCl 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因为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实验测定,氢气中混入空气,在体积百分比为H2∶空气=75.0∶25.0~4.1∶95.8的范围内,点燃时都会发生爆炸。 氢气不但能跟氧单质反应,也能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发生反应。 例如: 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得到红色的金属铜,同时有水生成。 H2+CuOCu+H2O 在这个反应里,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了水;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成红色的铜,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是很好的还原剂,氢气还可以还原其它一些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钨(W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铅(PbO)、氧化锌(ZnO)等。 氢气的化学性质之二 在常温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验室 常见 危险 生化 处理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