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word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综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245657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7.62KB
全国市级联考word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综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word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综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word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综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word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综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市级联考word】吉林省长春市2017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综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向盛有10mLlmol/LNH4Al(SO4)2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加入50mLNaOH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
B.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OH-=NH3·H2O
C.NH4Al(SO4)2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SO42-)>c(Al3+)>c(NH4+)>c(H+)>c(OH-)
D.若向NH4Al(SO4)2溶液改加20mL1.2mol/L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2、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为化合物。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B.A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C.B、C的水溶液一定都呈碱性 D.反应①②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和Z可以组成元素质量比为7:
16的化合物
B.X和Y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3:
l和2:
l的两种化合物
C.由X、Y、Z三种元素中任意两种组成的具有10电子的微粒多于2种
D.X、Y、Z只能组成一种盐,其中X、Y、Z原子个数比为4:
2:
3
4、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工业制漂白粉:
C12+2OH-=Cl-+ClO-+H2O
B.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C12+H2O=2H++Cl-+ClO-
C.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2Fe3+=Cu2++2Fe2+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6H++5H2O2=2Mn2++5O2↑+8H2O
5、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包括立体异构)正确的是
A.结构简式为
的一溴代物有4种
B.分子组成是C4H8O2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C.分子式为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D.C5H12O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6、设NA为阿移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A
B.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为6NA
C.lmolNa2O2和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D.2mol热的浓硫酸与足量Cu充分反应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古剑“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题型注释)
8、苯是工业上常用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合成安息香酸苄酯和高分子化合物G(部分反应条件略去),流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E分子中最多可能有_____个碳原子共平面;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A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H是D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酯基,有两个苯环且不直接相连,符合上述条件的结构有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且面积比为3:
2:
2:
2:
2:
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9、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1)钪(Sc)为2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存在的化学键除离子键外还有_______。
(3)Sm(钐)的单质与l,2-二碘乙烷可发生如下反应:
Sm+ICH2CH2I→SmI2+CH2=CH2。
ICH2CH2I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lmol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
常温下l,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饱中Pr(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
则PrO2(二氧化镨)的晶胞中有________个氧原子。
(5)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516pm。
晶胞中Ce(铈)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列式表示Ce(铈)单质的密度:
__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不必计算出结果)
10、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两种方法:
方法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b:
电解法,反应为2Cu+H2O
Cu2O+H2↑
(1)已知:
①2Cu(s)+1/2O2(g)=Cu2O(s) △H=-169kJ/mol
②C(s)+1/2O2(g)=CO(g) △H=-110.5kJ/mol
③Cu(s)+1/2O2(g)=CuO(s) △H=-157kJ/mol
则方法a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b是用肼燃料电池为电源,通过离子交换膜电解法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
①上述装置中B电极应连______电极(填“℃”或“D”)
②该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该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______。
③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
(3)在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两种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2H2O
2H2(g)+O2(g) △H>0
水蒸气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催化剂的效率:
实验①_______实验②(填“>”或“<”);
②实验①、②、③的化学平衡常数K1、K2、K3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
11、稀土金属是我国战略性资源。
氟碳铈矿主要化学成分为CeFCO3,它是提取铈族稀土元素的重要矿物原料。
其中一种提取铈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焙烧后烧渣中含+4价的铈及+3价的其它稀土氟氧化物;+4价的铈的氧化物有很强的氧化性,通常在酸性条件下易被还原剂还原成+3价而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l中所用的酸A为(用字母表示)________(a.盐酸 b.稀硫酸),原因是_______。
(2)酸浸Ⅱ后,为避免三价铈以四氟硼酸盐形式损失,需用可溶性钾盐将四氟硼酸根离子沉淀除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进行萃取操作所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在操作I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调节溶液pH获得Ce(OH)3和_______,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
