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开发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ocx
- 文档编号:24246640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16KB
因地制宜开发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ocx
《因地制宜开发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地制宜开发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地制宜开发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因地制宜,开发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当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当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当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等现象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开始思考:
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该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等综合素质的的人?
综观全球,显然这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
在如此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上述意义上说,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学校特色的形成无疑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谁能驾驽好谁就可能占据课改的制高点并先行品尝螃蟹的鲜美。
这的确是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课题,谁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我们迎春小学也是。
乘着课改的春风,我县从04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并初步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题。
当它真真切切摆在大家面前时,我们考虑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要解决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问题,我们觉得首先得明确何为“综合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与现行各校在使用的课程作出区别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设计。
为此,我们发动各级力量进行第一阶段的研究探讨,利用报刊杂志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即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内容作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作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如此看来,我们将要冷静地对这一课题作一些梳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综合性:
综合性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基本的特点,首先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整合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劳动技术教育等,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广泛,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其学习方式也不是固有的一种或几种,这里面包含着“大综合”的概念,没有“综合性”这门课程将不存在。
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开放性,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力求将学生的触角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倡导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尊重学生的智力特长,给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实践性:
在课程实施中,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通过操作、实验、考察、搜集、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生成性:
课程实施有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具有计划性,但不限制其生成性,不把活动看成是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
在活动中应注重发挥教育机智,捕捉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及新的主题,使学生在生成性发展中保持探究的积极性,加深认识和体验,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活动性:
区别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因而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资源,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途径。
主体性:
在课程实施中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大胆实践,主动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在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目的
1、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学校发展特色和师资能力相联系,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智力潜能,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实践,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作为现行课程的补充,为学生增加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氛围中促进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目前实施这一课程面临的问题
1、少借鉴。
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
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因为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
2、无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往往会一下子无所适从。
3、难操作。
一些实验区可能由于先行进入课改,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但由于区域的不同,在学校很难马上开展立即见效。
4、时间紧。
我县从04年9月开始小学在其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尽管之前各种配套培训也举行多期,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培训还从未有过,且一开学就要在一年级开足每周3课时的教学时间,缺少更多准备的时间,加上操作上的仓促给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对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当新课程风风火火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了学校迫在眉睫的事情,为此我校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但这毕竟不同于找一篇教材上一堂课这么简单,因而我校从一开始就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由尹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副校长潘光贤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导处、教科室、一年级组长和部分特色教学课任教师组成。
在几次座谈会后,我们就学校实际作了如下思考:
(一)如何统一并提升教师的思想?
——组织学习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当课程表上赫然出现这样一个新鲜名词时,许多老师都满眼困惑,确实我们的老师参与过前几年轰轰烈烈的研究性学习,组织过各种兴趣活动、班队活动,而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就是指那些内容呢?
为此,我们特意组织教师先行以年级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方面的资料,并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体会,教师在不断接触的各类资料中这样表述:
有人说:
“综合实践活动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对于我来说开始就像瞎子摸象,想什么像什么,经过学习,我渐渐明白这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
这多好啊,我首先想到我们教师自己也可以参与课程的编写了。
”
也有人说:
“看来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还是有区别的,它更不同于兴趣活动、班队活动,它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包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
还有人说:
“当我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清晰时,我对如何操作则越来越模糊了,目前我们学校究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选题,该怎么循序渐进地操作太难了,毕竟它无章可循啊!
”
……
尽管学校教师的感受各不相同,但不难感觉大家的认识还是逐渐在从模糊走向清晰,思考也在从粗浅走向深入,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商定需趁热打铁,于是又召集全体教师观看了来自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并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助长尹鹤校长作了极具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至此,教师们的思想开始澄明起来,学校全员参与展开大讨论以确定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方案。
(二)如何确定课程内容?
——学校实际
都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确定内容也是如此,毕竟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方案,而且即使搬过来也是难以在本校得以推广的。
那么我校该从哪些角度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呢?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源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我们漫无边际地进行找寻,于是我们将视角投入到了学校内部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成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立的基本原则。
1、环境资源的启发——《环境课》的创设。
我校眦临富春江畔,环境资源得天独厚,再加上学校对环境建设的重视,目前已投入大量资金,植草皮建塑胶,学校四季鸟语花香,是名副其实的现代花园式校园。
于此我们想到保护一所学校与美化一所学校同样重要,尤其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时代,认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环境应该是每个小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的学科教学中虽然有渗透自然环境的内容,但专门开设一门课程且由师生共同参与创设还前所未有,于是我们大胆地设想在一年级开设一门《环境课》。
2、教师资源的利用——艺术、健身类课程的诞生。
除了环境优势,我校特色教师的比例在同类学校也是首屈一指的,除了上述资源,我们还可以开发什么呢?
很自然我们就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些优秀教师身上:
国家一级裁判、杭州市乒乓球单打冠军、省教坛新秀陈立平老师,而且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乒乓球传统学校;桐庐首届民间艺术家称号的吴金德老师;青年书法篆刻教师吴宏伟老师;优秀书法教师孔志红;编排的课本剧获省一等奖的优秀音乐舞蹈老师方琳。
灵感就从这里萌发——艺术课程、乒乓球课程应运而生。
(三)如何监控实施过程?
——合作共享。
首次开设这样的综合课程,究竟如何与教材规定的学科课程区别,如何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考虑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其过程监控自然也带有特殊性,我们采取“人管人”或说“人助人”的策略:
所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就是一个集体,大家相互沟通,每周集中一次相互交流实施心得。
乒乓球课程的总体规划、实施细则由陈立平老师提供,其他教师修改补充;环境课的实施方案及具体安排由一年级组长王新儿负责;其他艺术类授课教师各司其职又相互沟通补充,因而最后形成的教案是集体合作的结晶。
(四)如何评价实施结果?
——注重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学评价也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过程结果并重但更关注结果,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提倡评价形式多样化(如文字评价、奖项评价等)、评价内容多元化(认知发展评价、情感发展评价、个性化程度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等)、评价时空开放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向多向性(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为此我们针对学生表现和教师课堂行为进行两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价表格如下:
1、学生发展评价表
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都讲究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即怎么获得,而不仅局限于获得了什么,如此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我校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一)课程的设置及内容要求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依据课程改革的课程设置方案,结合学校特色及师资实际情况(上述分析),一年级各班每周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共计3课时。
分别为乒乓球课为1课时,环境课1课时,艺术课1课时。
为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一般的学科课程混淆,尤其是避免简单认为是兴趣技能课,我们对各课的内容作了指向:
乒乓球课的教学内容为乒乓球的起源、发展历史、乒乓球大赛、乒乓球冠军等普及性知识的学习;乒乓球的发球、击球等基本的乒乓球技能。
环境课的教学内容为认识校园的绿色植物、培育基本的环保意识、熟悉周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环境意识等。
艺术课的教学内容分为绘画(了解国画最基础的知识、尝试创作富有童趣的作品)、篆刻(了解篆刻最基础的知识、尝试在合适的材料上刻图文)、书法(了解文房四宝的来历、尝试练写毛笔字)、形体课(对身体进行多方位训练,改正生活中的不良姿态)。
此四门艺术课分别由四位教师担任,四个班每月各科循环一次即每周进行其中的一门艺术课学习(具体安排见后文表格3)。
(二)教师的安排
乒乓球课由陈立平、蔡小杏、刘炳朝三位老师指导,陈立平为一
(1)班指导教师,蔡小杏为一
(2)、一(4)班指导教师,刘炳朝为一(3)班指导教师;并由陈立平老师负责乒乓球课程的统筹规划及具体教学内容编排。
环境课由施芳、洪亚星、夏一娟、吴旭君、王新儿老师指导,施芳为一
(1)班指导教师,洪亚星为一
(2)班指导教师,夏一娟为一(3)班指导教师、吴旭君为一(4)班指导教师;王新儿老师负责环境课程的统筹规划及具体教学内容编排。
艺术课由吴金德(绘画)、方琳(形体)、吴宏伟(篆刻)、孔志红(书法)指导,各教师拟订各自任教学科的授课计划、教学内容。
(三)课程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表3)
班级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一