(4)写出氧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2、芳香酸是分子中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一类有机物,通常用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
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9
不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9
微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实验方法:
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里于图l装置中,在90℃时,反应一段时间后,
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并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1)白色固体B中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________。
操作Ⅱ为________。
(2)如果滤液呈紫色,需加入亚硫酸氢钾,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者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如图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上进下出
(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______,分液,然后再向水层中加入______,抽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纯度测定:
称取2.44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其中25.00mL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4.5×10-3mol。
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B
7、A
8、 苯甲醛 羧基 10
取代反应
11
或
9、 d
共价键和配位键 sp3 3.01×1024或5NA 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8 12
或
10、 2CuO(s)+C(s)=Cu2O(s)+CO(g) ΔH="+34."5kJ/mol D 阴 2Cu-2e-+2OH-=Cu2O+H2O N2H4-4e—+4OH-=N2↑+4H2O < K1=K2<K3
11、 b 防止+4价的CeO2 在酸性环境下被Cl-还原成+3价溶于浸出液中而无法分离 K++BF4-=KBF4↓ 分液漏斗 Ce(OH)4 撕下一小片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Ce(OH)3 +NaClO+H2O=2Ce(OH)4+NaCl
12、 C7H6O2 蒸馏 2MnO4-+5HSO3-+H+="2"Mn2++5SO42-+3H2O AB NaOH溶液 硫酸或浓盐酸酸化 90%
【解析】
1、A.当加入50mLNaOH时,Al(OH)3完全溶解,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NH3•H2O及NaAlO2,故A错误;B.m点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NH3•H2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B正确;C.NH4Al(SO4)2溶液中存在NH4+和Al3+的水解,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NH4+)>c(SO42-)>c(Al3+)>c(H+)>c(OH-),故C错误;D.10mL1mol•L-1NH4Al(SO4)2溶液中Al3+物质的量为0.01mol,NH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mL1.2mol•L-1Ba(OH)2溶液中Ba2+物质的量为0.024mol,OH-为0.048mol,由SO42-+Ba2+=BaSO4↓,可知SO42-不足,故可以得到0.02molBaSO4,
Al3++3OH-=Al(OH)3↓
0.01mol0.03mol0.01mol
反应剩余OH-为0.048mol-0.03mol=0.018mol,
NH4++OH-=NH3•H2O
0.01mol0.01mol
反应剩余OH-为0.018mol-0.01mol=0.008mol,
Al(OH)3+OH-=AlO2-+2H2O
0.008mol0.008mol
故得到Al(OH)3沉淀为0.01mol-0.008mol=0.002mol,则最终得到固体为0.02mol+0.002mol=0.022mol,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
准确分析图像,明确各步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向盛有10mLlmol/LNH4Al(SO4)2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NaOH溶液,从0到30mL,溶液中Al3+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30mL到40mL,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NH3•H2O,40mL到50mL,Al(OH)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2、A.A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和C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B和C其中一种为氧化产物、一种为还原产物,且A、B、C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组成A单质的元素,故A正确;B.A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和C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存在负化合价,应为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不存在负价,故B错误;C.如A为Cl2,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和ClO-,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Cl2,符合框图转化关系,但NaCl的水溶液显中性,故C错误;D.反应①中存在元素从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②中存在元素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解答的关键是把握反应的特征,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A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和C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为歧化反应,则A可能为Cl2或S,应为非金属元素,再结合氯或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3、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Z是O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且原子序数小于Z,所以X是H元素;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且Y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比Z的最外层上电子数少1,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所以Y是N元素;A.Y是N元素,Z是O元素,Y和Z的质量比为7:
16时其原子个数比=
=1:
2,该化合物是NO2,故A正确;B.X和Y可以组成NH3、N2H4两种化合物,它们原子个数之比分别为3:
:
2:
1,故C正确;C.由X、Y、Z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的具有10电子的微粒有H2O、H3O+、NH3、NH4+,故C正确;D.X、Y、Z可以组成一种盐,当X、Y、Z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4∶2∶3时,该盐是NH4NO3,但还可能组成NH4NO2,故D错误;故选D。
4、A.工业制漂白粉是在石灰乳中通入C1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12+Ca(OH)2=Cl-+ClO-2H2O+Ca2+,故A错误;B.弱电解质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C错误;C.二者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C正确;D.用浓盐酸不能酸化的KMnO4溶液,因为酸性的KMnO4能氧化溶液里的Cl-生成氯气,故D错误;答案为C。
5、A.先确定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氢原子,有几种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溴代物,
中含有5种H,故其一溴代物有5种,故A错误;B.分子组成是C4H8O2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CH3、HCOOCH2(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共4种,故B错误;C.分子式为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不考虑顺序异构只有三种,故C错误;D.羟基为-OH,剩余为戊基,戊基有8种,故分子组成是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故D正确;答案为D。