(1)
乒乓球
艺术(绘画、形体、篆刻、书法)
环境
一
(2)
环境
艺术(形体、篆刻、书法、绘画)
乒乓球
一(3)
环境
艺术(篆刻、书法、绘画、形体)
乒乓球
一(4)
环境
艺术(书法、绘画、形体、篆刻)
乒乓球
(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教育,学校成立综合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不定期开展讨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突出问题。
2、计划保障:
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实施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制,落实各自课程的授课计划,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序地进行。
3、师资保障;以教师培训为先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4、教材保障
教材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教师编写,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听取各方意见,加以甄别、精选,再汇编成册。
5、制度保障:
制定管理、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上足课时,上好内容,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成效。
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通知在我县滞后于学校其他正常工作的开展,因而当通知下来教师的工作安排已确定,即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无疑额外增加了工作量。
尽管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反应,但校领导考虑实际情况,对每位参与教师上的每一节综合时间活动课作代课处理。
自然,代课一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教师的付出相抵的,但教师还是非常乐意地投入了工作。
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检测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乎都是在系统考虑下生成的,因而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因为许多内容都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从学生中来的,因而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热切地关注课堂的发展,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点拨者、合作者、帮助者、共同学习者,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
例如我们在确定环境课程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了座谈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让孩子们众说纷纭,他们涉及的话题广泛而有意义:
我们学校有多少种植物,他们各自的名字是什么?
我能参与校园的建设吗?
为什么老师有时让我们“轻声慢步”有时又让我们“大声些”呢?
听哥哥姐姐说,过去我们的校园不是这样的,现在跟过去到底什么不一样?
……学生的思想是开放而自由的,他们的思路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的环境课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里面的内容虽然并未原搬学生的建议,但他们的思想、困惑都在以后的课程中体现出来。
(二)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篆刻指导老师吴宏伟说:
“这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但由于这是初学而且学生年龄小在操作上还显稚气,但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孩子们就会充满期待地跑来问‘怎么样’,得到肯定后便一脸满足地离开。
”
书法指导老师说:
“在带领孩子们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时,孩子们见识了许多古诗文,竟提出要读读背背,于是一上书法综合课,孩子们会边欣赏边摇头晃脑地朗读,连他们的班主任都奇怪学生的积极性。
”
的确,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孩子求知的目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这是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崭新世界,因为这儿没有学科课程沉重的负担,因为这儿的评价使孩子们都有了成功感。
(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抛给我们这样一个话题:
全面发展是否就是什么都学?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渐渐明白,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有位名人这样说:
什么是教育?
是学生把学校学的都忘记了剩下的那些东西。
我们不由思考,剩下的是什么,是方法、能力、思想、价值观,只有这些是一辈子受用的。
那么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大贡献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你看,当我们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识了校园里的植物时,孩子们第二天兴致勃勃地向老师汇报他认识了他们小区内的许多植物;当老师指导孩子在橡皮上篆刻学生还是有人受伤时,孩子建议用橡皮泥;当老师出示网上找到的乒乓资料时,孩子自己也下载了许多乒乓世界冠军张贴在教室四周——
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一节节课中意识到如何学习、如何认识世界与人合作的真谛的,或许我们还不能说他们究竟学会了多少,但我们可以说:
他们会学了很多!
(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型。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平等的师生关系追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理论和现实毕竟是有距离的,经历了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在朝夕间改变,尤其是现在的评价制度尚不算完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依然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背负在学生肩上的重负便不可能完全释放。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乎使那不可企及的梦成为了现实,由于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成长,由于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课程评价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视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再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转而成为学生的共同学习研究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型。
就拿篆刻来说,按要求所需材料必须是专业的篆刻石、刀,但事实上学生难以做到,很自然的教师便调整思路,材料选用了萝卜、橡皮、塑料刀,这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便很难做到,但综合实践活动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为学生发展考虑,教师必然要对自己的角色作一调整。
(五)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因而实践过程中我们尤其注意资料的收集,教师的每一个实施方案、计划,学生的每一副作品,师生点滴感悟都成了我们宝贵的资源,我们期望在一阶段的实施后能对以后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榜样。
目前,我们对环境课的实施、艺术课的统筹安排等已有了较为明晰的规划,而且在几次大型的橱窗成果展示后,教师们纷纷认为一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其他年级也极具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暑假我们就可以整理出较为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新一轮的一年级便可以在延续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一年级几乎是边实践边创编课程还是首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其影响是深远的,但实施过程中与教师、学生、家长经过几次座谈,发现存在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其一:
师资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我校虽是城镇小学,教学条件相对乡下学校优越得多,但是因为班额大,学校硬件跟不上,教师编制还是较紧,表现在教学上,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一部分虽是专职教师但课务很紧,而另一部分则是班主任和语数教师,本身教学压力就比较大,加上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他们将花费的精力并不比任其他课程小甚至工作量更大。
一方面要完成学科教学额定的量,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这对矛盾简直不可调和。
尽管之前我们也有所考虑,比如在教师安排上教材的编制往往单独设一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压力。
其二:
一年级学科课程的压力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矛盾。
不经历不知道深浅,这句朴实的话也许用在这里更为恰当。
我们的环境课全部由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担任,教师反映,最初大家都非常认真感觉效果也很好,但是新课程的语文教材选文长、识字量大,按正常进度都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再考虑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时间几乎不够用。
用教师的原话说:
一天一节课我们天天在赶进度!
现在又把每周三课时的班主任活动时间排作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就更来不及了。
所以他们坦言:
其他课没办法,但环境课是我自己上的,有时便忍不住挪作他用,毕竟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
教师的反应自然有所偏颇,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事实上在课程设置上不是没有问题的,究竟该如何解决,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大、新且紧迫的问题。
其三:
兴趣与安全之间的矛盾。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亲历过程,动手、参观、访问,但与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家都关注的安全问题。
比如说篆刻,尽管根据学生情况对材料作了调整,但安全隐患还是存在,因为再改刀还是刀,孩子是稚嫩的,一到感兴趣往往忘了一切,教师可以随时提醒,伙伴可以帮助,但这些办法效果不彻底。
那么是课程选择的问题吗?
那么是否继续坚持,任课教师担忧,学校也犹豫。
再比如带孩子出去,安全隐患就更大了,所以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若不解决,教师、学生都会受到束缚。
其四:
课程实施与家长支持间的矛盾。
篆刻要准备工具,乒乓球要准备球板和球,环境课要出行,这一切的一切需要家长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支持,但事实上虽然我们几次召开一年级家长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但家长真正理解和支持的却很少,他们纷纷不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认为学校是华而不实,学生只要学好学科课程就行了,综合课会影响学业的。
于是表现在行动上,家长不给孩子准备动手材料,就乒乓球指导老师说,一年级每个班准备了球板和球的学生都不足10人,20%都不到啊,怎么开展活动?
的确,再反思我校实际,在镇上的学校家长意识都如此淡薄,那么其他乡镇小学呢?
于是我们在期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蓬蓬勃勃开展起来的同时,更期待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春天能如约而至并百花齐放!
王新儿
1、收集教案
2、教学亮点回顾
3、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只言片语)
4、学生作品收集(美术、篆刻、舞蹈书法乒乓球学习照片或资料)
5、计划、感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因地制宜 开发 小学 一年级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