6、A.1LpH=1的硫酸溶液中H+浓度为0.1mol/L,则含有的H+数为0.1NA,故A错误;B.石墨和C60均为碳的单质,12g碳中质子总数为6NA,故B正确;C.lmolNa2O2和足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0.5mol氧气,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0价,则转移电子数为1NA,故C错误;D.2mol热的浓硫酸与足量Cu充分反应过程中,随硫酸的浓度降低,反应要停止,即硫酸未完全参加反应,则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22.4L,故D错误;答案为B。
7、A.糖类不一定均有甜味,如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无甜味,故A错误;B.铁活泼性强于铜,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C.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D.铁中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少,韧性越强,剂钢是铁与碳的合金,故D正确;故答案为A。
8、
(1)A的化学式为C7H6O,分子内有苯环,则A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名称是苯甲醛,苯甲醛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后生成苯甲酸,结构简式为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
(2)
分子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及羰基均为平面结构,则此分子中最多可能有10个碳原子共平面;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G的结构简式为
;
(3)苯甲酸与NaOH中和生成的C为苯甲酸钠,其与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
(4)苯甲醛与丙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
;
(5)H是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酯基,有两个苯环且不直接相连,如果苯环上没有支链,则两苯间可以通过—CH2COO—、—CH(OOCH)—,有2种情况,如果苯环上有一个甲基,则两个苯环通过
相连,则苯环上的甲基有6种情况,如果苯环上有HCOO—,两个苯环通过—CH2—相连,则有三种,符合条件的共有11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且面积比为3:
2:
2:
2:
2:
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或
。
点睛:
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
(1)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2)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4)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5)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6)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
(7)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
(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8)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
(9)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9、
(1)钪为21号元素,核外电子层排布为2、8、9、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则钪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
;
(2)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含有羟基与Sc的配位键,羟基中的氢氧元素之间的共价键;
(3)在ICH2CH2I分子中碳原子只形成了单键,有四个单键,故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3;1个CH2=CH2分子中含有5个σ键,故1mol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5NA,由于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所以常温下1,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
(4)在晶胞
中,Y为镨原子,X为氧原子,可以看到氧原子在晶胞的内部,故此晶胞中应有8个氧原子;
(5)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以晶胞顶点的铈原子为例,与之距离最近的铈原子分布在经过该顶点的所有立方体的面心上,这样的面有12个,晶胞中铈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1/8+6×1/2=4,该晶胞体积为a3,该晶胞的质量为4M/NA,根据ρ=
可知,密度为4M/NA×a3g•cm-3,即为
=
g/cm3。
10、
(1)①2Cu(s)+
O2(g)═Cu2O(s)△H=-169kJ•mol-1;②C(s)+
O2(g)═CO(g)△H=-110.5kJ•mol-1;③2Cu(s)+O2(g)═2CuO(s)△H=-314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②+①-③得到:
C(s)+2CuO(s)=CuO(s)+CO(g)△H=+34.5kJ•mol-1;
(2)①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电解池的阳极,故B连接电源的正极,而燃烧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则B连接D;
②电解池工作时,OH-向阳极移动,则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在电解池中,当阳极是活泼电极时,该电机本身发生失电子得还原反应,在碱性环境下,金属铜失去电子的电极反应为2Cu-2e-+2OH-=Cu2O+H2O;
③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
(3)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反应②比反应①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平衡状态相同,反应速率快,所以①<②,实验温度越高达到化学平衡时水蒸气转化率越大,②和③相比,③转化率高,所以T2>T1;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实验①、②、③的化学平衡常数K1、K2、K3的大小关系为K1=K2<K3。
11、
(1)因CeO2有强氧化性,防止+4价的CeO2 在酸性环境下被Cl-还原成+3价溶于浸出液中而无法分离,故酸浸l中所用的酸A为硫酸,即答案为b;
(2)根据题意可知应为KBF4沉淀,则用可溶性钾盐将四氟硼酸根离子沉淀除去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K++BF4-=KBF4↓;
(3)萃取分液操作所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调节溶液pH,使Ce3+和Ce4+沉淀,获得Ce(OH)3和Ce(OH)4,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撕下一小片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4)NaClO将Ce(OH)3氧化为Ce(OH)4,其中NaCl为还原产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Ce(OH)3+NaClO+H2O=2Ce(OH)4+NaCl。
点睛:
明确实验原理,准确分析流程是解题关键,氟碳铈矿主要化学成分为CeFCO3,用硫酸强化焙烧得浸出液中含有,氟离子、铈离子、硫酸等,尾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加入碳酸钙会生成硫酸钙和氟化钙等难溶物为滤渣,和硫酸稀土溶液,在硫酸稀土溶液中加入萃取剂HT,经过分液将溶液中的Ce3+萃取出来,再加入稀硫酸得含有Ce3+的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得Ce(OH)3沉淀,再经过氧气氧化,过滤、洗涤、干燥可得Ce(OH)4产品。
12、
(1)白色固体是苯甲酸,分子式为C7H6O2;有机层中物质互溶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则操作II为蒸馏;
(2)如果滤液呈紫色,说明高锰酸钾过量,要先加亚硫酸氢钾,除去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SO3-+H+="2"Mn2++5SO42-+3H2O;
(3)A.抽滤时,瓶中压强较小,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故A正确;B.为了防止搅拌棒下端打坏三颈烧瓶底或温度计,因此不能与它们接触,所以在搅拌时,搅拌棒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故B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级联 word 吉林省 长春市 届高三 质量 监测 四理综 化学试题
